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菌性阴道病复发的原因及阴道微生态评价指标对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影响。方法选择玉田县中医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间妇科门诊患者180人,随机分为2组A组用复方沙棘籽油栓联合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B组用甲硝唑联合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观察治疗一个月后患者的复发情况及阴道微生态评价指标(阴道菌群密集Ⅱ-Ⅲ级、阴道PH值、阴道清洁度、过氧化氢)。结果A组复发率明显低于B组,并且A组患者的阴道微生态评价指标正常的百分比远高于B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1.复方沙棘籽油栓联合乳酸菌制剂治疗细菌性阴道病复发率低。2.细菌性阴道病复发的原因为阴道正常的微生态环境未能恢复正常。3.治疗细菌性阴道病不能因症状消失而停止治疗,而应治疗至阴道微生态正常才能减少复发。

  • 标签: 细菌性阴道病 乳酸菌阴道胶囊 复方沙棘籽油栓 阴道微生态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临产孕妇临床生化、血常规、凝血功能指标并建立参考范围。方法随机选取300例临产孕妇测定血常规、生化、凝血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产孕妇95%参考区间TP、ALB、BUN、CR、CA、RBC、Hb、HCT、AT-Ⅲ、PT与非孕妇女95%参考区间相比较偏低;而ALP、TG、CHOL、HDL、WBC、GR#、FIB、FDP、D-D升高;LY#的95%参考区间增大;TT、PLT、APTT95%参考区间缩小。结论临产孕妇体内各系统发生特殊的生理变化,应根据不同仪器建立适用于临产孕妇的参考范围,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临产期孕妇 凝血因子 高凝状态 参考区间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瞬目反射检查,探讨中频脉冲电治疗周围性面瘫愈后情况。方法测定周围性面瘫患者中频脉冲电治疗前、后瞬目反射的R1、R2、R2′。结果5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中频脉冲电治疗后瞬目反射R1、R2的潜伏期比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周围性面瘫患者通过检测瞬目反射的潜伏期,证实了中频脉冲电治疗的疗效。

  • 标签: 周围性面瘫 中频脉冲电 瞬目反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方法从血液标本采集时间、采血体位、标本溶血、送检时间进行探讨。结果生化检验结果影响因素有标本采集时间、采血体位、标本溶血、送检时间等。结论严格执行采血标准操作流程以降低采血误差,能够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血标本采集 生化检测结果 预防措施
  • 简介: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空腹血糖升高者比正常者患糖尿病的风险高5.2倍,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者比正常者患糖尿病的风险高10.3倍。而同时联合使用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两个指标筛查时,这两个指标同时都升高者则比正常者患糖尿病的风险高25.2倍。

  • 标签: 糖尿病 筛查 糖化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水平 空腹血糖 正常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成人体位改变对生化常规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征集的100名成人志愿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让100名志愿者分别采取坐位、卧位、半卧位各30分钟,然后抽取静脉血做成标本,对静脉血标本进行生化常规指标检测,共14项。观察不同体位的血液检测结果。结果14项生化指标中除GLU,CRE,UA在坐位,卧位及半卧位上的差异不明显,P>0.05,其余各项指标在坐位和卧位及半卧位方面均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成人体位的改变可以导致生化常规指标发生明显的改变,所以在临床上给患者进行生化指标检测时候要注意到体位的影响因素,避免误诊。

  • 标签: 成人体位 生化常规指标 影响
  • 简介:目的:通过对医院实际床位设置使用情况的分析,为医院优化临床科室床位设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提取某院2012年度医疗统计报表数据,应用Excel2003统计软件,利用病床工作效率指标计算出各科平均开放床位数的95%可信区间并据此分析。结果:某院2012年全年床位设置齐全的21个临床科室中7个科室床位设置比较合理,14个科室床位设置存在偏多或偏少现象。结论:21个临床科室中床位设置需要调整的有11个科室,建议医院需要根据各临床科室床位使用情况,及时调整床位配置,采用动态管理,从而更有效地利用病床资源,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标签: 病床工作效率 床位设置 合理区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总胆固醇(TC)、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胆碱酯酶(ChE)、γ-谷氨酰转移酶(GGT)、甘油三酯(TG)等生化指标与脂肪肝之间的关系。方法将我院2012-2013年54例脂肪肝患者与54例健康对照者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检测所有患者血清中TC、AST、ALT、ChE、GGT、TG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六项指标均有所升高,其中ChE和TG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异常指标中有31例TG升高,占57.4%,28例ChE升高,,21例GGT升高,占38.9%,17例TC升高,占31.5%,10例ALT升高,占18.5%,8例AST升高,占14.8%,且实验组TC、AST、ALT、GGT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发现,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中TC、AST等指标与脂肪肝发生之间具有诊断价值,其中测定血清中ChE含量在早期诊断中具有突出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总胆固醇 胆碱酯酶 谷草转氨酶 脂肪肝 血脂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卫计委《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试行)》的要求,从血糖仪比对实践中总结经验,摸索床旁血糖检测(POCT)质量指标的建立以及不断持续改进的途径,为POCT项目的质量管理提供经验参考。方法以静脉抗凝血为比对样本(浓度范围为1.5-28mmol/L),血糖仪采用混匀全血、全自动生化仪采用血浆分别进行检测,记录检测结果、比对耗时,设定允许误差及1/2允许误差范围,计算符合率。结果在最近的连续5次血糖仪比对应用两种不同的比对方案,满足允许误差的血糖仪合格率达为91%、95%、100%100%、100%,试验耗时为90分、90分、40分、40分、33分,增设1/2允许误差作为质量指标,合格率为9%、5%、19%、51.9%、66.7%。结论每6个月不少于2次的血糖比对作为质量管理措施之一,在满足允许误差的合格率控制的基础上,还应设立持续改进的质量目标,通过调整实验影响因素,可使血糖仪比对试验提高管理精度,从提高血糖仪检测性能、检测人员操作技巧等方面寻找提高POCT血糖检测结果临床参考价值的路径。

  • 标签: 血糖比对 允许误差 质量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肝病患者血清检验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抽取肝病患者与正常人群的血清,进行血细胞生化检验分析,对血清中的平均红细胞体积及分布宽度、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和球蛋白比值等指标进行检验,并对上述检验指标变化在诊断中的意义进行分析。结果通过与正常人群血清中的平均红细胞体积、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白蛋白和球蛋白比值等的检验分析显示,随着肝病患者病情的不同上述四项指标的变化不同,并且正常人群与肝病患者上述指标的检验结果具有较大的差别。结论血清检验指标变化是肝病患者病症的临床诊断及预防的重要参考依据。在临床检查中,平均红细胞体积及分布宽度的变化能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反映,并且其变化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白蛋白和球蛋白的比值结果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临床病症诊断的重要依据。

  • 标签: 肝病患者 血清检验 临床意义 指标变化 血红细胞 病情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生化指标的特点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90例,分为无视网膜病变(NDR)组45例,DR组45例,搜集相应的临床资料并检测有关临床与生化指标,对FBG、HbA1c、GSP、TC、TG、hs-CRP、WBLV、EAI、LDL-C进行统计分析检测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结果与NDR组比较,DR组的HbA1c、hs-CRP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DR组的GSP、Fib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组间CP和FB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糖化血清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均升高,分别为(4.61±1.14)mmol?L-1、(3.66±0.62)g?L-1、(3.95±1.42)mmol?L-1、(12.06±2.59)mPa?s-1、(1.73±0.46)mPa?s-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血糖、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液流变学异常是糖尿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危险指标,临床应密切观察DR患者的生化检查指标

  • 标签: 2 型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生化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3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和30例正常妊娠病例,分析比较两组之间血常规、凝血功能及肝肾功能,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白细胞水平、红细胞压积水平、凝血酶原时间、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血小板水平、纤维蛋白原水平、白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具有显著差异性。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炎症状态加重,血液明显浓缩,纤溶异常,有出血倾向,了解病情变化,对妊高症的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妊娠期 高血压疾病 化验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2010年至2013年间HIV初筛阳性病例相关检测指标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我院酶联免疫法初筛实验HIV抗体阳性患者使用WesternBlot法进行确证实验并进行血常规检测和免疫球蛋白检测。结果1.30例HIV抗体初筛阳性病例确证实验结果中有22例阳性,3例阴性,5例不确定。2.WB条带中gp160、gp120、gp41阳性检出率为100%,p55阳性检出率较低。3.WBC计数减低时,免疫球蛋白检测结果也有所降低。结论ELISA法检测抗HIV得出的s/co值可以初步判断HIV病情。联合检测HIV抗体s/co值、血常规、免疫球蛋白对HIV抗体检测有重要意义。

  • 标签: HIV抗体 HIV确证实验艾滋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生化检测对糖尿病肾病早期临床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本院2010~2013年,经确诊的患糖尿病肾病的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作为实验组,肾病完全康复的健康人100例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分别进行C反应蛋白(CRP)、尿素蛋白/尿肌酐(UALB/UC)、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血胱抑素C(CysC)的多项生化检测。结果患糖尿病肾病的CRP、UALB/UC、RBP和CysC的含量均比健康人各项指标多。结论患糖尿病肾病的人各项生化指标均明显高于健康人,这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判断及确诊具有临床意义。

  • 标签: 生化检测 糖尿病肾病 早期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评价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诊断指标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急诊科就诊的78例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就诊的62例老年肺源性呼吸困难患者作为对照组,入院30min内检测动脉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静脉血B型钠利尿肽(BNP)浓度与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另外行床旁X线片观察肺门影增宽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PaO2、BNP、cTnI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aCO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肺门影增宽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肺心病患者的PaO2分压最低,PaCO2分压最高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高心病患者的BNP浓度最低,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心肌病患者的cTnI水平最好,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PaO2、PaCO2、BNP、cTnI及肺门影增宽均为诊断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良好指标,检测这些指标并结合临床体征早期明确诊断是治疗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关键。

  • 标签: 老年 急性心力衰竭 诊断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产孕妇凝血指标以及血小板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取我院2011年-2012年100例临产孕妇设为观察组,并取同期非孕妇女为对照组,对两组的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时间(FIB)、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等方面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PT、APTT、TT明显降低,FIB、PDW、MPV水平明显提高,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降低不明显,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于产前、产中进行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检测,能有效预防产妇血栓形成及血管内凝血发生,确保母婴身心健康。

  • 标签: 临床产妇 凝血指标 血小板参数 判定
  • 简介:摘要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肺炎是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麻疹发病人群及影像表现有了新的变化,通过分析病例,对麻疹有一个新的认识。

  • 标签: 麻疹 肺炎 临床表现 影像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高龄居民体检发现的高值生化指标的分布及其意义。方法对社区内200例高龄居民进行血生化检查,进行分析。结果200名高岭社区居民生化检测指标结果可见,Cr、UA与TG指标在各年龄组中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UA的水平随年龄增长有增高的趋势,而ALT、TG、TC、LDC-C有下降的趋势,但总体都在正常范围内。Glu水平都在正常范围内,各年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T、Glu、Cr、UA、TG、TC、LDC-C在不同性别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的总体水平高于女性。200名老龄居民检出1项高值和2项高值的比例最高,分别为13.5%、13.0%,不同性别在检出高值的比例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检出1项和2项高值的比例高于女性而女性检出3项、4项、5项高值的比例方面要高于男性。结论社区高龄居民生化检测指标的高值提示其可能患有某些慢性疾病,社区医务工作人员要加强对社区老年人群的健康教育、做好疾病预防工作,降低慢性疾病的发生率,提高高龄居民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体检 生化指标 高龄居民 慢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中对中老年人群代谢(MS)指标的动态观察。方法选取2010年6月在本院400例健康体检的中老年人群代谢指标作为观察资料,分析人群代谢指标后采取干预措施1年,于2011年7月再次对中老年人行健康体检,分析体检干预后的人群代谢指标,观察干预1年的中老年人群代谢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2010年6月本院400例健康体检的中老年人群代谢指标中高血压(69例)、糖尿病(121例),高脂血症(149例),2~3种超重者疾病合并症(61例),体检干预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合并症控制指标具有明显改善趋势,前后两组代谢指标比较具有差异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体检中对中老年人群代谢指标的动态观察,通过体检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MS患者的血压、血糖及血脂等代谢检测指标,延缓中老年人群合并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健康体检 中老年 人群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