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6 个结果
  • 简介:本文认为,汉代的南阳郡在行政上虽隶属于荆州,但在文化上却可归入中州系统。因此,由南阳与中州共同领导的荆州学派实即中州学派。东汉至魏晋时期,中州地区不仅是学术中心,也是政治中心。中州的兴起,改变了战国以来的旧有格局。

  • 标签: 学术中心 颍川 《三国志》 《左氏春秋》 汝南 古文经学
  • 简介:”字来源,目前主要有王、同源和、圭同源两种说法。本文从共时与历时的角度,通过对相关文字形体进行梳理,发现王、同源说并不可靠。而、圭同源说由于相关文字形体演变脉络清晰,加之相关考古资料佐证,则比较可信。

  • 标签: 同源
  • 简介:花朝是一个传统节日,最早是踏春游赏的节日,后来成为百花生日。花朝的形成不晚于南宋中期,吴自牧《梦粱录》有记载:“仲春十五日为花朝,浙间风俗,以为春序正中,百花争放之时,最堪游赏。”这是有关花朝节日的最早的正式记载。其实唐代赏花风气已盛,每当春时花发,土庶皆群从出游,赏名花,饮美酒。发展到宋代,就成为民间的一个节日了。

  • 标签: 花朝节 传统节日 记载 春游 风俗 风气
  • 简介:张弼是获得晚清政府最高职位和官衔的华侨,是“东南亚华侨在清廷担任高职的第一人……在晚清的现代化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④论者甚至认为:“由于清朝政府的封建官僚性质,除了利用华侨的工艺技能以外,有近代企业管理经验的华侨家是很难参与清朝政府的经济管理的,像张振勋这样得到清政府宠爱,跻身于高官的人,是绝无仅有的。”∞近年来,对于他的研究已经逐渐深入,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本文试图结合近期最新研究成果,对张弼的人生旅程作一概括的回顾与描述。

  • 标签: 张弼士 东南亚华侨 传略 晚清政府 企业管理经验 清朝政府
  • 简介:清代北京外城宣南一带,形成了全国游宦士子的聚居区,与清初名士大都曾驻足于此很有关系。

  • 标签: 士子 名士 清初 清代 形成 关系
  • 简介:一九三五年九月十日至二十三日,北平《世界日报》以十一次连载的巨大篇幅,推出沈兼专访报道。报道首日的标题摘要中即有“故宫整理文献工作大功已告成”字样,

  • 标签: 沈兼士 故宫 《世界日报》 文献工作 连载
  • 简介:敦(1874—1938),英国苏格兰人。牛津大学毕业后来中国,一住就是34年,不只通晓中文,对儒释道、经史子集等传统文化也有研究。编写的有关我国历史、文学、哲学著作不少。来华后先后任过英国驻香港、威海卫等地高级官员。1919—1924年为末代皇帝溥仪的英语教师,成了他的知心朋友。

  • 标签: 庄士敦 颐和园 生平事迹 溥仪 君主制度
  • 简介:萧龙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三年了。他生前濡墨挥毫怡然自得的情景,还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谚云:“君子度百岁犹惜其短,小人存一日总恨其长。”萧老享年一百有三,盛世人瑞,寿逾期颐,但友朋相聚而谈,无不惜其仙逝。萧老开江淮大写意画派之先河,受其熏陶和影响而继起者,凡数百人,

  • 标签: 大写意 上海美术 白石老人 李苦禅 画论 老少年
  • 简介:宣南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我们把范围收缩,可以作一篇“清代宣南的士文化”文章。清代历经268年,会试将近百次,每次都有几千知识分子到北京来,住在北京宣南来应试的知识分子非常多。清代文化怎么写?抓什么?我觉得是否可以考虑写文化中的典型,至少可以提出三个典型。

  • 标签: 典型 清代 知识分子 文化 文章 会试
  • 简介:末代皇帝溥仪的英文教师雷金纳德·F·约翰斯顿(中国姓名为庄敦)先生是苏格兰人,曾获英国牛津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自1898年起。庄敦历任香港英总督私人秘书、英国租界地威海卫行政长官等职务。他曾遍访中国名山大川,熟悉各地风土人情,还通晓中国历史,对儒、墨、释、老都有研究,是个“中国通”。1919年3月,由李鸿章之子李经迈推荐,经当时的民国总统徐世昌与英国公使馆联络,庄敦被清王室正式聘为溥仪的英文教师,入宫执教。当时溥仪是十四岁的少年。庄敦的到来,使清末小朝廷发生了一系列的震荡。

  • 标签: 颐和园 内务府 溥仪 紫禁城 中国历史 皇帝
  • 简介:在中国广大的北方区域流传着"天穿"的节日习俗,而在中国中部的重镇襄阳,却流传着"穿天"的风俗。"穿天"是受到"天穿"的影响而揉进了地方神话传说而形成的。"穿天"和"天穿"在节日日期、出现的时间、流行传播的区域、活动形式以及内涵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 标签: 天穿节 穿天节 女娲补天 汉江女神 襄阳
  • 简介: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是著名的雪梨之乡,栽种有雪梨树900多万株,自2003年起,每年3月举办“中国·苍溪梨花”。

  • 标签: 苍溪县 梨花 广元市 四川省
  • 简介:是京族最隆重的节日,也称“唱哈”,“哈”是京语译音,含有“歌”的意思,各地京族哈节日期不一样,或农历六月初十,或八月初十,或正月十五,各地都有专门用于哈活动的建筑物——哈亭。

  • 标签: 京族 建筑物 节日 哈节 哈亭
  • 简介: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习,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2017年的上巳节时间为3月30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壮族人称“窝埠坡”或“簿坡”,原意为到垌外、田间去唱歌。

  • 标签: 上巳节 传统节日 三月三 中国 黄帝 壮族
  • 简介:元霄之夜,遇有瑞雪降落,天空飘洒着薄薄的雪花,街市点燃着盏盏灯火,犹富诗情画意。近看,似朵朵荷花含苞待放;远观,宛若五彩缤纷的银河落入人间。

  • 标签: 元霄节 宁武县 中国 风俗习惯 历史发展
  • 简介:2004年11月8日,在第二届中国太仓郑和航海隆重举行的日子里,在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地——太仓,召开中国航海申办座谈会,我们感到万分的荣幸。太仓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紧紧围绕中央提出的“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的指导思想,积极利用太仓现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各种有利条件,从2002年起,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太仓市 航海 中央 历史文化资源 科学
  • 简介:1942年,中国抗战正经历着最困难的时期,但抗战营垒内部却危机四伏,国共冲突不断升级。这种状况激起国内广大抗日人士强烈不满,手握重兵、时有“西北王”之称的胡宗南这时对国共合作的态度,以及对抗日前途的看法成为舆论界关注的重心。不少报界名流、社会贤达,以及民主党派人士,到西安时都有一识“西北王”真面目的想法,但均不得如愿。这位神秘的“西北王”,虽位高权重,但在西北向以“不爱宣传、不出风头”自诩,不仅从不接受记者采访,更处处避免与新闻界政论人物交往,实际上是千方百计避开抗日舆论界的监督,以免泄露校长“天机”。重庆《大公报》经理胡政之在西安时,欲与胡见上一面也未得其门。章别这时恰好也在西安,有。G与

  • 标签: 章士钊 表示意见 国共合作 《大公报》 人的需要 舆论界
  • 简介:栋(1929-1989),河南省项城市秣陵镇人,著名学者和语文教育专家。生前系河南省政协委员、周口师范学院副教授。他长期坚守在教学第一线,倡导并躬行"教学法下乡",曾被全国语文界誉为"异军突起的教学法下乡派"代表。他奉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身体力行,孜孜以求,其修身治学的品格、敢于创新的教育理念堪称学界典范。

  • 标签: 萧士栋 教学法下乡 河南省 项城市 语文 教育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