学科分类
/ 10
197 个结果
  • 简介:脑胶质瘤的治疗,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手段。手术切除程度与病人预后密切相关,已得到公认。然而,在侧裂区的胶质瘤,由于血管与肿瘤密切相连,侧裂血管往往贯穿于肿瘤中,所以,神经外科医生手术时多持比较保守的态度。因而此部位胶质瘤病人的预后大多较差。近年来,我们对侧裂区的胶质瘤如何最大限度的切除进行了探讨,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此与大家共享。1.侧裂血管解剖学:侧裂血管主要由大脑中动脉及大脑中静脉组成。大脑中动脉进入外侧裂沟内,分出若干皮层支并随此沟向后外方,供应半球上外侧面的大部分:岛叶、额中、额下回、中央前、中央后回的大部、顶叶下部、颞上回及枕叶一部分。大脑

  • 标签: 脑胶质瘤 侧裂区 手术切除 大脑中动脉 肿瘤 外侧裂
  • 简介:目的探讨在超声引导下运用麦默通(Mammotome)微旋切系统行皮下乳腺切除治疗男性乳腺发育症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2013年6月至2015年4月宿迁市人民医院乳腺外科在超声引导下运用麦默通微旋切系统对23例男性乳腺发育症患者施行了皮下乳腺切除术,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对患者术后的切口瘢痕、胸壁外形及乳头乳晕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结果23例手术均获成功,未出现术中并发症。手术时间30~65min,平均42min;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裂开或愈合不佳;术后住院3—5d。随访6—15个月,患者手术部位瘢痕小且隐蔽,乳头乳晕处无明显凹陷,外形美观,乳头感觉正常,所有患者对手术效果表示较满意。结论在超声引导下运用麦默通微旋切系统治疗男性乳腺发育症,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术后胸部外观及功能等方面效果较好,瘢痕隐蔽不明显,患者满意率高。

  • 标签: 男性乳腺发育症 乳腺切除术 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 超声引导 乳房整形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男,58岁,身高:172cm,体重:67kg。因“胸痛胸闷3月余”入院。CT检查提示:纵隔巨大肿瘤,超过12cm,且完全包绕上腔静脉及左右无名静脉,与周围组织呈胶冻状(见图1)。各项肿瘤学指标正常水平。

  • 标签: 纵隔肿瘤 人工血管 搭桥 上腔静脉置换 开胸手术切除
  • 简介:1987年由法国外科医师PhillipeMouret首次在人体施行腹腔镜胆囊摘除术,自那以后,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很快被欧美国家的患者所接受,手术也不再仅仅局限于胆囊切除术,而发展至急腹症腹腔镜检查、阑尾切除术、疝修补术,甚至用于一些消化道肿瘤手术,成为外科治疗的一支新秀.

  • 标签: 微创手术 治疗 肿瘤患者
  • 简介:目的总结腹腔镜阑尾切除术(1aparoscopicappendectomy,LA)的经验,对比分析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openappendectomy,OA)治疗阑尾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3例阑尾炎患者的病例资料。分为LA组和OA组,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镇痛药物使用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情况,以及切口脂肪液化感染、腹腔脓肿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研究LA组367例,中转开腹3例,OA组436例,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两组的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镇痛药使用率及平均住院时间,LA组明显低于O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OA组(P〈0.05),但住院费用高于OA组(P〈0.05)。结论LA较OA具有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 标签: 阑尾炎 腹腔镜 阑尾切除术 手术治疗
  • 简介:肝尾状叶切除是治疗尾状叶恶性肿瘤的首要手段.由于尾状叶位于肝脏深面,显露困难,周围重要血管结构较多,因此曾被认为是外科手术的禁区.随着肝脏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尾状叶手术也得到了长足进步.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和肝脏的质地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术中熟练处理和保护周围重要的血管结构是尾状叶手术主要的技术原则和难点.肿瘤外科无瘤技术原则在手术中也仍然不能忽视.

  • 标签: 叶切除术 尾状 状叶
  • 简介:近年来,由于颅颌面外科与显微外科手术的进步,前颅底、头面部肿瘤手术治愈率明显提高,同时肿瘤切除后缺损与再建方法也逐渐增加,特别是应用各种肌皮瓣,如带蒂帽状腱膜骨膜及颞浅筋膜瓣的采用,游离腹直肌皮瓣及游离背阔肌皮瓣等的应用,使重建外科手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本文收集13例前颅底、副鼻窦恶性肿瘤,采用经颅-鼻腔双重人路方法切除肿瘤。术中行双额冠状瓣开颅、骨瓣形成、经前颅窝底探查肿瘤侵犯部位及程度,一期整块切除前颅底及筛窦恶性肿瘤。应用鼻窦

  • 标签: 前颅底 肿瘤切除 显微外科手术 背阔肌皮瓣 肿瘤手术 腹直肌皮瓣
  • 简介:传统的大肠癌手术创伤大,出血多,肠道功能恢复慢,应用微技术可以克服这些不足。微技术已成为当前外科的发展方向之一,近年来对大肠癌的微治疗已取得较大进展,出现了许多新的技术方法。1大肠癌内窥镜切除术主要用于治疗早期大肠癌,也可用于晚期大肠癌的姑息性治疗,以前者为主,内镜包括直肠镜和纤维结肠镜。传统的经内镜切除术包括圈套器热凝切除、热活检钳切除及电凝器凝除等,但易造成出血、穿孔及肿瘤残留,特别是对于较大、基底宽广、扁平无蒂及凹陷型的大肠癌,更易发生。近年来,许多学者开创了一些新的经内镜切除大肠癌的技术。1.1内镜粘膜切除术(endoscopicmucosalresection,EMR)主要针对基底宽广的无蒂息肉,及扁平或凹陷的病灶。在内镜下先在病灶部位的粘膜下注射生理盐水,使原来低平的病灶隆起,明显高于粘膜平面,同时肌层与病灶间距离也增大,这样便于圈套器完整地套住肿块根部,减少了肿瘤残留的可能性,同时热凝时圈套器离肌层较远而减少了肌层的损伤,因而减少了肠壁穿孔的发生。对于直径较大的肿块,Kanamori等发明了一种特殊的六边形圈套器,这种圈套器顶端有一针头,当粘膜下注射完成后,针头可刺入肿块远端的粘膜,使圈套器顶端固定,然后将圈套丝从操作通道向前推入即可扩大圈?

  • 标签: 大肠癌 微创治疗 内窥镜切除术
  • 简介:肾癌的微治疗近年来发展迅速,与开放性手术相比具有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美观性好等优势。肾癌腹腔镜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与开放性手术相当,是目前肾癌微治疗的主要选择。初步研究显示射频和冷冻治疗有一定的短期疗效,但应进一步验证,可作为有外科手术禁忌证患者的治疗选择。其他微治疗方法如高强度超声聚焦、放射外科、化学消融、激光热消融及微波热疗等仍处于实验阶段,疗效不确定、需更多探索。肾癌的微治疗代表着肾痛外科治疗的掐向.

  • 标签: 肾癌 微创治疗
  • 简介:目的比较近端胃癌行近端胃切除并食管-残胃吻合+残胃-空肠Roux-en-Y改良重建与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重建的临床效果,探讨近端胃癌根治术合理的重建术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我院施行的近端胃癌根治术采用近端胃切除、食管-残胃吻合+残胃-空肠Roux-en-Y吻合与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两种消化道重建术式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生活质量以及远期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症以及大体分型、病理类型、组织分型、TNM分期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近期并发症或远期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生活质量评估,患者倾倒综合征、腹泻、返流性食管炎和Visick评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近端胃切除组和全胃切除组患者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57.5%和4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端胃癌行近端胃切除、食管-残胃吻合+残胃-空肠Roux-en-Y吻合重建与全胃切除术、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相比,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相似,并不增加返流性食管炎的风险,而且患者远期生存率相当.

  • 标签: 近端胃癌 近端胃大部分切除 全胃切除 并发症 预后
  • 简介: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laparoscopicpartialhepatectomy),该术式具有局部创伤小,全身反应轻,术后恢复快等优势。适用于良性疾病包括有症状或最大径超过10cm的海绵状血管瘤,有症状的局灶性结节增生、腺瘤,有症状或最大径超过10cm的肝囊肿,肝内胆管结石等,以及肝脏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及其他少见的肝脏恶性肿瘤,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步骤包括:游离肝脏,解剖第一肝门,解剖第二肝门,标志切除线,离断肝实质,处理肝断面,移除标本。

  • 标签: 半肝切除术 肝脏恶性肿瘤 第二肝门 继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 海绵状血管瘤
  • 简介:背景与目的:小脑前上部肿瘤位置深在且后颅窝空间狭小,如何有效显露病变部位及保护病变周围重要结构是手术的难点,本文探讨Poppen入路切除小脑前上部肿瘤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采用Poppen入路切除小脑前上部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18例,术后全部病例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无脑神经损伤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选择Poppen入路切除小脑前上部肿瘤是安全可行的,该入路手术具有损伤小,术野开阔,肿瘤全切除率高,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 标签: Poppen手术入路 小脑前上部肿瘤
  • 简介:目的总结15例第Ⅷ肝段切除术的临床经验.方法使用彭氏多功能手术解剖器(PMOD),采取选择性肝血流阻断,对15例第Ⅷ段肝癌进行肝段或联合肝段切除.结果1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一例手术死亡.其中13例行第Ⅷ肝段切除,2例行联合第Ⅶ、第Ⅷ肝段切除.术中肝血流阻断1-2次,时间12~25min,平均(17.3±5.2)min,切肝时间(阻断肝血流至肝脏肿块切除时间)10-23min,平均(18.3±4.7)min.出血量约(50-700)ml,平均(186±78)ml,2例患者需输血.术后有2例合并胸腔积液,1例胆漏并发膈下感染.结论使用PMOD在选择性肝血流阻断下,安全快捷地行第Ⅷ肝段的切除是完全可行的.

  • 标签: 第Ⅷ肝段 刮吸解剖法 第二肝门
  • 简介:目的:讨论晚期肺癌行全肺切除术后的高并发症及死亡率的王要原因,提出手术指征的掌握和围手术期的处理要点。方法:对44例Ⅲ、Ⅳ期肺癌行全肺切除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2例痊愈出院,住院死亡2例(4.54%),并发症发生率15.91%,随访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0.91%、40.91%和20.45%。结论:晚期肺癌全肺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及死亡原因主要是全肺切除后严重影响呼吸循环引起急性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导致死亡。只要围术期处理适当,晚期肺癌行全肺切除是可行的,再加放疗、化疗等辅助治疗,预后相对较好。

  • 标签: 肺癌 全肺切除术 并发症 治疗 肿瘤
  • 简介: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laparoscopicpartialhepatectomy)具有局部创伤小、全身反应轻、术后恢复快等优势。适用于良性疾病包括有症状或最大径超过10cm的海绵状血管瘤,有症状的局灶性结节增生、腺瘤,有症状或最大径超过10cm的肝囊肿,肝内胆管结石等,以及肝脏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及其他少见的肝脏恶性肿瘤,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肝脏恶性肿瘤 半肝切除术 继发性肝癌 肝内胆管结石 原发性肝癌 HEPATECTOMY
  • 简介:肾上腺手术由于解剖位置和其生理功能特殊,术前诊断及术中处理较复杂,目前开展此项手术有一定手术死亡率.因此,如何提高手术安全性,是影响疗效的关键.作者就本院1997年7月至2000年11月期间收治的各类肾上腺肿瘤15例的诊治情况总结报告,并对术前诊断、预防术中意外和相关血管损伤的体会进行分析讨论.

  • 标签: 肾上腺肿瘤 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症 并发症 预防
  • 简介:目的探讨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ompletemesocolicexcision,CME)和血管高位结扎在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并评估其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2月腹腔镜右半结肠癌CME手术23例,采用历史对照的方法与传统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手术32例患者对比,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以及围手术期情况.结果23例右半结肠癌腹腔镜辅助下CME根治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右半结肠癌腹腔镜辅助CME根治术患者每例患者平均清扫淋巴结(18.1±5.3)枚,传统开腹对照组平均清扫淋巴结(15.1±3.8)枚,腹腔镜CME组清扫淋巴结数目明显多于传统开腹组(P=0.013).腹腔镜CME手术组与传统开腹手术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207.39±41.15)min和(225.16±76.62)min(P>0.05).腹腔镜CME组术中出血量平均(124.0±32.8)ml,开腹组则高达(170±39.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CME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3.0%,与传统手术相似,无吻合口瘘和输尿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右半结肠癌腹腔镜辅助下CME及血管高位结扎安全可行,并发症发生率并无升高,但尚需大规模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探讨其远期疗效.

  • 标签: 全结肠系膜切除术 右半结肠癌 腹腔镜
  • 简介:本期刊出的“关节外科”专题的论著都与关节外科的微与精准理念有关。“微”指在不降低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做到:缩小手术切口,减少组织损伤,降低对机体和心理的干扰损害。“精准”指诊断准确、手术精细,精确辨别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的界限,无多余操作,避免人为损伤。微与精准二者密切关联、相辅相成。微是实现精准的手段,精准是微的前提条件。其目的都是以最小的手术损伤,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这正是现代关节外科追求的目标。

  • 标签: 关节外科 微创 手术切口 治疗效果 组织损伤 正常组织
  • 简介:低位直肠癌前切除综合征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这些症状的机制及治疗之前为人们所忽略,这里不但关注重建肛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还将探讨前切除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学及相关风险,为了提高人们对前切除综合征的认识和理解,并突出病因的临床研究及针对性治疗的重要性。

  • 标签: 前切除综合征 生活质量 病理生理学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内镜囊肿切除术治疗椎管内小关节囊肿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7例采用经皮内镜治疗的椎管内小关节囊肿患者纳入本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在术前均进行了6周以上的非手术治疗。根据囊肿形态不同,分别采用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囊肿切除术和椎板间入路囊肿切除术治疗。分析入组患者的住院表,每例均行MRI检查,部分患者行术后影像学检查。随访1年以上。结果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和MacNab改良的疗效评定标准对患者术后疗效进行评估。经皮内镜切除小关节囊肿后进行囊肿形态观察。平均手术时间为53min。无明显手术出血。依据MacNab标准,2例优,4例良,1例可。在良和可的病例中,术后放射性疼痛和跛行症状缓解较好,而部分患者仍残留腰痛。结论对于熟练的外科医生,经皮内镜手术是治疗椎管内小关节囊肿的一种较好选择。可以避免副损伤和术后不稳定的增加。经皮内镜可视系统为病理结构的切除和良好的椎管减压提供了条件。在行伴或不伴融合的椎板切除术之前应该首先考虑经皮内镜技术。

  • 标签: 脊柱 外科手术 微创性 椎管 骨囊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