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基于对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liverinjury,DILI)的药学服务开展情况的梳理总结,探讨中药临床药师服务在临床工作中的创新模式与应用价值。方法:分析DILI临床安全用药数据库及医-药-患互动服务模式的可行性和特点、中药临床药师主动干预服务模式的建立及临床药师的作用。结果与结论:通过建立DILI临床安全用药数据库、医-药-患互动服务模式,可实现中药临床药师的主动干预,提升中药临床药师的服务能力与质量,指导患者安全用药,协助临床医师合理用药,为降低DILI发生率、优化临床应对方案提供理论支持。

  • 标签: 药物性肝损伤 中药临床药师服务模式 临床安全用药数据库
  • 简介:肝源性糖尿病是指继发于慢性肝实质损伤的糖尿病,病人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症状不明显,临床上以餐后血糖升高和糖耐量降低为主要特点。其相关并发症不但加重肝细胞损伤,还会破坏机体葡萄糖稳态,临床上发病率较高但诊治不够规范。本文介绍了肝脏疾病对葡萄糖稳态的影响、近年来国内外肝源性糖尿病的诊治进展,以及肝源性糖尿病降糖药物的选择。

  • 标签: 肝源性糖尿病 诊断 治疗 综述
  • 简介:天然产物在新药研发中占重要地位,在抗肿瘤药物研究领域,很多活性优良、作用机制和靶点独特的药物都是从活性天然产物中发现的。冬凌草甲素属于ent-贝壳杉烷型二萜化合物,对多种肿瘤具有很好的生长抑制活性。冬凌草甲素的抗肿瘤活性中心为其α,β-不饱和环戊酮结构,其抗肿瘤作用机制涉及细胞凋亡、细胞自噬、细胞周期阻滞等多个方面;近年来,国内外药学工作者针对冬凌草甲素展开了作用机制的深入探索,以及对其提高抗肿瘤活性的结构改造等广泛研究。本文将重点针对这两方面进行综述,期望给药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 标签: 天然产物 ent-贝壳杉烷 冬凌草甲素 抗肿瘤 作用机制 结构改造
  • 简介:重症肺炎是一类具有严重中毒症状或并发症的肺炎,易发生感染中毒休克、低氧血症、呼吸衰竭,导致以肺部损害为主的多脏器功能衰竭,多由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CAP)或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acquiredpneumonia,HAP)进展而来。

  • 标签: 重症肺炎 免疫调节 高迁移率族蛋白质类
  • 简介:随着智能可穿戴设备、慢病APP等互联网工具和技术的兴起。药店的慢病管理也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天士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慢病服务就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有了新进展。

  • 标签: 互联网技术 慢病 服务 APP 病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状态下三羧酸(TCA)循环中间代谢产物的差异,观察糖尿病肾病细胞模型中的代谢紊乱。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分为对照组(Control)、高糖组(Highglucose)、棕榈酸组(PA)、棕榈酸复合高糖组(PAhighglucose)。线粒体染色法观察造模后的细胞损伤状况,基于气相的代谢组学方法检测细胞模型中出现的代谢差异,并找出相关差异化合物。气相色谱-质谱(GC-MS)定量方法进一步测定差异化合物的绝对浓度。qPCR测定差异化合物相关通路的酶表达。结果:12、24h内高糖对HK-2细胞的损伤和代谢影响较弱,而棕榈酸在短期内就可以造成肾脏细胞损伤和代谢紊乱,复合因素下的诱导效果更甚。造模细胞内出现的代谢异常中TCA循环占主要部分,其中柠檬酸和琥珀酸水平出现异常升高。并且琥珀酸水平异常主要由其合成酶影响导致。结论:棕榈酸诱导引起细胞中TCA循环代谢异常变化可能与DN相关。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人肾小管上皮细胞 棕榈酸 琥珀酸
  • 简介:目的研究低氧诱导因子(HIF)在腰椎间盘突出中的病理机制。方法采用磁共振图像系统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分级诊断并将收集的样本分为腰椎间盘突出轻度、中度、重度组和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HIF在腰椎间盘突出病人中的表达进行检测、real-timePCR方法检测其mRNA水平上的定量表达、Westernblotting方法半定量分析HIF的蛋白表达、TUNEL法检测髓核细胞凋亡率;用Excel软件分析HIF在腰椎间盘突出中的表达与髓核细胞的凋亡的相关性。结果HIF在髓核细胞的细胞核内积聚,其在腰椎间盘突出组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在腰椎盘突出轻度、中度和重度组间,HIF的表达逐步增加(P〈0.05)。在腰椎间盘突出组59个样本中,HIF的表达结果显示有53个呈弱阳性、阳性或强阳性。定量real-timePCR检测中,HIF在腰椎间盘突出组和对照组中的表达分别为(0.484±0.079)和(0.241±0.08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IF在患病轻度组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中度组高于轻度组,重度组高于中度组,P值分别为0.021、0.025、和0.014,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blotting方法半定量HIF表达呈现与定量real-timePCR检测分析相一致的结果。髓核细胞的凋亡率在腰椎间盘突出组中(51.0±7.5)%明显高于对照组(14.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的细胞凋亡率达(75.2±8.4)%,高于中度组(P〈0.05);中度组细胞凋亡率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的表达与腰椎间盘突出髓核细胞的凋亡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F可能参与并作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机制,其表达水平明显增加,并与腰椎间盘突出髓核细胞的凋亡呈现正相关。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 髓核 低氧诱导因子 凋亡
  • 简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临床常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为免疫紊乱导致滑膜炎及侵袭性新生血管翳形成,晚期往往会引发软骨及骨的破坏,最终导致严重的关节畸形甚至残疾。但至今RA仍得不到完全根治,原因在于其确切病因尤其是骨破坏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

  • 标签: 关节炎骨 发病机制 机制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采用幼龄大鼠慢性腹泻模型,评价小儿止泻膏的止泻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ig番泻叶制备幼龄大鼠慢性腹泻模型,给予蒙脱石散1.62g/kg和小儿止泻膏低、中、高剂量(2.03、4.05、8.10g/kg)进行治疗,给药1、3d,分别测定稀便率、稀便级、腹泻指数;给药第4天,测定小肠含水量并取血,比色法测定血清中琥珀酸脱氢酶(SDH)、淀粉酶活力、D-木糖,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D-乳酸、白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cα(TNF-α)水平.结果给药1次,小儿止泻膏4.05、8.10g/kg剂量组均可明显降低稀便率,8.10g/kg剂量组明显降低腹泻指数;给药3次,小儿止泻膏2.03、4.05、8.10g/kg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稀便率,4.05、8.10g/kg剂量组明显降低腹泻指数,降低血清D-乳酸水平,8.10g/kg剂量组能明显升高血清D-木糖水平.小儿止泻膏对SDH、淀粉酶活力及IL-1β、TNF-α水平均无明显影响.结论小儿止泻膏对幼龄大鼠慢性腹泻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主要作用机制是改善肠道的吸收功能及通透性.

  • 标签: 小儿止泻膏 幼龄大鼠 番泻叶 慢性腹泻 腹泻指数
  • 简介: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血管疾病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将18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静脉滴注,每日2次,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盐酸纳洛酮注射液2mg静脉滴注,每日2次。两组均连用14d。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检测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浓度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MDA浓度均较治疗前降低,SOD浓度均较治疗前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MDA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SOD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4.4%,明显高于对照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纳洛酮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血管疾病能增进疗效,其机制可能与提高SOD,降低MDA,改善脑组织供血有关。

  • 标签: 依达拉奉 纳洛酮 脑血管疾病 氧自由基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中国建立多国或一国多中心临床试验(MRCT)联合伦理审查机制的问题。方法比较分析美、英及中国台湾地区MRCT联合伦理审查机制的法律法规、运作情况及审查模式。结果我国MRCT伦理审查机制尚未建立,美国、英国和中国台湾地区主要通过中心伦理委员会和区域伦理委员会的独立审查和联合审查机制避免伦理审查重复的问题。结论多中心临床试验联合伦理审查机制是国际大趋势,我国大陆建立MRCT联合伦理审查机制须循序渐进。

  • 标签: 临床试验 联合审查机制 受试者
  • 简介:目的:通过调查研究我国医疗机构药学服务门诊开展情况,了解我国药学门诊运行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分析药学门诊服务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促进医院药学服务发展的建议。方法:以文献检索获取我国医疗机构开展药学门诊的信息;以问卷调查法对全国关注药学工具网“合理用药百科”微信公众号的用户进行问卷调查,收集药学门诊信息。查询相关医院的官方联系方式,并通过电话对提交的问卷内容进行确认。调查结果采用Excel2007软件进行汇总。结果:共调查全国108家医院,电话接通率为100%,19.5%(21家)医院开立药学服务门诊;37.0%(40家)表示无药学收费服务或药学咨询门诊;43.5%(47家)医院设有门诊药学咨询窗口。结论:目前我国各地均开展有不同形式的门诊药学服务,三级甲等医院开展的水平较高,个别医院的门诊药学服务可收取相应的费用。从全国来看,门诊药学服务的范围有待普及,水平有待提高,对药师提供的专业技术服务需要有相应的收费来补偿,医疗机构以及国家医保对药学服务的投入需要增加,以发挥药师在合理用药中应有的作用,更好地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保障人民健康。

  • 标签: 药学门诊 药学服务 收费 药事服务费 联合门诊
  • 简介:餐后血糖的内在机制是胰岛素早时相分泌不足,导致无法抑制肝糖异生和肝糖原分解,最终肝脏内源性葡萄糖输出增加,促进餐后高血糖,这一点在中国人群中尤为突出。因此,中国人群的血糖管理重点在餐后血糖,而且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显示餐后高血糖显著影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增加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本文从餐后血糖升高的病理生理机制及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特点和成因入手进行分析,结合当前降糖药物特点,探讨适合中国患者的胰岛素治疗方案。

  • 标签: 糖尿病 2型 胰岛素 餐后血糖 机制
  • 简介:目的分析星状神经节阻滞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物理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5%)高于对照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眩晕发作程度、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伴发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确切,能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临床价值高。

  • 标签: 星状神经节阻滞 椎动脉型颈椎病 应用机制
  • 简介:目的观察PDCA循环模式在呼吸内科患者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临床效果。方法94例呼吸内科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常规组与改良组,各47例。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改良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PDCA循环模式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常规组患者中对护理不满意10例,较为满意18例,十分满意19例,护理满意度为78.72%;改良组患者中对护理不满意1例,较为满意21例,十分满意25例,护理满意度为97.87%;改良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出现5例恶心,3例呕吐,2例心律失常,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28%;改良组患者仅出现2例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6%;改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呼吸内科患者的优质护理服务中应用PDCA循环模式的效果较好,该护理方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呼吸内科 优质护理 PDCA 循环模式 满意度
  • 简介:柚皮苷主要存在于芸香科柑橘属植物柚、葡萄柚、酸橙及其变种的果皮及果实中,属于双氢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表明柚皮苷具有抗1型及2型糖尿病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为通过抑制糖尿病相关的氧化应激损伤、炎症、糖代谢酶异常等方面,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糖尿病并发症(包括糖尿病心肌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与发展.探讨柚皮苷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抗糖尿病新药研发提供依据.

  • 标签: 柚皮苷 糖尿病 糖尿病心肌病 糖尿病性肾病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神经病变
  • 简介:雷公藤多苷是一种从植物雷公藤中提取出的有效组分,具有免疫抑制、抗炎等作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和肾病综合征等。在雷公藤多苷众多不良反应中,其肝脏相关不良反应尤为显著。针对雷公藤多苷的肝毒性作用,总结近十年对雷公藤多苷肝毒性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毒性物质基础进行了分析,对相应的配伍减毒药物以及其保护机制进行了总结分析,为雷公藤多苷的临床合理使用及配伍减毒提供文献和理论依据。

  • 标签: 雷公藤多苷 不良反应 肝毒性机制 物质基础 减毒药物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于肾移植受者开展精准化药学服务的模式及其所发挥的作用。方法:通过案例介绍基因检测技术、药代动力学监测等精准化药学手段对肾移植受者开展药学服务的实践及其作用。结果:临床药师利用基因检测技术制定个体化的他克莫司治疗方案,并进行治疗药物监测,指导合理用药。结论:精准的药学服务可有效地为患者提供最佳给药方案,促进合理用药。

  • 标签: 精准化药学服务 肾移植受者 案例
  • 简介: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黄芪六一汤对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方法本实验以黄芪六一汤治疗糖尿病为指导,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黄芪六一汤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有效分子进行预测.预测过程中收集化学结构数据、基因组学数据、蛋白组学数据、药理学数据.结果根据网络药理学预测发现,即黄芪六一汤对2型糖尿病治疗的主要有效分子共20个;黄芪六一汤可能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线粒体以及细胞器膜,并通过与各种离子和物质相结合的方式影响跨膜和转运作用.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的氧化磷酸化、脂类代谢、甾体激素合成代谢途径,也参与2型糖尿病引发的心肌收缩和由于神经系统变形或退化引起的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亨廷顿舞蹈症等并发症.结论黄芪六一汤通过细胞间的物质转运,参与能量代谢而达到治疗2型糖尿病的目的.

  • 标签: 糖尿病 2型 黄芪六一汤 网络药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