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23G玻璃体切割术后高眼压的发生率、特点及相关的危险因素,为处理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于我院行23G玻璃体切割手术的患者146眼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术后早期高眼压诊断标准为术后2wk内任一时间眼压测量值≥25mmHg。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术后早期高眼压患者根据眼压程度采用单一或联合降眼压药物治疗。结果:患者146眼中发生术后高眼压者42眼,占28.8%,平均出现自术后3.38d。单纯气换组、C3F8填充组及硅油填充组术后高眼压发生率分别为14.5%,33.3%和39.3%,C3F8组和硅油填充组与单纯气换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未行激光机冷冻处理组、部分视网膜光凝组、全视网膜光凝组及冷冻组术后早期高眼压的发生率分别为13.6%,27.4%,34.5%和35.7%,部分视网膜光凝组与未处理组相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而其他两组与未处理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原发病术后均有早期高眼压的发生,但分布不均衡。通过处理眼压均控制理想。结论:23G玻璃体切割术后早期高眼压的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与眼内填充物、术中处理方式有关,不同原发病对于高眼压的影响在于其对术式的影响。术后早期高眼压多为一过性,合理药物治疗可控制。

  • 标签: 23G玻璃体切割手术 高眼压 危险因素 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术后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对连续收治的256例有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适应证的各类眼底病患者实施单次玻璃腔注射4mg/0.1mL曲安奈德手术,观察其术后眼压变化情况。主要适应证包括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其它原因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等引起的黄斑水肿性疾病。结果:256例256眼经至少3mo的追踪观察随访中,56眼发生继发性青光眼,发病率为21.9%。结论:继发性青光眼与年龄、性别、血压、糖尿病、玻璃体腔注药术的不同适应证、术前是否行白内障手术、是否行光动力治疗、是否行玻璃体切除手术等因素没有相关性。注药前青光眼病史的存在和基础眼压高于19mmHg等情况为术后继发性青光眼的显著危险因素

  • 标签: 曲安奈德 继发性青光眼 并发症
  • 简介:青光眼是一种严重的致盲眼病,致盲率高且不可逆转.其中,我国的原发性青光眼类型以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为主.近年来随着原发性青光眼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危险因素的研究更加深入,本文主要就其危险因素(人口统计学、跟部因素、遗传因素、精神心理因素等)进行综述,以期对预防及诊断有所帮助.

  • 标签: 青光眼 闭角型 危险因素
  • 简介:青光眼是一种严重的致盲眼病,致盲率高且不可逆转,严重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原发性青光眼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对POAG危险因素的研究更加深入,本文主要就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危险因素(年龄、性别、种族、遗传因素、眼内压、血压、吸烟、饮酒、近视、糖尿病等)进行综述,以期对预防及诊断有所帮助。

  • 标签: 青光眼 开角型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angle—closureglaucoma,PACG)发病的危险因素,寻找有意义的早期筛查指标,指导早期临床预防性治疗。方法收集60例PACG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的视力、眼压、眼睑、晶状体、眼底、前房深度、房角镜、视野等基本眼科检查及年龄、性别、家族史、糖尿病、高血压病,有无吸烟史、饮酒史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与PACG具有较显著联系的有高血压病和前房深度、角膜横径、睫状体晶状体距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只有前房深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OR为2.687,95%可信区间为1.078~4.000。结论高血压病、浅前房、角膜横径小、睫状体晶状体距离小是PACG发病的危险因素,其中浅前房是PACG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0,10:224-226)

  • 标签: 青光眼 闭角型 危险因素 超声生物显微镜 前房深度
  • 简介:目的评价预防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术后眼内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白内障囊外摘除术1547例(1704只眼)。结果无一例发生术后眼内炎,结论严格筛选病人,术前检查详细,常规抗生素眼水预防性应用,消毒灭菌严格,手术野消毒彻底,仔细操作,密闭伤口,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以有效避免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术后眼内炎的发生.

  • 标签: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术后感染 术后眼内炎 床体 消毒灭菌
  • 简介:AIM:Todeterminewhether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NP)rs641153isassociatedwiththeriskof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MD),weperformedasystematicmeta-analysisof15eligiblestudies.SNPinthecomplementfactorB(CFB)geneisconsideredtohavesignificantassociationwithAMDsusceptibility,butthereisgreatdiscrepancyintheseresults.METHODS:TheeligiblestudieswereidentifiedbysearchingthedatabasesofPubMed,EMBASE,andWebofScience.Oddsratios(ORs)with95%confidenceintervals(CIs)wereusedtoassesstheassociation.AlldatawereanalyzedusingStatasoftware.RESULTS:Theassociationbetweenrs641153andAMDrisk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underthehomozygousmodel(AAvsGG:OR=0.26,95%CI=0.15-0.45,P_h=0.973,/~2=0.0%,fixedeffects),dominantmodel(AA+GAvsGG:OR=0.49,95%CI=0.40-0.59,P_h=0.004,/~2=56.4%,randomeffects)andrecessivemodel(AAvsGA+GG:OR=0.30,95%CI=0.17-0.51,R_n=0.983,I~2=0.0%,fixedeffects).Thesameresultswerealsoobservedinthestratifiedanalysesbyethnicity,sourceofcontrolandsamplesize.CONCLUSION:Ourmeta-analysissuggeststhatrs641153intheCFBgenemayplayaprotectiveroleinAMDsusceptibility,thelateAMDinparticular,bothinCaucasiansandinAsians.

  • 标签: COMPLEMENT factor B rs641153 AGE-RELATED MACULAR
  • 简介: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眶下间隙感染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的发生。方法分析6例被误诊误治的眶下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感染被有效控制,面部伤口愈合。结论1.对于面部留有皮瘘的病变,应仔细寻找原因;2.临床医生对眶下间隙感染要有充分认识;3.接诊此类病人时应对相关的牙齿进行检查;4.提高眼、耳鼻喉科医生对边缘学科的诊治水平。

  • 标签: 眶下间隙感染 误诊 误治 原因分析 病例
  • 简介:目的探讨干眼症发生的主要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6年5月至2007年11月间眼科门诊就诊的屈光不正、眼底病患者及行常规体检的健康者133人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问卷调查和干眼病检测两个部分。问卷调查内容有人口学特征、工作环境、生活习惯与全身疾病等。先进行单因素分析,找出与干眼症发病相关联的因素,然后再对有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综合分析,找出干眼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与干眼症发病相关的因素有年龄、荧光屏接触时间、野外工作时间、工作环境、吸烟和糖尿病。行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年龄、野外工作时间和工作环境。结论就纳入本研究的因素而言,影响干眼症发病的主要因素是年龄、野外工作时间和工作环境,而荧光屏接触时间、吸烟及罹患糖尿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干眼病的发生。

  • 标签: 干眼病 SCHIRMER试验 泪膜破裂时间 荧光素染色评分 Logistic回归分析
  • 简介:眼内病毒感染多由疱疹病毒家族导致。在免疫功能正常者中,以病毒性前葡萄膜炎与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较为常见。对免疫功能低下者,有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及进行性外层视网膜坏死,两者均发生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后期。其他非AIDS患者,如白血病、器官移植、恶性肿瘤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因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亦可发生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本文结合文献分别对上述眼内病毒感染性疾病进行叙述。

  • 标签: 疱疹病毒 病毒性前葡萄膜炎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 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 非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 简介:患者,女,31岁,孕29wk。以“体检时发现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4mo,WBC下降1wk”入院。患者在孕10wk查体时发现HIV抗体(+),除自觉倦怠外,无其他不适。2mo前查:CD420个/L,予HAART(叠氮胸苷+拉米呋定+耐伟抗平)治疗。入院查体:WBC0.8×10^9/L,Hb100g/L。

  • 标签: 眼部感染 艾滋病 人免疫缺陷病毒 HIV抗体 入院查体 HAART
  • 简介:目的了解眼部真菌感染病原菌种类和特征.方法对眼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及病原菌鉴定,并对眼部真菌感染的致病菌、发病原因、早期诊断方法、丝状真菌与酵母菌眼部感染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3例患者中11例为真菌性角膜溃疡,2例为眼内炎.13例(15眼)均为真菌感染,其中痂病镰刀菌3例、尖孢镰刀菌2例、烟曲霉2例、谢瓦曲霉1例、黄曲霉1例、链格孢霉1例、尖端单孢子菌1例、总状毛霉1例、链霉菌1例.结论眼部丝状真菌感染仍以镰刀菌、曲霉为主,但有明显的多样化趋势.

  • 标签: 眼部 丝状真菌 真菌感染 角膜炎 致病菌 临床资料
  • 简介:目的探索肺炎衣原体(Chlamydiapneumoniae,Cpn)与急性咽喉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用直接免疫荧光(directimmunofluorescence,DIF)法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Cpn特异性抗原,间接微量免疫荧光(microimmunofluorescence,MIF)法检测血浆中Cpn抗体.结果在94例急性咽喉感染患者和87例正常人血浆中,CpnIgG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4.3%(51/94)和32.2%(28/87),P<0.05;CpnIgM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9.6%(56/94)和12.6%(11/87),P<0.05;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Cpn特异性抗原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2.78%(59/94)和31.0%(27/87),P<0.05.结论急性咽喉感染与肺炎衣原体有密切关系.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中Cpn特异性抗原可为诊治急性咽喉感染提供实验依据.

  • 标签: 急性咽喉炎 肺炎衣原体 微量免疫荧光 Cpn特异性抗原
  • 简介:目的: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和小切口囊外门内障摘除人工品状体植入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变化。方法: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4,1,3mo,观察I组108例单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和II组94例单眼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的眼部情况,使用生存质量调杏量表记录分数。结果:术前生存质量总分数和各指标分数,术后1mo和3mo的生存质量总分数,I组和Ⅱ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1/4mo生存质量总分数和各指标分数,I组高于Ⅱ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品状体植入术患者的生存质量在短期内就得到明显提高。手术效果优于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中期效果I组和Ⅱ组无明显差异,远期结果尚待进步深入探讨。

  • 标签: 白内障 超声乳化吸除术 小切口囊外摘除术 生存质量
  • 简介:<正>弓形虫病是由弓形虫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性疾病,据报道全世界有5~10亿人受其感染。人患弓形虫病,其临床表现常因侵犯脏器不同而异,内,外、妇、儿、神经精神、传染病、肿瘤、眼、耳鼻喉科以及输血、器官移植、免疫缺陷等都与之密切关系,我们过去临床报道很少,主要与医院未开展弓形虫病检测以及手段落后有关。我们运用高

  • 标签: 弓形虫感染 弓形虫病 弓形虫抗原 淋巴细胞亚群 人兽共患 神经精神
  • 简介:目的探讨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对我院2000-2005年收治的205例青光眼患者中28眼发生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有28眼出现浅前房,其发生率为7.6%,按Speath分类,浅Ⅰ度21只眼,浅Ⅱ度5只眼,浅Ⅲ度2只眼,其中滤过过强19只眼,结膜渗漏1只眼,脉络膜脱离4只眼,其它4只眼。结论滤过过强是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主要原因,多数病例可通过保守治疗恢复前房。

  • 标签: 青光眼 浅前房 原因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青光眼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适应症、时机、手术方法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4年2月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44例,其中预防性虹膜周边切除术8例,滤过性手术36例。对39例术前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或仅局部药物能控制正常的病例做上方透明角膜内切口或颞侧角膜缘巩膜隧道切口,避开功能滤过区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3例术前眼压须全身药物才能控制的病人,控制眼压后避开原手术区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随访半年。结果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0.5以上33例,视觉电生理检查视功能损害与术前有明显差别,眼压均在正常范围。结论超声乳化手术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有效方法。

  • 标签: 白内障 青光眼术后 超声乳化
  • 简介:目的:分析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低视力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07/2012—07间白内障患者291例291眼,对其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3者诊断为低视力,并分析其发生原因。结果:患者291例术后共发生低视力49眼,其中手术所致术后低视力17眼(34.7%),术前病变所致术后低视力32眼(65.3%),其中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8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4眼、高度近视6眼,其他4眼。结论:原有眼病是术后低视力的主要原因,术前仔细检查可以提高手术的可预测性。

  • 标签: 白内障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 低视力
  • 简介:患者女性,51岁。2008年3月在我科接受全身麻醉下左颈部肿物摘除术。术中病理检查证实为左颈部乳头状腺癌淋巴结转移,后行左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和甲状腺结节探查术,病理检查未见癌组织。术中分离颈内静脉下段时,可见少量清亮透明液体,但未发现明确漏出点,未予特殊处理。第2天,患者出现轻度呼吸困难,左胸壁肿胀,术区可见少量乳白色液体漏出(见附2页图①)。纤维喉镜检查:左下咽部膨隆,会厌向右侧隆起、肿胀,呈乳白色塑料皮样外观,咽喉部黏膜光滑。喉部及肺部CT扫描:喉旁、颌下、左颈部及左前胸壁弥漫性肿胀,伴左颈部软组织积液,

  • 标签: 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乳糜胸 乳糜漏 颈清扫 纤维喉镜检查 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