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人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CC)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p-ERK1/2、p-p38及p-JNK1/2)]的表达、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二步法检测27例SACC组织和15例正常唾液腺组织标本中TGF—β1、MAPK的表达情况。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ACC中TGF—β1、MAPK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唾液腺(分别为P〈0.01.P〈0.01.P〈0.01和P〈0.05)。SACC组织中TGF—β1、p—ERK1/2和p—p38在Ⅲ~Ⅳ期组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组(分别为P〈0.01,P〈0.05和P〈0.05),但p—JNK1/2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无统计学关系(P〉0.05),TGF—β1、MAPK的表达与患者的其他临床病理因素均无统计学关系(均为P〉0.05);TGF—β1与MAPK的表达显著正相关(分别为r=0.819、P〈0.001;r=0.728,P〈0.001;r=0.640,P〈0.05)。结论TGF-β1、MAPK的高表达与腺样囊性癌的临床进展密切相关。TGF—β1可能通过激活MAPK信号通路调控腺样囊性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及转移过程。

  • 标签: 腺样囊性癌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免疫组织化学 临床病理
  • 简介:目的观察机械应力下酪氨酸蛋白激酶(TPK)抑制剂和细胞松弛素D对体外培养的成骨样细胞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早期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点弯曲细胞力学加载装置系统,对人成骨样细胞进行加力:频率0.5Hz,加力板变形量4000ustrain牵张应力作用成骨样细胞(MG-63)5min时。使细胞发生单轴牵张和压缩应变。运用Westem免疫印迹检测不同方向应力应变下TPK抑制剂和细胞松弛素D对ERK1/2表达变化的影响。结果TPK抑制剂预处理后,牵张应力激活ERK的作用被明显阻断,与单纯张力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压缩应力的诱导作用未受影响(P〉0.05):低剂量的细胞松弛素D处理后.压应力的诱导作用被明显阻断,ERK的磷酸化水平甚至低于基态,与单纯压力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牵张应力对ERK的激活仅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与单纯张应力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力学信号可同时激活细胞内的细胞骨架、TPK转导通道.但各自主要激活的部分存在差别.无论是牵张还是压缩,成骨细胞对力学信号的感知和转导都与微丝细胞骨架密切相关.TPK的活化可能是牵张应力引起黏附斑复合物形成后的主要后续反应.压缩应力的主要后续反应与之关系不大。

  • 标签: 机械应力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酪氨酸蛋白激酶 细胞松弛素
  • 简介: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基质金属蛋白酶2(TGF-β1/ERK1/2/MMP-2)通路在腺样囊性癌(ACC)侵袭和迁移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腺样囊性癌ACC-2细胞株为研究对象。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以及ERK通路抑制剂U0126处理ACC-2细胞。MTT检测ACC-2细胞的增殖情况,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Westernblot蛋白印迹检测ACC-2细胞中ERK1/2的活化及MMP-2的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ACC-2细胞中MMP-2的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TGF-β1及U0126干预后,ACC-2细胞增殖能力无明显变化;TGF-β1刺激可增强ACC-2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增加ACC-2细胞p-ERK1/2和MMP-2蛋白以及MMP-2mRNA的表达,而U0126阻断ERK磷酸化后,抑制了TGF-β1刺激的增强作用,ACC-2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降低,MMP-2蛋白和mRNA的表达均下降。结论TGF-β1/ERK1/2/MMP-2通路参与了人唾液腺ACC侵袭和迁移能力的调节。TGF-β1可通过上调ERK1/2,继而上调MMP-2,促进人唾液腺ACC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ERK1/2可能成为人唾液腺ACC侵袭防治的新靶点。

  • 标签: 腺样囊性癌 转化生长因子Β1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基质金属蛋白酶2 信号通路
  • 简介:目的探讨IQ模体的RasGTP酶活化蛋白1(IQGAP1)在舌鳞状细胞癌(以下简称舌鳞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及其对影响舌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比检测IQGAP1在舌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并分析IQGAP1表达模式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同时,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舌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IQGAP1在舌鳞癌中呈高表达状态,而在癌旁组织中呈低表达或阴性表达,而且高表达水平的IQGAP1与颈淋巴结转移(P=0.019)、复发(P=0.017)以及临床分期(P=0.031)等有关。此外,高表达的IQGAP1与舌鳞癌患者的预后具有密切联系(P=0.017)。结论IQGAP1在舌鳞癌中的异常表达说明其在舌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高表达的IQGAP1有可能成为预测舌鳞癌患者预后的一种有效标记物。

  • 标签: IQ模体的Ras GTP酶活化蛋白1 鳞状细胞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 简介:磷脂酰肌醇3-激酶γ(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γ,PI3Kγ)是一种表达于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中的脂质激酶,PI3Kγ一方面可通过激活TLR4-PI3Kγ-Erk1/2信号通路诱导M1型巨噬细胞极化,增强宿主免疫防御功能;另一方面它还可通过激活mTOR-C/EBPβ信号通路诱导M2型巨噬细胞极化,发挥免疫抑制作用。因此PI3Kγ在宿主的免疫应答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巨噬细胞在宿主对牙周炎的免疫应答中发挥关键作用,故本文就PI3Kγ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及其在牙周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标签: 磷脂酰肌醇3-激酶γ 巨噬细胞 牙周炎
  • 简介:目的探讨头颈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ELG)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3-2012年14例头颈部ELG的临床资料,分别从研究对象的发病年龄、性别、发病部位、实验室检查、病理、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等方面进行总结。结果所有病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治疗后随访时间为1~13个月,其中1例经肿块切除术,术后5个月复发;1例经药物治疗,治疗后4个月复发。其余12例患者预后良好,随访期间未出现病情进展或复发。结论ELG常表现为一种无痛的软组织病变,好发于男性,多见于中青年人,好发部位为腮腺区、颈部等。主要依靠病理确诊,最佳治疗方案是手术切除结合适当剂量的放疗。

  • 标签: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 头颈部 诊断 治疗
  • 简介:T淋巴细胞是一种重要的免疫活性细胞,在整个免疫应答中处于中心环节。T淋巴细胞的活化和增殖是其执行免疫功能的基础,但是在常规培养条件下,T淋巴细胞处于静止状态,体外存活时间较短,传代培养及转染都非常困难,所以体外诱导T淋巴细胞使其增殖活化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研究发现可通过多种不同的刺激物使T淋巴细胞在体外活化增殖,而其活化的早中晚期细胞表面会表达不同的活化分子,标志着T细胞活化成功。本文就近年来T淋巴细胞表面活化分子及体外活化相关影响因子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口腔疾病研究中的意义进行综述。

  • 标签: T淋巴细胞 表面活化分子 共刺激信号
  • 简介:牵引成骨术(DO)中新骨的形成具有胚胎骨的发生和正常骨折愈合的某些特征,骨形成蛋白家族(BMPs)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就BMPs与DO的生物学联系、作用调节机制、外源性BMPs的应用等方面作一综述.

  • 标签: 牵引成骨术 骨形成蛋白 骨愈合
  • 简介:许多成人的机体组织中拥有大量干细胞,这些细胞能够再生出类似其生长的微环境,从而使复杂病变组织的再生成为可能.成体干细胞(SCs)包括骨髓干细胞(BMSCs)、牙髓干细胞(DPSCs)以及牙周膜干细胞(PDLSCs),这些细胞具有高度的增殖潜能,表达干细胞相关的特异性标记物及体外培养多向分化的特征.

  • 标签: 牙髓干细胞 牙周膜干细胞 蛋白质 特异性标记物 骨髓干细胞 成体干细胞
  • 简介: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游离皮瓣危象发生的相关因素,以便总结经验,提高游离皮瓣移植的成功率。方法:2006-2015年共制备273例游离皮瓣.其中259例成功.14例发生皮瓣危象。对发生皮瓣危象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应用SPSS21.0软件包进行连续性校正旷检验,同时统计14例皮瓣危象患者在发生皮瓣危象6h内积极抢救的成功率。结果:游离皮瓣危象与患者小气道功能障碍、患者常年饮酒所导致的酒精戒断症状.以及超重(即BMI数值〉25)无显著相关性(P〉0.05),但与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显著相关(P〈0.01)。皮瓣危象时间超过72h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33.3%。结论:局部或全身感染是皮瓣危象的一个相关危险因素,BMI过高、小气道功能障碍、患者发生酒精截断症状与皮瓣危象无关。皮瓣危象发生时间越晚,皮瓣的抢救成功率越低。一旦发生皮瓣危象.即使超过72h.及早探查、纠正危象原因.也能取得一定的抢救成功率.

  • 标签: 游离皮瓣 手术探查 皮瓣危象 危险因素
  • 简介:叉头框蛋白O(FoxO)转录因子属于叉头框蛋白家族的一个亚类,可在慢性炎症反应中参与骨耦联、溶骨性病损的形成以及骨代谢平衡的体内调控。慢性根尖周炎是发生在牙齿根尖周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可引起根尖周骨质丧失,研究FoxO转录因子在骨代谢中的作用和相关机制,对于为慢性根尖周炎寻求新的治疗途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FoxO转录因子对细胞增殖与凋亡、成骨分化的调节作用,以及与炎症、炎症因子、氧化应激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 标签: 叉头框蛋白O 慢性根尖周炎 氧化应激 炎症 成骨分化
  • 简介:三磷酸腺苷结合盒(ABC)跨膜转运蛋白超家族参与抗癌药物的跨膜转运,减弱抗癌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ABCB1转运体、ABCC1转运体和ABCG2转运体是ABC转运体家族中已知的介导耐药的主要成员,并且在肿瘤组织中高表达,是目前逆转耐药的研究焦点。本文就这三种转运体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 标签: ABCB1转运体 ABCC1转运体 ABCG2转运体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蛋白质提取方法在牙胚蛋白提取中的效果,寻找适合牙齿发育高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的蛋白质提取方法。方法:取猪胚胎第40、50、60天第三乳磨牙牙胚,利用碱性碳酸盐溶液提取牙胚初步钙化部分的蛋白,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比较液氮研磨法和电动研磨器研磨法提取牙胚总蛋白效果,BCA(bicinchoninicacid)蛋白浓度测定法比较RIPA裂解液与尿素溶液提取牙胚总蛋白含量。结果:与液氮研磨法相比,电动研磨法提取蛋白后的聚丙烯酰胺电泳图谱蛋白条带明显更深,蛋白含量高。尿素溶液对牙胚总蛋白的提取量高于RIPA裂解液组,蛋白电泳分离效果均可。结论:采用电动研磨器研磨牙胚,组织损失量小,提取蛋白效果好于液氮研磨;采用尿素溶液提取牙胚总蛋白效果优于RIPA裂解液。初步找到适合下游高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的牙胚蛋白提取方法。

  • 标签: 牙胚 蛋白质提取 尿素 电动研磨 小型猪
  • 简介:目的探讨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7(Mcm7)和细胞分裂周期蛋白6(Cdc6)在口腔鳞癌(OSCC)和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47例冰冻标本、98例石蜡标本中Mcm7和Cdc6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等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RT-PCR结果显示Mcm7mRNA在口腔正常黏膜、癌前病变以及OSCC组织中均有阳性表达,各组之间相对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c6mRNA在正常黏膜中鲜有表达,癌前病变组与OSCC组均有阳性表达,各组之间相对表达量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cm7蛋白在口腔正常黏膜、癌前病变以及OSCC组织中均有阳性表达,其阳性标记指数分别为3.6%、22.3%和45.9%,各组之间阳性标记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SCC组Mcm7蛋白表达阳性指数高于癌前病变组(P〈0.01)。Cdc6蛋白在以上标本中的阳性表达总体较Mcm7低,在正常口腔黏膜中鲜有表达,癌前病变以及OSCC组织中均有阳性表达。各组之间阳性标记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cm7和Cdc6在有淋巴结转移组其阳性标记指数高于无转移组(P〈0.01)。结论Mcm7和Cdc6的高表达与口腔癌发生及转移有相关性。检测OSCC组织中Mcm7和Cdc6的表达有望成为其早期诊断与判断预后的分子指标之一。

  • 标签: 口腔鳞癌 癌前病变 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7 细胞分裂周期蛋白6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口腔癌在亚洲地区属于高发生率的癌症疾病,而口腔鳞状上皮癌又是其中最主要的癌症类型。临床上针对此癌症之治疗还是以手术为主。对于口腔鳞状上皮癌发生机制的研究有助于临床上新疗法的开发。以蛋白质二度空间电泳分析方式找出癌细胞的异常表现蛋白质,并以之作为标的进行细胞实验,以确认该异常蛋白质的表现与口腔鳞状上皮癌发生之相关性。

  • 标签: 口腔鳞状上皮癌 标记蛋白质 蛋白质体学 效能 癌症类型 以手术为主
  • 简介:尼克样1型(Nell-1)蛋白是一种新型外分泌型糖蛋白,具有良好的骨诱导性、软骨诱导性及抑制脂肪形成、抑制炎症反应等特性。本综述总结了Nell-1蛋白是通过何种分子信号级联反应发挥其功能,概括了其应用于组织工程和作为骨质疏松全身治疗药物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Nell-1蛋白在骨、软骨等肿瘤中的定位及其在牙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小结。

  • 标签: 尼克样l型蛋白 WNT/Β-CATENIN 骨质疏松:骨形态发生蛋白
  • 简介:目的研究酸碱处理后的多孔钛表面血清蛋白吸附行为。方法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多孔钛材料,使用酸碱处理后制作酸碱处理多孔钛(AAPT)试件51个,同时制备未行酸碱处理多孔钛(NTPT)及致密钛(NTDT)试件各35个。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NTDT试件表面形貌,用表面接触角分析仪与全自动气体吸附仪测定三组的表面接触角和比表面积(SSA)。BCA法测定NTDT、NTPT及AAPT组试件不同时间的蛋白吸附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LSD-t检验进行两两比较。结果SEM显示NTDT表面光滑。AAPT组表面接触角(22.08°)显著小于NTPT组(93.7°)和NTDT组(75.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2.02,P〈0.001)。AAPT组SSA(27.05)均高于NTDT组(3.74)和NTPT组(1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86.10,P〈0.001)。在各时间点,AAPT组吸附的蛋白质明显多于NTDT组和NTPT组(P〈0.001);AAPT、NTPT和NTDT组表面的蛋白吸附随着时间逐渐增加,最终达到稳定。结论酸碱处理后的多孔钛可显著提高材料表面的血清蛋白吸附量。

  • 标签: 多孔性 表面活性剂 蛋白吸附
  • 简介:目的:观察大鼠颌下腺上皮间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特点。方法:分离大鼠颌下腺,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ZO-1、Occludin、Claudin-3和Claudin-4等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结果:Claudin-3表达于涎腺腺泡上皮及导管上皮,与Occludin及ZO-1共表达提示位于紧密连接处。Claudin-4只表达于导管,腺泡中不表达。结论:Claudin在鼠颌下腺中表达具组织特异性。

  • 标签: 紧密连接蛋白 颌下腺 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