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样品经过硝酸分解后,用过量的氨水分离铅、铁、铝等金属离子,用EDTA掩蔽铜、锌和其他残留的金属离子,水合肼作还原剂,将银还原成单质沉淀,过滤,洗涤,灼烧,恒重。该方法用于实际样品测定,结果与其他方法测定值一致,误差均在允许范围内;分别对银含量为2.54%和10.00%的样品重复测定12次,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50%和0.64%,此方法适用于1%以上银含量的测定。

  • 标签: 水合肼 重量法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
  • 简介:<正>解数学问题的思维过程,实质上是将数学问题中的信息情景,经过加工、调节,使之回归到初始状态或符合最基本的数学模型,从而使问题还原到已知的知识领域,还其问题的本来面目,这就是解题的"还原策略".解折叠型问题,往往在它的终极状态时容易产生思维受

  • 标签: 数学问题 折叠型 思维过程 问题解决 终极状态 位线
  • 简介:研究了选择性还原焙烧红土矿的硫酸浸出动力学.实验考察了浸出温度(30℃~70℃)和硫酸浓度(0.01~0.5mol·l^-1)对Ni、Fe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土矿的选择性还原焙烧可增快Ni的浸出而抑止Fe的溶解.Ni的浸出动力学可用Avrami方程描述,其浸出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15.40±0.18)kJ·moL^-1.Fe的浸出受内扩散过程控制,浸出的表观活化能为(55.16±1.37)kJ·moL^-1.

  • 标签: 浸出动力学 红土矿
  • 简介:系统地研究了氢还原重量法测定海绵钯灼烧损失量的条件,考察了非金属杂质元素含量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并将本法结果与热重法的测定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表明:1-2g样品,氢还原分段升温至800℃,重量法测定海绵钯中0.0019%,0.0142%,0.0302%和0.0694%灼烧损失量的极差、标准偏差(s)、相对标准偏差(RSD)和重复性限(r)分别为±0.0005%-0.0028%,0.0001%-0.0007%,1.0%-5.2%和0.0003%-0.0020%。灼烧损失量主要由氧、氮含量组成,碳含量对其影响忽略不计。方法结果准确、精密,且与热重法的分析结果吻合,能够满足99.90%-99.99%的海绵钯产品的分析要求。

  • 标签: 海绵钯产品 灼烧损失量 氢还原重量法
  • 简介:建立了氢还原重量法测定三氯化钌产品大样中钌含量的新方法,研究并优化了测定条件,结合原子吸收光谱法(AA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和氯化铵纯度考察了杂质元素对了分析结果的误差影响.结果表明,钌含量为0.3~0.6g的三氯化钌与5~7g氯化铵能完全形成(NH4)2RuCl6配合物,于约100℃烘干水分、350℃分解铵盐、750℃氢还原为海绵钌和105℃干燥水气的条件下,测定3.94%,5.88%,7.32%,9.47%,10.84%和12.93%含量的钌,极差、标准偏差(S)、相对标准偏差(RSD,n=22)和重复性限(r)分别为±0.01%,0.0030%~0.0050%,0.0369%~0.0761%和0.008%~0.014%.样品加标回收率99.96%~99.98%.方法的结果准确,精密度好,且与YS/T562-2009标准分析方法的吻合.

  • 标签: 三氯化钌产品 氢还原重量法
  • 简介:以CuS04·5H2O和NaOH为原料制备0.1mol·L-1CuS04溶液和4mol·L—NaOH溶液,采用沉淀法制备Cu(OH)2纳米粉末,然后分别在200℃,500oC,900oC温度下分解Cu(OH),得到不同粒度的氧化铜粉体.在氢气中,以15oC·min-1升温速率,用SDT2960SimultaneousDSC-TGA差热一热重分析仪测定TG-DTA曲线,并进行动力学计算.结果表明:氧化铜粉体的形貌近似为球形,粒径分别为50,150,400nm;DTA峰值温度分别为258.90℃,279.17℃,364.80℃,随粒径的增大而提高;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73.39,461.54,534.80kJ·mol-1,随粒径的增大而增大;频率因子分别为1.15×10^18,2.49×10^45,2.54×10^45,随粒径的增大而增大;反应级数分别为1.16,1.15,1.03,随粒径的增大而减少.

  • 标签: 氧化铜 粒径 动力学 氢还原
  • 简介:建立了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银精矿中汞的分析方法。试样经盐酸、硝酸溶解,在盐酸介质中,以盐酸(5%)为载流,氯化亚锡(200g/L)溶液为还原剂,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银精矿样品中汞的含量。对仪器的最佳工作条件、还原剂的种类和浓度、样品溶样方式、共存元素的干扰等各方面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1%?9.1@,与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结果相吻合。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能满足银精矿样品的检测需求,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银精矿 原子荧光光谱法 氯化亚锡
  • 简介: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配平是高中化学的重要内容,本文根据氧化剂释放初生态氧的得失情况影响反应物化学计量的原理,提出不同于教材例举的配平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 标签: 氧化还原反应 方程式 配平
  • 简介:在1,6-己二醇溶剂中,以Ru3(CO)12和Fe3(CO)12为原料,采用低温回流方法合成了Ru-Fe纳米粒子催化剂。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电化学技术表征了催化剂的物理特征和电催化性能.催化剂粉末以六方结构的Rux簇为主相,呈现出高度均匀而聚集的纳米颗粒特征.在0.5mol/LH2SO4溶液中,Ru-Fe催化剂对氧还原反应(ORR)的电催化活性高于Rux,主要归因于d电子从Ru原子到Fe原子的转移过程.

  • 标签: Ru-Fe催化剂 非Pt催化剂 氧还原反应 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
  • 简介: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ENi(en)2]6E(VO)12O6B18O19(OH)3].6H2O多钒硼酸盐,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该晶体属三方晶系,R-3空间群.测试了晶体的IR光谱和TG曲线,用循环伏安法详细研究了合成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性质及电子转移机理,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具有两对氧化还原峰,其电子转移数分别为单电子和三电子.

  • 标签: 水热合成 晶体结构 多钒硼酸盐 簇合物 氧化还原性质
  • 简介:用直接法合成了以锰为中心原子的过渡元素和钨的三元杂多配合物,经ICP和TG曲线确定其化学式为K5,6[MnM(OH2)W11O39]*xH2O(M=Mn2+,Fe3+,Co2+,Ni2+,Cu2+,Zn2+和Cd2+),采用IR,UV,XRD和XPS等手段对配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用循环伏安测定了其系列配合物的氧化还原性质,得出系列配合物的氧化性顺序,同时讨论配合物的热稳定性.

  • 标签: 中心原子 三元杂多配合物 合成 氧化还原性 直接法
  • 简介:以Chua电路、扭摆非线性振动和光学混沌3个非线性实验的实验现象,来阐明客观世界乃是确定性和随机性、有序与无序、稳定性与非稳定性的对立统一体,遵循着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规律。长期的教学实践表明,非线性实验不仅对于学生研究自然现象客观规律的自然观及科学观的培养,而且对于学生认识客观事物的世界观及方法论的培养,都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非线性 CHUA电路 扭摆非线性振动 光学混沌
  • 简介:用简单可行的方法合成了功能化的石墨烯(GNSPF6)和磁铁掺杂的还原氧化石墨烯(RGO-Fe3O4),并进一步研究了pH值、接触的时间和温度对它们吸附亚甲基蓝(MB)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H值和温度的增加其吸附量也随之变大,从而说明该吸附过程是自发吸热的.因为GNSPF6的吸附过程只用了不到20min的时间,所以它的吸附是高效的.用经典的准一级反应、准二级反应和粒内扩散模型对其吸附过程进行动态分析,从结果可以发现,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比准一级动力学模型更适用于描述吸附过程.采用传统的Langmuir,Freundlich和L-F吸附等温线模型来模拟分析数据,在20℃时,由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模拟分析得知GNSPF6和RGO-Fe3O4对MB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374.4和118.4mg/g.

  • 标签: 石墨烯 磁性 亚甲基蓝 吸附
  • 简介:研究了一个系列的稀土杂多化合物K17[Ln(As2W17O61)217-]·xH2O(Ln=La、Ce、Pr、Nd、Sm、Eu、Gd、Tb、Dy、Tm和Yb)的氧化还原性质和用这些化合物制备的修饰电极对NO2-的电催化性质。发现这些稀土化合物的极谱半波电位随原子序数的增加呈现双峰变化并与pH值有关,且用这些化合物制备的修饰电极对NO2-有明显的催化作用。

  • 标签: 杂多化合物 镧系元素 电催化 亚硝酸根
  • 简介:向量集数、形于一身,在平面向量的问题中,经常会遇到向量的模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构造向量并运用模来处理一些有一定几何背景的代数问题.本文就谈一谈如何应用向量的几何意义来解题.

  • 标签: 平面向量 几何意义 应用 代数问题 构造向量 向量集
  • 简介:手算作为一种计算方法,在数学计算上独树一帜,尤其是当今开发人类智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时代,更具有普遍的社会实用性。1 珠算式手算的方法多年来,我们在从事三算和珠心算研究的过程中,在继承祖国传统手算《一掌金》的基础上,结合珠算的结构,把左手各指模拟算盘上的档位来计数,以左手五指拟作一架五档“小算盘”,用右手来进行拨珠计算。主要方法是:以左手五指(即从右向左、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拇指)分定个、十、百、千、万五位数字,从高位算起,只要记住手指横纹指节所表示的9个数位,配合右手计算,满10向前指进1,通过手指计数就能很快计算出正确答案。二年多来,由于长治市教委领导的重视,通过对县(区)的21所小学及聋哑学校的400余名儿童的实验,均取得了明显效果。这种手算法,简单易学,方便实用,儿童十分钟,盲、聋、哑儿童一小时,就可以学会。他们每天进行20分钟的练习,一个月后,学前班儿童可以计算20以内加、减法;一、二年级可以计算百或千以内加、减法;四年级能计算多位数加、减、乘、除。2 珠算式手算,可以开发儿童智力,提高计算能力2...

  • 标签: 式手 手算 普遍运用
  • 简介:初中电磁学知识,是与日常生活联系最密切的内容之一.中考试题中多以结合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问题,通过创设试题情景,变换试题的切人点,增强试题的实用性和综合性,来改变传统试题的考查功能;体现在具体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分析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有些试题还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下面我们赏析三例.

  • 标签: 电磁设计 现实生活 综合能力 试题 电磁学 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