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模块化健康教育模式在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1年1月—2021年5月收治的96例脑血管造影诊疗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围术期行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围术期采用模块化健康教育模式实施宣教,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水平、疾病认知水平、治疗依从性、图像成像质量、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病人焦虑、抑郁情绪得分均低于对照组,病人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模块化健康教育模式可提高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治疗依从性及满意度,减轻患者围术期的产生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模块化教育模式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 疾病认知水平 治疗依从性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浆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对造影剂肾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7月1日-2024年6月30日300例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AC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术后有无发生造影剂肾病分为观察组(术后发生造影剂肾病,共计42例)与对照组(未发生造影剂肾病,共计258例)。比较两组血清肌酐(Scr)、胱抑素C(CysC)、血浆MIF水平差异,并通过logistics回归因素分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术后发生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最后通过绘制ROC曲线分析Scr、CysC、MIF对造影剂肾病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Scr、CysC、MIF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因素分析发现,年龄≥75岁、慢性肾病病史、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造影剂注射剂量>100mL是引起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术后发生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Scr曲线下面积为0.856、CysC曲线下面积为0.846、MIF曲线下面积为0.912,P=0.000,均有较高的预测价值。结论:MIF对ACS患者术后造影剂肾病发生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标签: 血浆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 造影剂肾病 预测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血管外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建立与运用。方法:随机选取 2019 年1月-2020年12 月本院血管外科接收的 90例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5 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45 例)采取血管外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对两组护理满意度、下肢末梢血运观察率、压疮和低血糖发生率进行对比 。结果:护理总满意度方面,观察组(95.56%) 比对照组(80.00%)高,差异明显(P<0.05);下肢末梢血运的观察率、低血糖和压疮发生率方面,对照组分别是82.22%、15.56%、11.11%,观察组分别是 100.00%、2.22%、0.00%,观察组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血管外科护理过程中,采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不仅能够改善紧张的护患关系,促进护理满意度提高,同时能够降低低血糖及压疮等发生率,值得采纳、推广。

  • 标签: 血管外科 护理质量 敏感指标
  • 简介:摘要: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大脑皮层和皮层下区域的大型神经网络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控制心血管功能。许多神经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都伴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动脉粥样硬化作为一种与动脉壁疾病相关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是缺血性卒中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基础。可同时累及脑、心、肾等器官,是心脑血管疾病的诱导因素。目前,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疾病负担最重的慢性疾病之一,随着我国人口逐渐老龄化,“以疾病为中心”的传统慢病急救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下居民的健康服务需求。

  • 标签: 心脑血管 急危重症 急救 预防知识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建筑业和机械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导致手指损伤的断指病人日益增加,而断指再植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影响断指再植成功率的最主要的因素仍然是血管危象,所以要及早发现血管受压、血管痉挛等症状,并予以适当的治疗。对于再植手指的成活至关重要。本文对血管危象发病原因和护理措施等方面作一概述。

  • 标签: 断指再植 血管危象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中药降压方剂对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200名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服用中药降压方剂,另一组采用常规降压药物治疗作为对比。结果:与常规降压药物治疗相比,中药降压方剂治疗显著降低患者血压,改善心率、心排出量等心血管功能指标。结论:中药降压方剂可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和心电图异常率,改善心血管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中药降压方剂 高血压 心血管功能 观察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舒芬太尼麻醉用于心血管手术的多中心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本院80例心血管手术麻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芬太尼麻醉,观察组给予舒芬太尼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术后拔管时间和术后清醒时间。结果 观察组镇痛效果、术后拔管时间术后清醒时间均为短于对照组。结论 对心血管手术的患者进行麻 醉时使用舒芬太尼能够获得更好的麻醉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并推广。

  • 标签: 舒芬太尼 麻醉 心血管
  • 简介:摘要: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黄连味苦、性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泻痢、消渴、痈肿疔疮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连生物碱具有抗心律失常药理作用。本文主要对黄连生物碱对心血管系统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黄连生物碱的临床应用及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黄连生物碱 心血管系统 药理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部血管超声诊断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病变的实施价值。方法:对本院2023 1月~10月确诊的80例急性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狭窄病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入选对象均实施血管造影检查与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结果: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结果的准确性、特异度、灵敏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等与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颈部血管超声诊断,能够为诊断颈动脉病变提供可靠参考依据,临床价值较高。

  • 标签: 颈部血管超声 急性脑梗死 颈动脉病变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血管性痴呆患者通过采用盐酸多奈哌齐的治疗价值。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加用盐酸多奈哌齐治疗。结果:施治前MMSE、Barthel指数评分2组平行比较差异微小P>0.05,施治后与对照组做平行对比MMSE、Barthel指数评分均为观察组较高P<0.05;治疗总有效率组间平行对比中,观察组达到98.68%、对照组83.33%,P<0.05。结论:对血管性痴呆患者通过给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能够显著提升临床疗效,并改善认知功能、提升自理能力。

  • 标签: 血管性痴呆 盐酸多奈哌齐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多途径延续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效果。方法:2022年3月-2024年2月,选取我院接收的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160例,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划分组别,参照组(n=80)在护理中应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试验组(n=80)在护理中则应用多途径延续护理模式干预,从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患者家属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治疗依从性的规律饮食休息、按时服药等四个指标均为试验组显著优于参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MMSE和SF-36评分在护理前两组没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试验组均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将多途径延续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度,还有利于患者认知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提升,患者家属满意度更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血管性痴呆 多途径延续护理模式 常规护理模式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于高血压患者,旨在探究全科医学管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对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整体预防效果。方法 将2020年3月~2021年3月管辖社区内登记在册管理的高血压患者以治疗方法的不同实施临床分组,对照组(n=47)应用常规模式进行管理,观察组(n=47)则应用全科医学管理模式,对两组有关数据和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观察组相比来说更接近目标值,P<0.05;治疗后,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7.02%,观察组则为4.26%,观察组明显更低,P<0.05;与对照组(76.60%)相比,观察组(93.62%)总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 对于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来说,本文推荐应用全科医学管理模式,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该模式的整体应用效果比较理想,可以使患者的血压保持在平稳的状态,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临床治疗的满意度,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全科医学管理模式 心血管疾病 预防效果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住院治疗得心血管病患者90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得情况下再联合早期康复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经研究对比,观察组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观察组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这种差距在统计学上是显著的(P<0.05)。所以,早期康复护理对心血管内科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不安全因素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心血管,不安全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评估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定为2023年01月-2023年12月,纳入此时我院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82例并随机分为对比与观察2组,41例/组。2组均进行常规内科治疗,且对比组选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选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比较2组的神经功能评分、凝血酶原时间、治疗有效性。结果:经治疗前,二组神经功能评分、凝血酶原时间对比差异无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比组,且凝血酶原时间较长(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性高于对比组(P<0.05)。结论:选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有效性,使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神经功能得到改善,利于病情恢复,推荐应用。

  • 标签: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治疗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早期康复护理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住院的100例心血管患者。根据护理干预的不同,将病例分为观察组(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和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各50例。观察组在入院后立即开始早期康复护理,包括心血管康复训练、营养指导等。对照组接受传统的心血管内科护理。结果:观察组在早期康复护理的干预下,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发生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的感染风险、跌倒风险、用药错误等不安全因素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康复程度和心理状态也相对稳定和积极。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早期康复护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具有显著的干预效果,能够有效降低不安全因素的发生。因此,推广和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对提升心血管患者的护理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早期康复护理的优化方案和实施策略,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心血管内科护理模式,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心血管内科 不安全因素 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