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小朋友,你每天都跟老师在一起,能说说老师在你的心中是什么样子的吗?或许你还在埋怨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了;或许你还在想老师手中试卷上的分数;或许你会觉得自己的某一位老师最漂亮……其实,老师身上许多的内涵在默默地影响着你,比如,一颗天真无邪的童心,一颗无私奉献的爱心……

  • 标签: 无私奉献 老师 小朋友 分数 试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艾灸配合头部穴位按摩法镇静安神作用的疗效。方法:将18例失眠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9例。治疗纽以艾灸配合头部穴位按摩法进行治疗,而对照组仅对患者进行头部穴位按摩治疗,1次/日,7天为一个疗程,两个疗程后统计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77.8%,两组统计学比较差异显著(P〈O.05),显示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时照组。结论:艾灸配合头部穴位按摩法镇静安神作用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状况。

  • 标签: 艾灸 头部穴位按摩 镇静安神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给小儿热性惊厥患儿早期使用镇静剂,观察本病出现癫痫的疗效分析。方法将2012年8月-2014年8月我科收治的100例热性惊厥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均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早期使用适量镇静剂治疗,对照组予对症降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颅脑CT。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与对照组患儿对比,热性惊厥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显著减少,体温正常后出现痫性发作减少,临床发作期脑电图阳性、颅脑CT病理改变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使用镇静剂对可以缓解热性惊厥患儿的全身惊厥症状,对并热性惊厥引起癫痫有预防作用,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镇静剂 小儿热性惊厥 癫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评价机械通气患儿镇静程度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在2011年01月至2013年01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机械通气治疗的23例患儿,均在机械通气后5~15min内静脉推注咪达唑仑,直至达到镇静目标,设定镇静目标为BIS值60~80,分别记录达镇静目标后30min、60min、120min的吸氧浓度(FiO2)、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BIS、SAS镇静评分,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3例患者均达镇静目标,患者镇静后RR、FiO2较镇静前显著下降,SpO2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IS值与主观评分间相关性良好,其中BIS值与SA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626,P<0.05)。结论BIS是评价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深度的良好客观指标。

  • 标签: 脑电双频指数 镇静躁动评分 机械通气 镇静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罗尚荣张静萍肖翔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6-12-22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16年第12期
  • 机构:[摘要]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Index,BIS)监测联合护士镇静交流评分工具(NursingInstrumentfortheCommunicationofSedation,NICS)在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4月综合ICU收治的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46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患者根据医生开具的镇静医嘱由护士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根据护士通过联合应用护士镇静交流评分工具(NICS)和脑电双频指数(BIS)对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进行连续性评估,根据评估结果(NICS和BIS分值),通知医生后进行镇静药物泵速的调整进行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镇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镇静药物用量、二氧化碳分压(PCO2)等指标。结果:观察组镇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镇静药物用量、二氧化碳分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上镇静治疗中联合应用NICS和BIS对ICU持续镇静的患者进行连续性评估,通知医生后进行镇静药物用药量及泵速的调整进行治疗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患者的烦躁状态,有效降低患者的氧耗,对患者的机体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极大程度地避免了药物蓄积和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老年患者胃镜检查镇静时瑞马唑仑半数有效剂量(ED50)和95%有效剂量(ED95),观察麻醉期间的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20年7至11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行胃镜检查老年患者39例,其中男18例,女21例,年龄65~82(72±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顺序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 μg/kg及试验剂量瑞马唑仑,瑞马唑仑起始剂量为0.17 mg/kg,依据改良Dixon序贯法确定下1例患者的剂量,若前1例患者胃镜检查时有阳性反应,即胃镜置入咽腔时或者置入后2 min内患者出现呛咳、恶心呕吐和(或)体动反应,则下1例患者增加剂量;反之,则降低剂量;瑞马唑仑剂量增减梯度为0.01 mg/kg,直到出现12次折返后停止试验。同时观察麻醉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9例老年患者均完成试验,其中有效21例,无效18例。老年患者胃镜检查镇静时,单次静脉注射瑞马唑仑的ED50为0.153 mg/kg(95%CI:0.151~0.154 mg/kg),ED95为0.164 mg/kg(95%CI:0.160~0.166 mg/kg)。瑞马唑仑用药总剂量为(10.6±2.8)mg,苏醒时间为(10.0±3.4)min,复苏室停留时间为(8.2±2.6)min。麻醉期间发生恶心呕吐1例、一过性低血压4例,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瑞马唑仑在老年患者胃镜检查镇静时的ED50为0.153 mg/kg,ED95为0.162 mg/kg;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标签: 老年人 胃镜检查 深度镇静 瑞马唑仑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用于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检查中深度镇静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计算其半数有效剂量(ED50)和95%有效剂量(ED95)。方法选择2020年4至8月海南省肿瘤医院拟行纤支镜检查和治疗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SA)Ⅰ~Ⅱ级、年龄18~65岁患者50例。用试验剂量的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复合0.1 μg/kg舒芬太尼进行镇静,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评分)<1分后进行纤支镜检查或治疗。首例患者所给予的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剂量为0.18 mg/kg,其余患者所使用的剂量则依据序贯试验法计算,试验药物的剂量梯度按1∶1的等比序列设计;并计算ED50和ED95。纤支镜检查或治疗过程中使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1 mg/(kg·h)维持。记录序贯试验的结果和患者达到合适镇静深度的时间,以及术后苏醒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5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了纤支镜检查和治疗,根据序贯试验结果计算得出回归方程为Y=12.589+16.593X,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用于纤支镜检查中深度镇静的ED50为0.174 (95%CI:0.162~0.186) mg/kg,ED95为0.219 (95%CI:0.199~0.312) mg/kg。患者达到合适镇静深度的时间为(50±11) s,使用氟马西尼拮抗后,平均苏醒时间为(56±16) s。50例患者中,发生呼吸抑制、头晕头痛和乏力的患者各1例。结论基于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的中深度镇静策略可以有效地用于纤支镜检查和治疗。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复合0.1 μg/kg舒芬太尼用于纤支镜检查中深度镇静的ED50为0.174 mg/kg;ED95为0.219 mg/kg。

  • 标签: 支气管镜 药物剂量计算 中深度镇静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和七氟醚用于小儿全麻复合神经阻滞中镇静效果。方法选择手术患儿60例,根据用药不同,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七氟醚组(S组)各30例。比较两组呼吸、循环、镇静效果、苏醒质量等指标。结果D组镇静后,各时段平均动脉压高于S组,各时段心率低于S组,苏醒时间较S组长,但苏醒躁动评分低于S组。结论右美托咪定和七氟醚都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小儿小儿全麻复合神经阻滞的镇静,但右美托咪定对平均动脉压影响较小,同时可以安全有效地降患儿心率;右美托咪定可能延长患儿的苏醒时间,但是患儿的苏醒质量较高,较少出现苏醒期躁动、谵妄。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七氟醚 麻醉,局部 镇静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医学科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药物应用效果观察与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9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102例神经医学科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患者实施镇静镇痛药物及不同护理干预,分析患者的药物镇静效果和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瑞芬太尼用量、丙泊酚用量以及ICU平均住院时间相比对照组更低,两组在使用镇静镇痛药后的相关指标上存在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镇静后12h、24h、48h的SpO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出现意外脱管、支气管扩张、VAP等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两组之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存在差异,P<0.05有显著性。结论:对于神经医学科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的患者通过镇痛镇静药物能够保持机体状态的平稳,同时,对病人进行高质量的护理,可以改善病人的心率和呼吸,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保证患者机体康复水平,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重症监护室中机械通气的安全性。

  • 标签: 神经医学科 重症监护室 机械通气 镇静镇痛药物 治疗效果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用于硬膜外麻醉下妇科手术患者镇静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妇科手术患者11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7例,实验组采用右美托咪定镇静,对照组患者采用丙泊酚镇静,分别于给药前、给药15min、手术15min及术毕观察两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及HR、MAP情况。结果给药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手术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时,右美托咪定的镇静效果优于丙泊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硬膜外麻醉 右美托咪定 丙泊酚 镇静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啶联合帕瑞昔布用于局麻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的清醒镇静镇痛效果和对呼吸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行经皮椎体成形术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D组在入室后静注帕瑞昔布40mg复合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啶0.5ug/kg.h至手术结束;M组复合咪达唑仑2mg静注。两组均用0.75%的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总量为20-30ml。结果与M组比,T1-T3时D组VAS评分、MAP、HR明显降低(P<0.05),手术医生的满意度高。T2-T4时,D组Ramsay评分比M组高(P<0.05)。与T0时比较,T1-T4时D组MAP、HR明显降低(P<0.05);而M组MAP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P<0.05)。两组SpO2术中无明显改变。结论右美托咪啶复合帕瑞昔布可为经皮椎体成形术提供安全有效的镇静、镇痛效果,降低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反应,手术医生满意度较高。

  • 标签: 右美托咪啶 帕瑞昔布钠 镇静镇痛 清醒 经皮椎体成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