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阿尔都塞在"科学与意识形态对立"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非常极端的意识形态学说.他认为,意识形态是永恒的、无意识的、非工具的、"主体性"的,意识形态并不是对现实的真实反映,而是对现实的情感体验和想象,意识形态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成为统治权力运行的两大基本形式之一.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学说至今仍然是西方最有影响的意识形态理论之一.

  • 标签: 阿尔都塞 意识形态学说 科学 永恒性 无意识性 主体性
  • 简介:“历史无主体”是阿尔都塞对马克思历史辩证法所作的结构主义式解读。在他看来,历史的发展不是时间上连续发生的同质过程.而是社会结构合规律地转变的历史。共时性在方法论上应该被赋予高于历时性的优先地位。接着.他为了反对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把人看作抽象的、具有先验本质的主体,反对把历史理解为这种抽象主体的异化和复归,宣称“历史无主体”,这不仅在表述上是不准确的,而且表明阿尔都塞并没有真正理解马克思。

  • 标签: 阿尔都塞 历史无主体 马克思 历史辩证法 结构主义
  • 简介:文学的这种加工意识形态又窥破意识形态的功能来自作品的,作品的内在结构与社会集团的精神结构有一种异体同形关系 哥德曼认为,如果说艺术生产在艺术本文中造成艺术结构与意识形态的疏离

  • 标签: 学派马克思主义 阿尔都塞学派 马克思主义文论
  • 简介: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的主要部分源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基本理论。他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进一步深化了意识形态的研究领域以及研究深度,不仅在原有的基础上加深了意识形态功能的认识,并由此拓展了这一领域研究的新方向。

  • 标签: 阿尔都塞 马克思 意识形态理论 发展 比较
  • 简介:马克思恩格斯虽然不是“意识形态”概念的创始人,但他们无疑是意识形态现代话语的开创者。虽然恩格斯晚年对意识形态的理解出现了变化,但他们基本上是将意识形态作为观念来展开他们的话语的。在他们之后,无论是马克思主义谱系还是非马克思主义谱系,没有人超越这种研究范式。直到阿尔都塞,他经由葛兰西实现了意识形态研究范式的转变,即将意识形态的理解由人的思想观念转向了社会结构和实践结构等物质性的存在。本文虽然不赞同阿尔都塞将意识形态作为物质性存在的思想,但认为这种研究范式暴露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两个框架性问题,同时,在意识形态的研究域及其微观运行机制方面也超越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 标签: 意识形态 马克思 恩格斯 阿尔都塞 研究范式
  • 简介:作为新马克思主义法学和后现代法学的代表人物,阿尔都塞和福柯分别将意识形态和微观权力作为分析法律问题的重要工具,从不同角度揭露了传统的法律统治观。阿尔都塞和福柯的揭露法律统治的思想之间既有联系也存在重大差异,可以从法律与上层建筑、法律与权力、法律发展三个方面加以比较。

  • 标签: 意识形态 微观权力 法律统治 比较
  • 简介:马克思和阿尔都塞对意识形态理论都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从比较的视域解读马克思和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进而把握意识形态的性质和功能,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日益隐蔽化和复杂化的今天坚持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具有现实意义。

  • 标签: 马克思 阿尔都塞 意识形态
  • 简介:在《保卫马克思》中,阿尔都塞将马克思的历史观和辩证法与黑格尔的历史观和辩证法进行了区分,并认为两者的思维范式根本不同,在这个思维范式的基础上,阿尔都塞还运用结构主义的方法重新理解了马克思辩证法。他认为马克思的辩证法是一种多元决定论,并认为这种多元决定论也体现在马克思的历史观,从而也反对将马克思的辩证法解释为一种简单的经济决定论。阿尔都塞对马克思辩证法的重新解释为我们重新审视马克思的理论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马克思 黑格尔 辩证法 经济决定论 多元决定
  • 简介:(一)什么叫社会问题?当一种社会现象具有以下四个特点时,就可以称为"社会问题"了。一是对社会或个人造成物质或精神损害,并较大程度地影响了社会发展,具有破坏性;二是当这种现象完全漠视、破坏、践踏社会既行的秩序和准则,造成了社会关系的紧张、失调,具有紊乱性;三是这种现象能长时间地持续,而且社会对它显得有点"无可奈何",具有扩展性;四是社会得动员相当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对付它,而且不认真、仅做表面化文章是解决不了的,具有治理的艰难性。

  • 标签: 社会问题 社会关系 社会现象 精神损害 社会发展 展性
  • 简介:房地产是中国经济之痛,因为它已经绑架了中国的总体经济。它也是社会之痛,因为房地产具有特殊性,是社会产品,当社会大多数人的居住权不能实现或者被剥夺的时候,社会稳定就会失去基础。

  • 标签: 社会问题 楼市 中国经济 总体经济 社会产品 社会稳定
  • 简介:传统社会是个农民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存在着有权的农民与无权的农民、城居的农民与乡居的农民、种田的农民与务工的农民、有文化的农民与无文化的农民、有完善的共同体保障并受严格的共同体束缚的农民与没有多少保障而束缚也不太严格的农民,才是传统农民与

  • 标签: 农民问题 问题农民
  • 简介: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无处无时不在。人民群众遇到的有些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虽然对于党和政府部门来说,解决之“不成问题”,而人民群众自己却难以化解,必须得到相应的帮助或辅助。

  • 标签: 人民群众 社会生活 政府部门
  • 简介:“身份”是社会学家研究社会分层时经常使甩的重要概念。美国社会学家帕金在研究“身份制度”时采用非常尖锐的词汇——“社会屏蔽”。他认为在这样的“社会屏蔽”下,各种不同身份之间有明显差异,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占有不同的社会资源,拥有不同的社会权力,并且具有不同的机会结构。个人一旦获得某种社会身份,在很大程度上成为终身的,很难依赖个人的力量加以改变。社会学概念的“身份制度”

  • 标签: 身份问题 农民 社会分层 社会学家 身份制度 社会资源
  • 简介:自打儿子上了一年级,我这个当妈的就开启了各种和老师沟通的模式,因为不沟通实在不行,“下周五该你打扫教室卫生了”“你儿子检查视力的档案本还没交”“上次作业本忘在教室,记得来取”“语文预习需要家长签字”……几乎没有没事的时候。

  • 标签: 沟通问题 教室卫生 一年级 作业本 儿子
  • 简介:历来对卢梭的政治思想、教育思想和宗教思想的研究认为,卢梭思想中有内在的矛盾和不一致,恩斯特·卡西勒驳斥了这种观点,认为卢梭以自然人为基础构建的社会契约论既非霍布斯的“利维坦”也不同于百科全书派,并由此阐述了卢梭思想的一致性和连贯性。——该书封底勒口文字

  • 标签: 卢梭 社会契约论 政治思想 宗教思想 教育思想 百科全书
  • 简介:现在文风不正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发文件、作报告、听汇报、写文章,往往是谈成绩一大堆,不吝言辞,浓墨重彩;谈问题则“犹抱琵琶”,“巧言令色”,要么讳莫如深、小心回避,要么轻描淡写、三言两语带过,长此以往,你行他效,陈陈相因,已成“套路”。这种人民群众十分厌倦的“官样作派”,有时还披着貌似“思维辩证、客观全面”外衣,甚至成为一些人保险为官、为学的“艺术”和“秘笈”,反倒是多谈点“问题”的报告、汇报、文章成了“问题”,真可谓“假为真时真亦假”,令人啼笑皆非,不可等闲视之,必须厘清、摒弃。

  • 标签: 应当 人民群众 “秘笈” 文章
  • 简介:长期以来,人们在人口问题上存在着许多认识上的误区,如何重新审视人口问题,如何理解人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科学评价机制,以及我国未来人口发展趋势和面临的国内国际风险,我们特约了三位人口问题专家进行了探讨。

  • 标签: 人口问题 人口数量 人口可持续发展 科学评价机制
  • 简介:今天我讲的题目是《中国的教育问题还是教育的中国问题》,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中国的教育问题”是发生在中国的,单纯是教育方面的问题;但“教育的中国问题”,就不单纯是教育的问题,而是在中国有关教育的各种问题

  • 标签: 教育问题 教学管理 教育事业 教育发展
  • 简介:翻译这篇近一个世纪前的论文,意在帮助认识我国法律规定的适用法院地法识别涉外民事关系的不足。2010年颁布的《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8条规定,涉外民事关系根据法院地法定性(识别)。那么对于本国法没有规定的外国法律现象,比如同性婚姻,应当如何识别呢?

  • 标签: 识别问题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 法院地法 2010年 法律规定 法律现象
  • 简介:作者是著作权的基本主体,应具有创作能力和创作行为,还应创作出作品.只有自然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作者,在特殊情况下,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也被视为作者.如果没有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为作者.

  • 标签: 作者 认定 推定 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