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氨酸乙酰转移(SAT,EC2.3.1.30)是硫同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是半胱氨酸合成的关键,催化丝氨酸转化为氧乙酰丝氨酸的反应,后者再生成半胱氨酸。本研究从红藻门杉藻科角叉菜(Chondruscrispus)cDNA文库中克隆了角叉菜丝氨酸乙酰转移基因(cysE)全长序列(GenBank序列号KT963952)。序列分析表明,其ORF区长1143bp,编码由380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理论分子量为40.60kDa,理论等电点为6.26。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角叉菜SAT与其他物种的SAT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本研究为探讨SAT在角叉菜硫代谢中的作用提供了实验基础。

  • 标签: 角叉菜 丝氨酸乙酰转移酶 分子克隆 硫同化
  • 简介:通过对单糖甲基产物裂解原理的分析,将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裂解产生的片段分为母片段、二级片段、高级片段及特征片段四类;分析了四类片段在定性分析中不同的作用及应采用的比对方式.归纳总结了先比对特征片段,再比对母片段离子和次级片段离子的比对定性方法,为提高单糖甲基GC/MS片段定性准确性提供了依据.

  • 标签: 多糖 离子片段 定性分析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 简介:摘要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 1(PD-L1)的表达水平与免疫抑制密切相关,介导肿瘤浸润T细胞的活化与凋亡。组蛋白甲基修饰作为表观遗传修饰的关键步骤,多项前瞻性研究表明其可直接或间接参与调控PD-L1的表达水平,达到增强或抑制抗肿瘤免疫反应的效果,为了解肿瘤免疫逃逸和对临床免疫治疗策略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本文就组蛋白甲基对PD-L1调控的结构和功能基础、组蛋白甲基以及组蛋白甲基对PD-L1表达调控等方面作一综述。

  • 标签: 组蛋白甲基化 组蛋白甲基化酶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Fas蛋白、FasmRNA的表达及Fas基因的甲基状态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中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经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2例(鳞癌16例,腺癌26例),收集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肺组织。采用免疫组S-P染色方法、逆转录聚合链式反应、重亚硫酸盐修饰及甲基特异性聚合链式反应分别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肺组织中Fas蛋白、FasmRNA的表达情况及Fas基因甲基状态,并分析其在非小细胞肺癌形成过程中的相互关系。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的Fas蛋白阳性表达率为35.71%,FasmRNA阳性表达率为45.24%,明显低于其在癌旁组织及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率(Fas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04%和85.71%,Fas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19%和90.48%)。非小细胞肺癌组织Fas基因甲基率64.29%明显高于其在癌旁组织及正常肺组织中的甲基率(分别为30.95%和21.43%)。非小细胞肺癌Fas蛋白、FasmRNA分别与Fas基因甲基呈显著负相关(Fas蛋白r=#0.471,P<0.01;FasmRNAr=#0.469,P<0.01)。结论与癌旁组织及正常肺组织相比,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存在显著的Fas基因高甲基,FasmRNA及Fas蛋白表达下调。非小细胞肺癌Fas表达与Fas基因甲基显著负相关。结果提示,Fas基因高甲基可能导致Fas基因失活,从而影响肿瘤细胞的凋亡,导致肿瘤细胞异常增殖及免疫逃逸。

  • 标签: Fas基因甲基化 Fas蛋白 FasmRNA 非小细胞肺癌Fas属肿瘤坏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Fas/FasL介导凋亡途径是调控多种细胞凋亡的重要机制[1]。肿瘤细胞Fas水平下调可致肿瘤细胞凋亡受到抑制,导致肿瘤细胞免疫逃逸[2]。
  • 简介:摘要RNA甲基是表观遗传转录组学的重要研究领域。N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osine,m6A)是mRNA上最丰富的内部修饰,受到甲基转移、去甲基动态可逆的调控,并且通过与m6A读取蛋白的结合影响mRNA的加工和代谢过程,调控基因表达。m6A RNA甲基修饰的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不同肿瘤中的m6A介导的分子机制和作用尚未完全阐明。随着高通量测序与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已有多种方法可对m6A甲基位点进行检测分析。以m6A修饰蛋白作为临床诊治靶标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特异性调节剂的开发有望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 标签: RNA 甲基化 肿瘤
  • 简介:通过正交实验法,对造纸黑液加压磺甲基制备水煤浆添加剂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全面评价水煤浆性能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的优工艺条件是:100ml黑液(浓度20%),磺化剂15g,甲基剂20ml,反应温度100℃,时间6h.

  • 标签: 造纸黑液 环境污染 废水处理 正交实验法 制备 水煤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胆囊结石患者术前肝功能水平对隐匿性胰胆反流(OPBR)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12月至2021年6月于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胆石病中心行胆囊结石手术治疗的249例患者,同时收集术中胆汁和临床资料。根据胆囊胆汁淀粉水平将纳入患者分为OPBR组(胆汁淀粉>110 U/L)和对照组(胆汁淀粉≤110 U/L)。比较两组术前肝功能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在两组间有差异的肝功能指标γ-谷氨酰转移(GGT)和碱性磷酸(ALP)对OPBR的诊断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OPBR的相关因素。结果249例患者中男83例,女166例,年龄50(37,62)岁;其中对照组218例,包括男70例、女148例,年龄49(36,61)岁;OPBR组31例,包括男13例、女18例,年龄58(51,65)岁。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肝功能指标,OPBR患者的GGT[M(Q1,Q3)][35(18,59)U/L]和ALP[80(71,97)U/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9(13,34)、69(57,83)U/L;均P<0.01]。ROC曲线提示术前GGT和ALP水平对OPBR有预测诊断作用,其各自的诊断界值和ROC下面积[AUC(95%CI)]分别为GGT≥30 U/L,0.656(0.542~0.770),P=0.005;ALP≥70 U/L,0.693(0.613~0.773),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GT≥30 U/L[OR(95%CI)=2.856(1.260~6.473),P=0.012]和ALP≥70 U/L[OR(95%CI)=3.685(1.314~10.333),P=0.013]是胆囊结石患者合并OPBR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术前肝功能评估对胆囊结石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其中GGT和ALP是预测胆囊结石患者合并OPBR的重要指标。

  • 标签: 胆囊结石病 隐匿性胰胆反流 γ-谷氨酰转移酶 碱性磷酸酶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肉碱棕榈酰转移1A(CPT1A)缺乏症患儿的临床、生化资料及基因测序结果,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2008至2019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童内分泌遗传代谢科CPT1A缺乏症患儿6例,男5例,女1例,年龄1~8岁。2例由新生儿筛查发现,无临床症状,另4例均以“发热或呕吐、腹泻”为诱因,以“抽搐”为突出症状。患儿血游离肉碱(C0)升高,十六碳酰基肉碱(C16)、十八碳酰基肉碱(C18)降低,C0/(C16+C18)升高。6例患儿均检测到CPT1A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其中2种为已报道突变(c.281+1G>A和c.968-8C>T),10种为新报道突变。新报道突变包含6种错义突变,1种无义突变,1种缺失突变及2种剪切突变。血串联质谱游离肉碱与酰基肉碱检测有助于早期筛查和诊断。

  • 标签: 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A缺乏症 CPT1A基因 串联质谱法 游离肉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粪便DNA甲基标志物检测用于胃癌筛查的可行性以及与胃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及消化内科就诊的胃癌患者及胃镜检查阴性者的粪便样本共156份,同时收集胃癌患者术前及术后的临床资料。按照1∶2的比例将这些样本随机分成训练集(n=52)和测试集(n=104)。提取粪便中的DNA,然后检测Syndecan-2黏结蛋白聚糖2基因(SDC2)、分泌性卷曲蛋白2基因(SFRP2)、Ras相关区域家族2基因(RASSF2)、端粒逆转录基因(TERT)甲基水平,同时用免疫胶体金法检测粪便中血红蛋白(Hb)含量。使用单项粪便DNA标志物的Ct(Cycle threshold荧光信号到达设定阈值时所经历的循环次数)值建立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单个标志物检测胃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基于Akaike信息准则(AIC),使用多因素逻辑回归及逐步回归分析筛选最优的标志物组合,并在测试集中评价胃癌早期筛查标志物组合筛查/检测胃癌的效果。结果各标志物区分胃癌和阴性对照的准确度排序为:SDC2甲基(71.2%)>TERT甲基(67.3%)=RASSF2甲基(67.3%)>Hb(63.5%)>SFRP2甲基(61.5%)。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在训练集中筛选出一个由SDC2甲基、TERT 甲基和Hb组成的粪便生物标志物组合,在训练集及测试集中检测胃癌的总灵敏度为 66.7%,总特异度为 78.9%。在不同分期以及不同部位胃癌样本中,该标志物组合对Ⅰ期胃癌及胃体部胃癌的灵敏度(分别为78.6%、75.0%)最高。结论粪便中SDC2、SFRP2、TERT、RASSF2基因甲基标志物在胃癌筛查中具有一定的灵敏度和较高的特异度,是胃癌早期筛查中的潜在粪便生物标志物。

  • 标签: 胃肿瘤 早期筛查 粪便生物标志物 DNA甲基化
  • 简介:甲基氨酸是晚期糖基终末产物代表之一,普遍存在于烘焙面制食品中,当人体摄入过多羧甲基氨酸,体内含量达到一定程度,会对人体的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所以能引起蛋白质变性,导致营养流失和AGEs的形成,而且其本身具有毒性,同时还有快速生成对人体有危害的AGEs的特性,两者都参与许多慢性疾病的发展,故研究食品中的羧甲基氨酸及其危害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食品 羧甲基赖氨酸 危害
  • 简介:目的:旨在观察离心运动致骨骼肌损伤后丝氨酸蛋白(Omi)在骨骼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方法:8周龄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安静对照(n=6)、离心运动2大组(n=30),离心运动组大鼠在跑台上进行一次性离心运动,分别于运动后即刻(E0组,n=6)、运动后12h(E12组,n=6)、运动后24h(E24组,n=6)、运动后48h(E48组,n=6)和运动后72h(E72组,n=6)麻醉大鼠,腹主动脉取血,取比目鱼肌待测;使用荧光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3(Caspase-3)的活性;WesternBlot和Realtime-PCR法分别检测Omi、凋亡抑制蛋白(XIAP)的蛋白表达和基因水平;Co-IP法检测XIAP和Omi的相互结合作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离心运动后Caspase-3、Caspase-9活性均明显升高;离心运动后Omi、XIAP的蛋白表达和mRNA水平均明显升高;离心运动能明显增加XIAP和Omi的结合量。结论:离心运动能够激活骨骼肌组织Caspase-9和Caspase-3的活性,诱导Omi和XIAP的表达上调,促进XIAP与Omi相互结合,Omi可能在促使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介导作用。

  • 标签: 离心运动 骨骼肌 细胞凋亡 OMI XIAP
  • 简介:以豆粕为原料,对蛋白水解植物蛋白的条件进行了研究。在解反应中,各因素对解作用的影响大小顺序是:解时间>pH值>用量>解温度。解反应的最适作用条件为:温度45℃、pH5.0和用量3000u/g。豆粕的水解度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在45℃、pH5.0和3000u/g的条件下,水解豆粕8h,水解产物的氮收率和水解度分别55.46%和43.04%,在同样条件下,水解油菜饼,水解产物氮收率和水解度分别秋57.59%和44.65%。

  • 标签: 酶法水解 植物蛋白 豆粕 蛋白酶 水解反应
  • 简介:摘要N6-甲基腺嘌呤(m6A)甲基修饰是真核信使RNA(mRNA)中最常见的内部转录修饰,为一种动态可逆的调控修饰,调控因子包括甲基转移、去甲基转移和m6A识别蛋白。近年来相关研究发现,m6A甲基修饰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m6A甲基修饰及其调控因子的相关概念、在消化道肿瘤中的研究进展、对预后的评估价值及治疗耐药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消化系统肿瘤 N6-甲基腺嘌呤 甲基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胰岛素瘤中p16基因甲基和表达下降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方法纳入2003年10月至2017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手术切除胰岛素瘤的72例患者的资料,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72例患者胰岛素瘤组织和49例对照胰腺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从组织中提取基因组DNA并且用亚硫酸氢盐修饰,用甲基特异PCR的方法检测32例肿瘤组织和17例配对瘤旁组织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将肿瘤组织中p16基因表达以及p16基因甲基和临床病理进行关联分析。结果72例患者中,男30例,女42例;年龄(46.5±14.0)岁。胰岛素瘤中58.3%(42/72)的肿瘤p16蛋白表达丢失或下降,正常或瘤旁胰腺组织34.7%(17/49)p16蛋白表达丢失或下降(χ²=6.52,P=0.011)。32例胰岛素瘤中有13例(40.6%)发生p16基因启动子甲基,而瘤旁对照组织仅有2例(11.8%)发生基因甲基(χ²=4.35,P=0.037)。胰岛素瘤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和肿瘤病理分级等临床特征与p16蛋白表达均无关(均P>0.05)。结论胰岛素瘤中p16蛋白表达丢失或下降并且和p16基因启动子甲基相关。

  • 标签: 胰岛素瘤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CDKN2a/p16基因 启动子甲基化
  • 简介:蛋白在近江牡蛎的解工艺中解温度、加量、底物浓度和pH等因素对水解度影响较大。通过正交试验和从能源、节省时间和操作方便性等角度出发,确定牡蛎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45℃,加量1.2%,底物浓度1:2,pH7.0,解时间5h。

  • 标签: 近江牡蛎 胰蛋白酶 水解度
  • 简介:摘要女性患者,既往诊断为多发性硬化12年,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1年,治愈,发病2周前停用免疫制剂。患者头痛,视物异常,表现为视物变形,颤动感。查体:双眼向右侧注视时可见粗大眼震,向左侧注视时可见细微眼震。完善血清抗体和脑脊液检查、头及脊髓增强磁共振成像后诊断为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免疫球蛋白G抗体相关疾病,结合既往病史,诊断为与抗NMDAR脑炎合并存在的重叠综合征。患者接受了静脉糖皮质激素冲击、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口服吗替麦考酚酯等治疗,症状、体征明显好转。随访3年余,每半年利妥昔单抗治疗,病情无复发。

  • 标签: 脑炎 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 多发性硬化
  • 简介:为提高罗非鱼加工下脚料的综合利用率,开发新型的食品级蛋白酶制剂,对罗非鱼内脏蛋白的提取工艺进行了探讨,先后采用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的方法考察了影响罗非鱼内脏蛋白提取的各个因素,并对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通过试验确定了罗非鱼内脏蛋白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0.15mol/LNaCl溶液为浸提溶剂,料液比1∶18,温度37℃,浸提时间36min.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罗非鱼内脏蛋白的提取率可以达到6185U/g.

  • 标签: 罗非鱼内脏 蛋白酶 提取工艺 响应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