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随着城市转型,从地域城市转向移民城市,城市居民主体变得更具有多样性、复杂性、流动性,族群关系的研究将成为都市人类学的主流。当今学界对于城市蒙古族研究不多,仅见关于呼和浩特、北京蒙古族研究的文章。本文以流入广州的蒙古族为例,探讨进入广州的蒙古族的生活状况、适应方式以及如何与本地人相处等等。根据田野调查发现,不同阶层的广州蒙古族有着不同的社会网络和融合程度。此外,还存在内外两方面的融合障碍,一方面是蒙古族自身对于异文化的距离感,另一方面是本地社会对于蒙古族的刻板印象。

  • 标签: 蒙古族 城市移民 广州
  • 简介:实施国际化战略是近年来旅游院校大力倡导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推动国际化的进程中,不仅要加强中外交流合作,能把学生送出国门,还要能把国际学生吸引过来,构建有中国特色的酒店管理教育品牌,提高我国旅游职业教育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本文以研讨山东旅游职业学院蒙古班留学生的教学和管理为切入点,探讨酒店管理专业在留学生教育上存在的优势、可复制的经验、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为今后更好地吸引国际留学生前来深造夯实基础,实现院校全面的国际化战略,同时带动专业整体的建设和发展。

  • 标签: 酒店管理专业 留学生 国际化 人才培养
  • 简介:清朝蒙古游牧社会的财产继承问题一直以来被学者们所关注。对这一问题,法制史研究者与社会结构研究者之间持有不同的看法。前者认为,随着清朝统治的巩固,包括财产继承在内的蒙古习惯法,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国内地法的影响。后者认为,当时的财产继承问题是取决于蒙古特有的社会结构,与清朝统治没有直接关系。两者都理所当然地认为蒙古社会的习惯法与内地的习惯法原本应该截然不同。但是我们无法从法律条文的相似程度断定同样的法律条文在不同社会中的解读也是同样的。因此,本文以实际财产纠纷案为例,阐述法律条文在蒙古地区和中国内地实际运用当中的不同解读,以及清朝蒙古例财产相关规定和当时的蒙古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 标签: 财产继承 清朝 内蒙古 喀喇沁地区 社会结构
  • 简介:在人类历史上,青铜器的发明一直被认为是文明时代到来的标志之一。内蒙古草原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经出现了原始的铜金属制品,经过一段铜石并用时期的过渡,到距今两千年左右正式步入青铜时代。这同中原地区青铜文明兴起的步伐基本上是一致的。

  • 标签: 青铜时代 山城 聚落遗址 祭祀
  • 简介:蒙古族在我国黑龙江省嫩江两岸的狭长地带多有分布,这里位于我国蒙古族文化比较偏远的地区。嫩江左岸与科尔沁草原比邻,受到蒙古族文化的影响较深,嫩江右岸则于汉族聚居区接壤,受汉文化影响较深。由于多元文化的相互交融与渗透,蒙古族文化从主动逐渐变为被动、从不接受汉文化到主动接受汉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本文阐述了当代黑龙江省蒙古族聚居区音乐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学校传承、保护民间艺人、文艺团体传承、现代传承的几点建议与对策。

  • 标签: 黑龙江省 蒙古族音乐 传承对策
  • 简介:北元末期的蒙古伊苏特部作为“阿鲁蒙古”㈨重要一员,归附清朝后伊苏特部未被设立在外藩蒙古札萨克旗行列,其主体最终被编人满洲八旗。因此,从清代官修文献《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以下简称《王公表传》)及佚名《蒙古黄金史纲》等清代蒙古文史籍中找不到有关伊苏特部诸贵族的信息。反而,《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以下简称《通谱》)、和《八旗通志初集》(以下简称《初集》)等有关八旗的官修文献不仅对其立有较为详细的列传.

  • 标签: 蒙古文 贵族 《八旗通志初集》 考述 清初 满洲八旗
  • 简介:本文对清代前期八旗蒙古牛录、五牛录、固山的编设进行考释,从学生时,所学及现在所见学者有关论述和一手史料出发,深入研究皇太极时代女真、满洲与蒙古关系中八旗蒙古牛录、五牛录、固山最初编设的时间。对八旗蒙古的提法加以肯定,对蒙古牛录最初出现史籍的时间加以支持;对蒙古五牛录的编设,以前的研究不确定,本文以现所见原始史料得出证据确切的新见;在八旗蒙古固山最初编设的时间问题上,更在原始史料的基础上看出以往学者忽视的记载,从而将以前学界确定的天聪九年二月说,提前为天聪八年十一月。

  • 标签: 清代前期 八旗蒙古 编设 考释
  • 简介:2017年,在迎接自治区七十年大庆的紧张筹备及喜悦气氛中,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田野考古与研究工作按照计划得以顺利完成,同时在加强课题意识的方面,深入地开展了区域性的调查工作,取得了意外的收获。中蒙联合考古发掘的和日门塔拉匈奴城址荣获国外考古新发现。

  • 标签: 2017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 考古新发现 课题意识
  • 简介:塔尔梁墓葬壁画墓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部的清水河县。为了解该壁画的材料和制作工艺,通过显微镜、扫描电镜及能谱仪(SEM-EDS)、X射线衍射仪(XRD)和拉曼分光光谱仪对揭取时脱落的5个试料的颜料层、白灰层和地仗层的材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红色颜料的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铁,黄色为水合氧化铁,黑色与灰色中包含石墨构造碳黑;白灰层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地仗层主要成分为石英、方解石以及长石等粘土矿物,且在地仗中发现石灰籽粒,由此推测地仗制作时加入了石灰。地仗出土时多空洞,并发现了植物硅酸体,根据形态综合判断制作地仗时拌入了麦草与麦壳。根据材质分析结果,壁画的制作工艺为:加入了石灰的拌草泥层地仗上涂抹较薄的石灰浆,之后在上面作画。研究结果可为内蒙古五代墓葬壁画制作工艺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同类科学分析提供参考。

  • 标签: 五代十国 墓葬壁画 材料分析 植物硅酸体
  • 简介:蒙古族人民在千百年的生活实践中,用劳动和智慧共同创造了大量极具特色的蒙古族民歌。这种民歌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时光为伴,与灵魂为舞,与自由和畅想交织,诞生出了一种新的民歌形式,延续着蒙古族音乐的火种,在它的岁月里发光发热。

  • 标签: 传统民歌 新民歌 新媒体 变异
  • 简介:一前言旧石器考古是19世纪中叶在欧洲兴起的一门学科。经过几代旧石器考古学家的努力,到20世纪中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旧石器文化分期序列。它以欧洲冰期一间冰期地层和共生哺乳动物化石为基础,并以和分期相联系的标志性技术、工具为标志①。标志性技术和工具毕竟是人类发展生产力过程中创新能力的体现,是一种客观现象,可以在研究早期人类文化进化上发挥其独特作用。

  • 标签: 鄂尔多斯 乌兰木伦 石器技术 西方元素
  • 简介:2017年7月至9月,中蒙联合考古项目“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研究”在蒙古国后杭爱省境内的高勒毛都2号墓地开展田野工作,清理了M189的12座陪葬基。这些陪葬墓顶部均有圆形积石,自南向北呈弧形分布于主墓葬东侧?大部分人骨都是上肢和头部遭到破坏,因此墓葬可能曾遭到报复性扰动。出土遗物有铜器、陶器、铁器及金银器等,其中3面铜镜为汉文化遗物,其余均为典型匈奴文化遗物。墓葬的布局特征表明这些死者可能是贵族的殉葬者。这是蒙古国境内第二批经过系统发掘的匈奴贵族陪葬墓,与同墓地M1的陪葬墓相比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

  • 标签: 中蒙联合考古 高勒毛都2号墓地 匈奴 陪葬墓
  • 简介:本文通过分析开战前大清帝国致给沙皇俄国的两封蒙古文书信,阐明1685年第一次'雅克萨战役'时大清帝国的态度及在东北边疆的行动目的,以此试论'雅克萨战争'的起因问题。

  • 标签: 大清帝国 沙皇俄国 蒙古文书信 雅克萨战争
  • 简介:ChinesePresidentXiJinping,alsogeneralsecretary'oftheCPCCentralCommitteeandchairmanoftheCentralMilitaryCommission,joinedapanelofdeputiesfromInnerMongoliaAutonomousRegionatthefirstsessionofthe13thNationalPeople'sCongressonMarch5,2018.HeemphasizedthatChinesepeoplemustinnovatewithkeendetermination,engageinhonesthardwork,watchoutforandaideachother.

  • 标签: NPC 代理人 种族 钥匙 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