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门静脉压力(FPP)≥35cmH2O肝癌病人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4年10月外科手术的11例FPP≥35cmH2O肝癌病人的手术资料、术后近期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全部病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无术中死亡。围手术期死亡率18.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0%,其中因上消化道大出血及肝功能衰竭死亡各2例(36.4%)。术后3mo、6mo及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63.4%、36.4%、18.2%、18.2%、0%。结论FPP≥35cmH2O肝癌病人的手术切除有较高的并发症和死亡率,因此作者建议应将FPP≥35cmH2O肝癌视为肝部分切除的相对禁忌症。

  • 标签: 肝细胞癌 门静脉高压症 外科手术 术后近期并发症
  • 简介:癌症的心理痛苦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它描述的是癌症的诊断及治疗给患者带来的任何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比如难过、恐惧、焦虑、无助的感觉、绝望、压抑、厌食、失眠等等情绪体验都属于心理痛苦的范畴。

  • 标签: 心理诊室 心理痛苦 情绪体验 癌症
  • 简介:我们每个人都是身体、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的结合体。得了癌症,当然也不仅仅是身体的不适,还有心理上的痛苦,比如恐瞑,觉得癌症就等于死亡。曾有患者说:“自从得了癌症,我晚上都不敢睡,总怕睡着了就再也醒不了。”有的患者知道自己得癌后感到愤怒和委屈,说“我又没做什么亏心事,为什么让我得癌症啊?”恐瞑、委屈、愤怒、抑郁等负性情绪不断折磨着患者的内心,让原本的病痛雪上加霜。另外,很多患者因为生病,社会角色发生变化,不能工作,不能照顾孩子,不能做家务,很多以前自己很擅长的事情现在都做不了,感到非常沮丧。

  • 标签: 心理 带瘤生存 负性情绪 癌症 患者 做家务
  • 简介:目的分析老年肝癌患者的心理特点,提高心理护理质量。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住院治疗的56例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和Zung焦虑自评量表评估护理效果。结果患者心理干预前后SDS、SAS评分比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加强心理护理有利于改善老年肝癌患者抑郁、焦虑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肝癌 老年患者 心理护理 卫生宣教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中晚期肺癌患者心理痛苦、行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心理干预的65例中晚期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比较心理干预前后中晚期肺癌患者卡氏评分(KPS)、心理痛苦相关因素调查表(PL)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及满意度变化情况。结果心理干预后,肺癌患者KPS评分高于心理干预前,PL、SAS、SDS评分均低于心理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后,肺癌患者的SF-36评分中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语言交流、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心理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后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0.77%(59/65),明显高于心理干预前的55.38%(36/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心理干预对中晚期肺癌患者进行干预,可缓解患者的心理痛苦、焦虑、抑郁等情绪及行为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心理干预 中晚期肺癌 心理痛苦 行为功能 焦虑 抑郁
  • 简介:刚过而立之年的A君不幸得了肝癌,他为了尽快摆脱癌魔,四处求医问药.有一次,他找到一位颇有名望的肝癌专家,以渴望的心情恳求专家赐给治疗"癌中之王"的妙方.专家告诉他,除了做必要的治疗外,战胜癌症的法宝关键在于自己,并赠送A君中一名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说若能牢记这16个字,保持心理平衡,对癌症的康复大有裨益.

  • 标签: 治疗 心理免疫 肝癌 癌症 求医 真气
  • 简介:有一句俗话叫“隔行如隔山”.意思指不是本行的人就不懂这一行业的门道。很多人认为.只要是医生似乎就可以对所有的健康问题负责。但大家可能还不太清楚.即使在医学内部也有着太多的领域,太多的门道.所以医院的科室分得很细,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内科、外科、眼科、皮肤科等,还有人们不是很熟悉的核医学科,变态反应科、基因诊断科等。科与科之间在知识领域方面存在着很多差异和不同.因此各科之间需要有很多联系和协作来解决不同的临床问题。在医院内部.科与科之间的相互会诊和转诊是很正常的事。

  • 标签: 心理问题 医生 肿瘤科 核医学科 医院内部 健康问题
  • 简介: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在逐年递增,肿瘤患者的整体护理特别是心理护理是临床关注的热点,但他们(尤其是接受姑息性手术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家庭看护的心理问题往往被临床忽视。恶性肿瘤患者家庭看护的心理问题常比较突出,主要包括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恐惧以及失落感。他们目睹亲人罹患癌症并接受包括手术在内的各种治疗与护理的全过程,经历像钟摆一样反复的大悲大喜的复杂情感。因此,护士不仅要护理患者,也要重视对主要家庭看护者的评估,给予同样支持和帮助,以提高看护者的生活质量,进而提高对患者的家庭护理质量。作者借助美国华盛顿特区乔治敦大学医学中心隆巴迪癌症中心姑息治疗部TamiBorneman等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行姑息性手术的家庭看护的一项调查研究报道来诠释上述论点。

  • 标签: 家庭看护 姑息性手术 晚期恶性肿瘤 生活质量
  • 简介: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中,心理护理越来越显得重要,尤其是癌症病人,除身体的病痛外,心理压力造成的痛苦,使他们不能正常生活。患了癌症后,心理状态复杂多变,我们根据五年来的临床观察,对癌症病人从就医、确诊、治疗到死亡的不同时期心理状态做了详细的调查及观察,其中大多数病人都不同程度的伴有情绪障碍。我们调查的对象是已确诊为癌症的住院病人,

  • 标签: 癌症 心理变化特点 心理护理
  • 简介:6年半以来,一个名叫癌症的魔鬼在不断吞噬着我的身体,最初是乳腺癌,经过1年的治疗以后,病情基本控制,3年以后,因发现癌前病变细胞而切除了子宫,又过了2年,癌症转移到了头部和颈椎。

  • 标签: 癌症转移 癌前病变细胞 乳腺癌
  • 简介:目的通过对70例行改良根治术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分析,探讨其心理状态。方法70例患者均于根治手术后10天进行SCL-90问卷调查,与中国健康常模组对照,分析患者心理状态。结果乳腺癌患者术后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结论手术后尽早进行心理干预有利于患者康复。

  • 标签: 乳腺癌 术后心理状况 心理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化疗期间焦虑抑郁情绪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以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97例卵巢癌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了解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化疗初期、中期、末期患者的应对方式、焦虑抑郁情况。分析不同阶段患者应对方式与一般资料、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的HAMD和HAMA评分在化疗初期最高(P<0.05);“回避”和“屈服”两种应对方式在化疗初期分值最高(P<0.05),“面对”在化疗末期分值最高(P<0.05)。“面对”与年龄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文化程度呈负相关关系(P<0.05)。三个化疗时期的平均HAMD评分、平均HAMA评分分析,“屈服”与HAMD评分呈现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随着化疗的进展,卵巢癌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逐渐缓解,更趋向于采取“面对”的积极应对方式。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低的患者更易于采取“面对”的应对方式,可以为临床针对不同化疗阶段、不同年龄、文化背景的患者制定心理干预方案提供依据。

  • 标签: 卵巢癌 化疗 焦虑抑郁
  • 简介:目的:比较乳腺癌保乳手术与常规改良根治手术术后患者心理社会状况的差异。方法:应用临床心理问卷(EPQ,SCL-90)评定经乳腺癌保乳手术患者在人格特征、应付方式及心身健康的状况,共35例;并与40例经常规改良根治手术患者相比较。结果:保乳手术组术后SCL-90除恐怖因子外其他因子评分均高于改良根治手术组,具有显著性差异;EPQ评分中N分、消极应付方式均分显著高于对照组,E分、积极应付方式均分则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P与L分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保乳手术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的心理社会状况有改善作用。

  • 标签: 乳腺癌 心理状况 保乳手术
  • 简介:手术后.最焦急的是等待病理报告。手术本身非常成功,但是凭手术大夫的经验感觉还是发生了转移,另外隔肌上面出于安全考虑,并没有完全清除干净。送检的切除物有纵隔肿瘤、右肺上叶、右肺中叶、隔肌上结节。

  • 标签: 术后化疗 侥幸心理 手术后 病理报告 纵隔肿瘤 右肺上叶
  • 简介:目的:观察参麦针和心理干预在老年肺癌临终期内提高生命质量和延长生命的意义。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静滴参麦针每天40mL.连续10d,同时接受心理干预和用EORTCQLQ—C30问卷进行生命质量测试,每三天一次,患者进入浅昏迷后自行终止。B组为自动放弃临终治疗并愿意接受上述方法的生命质量测试。用时序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两组患者同时接受止痛、止血、支持等对症处理。结果:A组EORTCQLQ—C30问卷评分明显高于B组,以健康自我评价和社会人际关系为显著,表明A组生命质量高于B组。A组平均生存时间明显比B组延长。家属对该方案的治疗非常满意。结论:参麦和心理干预治疗老年肺癌,延长寿命可提高生命质量。

  • 标签: 参麦针 心理干预 老年 肺癌 临终期 生命质量
  • 简介:目的研究乳腺癌抑郁患者的生活事件和心理防御方式特点及二者对疾病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评抑郁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筛选65例乳腺癌抑郁患者,与30例良性乳腺疾病患者作对比;采用生活事件量表(LifeEventScale,LES)、防御方式问卷(DefenseStyleQuestionnaire,DSQ)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试.结果乳腺癌抑郁组患者在LES中的总得分及频次显著高于对照组;DSQ显示乳腺癌抑郁患者多使用不成熟防御方式和中间型防御方式,而较少使用成熟防御方式.结论乳腺癌抑郁患者所经历的生活事件及其所采取的不适当的心理防御方式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 标签: 乳腺癌抑郁 生活事件 心理防御方式
  • 简介:自1993年8月以来,我科共收治了1018例恶性肿瘤患者,其中年龄在60~84岁者537例,占52.75%。由于治疗时间较长,一般需50天左右,加之疾病的影响,患者住院期间情绪变化较大。我们针对老年患者在放疗中出现的各种心理反应,采取了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

  • 标签: 老年人 恶性肿瘤 放疗 心理护理 治疗
  • 简介:基于心理社会肿瘤学的理论构架,结合近年来研究进展,阐述恶性肿瘤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反应与心理、行为因素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及转归中的作用。提出应构建家庭支持、专业支持及志愿者支持的多维社会支持网络,提升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肿瘤 心理学 社会支持 家庭
  • 简介:目的:比较卵巢癌SK-OV-3细胞在2D和3D培养系统中的生长特性。方法将卵巢癌细胞株SK-OV-3分别采用2D和3D培养系统进行培养,观察细胞生长形态。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生长,Brdu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结果SK-OV-3细胞在2D培养系统中呈单层贴壁生长;在3D培养系统中形成多细胞球样体(muti-cellularspheroid,MCS),生长速度较2D培养系统慢。在2D培养系统中SK-OV-3细胞的S/G2-M期细胞比例为(53.7±5.8)%,明显高于在3D培养系统中S/G2-M期细胞比例[(40.9±2.0)%,P<0.05]。结论不同的培养方式对卵巢癌细胞的生长具有较大的影响。MCS三维培养系统能更好地模拟体内肿瘤细胞的生长状况,是卵巢癌研究的良好平台。

  • 标签: 卵巢癌 多细胞球样体 三维培养
  • 简介:目的分析直肠癌术后患者心理弹性与癌因性疲乏的调查结果。方法选择直肠癌患者98例,分析不同临床特征直肠癌患者术后的癌因性疲乏及心理弹性得分情况,并对癌因性疲乏与心理弹性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疼痛程度、术后阶段、并发症发生情况直肠癌患者的术后癌因性疲乏得分和术后心理弹性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直肠癌患者的术后癌因性疲乏得分、术后心理弹性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直肠癌术后患者的心理弹性和癌因性疲乏呈负相关(r=-0.550,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理弹性可负向预测癌因性疲乏(β=-0.271,P﹤0.01)。结论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疼痛程度、术后阶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与直肠癌术后患者的心理弹性和癌因性疲乏程度有关,增强患者的心理弹性,可能是减轻直肠癌术后患者癌因性疲乏的有效途径。

  • 标签: 直肠癌 心理弹性 癌因性疲乏 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