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以定性和定量的方法探索基层医疗机构开展药品不良反应(ADR)主动监测的模式和方法。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专家论证及德尔菲(Delphi)法,确定基层医疗机构主动监测评价指标及其权重。结果基层医疗机构主动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结论该体系为选取基层医疗机构作为哨点医院开展ADR主动监测提供参考。

  • 标签: 指标体系 主动监测
  • 简介:目的研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IV-tPA)治疗在中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和对部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月-2014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56例诊断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IV-tPA药物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常规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清除自由基、活血化瘀、降低颅内压、调节血压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注射IV-tPA药物;分析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hs-CRP等生化指标水平。结果2组治疗后NIHSS均明显下降,但是同期IV-tPA治疗组却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HDL-c升高,hs-CRP、LDL-c、PMA、PLA和PNA则显著降低。结论IV-tPA静脉注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

  • 标签: 脑梗死 急性病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生化指标 老年人
  • 简介:目的筛选肺结核预警指标,初步构建部队肺结核预警指标体系。方法采用Delphi法应用文献研究及专家小组拟定初步指标体系框架,然后通过两轮专家咨询,得到各项指标的得分,计算出各项指标权重系数。结果两轮咨询专家的积极指数分别为87.50%和93.3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77±0.05和0.79±0.03;第一轮咨询各项指标总得分为(6.759±1.757)分,变异系数为0.248±0.070,第二轮咨询各项指标总得分为(7.348±1.362)分,变异系数为0.180±0.048。最终确定的指标中,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1959、0.4863、0.0503、0.2676;经过两轮咨询,最终建立了包含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37个三级指标的部队肺结核预警体系。结论初步构建了部队肺结核预警指标体系,为部队肺结核的防治提供了技术参考。

  • 标签: 军事人员 结核 预警指标 DELPHI法
  • 简介:为了紧扣药物应用与监测主旨,关注临床热点药物发展动态,我刊将临床评价栏目设为重点栏目.此栏目主要刊载药物的临床研究、疗效观察、安全性评价、经济学评估、循证药学等内容.对于质量较高尤其是基金课题资助的稿件可以优先刊出,刊载周期为4~6个月.欢迎广大医、药、护及科研工作者踊跃投稿.

  • 标签: 临床评价 栏目 热点药物 安全性评价 经济学评估 科研工作者
  • 简介:目的通过对19483例患者四项传染性指标的检测分析,探讨输血前和术前四项传染性指标检测的重要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9483例输血前和术前患者标本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检测分析。结果〈br〉在19483例患者中,检测样本总阳性数1606例,总阳性率5.16%,其中HBsAg阳性1242例(6.37%)、抗-HCV阳性123例(0.63%)、抗-HIV1/2阳性待复检3例(0.015%)、确诊阳性3例(0.015%)、抗-TP阳性238例(1.22%)。结论对输血前和术前患者四项传染性指标进行检测,可以了解患者的感染情况,同时对减少医院感染,减少医患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术前 输血前 传染性指标 检测
  • 简介:目的:评价手足口病Ⅰ期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方法:将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内儿科收治的450例手足口病Ⅰ期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25例。观察组按照标准化的临床路径实施诊疗,对照组实施传统诊疗。记录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对手足口病Ⅰ期病种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后,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日平均费用、平均西药费、平均检查费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手足口病Ⅰ期治疗中实施临床路径能有效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减少医疗资源的消耗。

  • 标签: 手足口病 临床路径 住院时间 住院费用
  • 简介:中药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其药效是其中多种化学成分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综合效果。中药药动学研究经历了从“单成分、单靶点”到“多成分、多靶点”的转变,相应的药动学评价模式也经历了相似的发展过程,从最初针对单体成分的药动学研究,到以单成分研究单味中药及复方的药动学,再到多组分整合药动学,以及之后的以药动学一药效学结合模式评价复方药动学。对以上中药药动学评价模式的发展进行了初步探讨。

  • 标签: 中药 药动学 评价模式
  • 简介:本次论坛的主题是“糖尿病合理用药——医师和药师共同的责任”,围绕糖尿病药物治疗的热点话题,通过临床医师和药师对话,综合回顾糖尿病药物治疗和管理现状,探讨糖尿病个体化治疗理念与治疗策略,交流药品管理和治疗经验体会,展望新药的研究热点和应用前景,医药携手、积极推动我国糖尿病综合管理水平和合理用药水平。

  • 标签: 高峰论坛 药品评价 药物治疗 中国 药品管理 临床医师
  • 简介:目的研究复方鸦胆子油脂质体冻干粉的性质,建立其质量评价方法。方法考察复方鸦胆子油脂质体的形态、粒径分布、Zeta电位,采用TLC法对其定性鉴别,并采用溶剂萃取法测定脂质体包封率。同时,通过uv和GC的方法测定其有效成分的含量。结果复方鸦胆子油脂质体冻干粉色泽均匀,质地细腻,形态饱满,其平均粒径为170.3nm,多分散系数(PDI)为0.258,Zeta电位为-32.1mV,带负电,脂质体pH为5.05。TLC鉴别中检出蟾酥、鸦胆子油斑点清晰可见。脂质体冻干粉的平均包封率为91.90%,吲哚类生物碱的平均质量分数为5.19mg/g,油酸的平均质量分数为79.08mg/g,亚油酸的平均质量分数50.41mg/g。脂质体的平均过氧化值为0.0305。结论上述方法适用于复方鸦胆子油脂质体冻干粉的质量评价,可有效反映其各方面的性质。

  • 标签: 鸦胆子油 蟾酥 脂质体 质量评价
  • 简介:目的:对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为临床应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全面检索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文献,并按照文献选择标准进行筛选,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0软件对以基础治疗为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作为治疗组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通心络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高于对照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合并RR=1.26,95%CI[1.20,1.33]。结论:通心络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但由于本研究存在一定的不足,对其疗效及安全性仍有待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通心络胶囊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建立复方甘草片溶出度试验方法,考察复方甘草片的溶出行为并评价其内在质量。方法采用桨法,以水为溶出介质,转速为75r/min,自身对照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检测波长260nm。结果复方甘草片在10%~100%的溶出量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y=1.09819X+0.00918,r=O.9997,采用此法检测32家生产企业76批样品溶出度,36.8%批次的溶出结果低于80%。结论溶出试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本品的生物利用度,自身对照法能消除干扰,重复性好、操作简便,对全国样品考察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有效控制产品的内在质量。

  • 标签: 复方甘草片 溶出度 自身对照法 质量控制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癌及其转移途径的CT、MRI表现,评价CT结合MRI诊断胆囊癌转移途径的优势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胆囊癌并伴有转移的患者,将其CT、MRI表现总结分析,研究两者相结合对胆囊癌转移途径的诊断价值。结果:胆囊癌转移途径主要分为直接侵犯、淋巴转移、血行转移、胆管内转移及腹腔内种植转移。CT、MRI的结合应用对其原发灶及转移灶的诊断有极高的准确性。结论:CT、MRI相结合能较为准确地对原发灶及转移灶进行诊断及分型,并能准确地描述和评价胆囊癌的扩散程度及浸润范围。

  • 标签: CT MRI 胆囊癌 转移
  • 简介:围绕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体系下生殖发育毒性评价所使用仪器确认展开讨论,提供开展仪器确认所需要的关键事项:根据研究目的,选取合适种属的实验动物;动物数量应满足统计学需求;准确选取实验受试物,购入标准品或阳性药物;确定实用性强、干扰因素少的确认方法;把握实验关键点、排除其他因素对确认的干扰;建立准确度高可重现性好的评价标准;根据实验室基本情况以及研究目的,在标准作业程序(SOP)中规定不同仪器确认所需要的周期。现有生殖毒性仪器确认规范性、标准化成为实验室管理的新难点,需要努力推进其标准化规范化进程。

  • 标签: 新药评价 仪器验证 生殖毒性 发育毒性
  • 简介:目的:评价化疗后肺癌患者认知功能及主观幸福感的现状以及康复干预的作用。方法:纳入50例经化疗后的老年肺癌患者,以简易智能状态评价量表(MMSE)及费城老年中心信心量表(PGCMS)检测患者认知功能及主观幸福感。按入院先后顺序将50例经化疗后的老年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治疗观察组及常规治疗对照组,每组各25例。治疗2月后,以MMSE及PGCMS检测2组患者认知功能及主观幸福感。结果:经化疗的肺癌患者治疗2月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对年龄的态度、孤独感、注意力、信心总分及认知功能得分均有所改善。结论:康复运动对于化疗后肺癌患者认知功能及主观幸福感有所改善。

  • 标签: 肺癌 化疗 认知功能 主观幸福感
  • 简介:目的:空气是医院内感染传播的主要途径,医院内环境尤其是手术室及患者集中地区的空气净化程度和医院感染发生率密切相关,对医院空气进行常规监测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的关键所在。但是传统的空气细菌检测方法需要进行细菌培养,耗时2~3d,结果具有明显的滞后性。激光诱导荧光光谱技术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用于检测空气中的生物性粒子和非生物性粒子。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荧光粒子计数器在空气细菌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检验科采血室作为实验点,使用荧光粒子计数器对空气中生物粒子数进行动态监测,同时与撞击法细菌培养计数结果进行比较;采用SPSS13.0软件计算生物粒子数和细菌数之间的相关系数r。结果空气中生物粒子数与细菌数之间有显著相关性(r=0.889);非就诊时间空气中的细菌数≤500cfu·m^-3,其他时间均超过该数值,不符合国家消毒卫生标准的要求。结论荧光粒子计数器可以通过监测空气中生物粒子数,推测其细菌数,有望实现空气细菌的动态监测。

  • 标签: 生物粒子数 细菌数 空气细菌监测 荧光粒子计数器 撞击法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在高血压性鼻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符合条件的86例高血压性鼻出血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2组患者均采用一次性气囊尿管行后鼻孔填塞后凡士林纱条填塞固定。对照组实施鼻出血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积极心理行为干预。并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对干预效果进行评定。结果2组治疗效果、血压控制情况、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焦虑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积极的心理行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焦虑情绪,保持血压稳定,降低再次鼻出血的风险,提高自我护理能力。

  • 标签: 高血压性鼻出血 心理行为干预 护理
  • 简介:目的:评价丹参多酚酸盐对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为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率和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诊治的心绞痛患者78例,将其随机平均分成治疗组(n=39)和对照组(n=39);对照组患者给予葛根素0.4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中,治疗组患者予丹参多酚酸盐200m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中,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tPA,PAI,SICAM-1和CRP水平值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31%,治疗后tPA值为2.96U/mL,PAI值为7.93U/mL,SICAM-1值为172.41ng/L,CRP值为5.47mg/L,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能改善纤溶活性可提高患者临床疗效。

  • 标签: 丹参多酚酸盐 心绞痛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研究硝苯地平(NF)膜控型24h控释微丸的处方与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放特性。方法采用液相层积、丸芯上药法制备载药速释微丸,以EudragitRL100、RS100为包衣材料,流化床悬浮包衣法制备膜控型控释微丸,并对影响微丸释放的处方因素进行了考察。通过与市售渗透泵片拜新同的体外释放度的对比研究,探讨硝苯地平膜控型控释微丸的体外释药特征。结果调整EudragitRL100、RS100的比例、衣层厚度、致孔剂的用量,可以改变药物的释放速率。当EudragitRL100、RS100的比例为3∶7,包衣增重为6%时,制备的控释微丸体外释药与市售渗透泵片相似(f2=62.8),具有良好的零级释放特性。结论以丸芯上药法,EudragitRL100、RS100为控释材料制备的NF膜控型控释微丸,具有良好的零级释放特性,结果可为硝苯地平多单元控释制剂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 标签: 硝苯地平 流化床 控释微丸 零级动力学 拜新同
  • 简介:目的:探讨对轻度认知障碍患者陪护人员进行疾病知识和照护技能培训的效果。方法对68例患者的陪护人员问卷调查需求,并进行理论知识和照护技能培训。结果培训前55.9%的陪护者不了解疾病知识,57.4%的陪护者不了解认知障碍患者康复功能训练法,80.9%的陪护者不了解饮食营养知识;培训前后陪护人员理论知识、生活技能、康复训练、安全管理合格率分别为86.7%、100%、89.7%、92.6%,均有显著提升。结论对认知障碍患者陪护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能提升其对疾病的认知和照护技能的掌握,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轻度认知障碍 陪护者 培训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