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1病例介绍患者,男,76岁,因咳嗽、咳痰,于2001年3月28日在齐鲁医院就诊,经CT检查示:右肾癌并双肺转移,为进一步治疗于2001年6月18日收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既往对白蛋白过敏,住院第一天即给予生物治疗:NS500ml+TNF180万"ivdrip,4-5小时缓慢静滴.用药5分钟左右,患者出现胸闷、憋气、寒颤.测体温38.6℃,即给予氧气吸入,氧流量2升/分,肌肉注射安定10mg,地塞米松5mg,非那根25mg,同时口服消炎痛25mg,并停止输液,半小时后缓解.

  • 标签: 药物过敏反应 肿瘤坏死因子 INF 药物治疗 肾癌
  • 简介: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致过敏反应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及其预防和处理对策。方法:对6例奥沙利铂过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1例患者自第2周期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无其他不适,1例患者在第10周期出现发热症状,并于第15周期出现Ⅱ度过敏反应,2例患者主要表现为全身瘙痒、皮疹,1例患者主要表现为腹痛,1例患者出现过敏休克症状。结论:奥沙利铂过敏临床并不罕见,患者出现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及严重程度个体差异性较大,部分患者出现严重过敏反应,临床上需引起足够重视。

  • 标签: 奥沙利铂 发热 过敏反应
  • 简介:背景与目的:蛋白酶体抑制剂能影响肿瘤生长并诱导细胞凋亡。PS-341作为第-个经研究证实并被美国FDA批准用于临床的蛋白酶体抑制剂,可以通过JNK通路诱导体外胶质瘤细胞凋亡。然而,PS-341在诱导细胞凋亡的同时,还将促进热休克蛋白(HSPs)的表达。HSPs有保护细胞对抗应激的作用。本研究中,我们将探索HSPs是否能保护胶质瘤细胞对抗PS-341诱导的细胞凋亡,以及抑制HSPs表达是否能够增强PS-341诱导胶质瘤细胞凋亡。方法:通过使用热休克蛋白抑制剂、亚致死热处理的方法调节胶质瘤细胞中HSPs的表达,并用流式细胞技术、台盼蓝排斥实验和Westernblotting等方法检测PS-341诱导的细胞损害。结果:胶质瘤细胞经PS-341处理后,HSPs的表达上调。抑制HSPs的表达,PS-341诱导细胞凋亡的能力显著增强。结论:胶质瘤细胞中,HSPs可以保护PS-341诱导的细胞凋亡。PS-431联合应用HSPs抑制剂将增强胶质瘤细胞凋亡,这有望成为-种新的胶质瘤治疗途径。

  • 标签: 胶质瘤 PS-341 HSPS
  • 简介:什么是过敏呢?过敏反应又称作变态反应,是患者身体对一种或多种物质的过强反应。其主要机制是由于过敏性素质患者的体内产生了过多的过敏抗体——免疫球蛋白E,它和环境中的过敏原相互作用,刺激机体产生和释放某些过敏介质,导致不同组织的损伤,继而产生各种症状。

  • 标签: 过敏体质 免疫球蛋白E 变态反应 过敏反应 过敏抗体 相互作用
  • 简介:目的探索简便可靠的紫杉类药物激素预处理方法及重度过敏反应后再输注的可能性。方法在注药前12h、6h各口服地塞米松10mg,紫杉醇输注前半小时口服苯海拉明50mg,静点西米替丁400mg,肌注异丙嗪25mg。结果共发生与紫杉醇输注相关性过敏反应50例,其中36例发生荨麻疹,12例出现面色潮红、胸闷、气急,1例出现头晕、视物模糊、心.悸,1例出现过敏休克过敏反应发生率为10.3%。结论本组测验结果与国内外报道的过敏发生率明显减低,说明该激素预处理方法及发生过敏反应时的治疗流程有效.安全可靠。

  • 标签: 紫杉醇 过敏反应
  • 简介:本文简要介绍了热休克蛋白的发现,结构,功能,强化诱导肿瘤及感染免疫的分子机制,以及利用这些免疫特性,将来在防治肿瘤及慢性乙型肝炎上,研制热休克蛋白疫苗进行了综述及展望。

  • 标签: 热休克蛋白 肿瘤 免疫 乙型肝炎
  • 简介:休克蛋白是生物体受到高温刺激产生的一组应激蛋白,具有维持机体自身稳定的生物学功能。细胞凋亡是一种自主性的细胞主动死亡,与组织自稳机制有关。本文主要综述二者有关概念并初步探讨热休克蛋白与凋亡的关系及意义。

  • 标签: 热休克蛋白 肿瘤 细胞凋亡
  • 简介:近年来有关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引起不良反应的报告屡屡见诸一些专业学术刊物,媒体也时有相关报道.2005年甚至有“取消中药注射剂”的强势呼吁。国家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3年1月~2005年6月接到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就有1006例。这不但给广大患者也给许多临床医生带来疑虑:中药注射剂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良反应?都有哪些不良反应?还应不应该使用中药注射剂?该怎样使用更安全?

  • 标签: 药物不良反应 中药注射剂 临床医生 学术刊物 监测中心
  • 简介:休克蛋白70是一个强有力的免疫佐剂,它作为分子伴侣参与、促进和维持新生多肽的正确折叠,并调节细胞的生长、发育、分化、死亡。同时又作为一种内源性保护物质保护自身。可多方面活化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抗肿瘤免疫效应,在肿瘤的生物治疗方面有着更好的研究前景。

  • 标签: 热休克蛋白70 肿瘤生物治疗 研究思路 抗肿瘤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节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HSP27分子的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癌高、低转移潜能细胞系侵袭转移能力的关系。方法:选用EC9706-H、EC9706-L和EC109-H、EC109-L两对食管鳞癌高、低转移潜能细胞系,利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不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差异;利用Westernblot检测HSP27在不同转移潜能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利用慢病毒转染技术上调HSP27低表达细胞中HSP27的表达,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其侵袭转移能力的变化。结果:细胞划痕实验证实,EC9706-H细胞和EC109-H细胞的体外侵袭转移能力高于EC9706-L细胞和EC109-L细胞;Westernblot实验结果显示,HSP27在EC9706-H细胞和EC109-H细胞中呈低表达,在EC9706-L细胞和EC109-L细胞中呈高表达;通过慢病毒转染技术上调EC9706-H细胞和EC109-H细胞中HSP27的表达,二者的侵袭转移能力明显降低。结论:HSP27与食管鳞癌的侵袭转移能力呈负相关,即HSP27高表达的食管鳞癌细胞其侵袭转移能力受到抑制。

  • 标签: 食管鳞癌 热休克蛋白27 侵袭 转移
  • 简介:现代肿瘤内科治疗的发展只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20世纪40年代首先发现氮芥类药物,目的是杀死肿瘤细胞,但缺乏选择性,50年代末根据设想合成了环磷酰胺和氟尿嘧啶,70年代蒽环类和铂类药物进入临床实践,都是抗肿瘤药物发展的里程碑。以后,在此基础上发展了新的衍生物,新的烷化剂、抗代谢药、抗癌植物药等相继出现,包括20年前上市的紫杉类药物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治疗效果,但选择性仍不够。

  • 标签: 分子靶向治疗 不良反应 免疫抑制
  • 简介: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HSP70)与胆囊癌的发生及发展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胆囊癌中热休克蛋白的表达情况,并与41例慢性胆囊炎标本做对照。结果热休克蛋白(HSP70)在胆囊癌中普遍呈现高表达,而在慢性胆囊炎组织中不同程度地呈现弱表达;HSP70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慢性胆囊炎组(P〈0.01),且强阳性表达高于后者(P〈0.01)。结论胆囊癌是HSP70高表达肿瘤,HSP70在原发性胆囊癌中普遍高表达,提示与胆囊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 标签: HSP70 胆囊癌 热休克蛋白 免疫组化
  • 简介:休克蛋白(HeatShockProteins,HSPs)是一组广泛存在于细胞内的可溶性蛋白,在应激(如热休克、高温、感染、缺氧、氧化应激、异常代谢物积聚等)条件下高效表达。主要参与胞内新生肽的结合、折叠、装配、降解与跨膜转运,在维持细胞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根据其分子量的大小分为4个家族,即HSP90(83~90kD)家族、HSP70(66~78kD)家族、HSP60家族及小HSP家族。此外还有分子量为100~110kD而特性不同于上述家族的大分子HSP。

  • 标签: 热休克蛋白 70-多肽复合物 肿瘤免疫 HSPS 肿瘤组织
  • 简介: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肿瘤患者化疗所致骨髓功能、肝功能损害的影响。方法: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预防组(52例),在化疗同时予以GSH。对照组(50例),单纯化疗。同时观察两组在骨髓抑制(白细胞)、肝功能损害(谷丙转氨酶)上的差异。结果:预防组和对照组白细胞下降分别是46.15%(24/52)和72.00%(36/50);Ⅰ度-Ⅳ度白细胞减少分比分别为40.98%(84/205)和67.55%(102/151);影响化疗分别为5.37%(11/205)和17.22%(26/151),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化疗后ALT异常预防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4.55%(19/55)和74%(37/50);ALT异常分别为20%(41/205)和65.56%(99/151);影响化疗分别为3.41%(7/205)和19.21%(29/151),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GSH用于缓解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所致毒副反应疗效显著,在保证化疗的安全性、有效性的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还原型谷胱甘肽 化疗 毒副反应
  • 简介: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常牵涉到许多基因异常及信号传导异常,因此抗肿瘤药物也会对人体正常组织细胞造成损伤,引起多种毒副作用,尤其是心血管不良反应。严重的心血管毒性可危及患者生命甚至造成死亡。对心血管不良反应的认识有助于临床医师及时有效地做出处理。

  • 标签: 靶向治疗 心血管不良反应
  • 简介:手术、放化疗作为癌症的主要治疗手段虽有一定疗效,但其不良反应较多。中医药疗法作为一种辅助治疗的方法,对放化疗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治疗有较好的疗效。本文总结中医药疗法在癌症放化疗不良反应中的应用进展。

  • 标签: 放疗 化疗 中医药疗法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清CRP与其病理特点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2001年1月~2002年12月本院105例Ⅲ和Ⅳ期未手术肺癌患者,治疗前1周和治疗后4周左右,同时检测血清CRP和CEA,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肺鳞癌基线血清CRP为24.57±33.38,高于肺腺癌10.11±18.35和小细胞肺癌8.12±10.32;治疗前、后血清CRP变化与生存相关(P〈0.05),治疗前、后血清CRP和CEA联合检测结果与生存情况密切相关(P〈0.01)。Cox多因素分析提示治疗后CRP变化和化疗次数与患者的预后相关。结论:血清CRP可以作为肺癌诊断分型和判断预后的一项参考指标。

  • 标签: 肺癌 血清CRP CEA 预后
  • 简介:目的:观察右旋美托咪定能否有效调控肝癌患者手术的应激反应。方法:选择肝癌手术患者60例,年龄30-60岁,ASAⅡ-Ⅲ级,随机分为D组和C组。一组注射器内放入200μg的右旋美托咪定,一组使用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配制和标记均由不参与本实验的麻醉医生完成。两组均在麻醉诱导前15min内给予试验药物负荷剂量0.4μg/kg,并随后以0.2μg·kg^-1·h^-1的速度持续静脉输注。记录患者麻醉前(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即刻(T2)、切皮即刻(T3)、术中探查(T4)、拔管即刻(T5)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并在T0、T2、T4、T5时刻抽取静脉血标本,检测血糖、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记录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术后30min(T6)和术后60min(T7)的Aldrete评分;记录术后躁动的发生率和术后要求镇痛的人数。结果:C组T2、T5时HR、MAP较T0有明显升高,而D组仅轻度升高,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所测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增高,但C组显著增高(P〈0.05);血糖水平T4、T5时刻D组比C组低(P〈0.05);D组术后发生躁动和要求镇痛的人数少于C组(P〈0.05)。结论:右旋美托咪定能有效控制肝癌手术术中血压和心率的波动,并有效调控机体儿茶酚胺和血糖水平,降低机体的应激反应,并且不影响术后苏醒时间,提高肝癌患者术后的舒适度。

  • 标签: 右旋美托咪定 应激反应 肝癌 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阿瑞匹坦预防胃癌术后患者行含奥沙利铂化疗方案所致的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6月江苏省肿瘤医院收治的接受含奥沙利铂方案化疗2周期的胃癌术后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化疗第一周期使用帕洛诺司琼+地塞米松二联方案预防呕吐,第二周期使用阿瑞匹坦+帕洛诺司琼+地塞米松三联方案预防呕吐。记录患者化疗开始后7天的恶心呕吐情况;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化疗第一周期后有67.6%患者呕吐达到完全缓解,化疗第二周期后有85.3%的患者呕吐达到完全缓解(P〈0.01)。在延迟性呕吐预防效果的比较中,二联方案呕吐控制率为70.6%,加入阿瑞匹坦后提高到92.6%(P〈0.01)。第二周期化疗后VAS评分(92.3)明显高于第一周期化疗后的89.2(P〈0.01)。结论胃癌术后患者使用阿瑞匹坦+帕洛诺司琼+地塞米松预防含奥沙利铂化疗方案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良好,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阿瑞匹坦 奥沙利铂 胃癌 术后化疗 呕吐 化疗反应
  • 简介:背景与目的:替莫唑胺越来越广泛地用于胶质瘤的治疗,其不良反应仍有待深入研究。本文探讨替莫唑胺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后果、影响因素、防治原则。方法: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使用替莫唑胺治疗的胶质瘤患者的资料,包括肿瘤级别,是否行替莫唑胺同步放化疗,替莫唑胺化疗期间血常规、血生化检查,不良反应等。依据药物毒副反应判定标准NCI-CTC3.0对不良反应进行判定。结果:共有123例患者使用替莫唑胺,年龄23~81岁,中位年龄46岁,男性65例,女性58例。高级别胶质瘤81例,其中术后行替莫唑胺同步放化疗32例,单用替莫唑胺辅助治疗49例,低级别胶质瘤42例使用替莫唑胺单纯辅助治疗。血液学毒性发生16例(13.0%),胃肠道反应共54例(44.3%),疲乏46例(37.4%),皮肤病变6例(4.9%),一过性视物模糊8例(6.5%)。除3例血液学毒性3-4级外,其余毒性均为1-2级。其中女性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男性,术后行替莫唑胺同步放疗的患者高于单纯替莫唑胺化疗者。肿瘤级别对不良反应无影响。结论:替莫唑胺不良反应相对轻微,偶发严重的不良反应,应密切监测。女性患者、进行过替莫唑胺同步放化疗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如何控制其不良反应,仍值得探讨。

  • 标签: 替莫唑胺 不良反应 影响因素 同步放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