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肝癌是指肿瘤直径〉5cm的肝癌,而巨大肝癌则是指肿瘤直径〉10cm的肝癌,两者约占临床确诊肝癌患者的75%。以往认为肝癌和巨大肝癌因病情相对较晚,大多放弃手术治疗,通过长期的临床研究,我们在国内外首先发现并定义了一类具有相对独特的临床病理与分子病理特征的肝癌亚型,

  • 标签: 肝肿瘤 大肝癌 肝切除术 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中重度慢性阻塞性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合并肺癌围手术期功能的变化及处理措施。方法2004年1月至2011年10月,对26例中重度COPD合并肺癌患者行肺叶切除术15例,切除术6例,楔形切除术5例。围手术期给予支气管扩张剂吸入、氧疗、辅助排痰、呼吸康复训练及机械通气等综合治疗。比较术前综合治疗后与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患者的功能与血气分析情况。结果26例患者术前经综合治疗后,MVV、FEV1和FVC均明显改善(P〈0.01),PaO2、SpO2上升(P〈0.05),PaCO2显著下降(P〈0.01)。术后1个月的MVV、FEV1和FVC较术前低(P〈0.05),PaCO2较高(P〈0.05),PaO2和SpO2已无差异(P〉0.05)。3个月时各项指标均已达术前水平(P〉0.05)。26例术后死亡2例(7.7%),24例康复出院。结论中重度COPD合并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给予适当的综合治疗能有效改善功能,增加手术耐受性,有利于术后功能的康复。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癌 肺功能保护 围手术期
  • 简介:肝尾状叶切除是治疗尾状叶恶性肿瘤的首要手段.由于尾状叶位于肝脏深面,显露困难,周围重要血管结构较多,因此曾被认为是外科手术的禁区.随着肝脏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尾状叶手术也得到了长足进步.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和肝脏的质地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术中熟练处理和保护周围重要的血管结构是尾状叶手术主要的技术原则和难点.肿瘤外科无瘤技术原则在手术中也仍然不能忽视.

  • 标签: 叶切除术 尾状 状叶
  • 简介:目的比较近端胃癌行近端胃切除并食管-残胃吻合+残胃-空肠Roux-en-Y改良重建与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重建的临床效果,探讨近端胃癌根治术合理的重建术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我院施行的近端胃癌根治术采用近端胃切除、食管-残胃吻合+残胃-空肠Roux-en-Y吻合与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两种消化道重建术式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生活质量以及远期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症以及大体分型、病理类型、组织分型、TNM分期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近期并发症或远期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生活质量评估,患者倾倒综合征、腹泻、返流性食管炎和Visick评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近端胃切除组和全胃切除组患者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57.5%和4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端胃癌行近端胃切除、食管-残胃吻合+残胃-空肠Roux-en-Y吻合重建与全胃切除术、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相比,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相似,并不增加返流性食管炎的风险,而且患者远期生存率相当.

  • 标签: 近端胃癌 近端胃大部分切除 全胃切除 并发症 预后
  • 简介:我院2010年8月收治了1例食管、双原发癌患者,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66岁,河南人,2010年5月因“进食梗阻感”,诊断为“食管中段癌”,头、胸、肝CT均未发现转移而手术。术后病理:食管高一中分化鳞状细胞癌,侵及纤维膜;食管残端未见癌;

  • 标签: 食管 双原发癌
  • 简介:目的探讨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ompletemesocolicexcision,CME)和血管高位结扎在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并评估其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2月腹腔镜右半结肠癌CME手术23例,采用历史对照的方法与传统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手术32例患者对比,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以及围手术期情况.结果23例右半结肠癌腹腔镜辅助下CME根治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右半结肠癌腹腔镜辅助CME根治术患者每例患者平均清扫淋巴结(18.1±5.3)枚,传统开腹对照组平均清扫淋巴结(15.1±3.8)枚,腹腔镜CME组清扫淋巴结数目明显多于传统开腹组(P=0.013).腹腔镜CME手术组与传统开腹手术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207.39±41.15)min和(225.16±76.62)min(P>0.05).腹腔镜CME组术中出血量平均(124.0±32.8)ml,开腹组则高达(170±39.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CME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3.0%,与传统手术相似,无吻合口瘘和输尿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右半结肠癌腹腔镜辅助下CME及血管高位结扎安全可行,并发症发生率并无升高,但尚需大规模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探讨其远期疗效.

  • 标签: 全结肠系膜切除术 右半结肠癌 腹腔镜
  • 简介:目的评价cT导向穿刺标本检测的临床应用新价值。方法65例占位病例穿刺前未接受任何治疗,影像学诊断均不能排除肺癌。采用单排螺旋CT导向作病灶活检,所有标本均作病理学检查。结果52例病理诊断为肺癌,其中26例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检测,10例突变,其中腺癌8例,鳞癌1例,未分化癌1例。结论穿刺标本检测不仅能明确诊断肺癌,结合EGFR基因突变检测也为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符合个体化治疗原则。

  • 标签: 肺癌 活检标本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突变 个体化
  • 简介:背景与目的:经蝶垂体瘤切除术后视力下降是术后严重并发症。本文旨在探讨经蝶垂体瘤术后视力下降的原因和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蝶垂体瘤切除术后视力下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中,1例鞍内出血。1例残瘤卒中,1例鞍上出血,1例填塞物过多,1例血管痉挛。治疗后视力均有好转。结论: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术后患者视力下降是垂体腺瘤手术的严重并发症,及时发现和早期治疗可以挽救患者视力。

  • 标签: 垂体瘤 经蝶入路 视力下降
  • 简介:目的评估食管癌患者术前强化功能锻炼对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住院行开胸食管切除术的食管癌患者60例,于术前随机分成术前强化功能锻炼组和术前常规准备组,观察分析两组术后咳嗽排痰情况。结果术前强化功能锻炼组术后主动咳嗽排痰24例(80%),常规准备组主动咳嗽排痰15例(50%),术前强化功能锻炼组术后咳嗽排痰情况明显优于常规准备组(P〈0.05)。结论术前强化功能锻炼有利于患者术后积极主动咳嗽排痰,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降低住院费用。

  • 标签: 食管癌术前准备 术前强化肺功能锻炼 咳嗽排痰 术后并发症
  • 简介:目的研究计算机辅助膝关节周围肿瘤的精确切除与重建的新方法,评价计算机辅助技术在膝关节周围骨肿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2007年1月至2010年7月共收治6例膝关节周围肿瘤患者.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19~40岁.股骨远端骨肉瘤3例,胫骨近端骨肉瘤1例,胫骨近端软骨肉瘤2例.Enneking分期IIA期2例,IIB期4例.所有患者术前均采用薄层CT和MRI扫描获取骨关节和肿瘤部位的二维图像数据,计算机三维重建建立骨关节和肿瘤浸润区域解剖模型,借助逆向工程和CAD软件三维测量确定肿瘤切除范围,CAD设计个性化辅助手术模板及个性化的骨修复体,计算机辅助模拟膝关节周围肿瘤切除和重建过程.术中按照计算机辅助模拟的手术方案,完整切除肿瘤组织,其中4例患者采用"外形匹配的异体骨+定制个性化膝关节假体"、2例患者采用"外形匹配的异体骨+钢板"重建骨肿瘤切除后遗留骨缺损.随访期间采用骨与软组织肿瘤学会(MusculoskeletalTumorSociety,MSTS)保肢评分系统对随访患者进行功能评价.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0-53个月,平均30.5个月.随访期间未发现膝关节假体、钢板的断裂和松动,2例患者出现异体骨吸收,1例患者异体骨感染、行局部清创术治疗,无肿瘤复发和转移.末次随访MSTS评分为18~27分,平均23.4分,其中优4例,良2例.结论借助于计算机辅助技术,可以实现膝关节周围肿瘤的精确切除和功能重建;异体骨复合金属假体或内固定物重建骨缺损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

  • 标签: 计算机辅助设计 膝关节 恶性骨肿瘤 个性化骨修复体 个性化假体 内固定
  • 简介:目的探讨快速康复理念运用在食管癌根治术后治疗中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012年1月至3月行食管癌根治术,术后采用早期下床活动干预及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等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处理的71例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总结。结果7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肺部并发症,切口愈合良好,仅1例发生吻合口瘘。术后住院时问11~21天,均痊愈出院。结论食管癌切除术后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治疗能加速患者的康复,加强护理能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减少医疗费用,缩短住院天数,提高病床周转率,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得到充分利川。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 食管癌手术 术后护理
  • 简介:目的评估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ompletemesocolicexcision,CME)在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实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CME手术(35例)和传统手术(36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评估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分布无显著性差异,平均手术时间亦无明显差异.CME手术组术中平均出血量(138.3±82.5)ml,明显少于传统手术组的(181.9±53.7)ml(P<0.05).CME手术对术后病理分期如T分期、N分期以及TNM分期无影响,CME手术组平均活检淋巴结数目为(17.7±5.8)枚,而传统手术组为(13.6±2.5)枚,CME手术可提高术后活检淋巴结的数目(P<0.05).两组患者术后总体并发症、感染性并发症以及非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CME手术治疗右半结肠癌患者安全、可行、有效,可保证切除系膜的完整性和清扫更多的淋巴结,并不增加手术的风险.

  • 标签: 全结肠系膜切除术 右半结肠癌 并发症
  • 简介:病理医生的成长用“炼”字一点也不过分,从医学院校毕业进入医院病理科工作开始就要非常刻苦,一步步的潜心修“炼”,努力提高自己的病理诊断水平、对各种知识的认知水平、医患沟通的水平以及自身的修养水平。

  • 标签: 病理医生 医院病理科工作 诊断水平 世界 医学院校 医患沟通
  • 简介:全椎节切除术后迟发性应力骨折临床罕见,现将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收治的2例后路内固定取出后发生前路植骨块应力性骨折的病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病例1男,18岁,因“胸部疼痛1年突发截瘫”入院。

  • 标签: 应力骨折 切除术后 迟发性 植骨块 脊柱肿瘤 椎节
  • 简介:目的探讨比较胃癌全胃切除术3种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优缺点。方法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68例患者施行全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方式分别为Lahey+Braun式食管空肠端侧吻合术(Ⅰ组,n=46)、P型空肠袢食管空肠Roux—ell—Y吻合术(Ⅱ组,n=12)及改良功能性空肠间置代胃术(Ⅲ组,n=10),探讨3种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优缺点。结果Ⅱ组和Ⅲ组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均明显优于Ⅰ组,均P〈0.05;Ⅱ组和Ⅲ组术后并发症也明显少于Ⅰ组,均P〈0.05。Ⅱ组与Ⅲ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变化和术后并发症相比,除体重外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全胃切除后P型空肠袢Roux—ell—Y吻合术和改良功能性空肠问置代胃重建方式较Lahey+Braun式食管空肠端侧吻合术更有利于患者的营养恢复及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胃癌 全胃切除术 消化道重建 术式对比
  • 简介:目的介绍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经肛门标本取出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方法2011年3月至2011年8月,12例直肠癌患者接受腹腔镜根治性全直肠系膜切除,肿瘤标本经肛门取出,行结肠-直肠(肛管)端端吻合.回顾性分析围手术期各项指标.结果12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45.4±3.6)岁.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123.6±85.3)min,平均失血量(75.6±15.2)ml;R0切除12例,D2清扫1例,D3清扫11例,肿瘤远切缘(3.1±1.8)cm.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6±2.1)d;除1例吻合口瘘外,无明显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标本直肠系膜均完整,环周切缘均阴性,标本切缘均阴性;平均清扫淋巴结(18.9±6.3)枚,平均阳性淋巴结(3.6±1.4)枚.TNM分期:Ⅰ期3例,Ⅱ期6例,Ⅲ期3例.术后随访2~5个月,排便功能良好.结论直肠癌行腹腔镜根治性全直肠系膜切除,经肛门取出标本,完成结肠直肠(肛管)端端吻合,不违背肿瘤根治原则,技术上安全可行,并可避免腹部切口取除标本.

  • 标签: 腹腔镜 直肠癌 自然孔道外科
  • 简介:目的探索完整网膜囊切除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1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在传统腹腔镜辅助D2根治术基础上,腹腔镜下尽可能完整的剥除横结肠系膜前叶和胰腺被膜,记录分析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结果1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重要血管、脏器损伤,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287.3±31.2)min,网膜囊切除时间(45.3±20.1)min,术中失血(75.5±12.3)ml,术后住院时间(11.3±6.0)d.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31.3%(5/16),包括腹腔感染1例(6.3%)、切口感染1例(6.3%)、肺部感染2例(12.5%)、尿路感染1例(6.3%).无胰瘘、吻合口漏、肠梗阻等并发症.结论对进展期胃癌实施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并网膜囊完整切除安全可行,术中应注意重要的解剖标志及正确的解剖层次.

  • 标签: 胃癌 腹腔镜 网膜囊切除
  • 简介: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对弥漫型B细胞淋巴瘤(diffuselargeB-celllymphoma,DLBCL)的疗效,观察影响化疗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组选择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收入的DLBCL患者17例,患者给予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观察化疗后疗效及淋巴结亚群改变情况,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PS评分、AnnArbor分期、结外浸润情况、LDH水平、体力状态(PS)评分、B症状、血红蛋白及T细胞浸润等相关情况,观察其对化疗的相关影响。结果本组所有17例患者完成治疗,治疗后疗效评估显示CR7例,PR6例,SD3例,PD1例,治疗有效率为76.4%(13/17)。影响化疗疗效相关因素分析中显示,血清LDH水平、PS评分、AnnArbor分期为影响患者化疗疗效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对弥漫型B细胞淋巴瘤疗效显著,其中Ps评分低、AnnArbor分期低、血清LDH水平正常的患者化疗疗效相对较好。

  • 标签: 利妥昔单抗 CHOP 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