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达斡尔语有音高重音出现在词末音节,主要物理关联项为基频。音高重音无区别词义的功能,但能够起到划分词界的作用,尚无声学数据可证明达斡尔语有着力重音。词首音节虽然不承担音高重音或着力重音,但具有凸显发音的特点,其发音完整,到位。

  • 标签: 达斡尔语 词重音 语音要素
  • 简介:一俄语词重音本质是一个未研究透彻的问题。笔者曾在拙作《俄语词重音本质》(载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学报《外语研究》1990年第3期)中谈及自己的基本看法,但似乎言犹未尽。经过进一步实验、学习与思考,有些问题更加明确,希望和苏联80年《俄语语

  • 标签: 俄语语法 重读音节 言犹未尽 紧张度 语音变化 语言学术语
  • 简介:重音在满语研究中没有引起应有注意,以至通常的研究认为,满语重音不具备区别词义的语法意义,表现在田野调查中,往往多注重音位描写,而忽略了重音的采录.实际上,满语和一部分通古斯语族语言中,重音不仅客观存在,有些还区别词义.清代舞格寿平最先对ai、aba二词因重音之不同而引起词义变化的情况作了记载.当代唯一讨论此问题者为赵杰,他就一个语言点举出了五个例证.本文在笔者田野调查基础上和相关语料的横向比较中提出了其它方言点共有的新例证,以为面上普遍性之补充.

  • 标签: 满语口语 重音 区别词义 普遍性
  • 简介:《管子·轻重》篇是司马还所说《轻重》、《九府》之合编,不合是汉人伪作。轻重理论是春秋战国之隙新典的地主阶级利用封建国家政权抑制分封贵族的经济势力,增强国力,造而参与国际竞争的政治经济学说。随着战国中期各国分封制度的废除,地主阶级转而要求自由竞争和发展的空间,实施轻重政策的历史背景已不复存在。《轻重》篇的文句和思想与书中写作较早的《经言》等篇最为接近,应为管子学派的早期作品。

  • 标签: 成书年代 管子 新论 《轻重》 地主阶级 经济势力
  • 简介:一些原始前置词与特定名词连用时,名词本身的重音会转移至前置词上面。本文就这一语言现象做一简单概括。

  • 标签: 前置词 重音 前移
  • 简介:本文通过对重音位置的上声与其前后音高组合方式的听感判断和实验分析,观察到普通话上声重音在音高上的突显方式和其他声调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是通过高音点的相对提高来实现.但是在具体实现方式上有所区别,其他声调可以通过提高自身高音点的相对高度来实现,而上声一般只能依靠其前后位置音节的高音点的相对突显来实现,其中上声重音后面的音节(包括轻声音节)更为重要.上声重音的后面必然要出现一个高音,而且一般只能出现一个高音,其后则可以出现高音点的断层.同时,在重音位置有多个音节时,词(组)的轻重格式会明显影响到重音及其前后的组合关系,出现音高断层的位置很多时候不是取决于整个重音位置,而是取决于重音的核心位置.另外,在重音位置上,上声还有把重音突显的职责转移到其他非上声的音节上的趋势.

  • 标签: 上声重音 组合方式 高音点 轻重格式
  • 简介:Truckenbrodt(1999,2006,2009)的"重读最大投射"(Stress-XP)理论从句法和韵律的界面角度进行重音配置研究,既适用于短语又适用于时态句,而且由于依附普遍语法理论,其适用范围应该包括汉语、德语和英语等许多语言。本文用普通话及粤语短语实例证明,汉语短语(如NP[VNP],[APNP],[NPN]和NP[COM[SPEC[拼音]COM[输入]]HEAD[技术]]等)的重音配置规律支持Stress-XP理论,同时该理论可以解决"辅重规则"及其他国内学者相关研究所存在的缺陷和遇到的问题。

  • 标签: 重读最大投射 汉语短语重音 辅重规则 名物化 句法-音系界面
  • 简介:文章讨论北京话的重音,认为北京话虽然不是英文类stress-timed的语言,但也是一个重音语言;它是以音节节律为单位实现轻重且直接影响词法和句法的重音语言。文章从音节、音步、韵律词、动词短语,时态短语、句标短语等不同的语法层级,说明北京话在各个层级上,都表现出重音的作用和特征。文章最后提出,分层级地研究北京话的重音,不仅可以深入对北京话的认识,而且还可以发展韵律学、韵律构词学和韵律句法学的理论,以便深入发掘我们以前从未发现过的新现象。

  • 标签: 北京话 词重音 核心重音 对比/强调重音 语调重音 韵律句法
  • 简介:学术界一般认为安多藏语至今还没有轻唇音,f只是一个借词音位。然而在安多藏语久治、阿坝、红原等地口语和书面语中已出现可以单独作声母的f,其来源主要是藏文复辅音声母sp-。sp-在书面语传统拼读时基本辅音-p-在久治、阿坝、红原藏语中不是双唇塞音P而是唇齿擦音f,sp-在玛曲话中又是hw。汉语方言也有类似的情况,有些汉语方言如湘、粤、闽、赣等都有f、xu相混的现象,有的是xu并入f而有的则是f并入xu,从中可以看到汉藏语言唇音演化的一些共性。

  • 标签: 安多藏语 轻唇音 重唇音 分化 来源
  • 简介:语音习得在二语习得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是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基础,同时也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难点。许多大学生能在各项英语考试中取得较高的分数,但他们的口语及听辨能力却存在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重音承载错误。英语重音是语音习得的一大重点,其不仅承载了说话人的言语信息,而且听话人可以根据重音来捕捉说话人的信息重点。本研究采用国际先进的实验语音学研究方法,探究了中国大学生英语短语重音习得情况,结果表明,大学生的总体习得情况不是很好,平均习得率是63.63%;其中名词短语习得率为57.50%,动词短语为69.75%。通过与英语母语者的语料对比,发现中国大学生在英语短语重音习得上存在一些问题,如:音调过高,音强过强且不稳定,还会延长发音时长等。本研究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提出了实证参考及有效建议。

  • 标签: 语音习得 英语短语重音习得 重音承载 名词短语 动词短语
  • 简介:北京话词重音的有无及其分布的规律是汉语音系中长期以来争议最多、挑战性最强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双音组这一重音的最小单位入手,一方面探讨重音的表现及其与声调的关系,一方面探讨重音的辨别方法及其类型的界定。我们认为:声调语言的轻重必然表现为调值实现的充分度,而这种充分度既可以通过语音设备来测量,又可以通过对比法用说活人的内在语感来鉴别,二者均不失为当代音系研究的手段。本文提供了作者自1996年以来共同探讨用对比方法测试北京人对北京话带调双音节词语重音的内在语感所得到的初步认识,并对今后的词重音研究提出一些没想和建议。

  • 标签: 重音 声调 轻声词 带调双音组 带调左重组 最小差别对
  • 简介:在多数情况下,株洲话中词的轻重格不随语气加强和后加语气词而改变。仅当非强语气下重音因末字调上声44、阳去21低显度前后摇摆不定时,强语气、后加语气词使得重音定位于后音节。这不同于荷兰语、德语在强语气作用下的重音迁移。

  • 标签: 株洲话 长沙话 轻重格 语气强弱
  • 简介: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强调了重音在翻译中的转换功能,尤其是当音位规则可能对翻译产生影响时。卡特福德提出的翻译转换原始模型只考虑了音段语言元素,而忽略了作为超音段语言元素的重音。这意味着必须对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分类加以发展,以提高其适用性,特别是当源语文本中的音位元素可能对目标文本中的语法和词汇项目产生影响时。本研究认为应该通过加入重音元素对卡特福德原始翻译转换模型加以修订。本研究进一步强调了重音的各个维度及其在1:3语性文本和戏剧的翻译中所起的作用。

  • 标签: 转换 重音 超音段语言元素 音段语言元素 子系统
  • 简介:<正>一、“四缺一”模式及“倾向性”现象“本次列车开往成都,沿途经过郑州、西安等地”。其中的“等”和“地”如分别用双音形式“等等”和“地方”去代替,共可得四种格式。很明显,只有“等等地”是被严格排除的。如果四种可能的格式都合格,那这里就看不出什么规律。如果四种格式都不合格,那就根本没有这种现象,也无从研究。值得研究的正是“有所残缺”的现象,所谓规律,可以说就是“全部逻辑可能中的实际可能性。”如英语中p、e、s、t四个音位,全排列是P_q=24种,但其中只有pest,step,epts等8个合乎英语的音节结构模式。这里也就反映了人类语音共同的以及英语语音特有的规律。“四档子”中有残缺有三种情况,缺一,缺二和缺三。“缺

  • 标签: 节奏 单音 汉语 不合格 名词 松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