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正畸患者曲面体层片上的切牙影像失真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原因。方法从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放射科影像数据库中选取500例正畸患者的曲面体层片和头影测量侧位片,所有曲面体层片均采用咬合杆投照,分别从切牙牙体影像放大、缩小、牙根变短、根尖模糊等评价指标分析上下颌切牙影像失真的发生情况,在头影测量侧位片上测量中切牙根尖-对颌切牙切缘的距离,探讨切牙影像失真发生的原因。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500例患者,切牙牙体影像正常者共417例,切牙牙体影像失真者共83例,影像失真发生率16.6%,其中切牙牙体影像放大17例、牙体影像缩小0例、牙根变短30例,牙根影像变短伴模糊36例。影像失真患者的根尖-切缘距离大于影像正常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87.18,P=0);影像失真患者的覆盖值大于影像正常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7,P=0)。结论严重牙颌面畸形如反、深覆盖是导致曲面体层片的切牙影像失真的主要原因之一。

  • 标签: 放射摄影术 全景 错 影像失真 体层域
  • 简介:目的:通过对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口腔种植中心收治的牙种植患者牙槽骨骨质量进行回顾分析,总结种植患者牙槽骨骨质量的基本情况。方法:记录387例种植患者的年龄、性别、种植部位及骨质量分类,通过Excel和SPSS22.0软件包对其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及回顾分析。结果:387例患者,骨质量分类集中在Ⅱ类和Ⅲ类,Ⅰ类骨较少,无Ⅳ类骨。种植部位主要集中在后牙区,下颌后牙区缺失牙所占比例最大,其中上颌后牙区Ⅲ类骨比例最高;下前牙区Ⅱ类骨比例最高。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并且患者的年龄范围大多在20~60岁之间,各年龄段骨质量均以Ⅲ类居多。行附加手术的患者,Ⅲ类骨人数最多。结论:不同种植位点处骨质组成不同;年龄、性别对牙槽骨骨质量有一定影响,在骨质量较差的部位,种植附加手术的比例增高,不同类型骨质量对种植失败率也有一定影响。

  • 标签: 牙槽骨骨质 种植体 影响因素 回顾性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应用锥形束CT(CBCT)测量分析不同年龄组骨性Ⅱ类高角患者切牙区牙槽骨高度、厚度、骨开窗及骨开裂等根周牙槽骨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骨性Ⅱ类高角患者46例,其中青少年组26例,年龄(12.9±1.2)岁;成人组20例,年龄(22.3±3.2)岁。收集患者正畸治疗前拍摄的CBCT三维影像数据,独立t检验(正态分布)或Mann-WhitneyU检验(偏态分布)比较两组患者右侧上下颌切牙区牙槽骨高度及厚度特征,卡方检验两组患者骨开窗、骨开裂发生率。结果骨性Ⅱ类高角成年患者切牙区唇舌(腭)侧牙槽骨附着高度低于青少年患者(P<0.05);成人组切牙区唇舌(腭)侧釉牙骨质界下2mm处及根尖部牙槽骨厚度薄于青少年组(P<0.05);成人组切牙区唇舌(腭)侧牙槽骨面积少于青少年组(P<0.05)。骨性Ⅱ类高角成年患者正畸治疗前切牙区牙槽骨骨开窗、骨开裂发生率分别为10.00%和32.50%;青少年患者骨开窗、骨开裂发生率分别为3.37%和14.90%;成人组切牙区牙槽骨骨开窗、骨开裂发生率高于青少年组(χ^2骨开窗=6.794,P骨开窗=0.009;χ^2骨开裂=16.030,P骨开裂<0.001)。结论骨性Ⅱ类高角成年患者切牙区根周牙槽骨量少于青少年患者,骨开窗、骨开裂发生率高于青少年患者

  • 标签: 骨性Ⅱ类 高角 年龄组 骨开窗 骨开裂
  • 简介:无痛及舒适化诊疗等技术的提出,使局部麻醉药物在临床的应用更加广泛,尤其是在儿童口腔诊疗的应用。儿童生长发育与成人存在较大的生理差异,在疼痛控制和局部麻醉药物的应用与成人不同。本文就国内外学者关于各类局部麻醉药物在儿童口腔局部麻醉应用的系统毒性、最大推荐剂量以及舒适化麻醉方法进行综述,旨在为儿童口腔医生临床应用局部麻醉药物提供帮助。

  • 标签: 儿童口腔医学 麻醉药 局部 最大耐受剂量 患者舒适 局部麻醉系统毒性
  • 简介:目的:比较3种含漱液在口腔种植术后2周对口腔卫生维护的效果。方法:将60例口腔种植患者随机分为聚维酮碘组(PVP-I)、氯己定组(CHX)和精油组(EO),每组20例。术后2周分别用相应含漱液维护口腔卫生。分别检查术前及术后2周时的改良菌斑指数(mPI)和改良出血指数(mBI),填写视觉模拟量化表(VAS),评价含漱液的使用感。应用实时定量PCR分析患者种植术区邻牙龈沟液具核梭杆菌(Fn)和牙龈卟啉单胞菌(Pg)含量的改变。采用SPSS23.0软件包对mPI与mBI的组间差异进行t检验,细菌含量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及Mann-WhitneyU检验。结果:种植术后应用含漱液2周,各组mPI均显著降低(P<0.05)。相对于PVP-I组,EO组的含漱液对黏膜刺激性更大(P<0.05),CHX组的含漱液更容易造成牙面着色(P<0.05)。PVP-I组和CHX组Fn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口腔种植手术后短期应用3种含漱液,均有助于维护良好的口腔卫生。在患者使用感主观评分上,PVP-I优于CHX和EO。PVP-I对Fn有一定抑制作用。

  • 标签: 口腔种植 聚维酮碘 含漱液
  • 简介:光固化复合树脂粘接修复是口腔临床常用的技术和治疗方法,具有与牙齿颜色匹配、去除牙体硬组织少、抗磨耗、抗咀嚼性能良好等优点,目前在临床牙体修复治疗已基本取代了传统的银汞合金充填术。但在临床实践,使用不当也可导致充填体脱落率和术后敏感发生率增高。究其原因,一方面与材料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操作者对光固化材料的性能特点,尤其是对光固化灯使用规则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不足有关。为此,2017年9月,由中华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梁景平教授牵头,组织部分牙体牙髓病学专家,并邀请3M公司光固化灯研发首席专家JoeOxman博士,在上海召开关于光固化灯原理、操作方式及规范的研讨会。与会专家就光固化灯的使用及操作规范进行讨论后达成初步共识,经整理后形成共识初稿,并经多次补充修订后完成共识终稿。

  • 标签: 光固化复合树脂 光固化灯 粘接修复 操作者 专家 牙体牙髓病学
  • 简介:目的:探讨lncRNA-HOTTIP在低氧诱导人舌鳞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过程的作用。方法:体外正常氧(20%O2)或低氧(1%O2)状态下培养舌鳞癌SCC9、CAL27细胞48h,实时定量PCR检测lncRNA-HOTTIP与HIF-1α的表达水平;通过小干扰RNA(Si-HIF1α)转染舌鳞癌细胞,检测HIF-1α敲低后lncRNA-HOTTIP的表达变化;进一步通过小干扰RNA(Si-HOTTIP)转染舌鳞癌细胞,验证敲低lncRNA-HOTTIP后E-cadherin、Fibronectin与Vimentin的蛋白和mRNA水平,以及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人舌鳞癌细胞SCC9、CAL27在低氧培养48h后,lncRNA-HOTTIP与HIF-1α均显著升高;Si-HIF1α转染SCC9、CAL27并于低氧培养后,HIF-1α水平显著降低,lncRNA-HOTTIP表达下降。Si-HOTTIP转染SCC9、CAL27并在低氧培养后,lncRNA-HOTTIP水平降低,间质标志蛋白Vimentin和Fibronectin在蛋白和mRNA水平显著降低,上皮标志蛋白E-cadherin表达升高,细胞迁移能力显著降低。结论:低氧可通过上调HIF-1α并激活lncRNA-HOTTIP表达,进而促进人舌鳞癌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及转移。

  • 标签: 低氧 舌鳞状细胞癌 上皮-间质转化 HOXA末端转录本反义RNA 低氧诱导因子1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