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死亡教育能够使医学正视生命、尊重生命,因受到传统文化和封建思想的影响,人们对死亡往往采取回避忌讳态度,死亡教育长期缺失,但死亡教育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一部分,医学需要认识死亡、了解死亡过程,在此基础上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从而以更加虔诚的态度去面对自己和他人生命。本研究通过在医学本科阶段开展死亡教育情况及临床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加强医学死亡教育的对策。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让更多的临床医生能参与到死亡教育教学活动中。

  • 标签: 死亡 死亡教育 医学伦理
  • 简介:【摘要】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医学综合素质欠缺日益凸显,亟需一种科学的方法对现在大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测评,医学综合测评体系的建立可以为科学评价提供依据,激励学生自我发展,增强高校教学管理的有效性。本文概述了现在医学综合素质的现状,强调了临床综合测评的重要意义及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出提升医学综合素质的主要策略,进一步优化教学改革,促进素质教育发展,推动高校人才培养能力。

  • 标签: 医学 综合素质 测评体系
  • 简介:摘要:在当前时期,医德是医生的职业道德规范,在医学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医务工作者良好的道德行为体现,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要不断地加强培养医学的医德教育,在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要强化医德教育。为此,本文围绕如何加强医学医德教育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得出了以下的结论。

  • 标签: 医学生 医德教育 要点分析
  • 简介:摘要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临床参观学习急诊肢体离断伤患者的诊疗经过,期间共参与460例离断伤的再植手术,初步掌握肢体离断伤的诊疗原则。体会到断肢再植术对手术医生的技术、体能要求较高;医学作为医疗服务中的后备力量,不仅能够在术中学习显微操作、磨炼意志品质,还应当传承技术、勇担使命,为肢体离断患者的外观修复和功能恢复保驾护航。

  • 标签: 断肢再植 显微外科 医学生 体会 创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医学医学职业精神的认知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2016~2021级五年制和"5+3"一体化临床医学专业及四年制护理学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简体中文版医学职业精神认知水平自评问卷,在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2个不同阶段(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第四阶段和全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开展2次调查,通过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分别有860名医学和693名医学参与了2次调查,医学医学职业精神认知水平评分分别为[4.7(0.9)分]和[4.6(0.8)分];专业满意度越高的医学医学职业精神的认知水平越高(b=0.225,P<0.001);与低年级医学相比,高年级医学医学职业精神的认知水平较低(b=-0.147,P<0.001)。2次调查均参与的375名医学医学职业精神认知水平评分比较,第二次评分[4.5(0.9)分]低于第一次[4.7(0.9)分](P<0.001)。结论医学医学职业精神的认知水平总体较高;医学的专业满意度和所在年级是其医学职业精神认知水平的影响因素,应当继续发挥"抗疫精神"对医学职业精神的培育作用。

  • 标签: 医学生 医学职业精神 认知水平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 简介:【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以及教学改革的深化,医学院校所处的教育环境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在课堂教学中遇到了更多的挑战,也迎来了教学机遇。因此,需要结合医学的特点以及时代背景,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找到学生的兴趣点,提高课堂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学习意识,改善教学质量。

  • 标签: 医学生 课堂积极性 学习兴趣
  • 简介:【摘要】目的 调查医学院校在校医学的知识-态度-行为(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抽取医学院校在校医学共计480名作为研究对象,以问卷形式开展调查,统计医学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医学中女生的营养知识、营养态度得分和营养KAP总分均高于男生,营养行为得分无显著差异;大三、大四医学营养KAP总分高于大一大二学生,本科医学营养知识得分和KAP总分均明显高于专科医学。结论 医学营养KAP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医学对营养知识的知晓情况,此外,性别、年级、学历对医学的KAP会产生影响。应结合医学年级、学历层次等因素,以及医学院校的教学实际情况,加强医学的营养教学,对提升医学今后在临床岗位的营养意识和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医学生 营养知信行 营养调查 营养教育
  • 简介:摘要:近年来,社会进步迅速,我国的各行各业建设的发展也有了改善。在日常生活中,老百姓对这样的俗语耳熟能详,“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疾病,还有意外事故,不仅伴随着个人短暂的一生,也在人类发展进化的历史中如影随形,并同步走向未来。任何人在生命的不同阶段都会和医护角色、医疗活动及医疗体制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因此医患关系是日常生活中极为重要,也十分敏感的问题。

  • 标签: 医学院师生关系 医学生未来医患关系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叙事医学教育对临床专业医学共情能力的影响。方法:抽取本年度医学作为研究观察对象,自2022年2月至2022年4月时间段中开展研究,分析比较叙事医学教育前后学生的共情能力评分。结果:叙事医学教育前后观点采择与换位思考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叙事医学教育后情感护理与共情能力总分均高于教育前(P<0.05)。结论:叙事医学教育用于临床专业医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共情能力,有利于解决医患沟通难题。

  • 标签: 叙事医学教育 临床专业医学生 共情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 收集临床生化检验出现质量问题的标本案例,进一步对照临床医学化检验过程中的常见质量问题和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方法和措施,进一步促进生化检验质量方面的提高。方法 在本院检验科所有进行血生化检验的群体中,抽取60例出现了质量问题的结果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其出现质量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干扰因素情况加以深入性的分析和观察对比,进一步详细了解影响生化检验质量的关键性原因,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应对策略,为质量的提高提供支持。结果 结果的对比可以发现的是,样本溶血、超时送检、送检登记不合理为主的临床影响因素占比要比实验室操作离心不充分、水溶时间过长、反馈与查对问题的发生率明显更高一些(P<0.05),有影响因素的明显不同。结论 临床生化检验活动开展进行的过程中,全过程都有较多的质量影响因素,因此现阶段要不断让临床样本采集阶段、实验室阶段的相关流程变得更加规范,以此来提升相关工作的有效性,避免出现工作质量等方面的问题,影响检验结果。

  • 标签: 临床检验 生化检验 质量 影响因素 效果 应对策略 分析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当前社会、民族以及国家进步发展的动力所在,“新医科”的推出,对培养医学创新能力提出新的标准要求。因此,注重医学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成为当前医学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全文围绕“新医科”,对提升医学创新能力的具体策略进行探讨,以便于更好的推动医学事业的进步发展。

  • 标签: “新医科”理念 创新能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医学从医信念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增强其医学的从医信念提供依据。方法2021年1月至2月,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17~2020级五年制和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医学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其从医信念情况。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778名医学参加了调查,从医信念评分为(88.72±16.83)分。医学参与讲座等活动的频率(b=0.130,P<0.001)、学习中获得的帮助(b=0.204,P<0.001)、教师的人文教育水平(b=0.085,P=0.014)、基于案例学习等教学方法的效果(b=0.245,P<0.001)、职业规划课程帮助程度(b=0.067,P=0.028)、认为未来医患关系将逐渐改善的看法(b=0.088,P=0.002)与个体从医信念相关;与女性、高年级(大学三年级及以上)、必修课程成绩在后50%的医学相比,男性(b=0.094,P<0.001)、低年级(b=0.109,P<0.001)、必修课程成绩在前50%者(b=0.136,P<0.001)的医学从医信念更强,上述变量可以解释医学从医信念变异的46.8%。结论医学从医信念尚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医学学习中获得的教学资源与支持以及对未来医患关系发展的看法是其从医信念的影响因素。可以通过开展职业规划教育、丰富人文课程、举办相关讲座、参与志愿活动、丰富教学方法等途径强化医学的从医信念,同时多关注女性、学习成绩较低者和高年级医学,并发挥媒体在改善医患关系方面的积极作用。

  • 标签: 医学生 从医信念 影响因素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医学职业素养影响因素,以期为促进医学职业素养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汕头大学医学院2015至2019级临床医学、护理学和口腔医学专业606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影响其职业素养发展水平自我认知的因素,并采用IBM SPSS 26.0和AMOS 24.0进行分析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课程满意度、朋辈交流、自我效能感、临床实践、教师素质、社会环境评价和学业负担等7个维度的得分分别为(50.28±7.26)分、(28.53±3.78)分、(15.53±2.88)分、(35.30±4.63)分、(35.04±4.73)分、(10.72±4.08)分和(18.75±4.40)分。课程满意度(β=0.36,P<0.001)、朋辈交流(β=0.36,P<0.001)、自我效能感(β=0.18,P=0.002)和临床实践(β=0.13,P=0.011)4项为医学职业素养的直接正向影响因素;教师素质(β=0.30,P<0.001)以课程满意度和临床实践为中介因素起间接正向作用;社会环境评价(β=-0.16,P<0.001)以朋辈交流和课程满意度为中介因素起间接负向作用;学业负担(β=-0.09,P<0.001)以自我效能感和朋辈交流为中介因素起间接负向作用。结论课程满意度、朋辈交流、自我效能感和临床实践为医学职业素养的直接正向影响因素;教师素质为间接正向影响因素;社会环境评价和学业负担为间接负向影响因素。以7个影响因素之间的作用路径为依据进行教学改革,可以促进医学职业素养发展。

  • 标签: 医学生 职业素养 影响因素 结构方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学课外体育锻炼情况及其与身体自尊的关系,为医学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和高校体育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2020年11月,以北京某高校2018~2020级共291名医学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身体自尊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非参数秩和检验和Spearman相关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男生在运动量、身体自尊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女生[24.00(28.00)分比12.00(18.00)分]、[(66.79±15.08)分比(62.56±17.55)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课外体育锻炼大运动量[(77.69±21.62)分]和中等运动量[(70.82±14.30)分]的医学身体自尊总分均高于小运动量的医学[(59.66±14.32)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医学课外体育锻炼运动量与身体自尊各维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身体自我价值感(rs=0.292)、运动技能(rs=0.382)、身体状况(rs=0.427)、身体吸引(rs=0.270)、身体素质(rs=0.334)(均P<0.001)。结论男生、课外体育锻炼为中等及以上运动量的医学的身体自尊水平更高。课外体育锻炼的运动量与医学的身体自尊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医学应当增加课外体育锻炼的运动量,从而提升其身体自尊水平。

  • 标签: 医学生 课外体育锻炼 运动量 身体自尊
  • 简介:摘要在查阅文献、项目实践、教师指导的基础上介绍信息素养与医学信息素养,阐述医学信息素养培养的"五力"意义,探索并构建了创赛结合的医学信息素养培养模式,包括"创赛结合"培养、"四员协同"培养和"五维发展"培养。实践表明,模式的应用能丰富医学院校信息素养教育体系,提升医学的信息素养水平,从而达到医学信息素养培养的"五力"意义。

  • 标签: 医学生 信息素养 创赛结合 培养模式
  • 简介:摘要本课题组基于医学专业特点,开发了中国革命道德(红医精神)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项目采用3D仿真技术、OpenGL技术构建基于WebGL的虚拟实验学习环境;通过3D动画交互的形式学习傅连暲将军感人事迹,沉浸式体验当代"逆行者"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战斗中对红医精神的继承与发扬。研究发现,虚拟仿真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医学人文精神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并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 标签: 虚拟仿真 医学人文 培育
  • 简介:【摘要】实验室安全是医学院校安全稳定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切实提高病原生物学教学实验室安全育人的能力和水平,我们从加强实验室安全准入教育、增强实验室安全意识、强化实验室安全防护技能、培养对实验室安全事件应急处理能力等方面入手,实践和探索系统的、专业的安全教育策略,从而提升医学安全素养。

  • 标签: 实验室 安全教育 医学生 安全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