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中,对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应用于血流感染中的临床价值进行探究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178例患者,均收治于2020年6月-2020年12月期间,对上述患者血培养阳性的样本进行常规药敏试验以及直接药敏试验。对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经两种试验方法比较,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符合率均>85%,一致性较好,但时间上直接药敏试验的操作时间比常规药敏试验短,其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直接药敏试验 常规药敏试验 血流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直接药敏检验和常规药敏检验在临床血液细菌检验与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0份于2020年1月-2021年6月期间需要进行临床血液细菌检验的血液样本纳入研究,均展开直接药敏检验和常规药敏检验,并对比检验结果。结果 在血液细菌检出结果以及抗生素敏感度的检出符合率对比上,两种检验方法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药敏检验方式所用时间对比上,直接药敏检验较常规药敏检验更短,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接药敏检验可作为临床血液细菌检验中的首选方式,其与常规药敏检验的总体检验结果基本一致,但其用时更短,有利于加快对临床血液细菌检验。

  • 标签: 直接药敏检验 常规药敏检验 临床血液细菌检验 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氟康唑联合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病临床观察及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收治的口腔扁平苔藓病患者60例,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光滑念珠菌药物敏感性及基因型分析特点,以指导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我院2018年至2019年所收集的深部培养光滑念珠菌146例,采用显色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5种药物的敏感性;送测序公司测序,测序方法采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测序结果使用MEGA6进行进化树的构建。结果 146例样本中,所有菌株对两性霉素B及5氟胞嘧啶均100%敏感;对于氟康唑,有2株耐药菌株(1.3%),1株中介菌株(0.6%);对于伏立康唑,有2株耐药菌株(1.3%);对于伊曲康唑,有9株耐药菌株(6.2%),46株中介菌株(31.5%)。其中,发现对3种唑类药物交叉耐药菌株1株(0.6%),对伊曲康唑及伏立康唑交叉耐药菌株1株(0.6%)。引起本地区院内深部感染的光滑念珠菌同源性较高,多数来源同一进化树分支,且耐药菌株均分布在同一菌株。结论 我院光滑念珠菌伊曲康唑耐药率较高,且发现交叉耐药菌株。引起本地区院内深部感染的光滑念珠菌同源性较高,多数来源同一进化树分支,且耐药菌株均分布在同一菌株。

  • 标签: 光滑念珠菌;药敏;基因型;
  • 简介:摘要:目前,体外诊断行业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全球最大的体外诊断试剂市场主要集中在日本、北美、欧盟,其占据的市场份额比较大。虽然我国近年来对于体外诊断领域更为重视,在政策导向、市场反应、技术研发等方面,也都投入了更大的力量。但是总体上来说,由于起步时间较晚、发展时间有限,因此体外诊断试剂在国内的发展现状总体上看仍不容乐观。因此,我们需要对当前国内外体外诊断试剂市场发展现状、产品份额、企业竞争情况等加以了解,更好的把握市场发展脉络,为我国体外诊断试剂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指导。

  • 标签: 体外诊断 试剂 国内 发展现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毒症合并感染患者的菌群分布及药敏特点,为预防与控制感染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慢性肾脏病(CKD)5期患者,筛选其中并发感染且病原微生物培养阳性的患者589例,对感染部位构成比、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原微生物培养阳性的尿毒症患者中,常见感染部位依次为泌尿系统217例(36.8%)、呼吸道183例(31.1%)、导管相关性血流89例(15.1%)。感染的菌群中革兰阴性杆菌共260例(44.1%),以大肠埃希菌97例(16.5%)多见,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氨苄西林(85.5%)、头孢呋辛(62.6%);敏感率:替加环素(96.0%)、厄它培南(94.1%)、亚胺培南(94.0%)、美洛培南(94.0%)。革兰阳性球菌共250例(42.4%),以金黄色葡萄球菌95例(16.1%)多见,革兰阳性球菌耐药率:青霉素(77.8%)、克林霉素(70.8%)、红霉素(70.6%);敏感率:替加环素(100.0%)、替考拉宁(100.0%)、达托霉素(100.0%)、利奈唑胺(99.0%)、万古霉素(98.4%)。真菌共71例(12.1%),以白假丝酵母菌32例(5.4%)多见,对两性霉素B完全敏感,对棘白素类抗真菌药物敏感率达80%以上,对唑类抗真菌药物的敏感率达70%以上。结论病原微生物培养阳性的CKD患者中,感染部位常以泌尿系、血液、呼吸道为主,其中革兰阴性杆菌与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多见,临床上应根据不同细菌感染及耐药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尿毒症 感染 病原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临床进行血液检验的过程中应用直接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法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于本院随机抽取了141例2020年5月-2021年5月接诊的发热或存在感染症状患者进行,按照检测方法将结果分为2组,使用常规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法检验的记为参照组,使用直接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法检验的记为研究组,将不同方案下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两种方法在检验符合性的对比上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方案下获取报告的用时更短,对比差异明显(P<0.05)。 结论 在临床进行血液检验的过程中常规细菌鉴定和直接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法均能较为准确的对细菌种类进行确定,但相对来说,直接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法的应用更加简便,能够减少等待报告的时间,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血液检验 直接细菌鉴定 药敏试验法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比直接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法在临床血液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416份血液标本,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进行常规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观察组进行直接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对比检出结果。结果 两组在阳性标本检出率及检出灵敏度方面不存在差异(P>0.05);观察组检验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结论 直接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具有和常规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相同的检出率及灵敏度,且检验时间更短。

  • 标签: [] 细菌鉴定法 药敏试验 血液标本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对复发性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药敏情况予以探究。方法:100例研究对象筛选自2020年1月-2020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体外激活(in vitro activation,IVA)技术是指IVA原始卵泡,使其生长至可接受激素刺激的阶段,结合促排卵获得成熟卵泡的技术,最终通过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技术达到受孕目的。常用方法为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和阻断Hippo信号通路。随着研究深入,新的激活方法逐渐发展。现已有多例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imary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患者应用IVA技术成功妊娠的案例报道,结合生育力保存技术,卵巢低反应(poor ovarian response,POR)以及女性恶性肿瘤患者都可能受益于IVA技术。然而IVA技术尚不完善,仍在临床成功率、安全性等方面存在问题,需要在机制和临床应用继续探索。本文针对IVA技术的机制、临床应用情况以及发展方向方面进行论述,为IVA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原始卵泡 体外激活 卵巢功能不全 生育力保存
  • 简介:摘要:医疗器械的制造商要想确保产品的安全有效性,医院要想很好的提升自身的治疗水平,就需要对医疗器械的生产及应用开展相应的风险管理工作。针对该项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并且提出科学有效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以下针对医疗器械中的体外诊断设备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并且探讨了项目管理风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控制策略,希望能给有关人员带来帮助和参考。

  • 标签: 体外诊断 仪器设备 项目管理 风险控制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血液检验中直接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法的效果差异。方法 本次研究于2019年1月-2020年10月在本院进行,随机选择其中305例发热合并全身感染患者作为对象,所选对象均收集血液进行检查,分别进行直接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直接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法在血液检查中,获取到的结果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敏试验法和直接细菌鉴定是血液检验的主要方法,准确度都比较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 标签: 血液检验 直接细菌鉴定 药敏试验法
  • 简介:【摘要】目的 临床血液检验中直接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法的应用效果差异分析。方法 研究开展时间为2020年1月-2020年12月,将本院接收的疑似细菌感染患者中抽取100例作为观察对象,规范收集患者血液样本分别应用直接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法进行血液检验,对比两组检测结果差别。结果 两种检查方法革兰阳性菌及阴性菌、耐药性符合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检验时间相比,直接药敏组更短,组间差异显著(P

  • 标签: 血液检验 直接细菌鉴定 药敏试验法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在临床血液检验中应用两种细菌鉴定药敏试验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5月到2021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临床血液检验呈阳性的240例患者进行此次研究,对两组阳性血液标本分别采用直接药敏实验以及常规药敏实验进行检查,比较两种检验方法的符合率。结果 比较两种检验方式的符合率,对比不存在差异(P>0.05);比较两种检验方法的检验时间,直接药敏实验低于常规药敏实验(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在临床血液检验中应用两种细菌鉴定药敏试验均可以取得理想的符合率,但是应用直接药敏实验则可以提高检查效率,降低操作难度,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临床血液检验 直接药敏实验 常规药敏实验 诊断价值 对比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有效消融模式。方法观察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永久化肝细胞LO2经高温处理后的形态变化,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其增殖能力。收集47℃处理后仍然存活的HepG2细胞(ΔHepG2细胞)和LO2细胞(ΔLO2细胞),行二次高温处理,采用CCK-8法检测其增殖能力。在离体猪肝的不同位置进行消融,比较超声声像图汽化区与肉眼观消融灶的一致性,观察声像图汽化区各区域的温度。结果水浴加热至50℃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HepG2和LO2细胞的贴壁细胞数目愈来愈少,且逐渐失去正常细胞形态。水浴加热至50℃及以上后,HepG2、LO2、ΔHepG2和ΔLO2细胞的细胞增殖率降低,与37℃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并对细胞产生不可逆性损伤。声像图中汽化区横径与肉眼观消融灶横径较为一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射频消融9 min时,超声图像上高回声团边缘及其内部猪肝组织温度均≥53℃,为有效消融时间。结论初始功率200 W、目标温度105℃,当有效消融时间持续9 min以上时,超声声像图汽化区内的肝癌细胞均可发生不可逆性损伤。

  • 标签: 癌,肝细胞 射频消融 高温 体外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有效消融模式。方法观察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永久化肝细胞LO2经高温处理后的形态变化,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其增殖能力。收集47℃处理后仍然存活的HepG2细胞(ΔHepG2细胞)和LO2细胞(ΔLO2细胞),行二次高温处理,采用CCK-8法检测其增殖能力。在离体猪肝的不同位置进行消融,比较超声声像图汽化区与肉眼观消融灶的一致性,观察声像图汽化区各区域的温度。结果水浴加热至50℃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HepG2和LO2细胞的贴壁细胞数目愈来愈少,且逐渐失去正常细胞形态。水浴加热至50℃及以上后,HepG2、LO2、ΔHepG2和ΔLO2细胞的细胞增殖率降低,与37℃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并对细胞产生不可逆性损伤。声像图中汽化区横径与肉眼观消融灶横径较为一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射频消融9 min时,超声图像上高回声团边缘及其内部猪肝组织温度均≥53℃,为有效消融时间。结论初始功率200 W、目标温度105℃,当有效消融时间持续9 min以上时,超声声像图汽化区内的肝癌细胞均可发生不可逆性损伤。

  • 标签: 癌,肝细胞 射频消融 高温 体外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泌尿外科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院内2019年1月与2020年2月内78名泌尿结石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双色球分组原则将78名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一组设为对照组,实行常规排石颗粒治疗,一组设为观察组,实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 泌尿结石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