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2 个结果
  • 简介:3型Stargardt病(STGD3,MIM600110)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早发性黄斑营养不良性疾病,是一种单基因遗传性疾病。目前为止,已知的STGD3致病基因为极长链脂肪酸延长酶4基因(ELOVL4)。ELOVIA是位于内质网上的一种调节极长链饱和及多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的限速缩合反应中不可或缺的膜蛋白。作为一种遗传性疾病,STGD3目前仍无有效治疗方法。然而,饮食补充极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可能是治疗STGD3的一种可行疗法。对STGD3基因及致病机制的研究可能将有助于发现STGD3的有效治疗方法及进一步了解其他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疾病和更复杂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 标签: STARGARDT病 致病基因 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 单基因遗传性疾病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3型
  • 作者: 陈永丽
  • 学科: 医药卫生 > 眼科
  • 创建时间:2023-05-29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11期
  • 机构:内江市市中区人民医院,四川内江641000
  • 简介:白内障是临床上常见的眼病,老年人尤其多见。它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严重的影响,是很多人面临的一种困扰。白内障手术可以有效治疗老年人的眼部症状。其中人工晶体是白内障手术中最重要的一环,其种类和选择直接关系到手术效果和患者的视力恢复。常用的人工晶体包括单焦点人工晶体、多焦点人工晶体和靶向性人工晶体。在选择人工晶体时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职业、生活习惯、视力需求等因素,同时也需要根据患者的眼球形态、角膜曲率等生理特征来选择适合的人工晶体型号和度数。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手术前需要完善的检查和术前准备工作,手术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感染和眼部损伤,术后需要密切监测并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恢复和调整。

  • 标签: 白内障手术;人工晶体
  • 简介:目的总结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人术手术护理配合经验。方法对我院26例52只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手术配合进行回顾。结果26例52只眼后房型人工晶体矫正高度近视的手术配合顺利,效果满意。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有效的手术配合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后房型 有晶体眼 植入术 高度近视 手术配合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乳化吸除透明晶体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50岁以上超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3例(62眼)50岁以上超高度近视患者行透明晶体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行前后囊抛光。平均随访1年,观察视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视力0.2~0.8。术中1例后囊膜破裂,2例出现后囊不同程度混浊,予以YAG激光后囊切开,术后随访无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50岁以上超高度近视患者行透明晶体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可获得较好的疗效,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超高度近视 超声乳化 透明晶状体
  • 简介:白内障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研究白内障的病因学及影响因素,是预防和治疗该病的有力措施。白内障主要是因晶状体的透光性改变所引发;晶状体的透光性是由晶体蛋白的有序结构所决定的。本文综述近年来有关晶体蛋白的组成与结构、翻译后修饰及热休克蛋白与白内障发病机制的关系。

  • 标签: 晶体蛋白 白内障 翻译后修饰 热休克蛋白
  • 简介:目的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合并近视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41只眼)经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合并近视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术后较术前平均视力显著提高,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近视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人工晶体 近视
  • 简介:目的通过对儿童先天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观察,探讨儿童人工晶体植入的最佳时机,屈光度选择以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75例(96)眼全部施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无晶体眼为3眼;年龄最小2岁,最大14岁,平均7.6岁;随访4月-3年.结果1.术后矫正视力满意,≥0.5共38眼,占39%,0.1-0.4共36眼,占38%,<0.1共8眼,占8%,视力检查不合作14眼,占15%.2.术后葡萄膜炎及晶体后囊膜增殖较成人严重.结论先天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是防治儿童弱视,恢复双眼单视功能的最佳方法.儿童先天性白内障应尽早手术,术后及时处理并发症并进行弱视训练.

  • 标签: 儿童 先天性白内障 人工晶体
  • 简介:目的评价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在农村开展防肓治肓工作中的疗效。方法对346例老年性、并发性、外伤性、先天性白内障实施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1.0者13例13眼,占4%;0.3≤视力〈1.0者149例149眼,占43%;0.05≤视力〈0.3者130例130眼,占37%;〈0.05者54例54眼,占16%。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安伞,切口自闭性能好,视力恢复快。

  • 标签: 白内障摘除术 晶体 人工
  • 简介: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方法:本组39眼均采用颞上或鼻上象限6~7mm挑眉式巩膜切口、囊袋内完成ECCE及IOL植入术。结果:术后一周裸眼视力≥0.5者25眼(64.1%),术后一个月裸眼视力≥0.5者34眼(87.1%),术后无严重并发症,角膜散光明显减少(P<0.01)。结论:本组手术切口小,且切口位鼻上或颞上而不受上直肌和水平肌牵引的影响,角膜散光明显减少,手术方法操作相对简单,对具有娴熟ECCE技术者极易掌握,便于广大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 标签: 白内障摘除 小切口 角膜散光
  • 简介:<正>晶体核坠入玻璃体内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并发症之一。我们眼科中心自1993年12月到1997年3月期间共施行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3058例,术中发生晶体核脱位于玻璃体内二例,发生率为0.065%,现报告如下。病例报告例一,女,70岁,左眼老年性白内障(核心性)伴高度近视眼,术前矫正视力0.05。于1993年12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术中晶体核掉入玻璃体内,

  • 标签: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玻璃体切割术 晶体核 老年性白内障 高度近视眼 脱位
  • 简介: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后囊后植入技术,用于稳定眼内结构,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效果。方法对外伤性或与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某些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或人工晶体移位后囊混浊等不易行激光后囊切开的患者,在完成皮质清除后,先把人工晶状体(IOL)袢固定于囊袋内或在机化囊膜夹持稳固下,将IOL光学部经后囊剪口植入后囊与玻璃体前界膜之间。结果全部术眼视轴透明,IOL光学部平稳居中,视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对某些特殊型白内障术后后发障实施IOL光学部后囊后植入,可明显减轻眼内组织反应,预防后发障发生获得满意效果。

  • 标签: 特殊型白内障 后囊后 人工晶状体植入 光学部
  • 简介:目的观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9例79只眼白内障施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三天裸眼视力≥0.5者35只眼(44.3%)。术后一周裸眼视力≥0.5者52只眼(65.8%)。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操作简便、不需昂贵设备,手术效果满意。

  • 标签: 白内障 小切口 非超声乳化
  • 简介:白内障手术发展至今多已采用超声乳化术,连续环形撕囊是该手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但是对于过熟期或是白色白内障等类型,由于在显微镜下没有红光反射,故这一步骤往往不能顺利完成,这就需要囊膜染色剂的辅助。本文将介绍几种经典的囊膜染色剂,为手术中染色剂的选择提供参考。

  • 标签: 白内障 超声乳化 囊膜染色剂 连续环形撕囊
  • 简介:喉异物在呼吸道异物中发生率很低,郭运凯等统计其发生率为4.1%,但其危害极大,若不及时治疗很容易引起患者死亡。我科1991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呼吸道异物346例,其中喉异物5例,发生率为1.4%,误诊3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喉异物 误诊 呼吸道异物 发生率
  • 简介:<正>笔者曾遇罕见食管异物3例,报道如下:例1男性,23岁,犯人。追捕时企图自杀吞服水泥块二十分钟,由当地民警于1995年6月23日押赴来院,入院时患者流涎,吞咽疼痛,进食困难,颈部压痛,食管钡透示:食管上段巨大异物。当日下午急诊全麻气管插管行食管镜下异物取出术,用13mm×18mm×350mm横径最粗的食管镜沿右侧梨状窝进入食管入口见异物位于食管上端,除上方与食管壁有一裂隙外,其余均与食管壁嵌顿,用常规方法不能取出异物。临时制成一长约50cm,直径0.5cm的

  • 标签: 食管异物 食管镜 巨大异物 气管插管 异物取出术 梨状窝
  • 简介:目的讨论集中开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复明效果。方法于2008年8月-2009年9月,共集中实施329例329眼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患者术后第一天裸眼视力≥0.8者共计269眼,占81.76%。在低于0.8视力者中,有34眼因角膜水肿而影响术后视力,占10.33%,3眼因一过性高眼压而导致角膜水肿,2眼出现术后葡萄膜炎反应,余21眼因眼底或视神经病变而影响术后视力,占6.38%。术后一周裸眼视力≥0.8者287眼,占87.23%。术后一个月裸眼视力≥0.8者294眼,占89.36%。结论集中开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手术效率高,术后视力恢复良好,适宜于规模化自内障复明手术的开展。

  • 标签: 白内障 小切口 人工晶状体 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