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9 个结果
  • 简介:  2.2术后并发症及护理@pagebreak@  2.2.1穿刺局部出血及血肿  患者术后穿刺部位沙袋应加压12小时,我们采用患者在术中注入化疗药物前肌注胃复安10毫克,本组16例发热病人中

  • 标签: 介入治疗护理 护理体会 病人介入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肝癌患者健康教育与临床护理—体化模式,方法通过问卷与面谈,调查了31例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结果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健康教育内容需求较多,教育方法需求大多选择医生讲解和演示、护士讲解和演示、电话和返院保健咨询。结论护理专业应增设健康教育课程,医院适当增加健康教育的投人,以满足病人健康教育的需求。

  • 标签: 肝癌 健康教育 调查与分析
  • 简介: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年发病及死亡数尚无精确统计,较可信的测算每年因肝癌死亡者近50万人.其中约1/4发生在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主要原因,另外还与丙型肝炎有关,所以肝癌多合并肝炎或肝硬化.这些患者往往因年迈、肝病病程长、合并症多而病情复杂,肝癌的诊断和治疗有较大难度.

  • 标签: 70岁以上 肝癌病人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诊治 原发性肝癌 诊断和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院近六年来肝癌例首次住院情况,分析其一般性规律及特点,为进一步做好肝癌的预防、控制和治疗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以ICD-10为疾病分类标准的2004~2009年病案首页资料库中,筛选出肝癌首次住院病例319例,对相关的住院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在319例首次住院的肝癌例中,男女病人之比为5.5∶1;肝癌高发年龄段为51~60岁;住院死亡率高达17.2%;HBV感染与肝癌发病有极大的相关性,肝癌人的HBV感染率达到75.2%;发现肝癌主要途径是出现临床症状,通过体检发现的仅占9.1%。结论肝癌是我区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它不但发病率高,且难治程度大、死亡率高,有逐年上升势头,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加快肝癌的防治研究刻不容缓。

  • 标签: 肝癌病例 首次住院 统计分析
  • 简介:立体定向低分割适形放射治疗是使用立体定向定位体架系统,建立体部外坐标系,行CT定位薄层扫描图像,运用wimrt系统将肿瘤的大小、形态、邻近脏器的结构进行三维图像的重建,制定治疗计划。治疗设备为西门子直线加速器,能量为15MVX线。其设备先进,具有疗效好,治疗过程无痛苦、无流血、疗程短,易被病人接受等优点。我们自1999年9月以来,运用立体定向低分割适形放射治疗肝癌人52例,治疗效果良好,现将治疗及护理方面的有关经验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适形放射治疗 立体定向定位 肝癌病人 低分割 护理 西门子直线加速器
  • 简介:目的:阐明肝细胞DNA含量及组织细胞形态学在人体肝癌发生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筛选能预测诊断肝癌发生的指标并建立诊断方法。方法:利用图像分析技术对67例正常肝,轻度慢性肝炎,重度慢性肝炎,小结节肝硬变,大结节肝硬变,癌旁肝硬变和肝细胞癌分别作了13项参数的形态定量研究和肝细胞DNA含量测定分析;应用方差分析和逐步分析筛选具有诊断意义的参数,建立判别函数方程,编制计算机诊断软件。结果:从慢性肝炎,肝硬变,癌旁肝硬变到HCC,反映核大小的参数和核浆比逐渐增大,而反映细胞大小的参数则逐渐减小,呈规律性变化;肝细胞DNA含量测定发现肝炎病毒所致慢性肝炎及大结节肝硬变多倍体化受到明显抑制,小结节肝硬变肝细胞明显多倍体化,HCC均为异倍体型肿瘤;形态计量及DNA含量测定癌旁肝硬变的多种细胞参数介于其它类型肝硬变与HCC之间,与其它肝硬变组间有显著的差异。逐渐判别分析分别筛选了6项形态参数和5项肝细胞倍体指标建立了形态计量和细胞倍体判别函数方程。结论:从细胞定量的角度为人体HCC的肝炎-肝硬变-肝癌发生模式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根据对癌旁肝硬变的研究,提出了“癌前肝硬变”的概念;“癌前肝硬变”的临床发现和监测,对于早期肝癌的预测诊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肝癌 病理形态发生 诊断 图像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生物化疗对原发性肝癌(primarylivercancer,PLC)病人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的免疫学机制。方法:60例PLC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病人均行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加用生物治疗的25例患者(TACE-BIO组)于第3天开始受IL-2(IL-2100万u/d×10天,静脉滴注)及IFN-γ(50万u/d×10天,肌肉注射)治疗。TACE组35例未接受生物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治疗前后血清IL-2、IL-12、sIL-2R,sICAM-1,sE-selectin水平变化。结果:TACE-BIO组用药后血清IL-2、IL-12水平显著高于TACE组(p<0.01),sIL-2R,sICAM-1,sE-selectin水平显著低于TACE组(P<0.01)。43例不能手术的患者中没有CR的患者,PR6例,SD26例,PD11例。6例RP患者中4例获得手术切除。血清IL-2、IL-12水平升高与疗效相关。TACE-BIO组疗效优于TACE组。结果:生物化疗是一种积极有效的PLC治疗方法,可作为不能手术的PLC患者的可行性治疗方案,也可作为PLC术后的一种良好的辅助治疗手段;IL-2和IFN-γ的联合应用是一种较好的生物治疗用药方案。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细胞因子 粘附分子 生物化疗
  • 简介:胃癌患者的饮食原则是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制作原则是细,烂,软.早期胃癌患者应给予易消化的食物,含蛋白质、脂肪较丰富的烹调较烂的食物,尽量减少食物中粗纤维的含量.必须注意;不宜消化的粗糙食物可以加重病人的病情.

  • 标签: 胃癌 饮食营养 饮食原则 高热量 高蛋白质 高维生素
  • 简介:目的:探索肝癌聚集分布和分布特点与遗传的关系。方法:以1988-01/1999-05手术切除的318例系列肝癌患者为先证者,对其中二系三代一级亲属和二级亲属中肝癌曾患情况作分析,研究肝癌聚集分布特点。结果:318例肝癌先证者中,男254例,女64例。年龄24-75a。有2例以上肝癌的占37.11%(118/318)。118个家族中曾患肝癌224例。包括先证者本人共为342例。即每个家族平均为2.9个肝癌。其中5例以上有11个家族。最多—个家族中出现10个肝癌。一级亲属(父母、同胞、子女)163例,二级亲属(伯、舅、姑、姨等)61例。有80个家族一级亲属连续二代发生肝癌(单、双亲患肝癌后子女发生肝癌);3个家族连续三代发生肝癌;4个家族隔代发生肝癌。结论:研究结果对照文献报告,显示肝癌有明显的遗传倾向,认为肝癌高发与遗传有密切相关性。遗传因素可能是启东肝癌重要的病因之一。

  • 标签: 肝癌 切除术 家族史 遗传因素 病因
  • 简介:胃癌是消化道常见肿瘤之一,根治性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手段。手术创伤较大,病人继发病症较多,因而,良好的围手术期的护理至关重要,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我们2002—02/2004—09共收治胃癌病人68例,通过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收到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围手术期护理 胃癌病人 根治性手术切除 治疗手段 手术创伤 继发病症
  • 简介:本文着重讨论了妇科晚期癌症产生疼痛的原因及控制,为了及时地控制妇癌晚期病人疼痛,提高晚期妇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良好的临终关怀,首先必须对晚期妇癌病人的疼痛作出正确评估。本文简要介绍疼痛评估的原则,对于晚期妇癌疼痛的控制,包括癌症治疗(手术、放疗、化疗)、药物治疗、神经阻滞、理疗、心理护理等。应当根据每个病人具体分析、具体处理、即处理个体化,不主张一开始就用麻醉剂,因为一旦使用麻醉药物失控后,其它药物不会再有很多疗效。在药物治疗时,应当遵循WHO提供的三阶梯止痛疗法(它包括5项基本原则),但晚期癌症疼痛患者,即使按正规药物止痛,很可能产生耐药,甚至上瘾,病人需要的麻醉药剂量会越来越大,间隔时间会越来越短。甚至会一步一步的失败。因此,可采取神经阻滞方法,动脉插管注射化疗止痛及神经外科手术等治疗,特别是前2种方法。这是对晚期妇癌病人疼痛较剧烈而药物治疗无效时较有效地控制疼痛的方法,而对伴发广泛骨转移引起疼痛者。可采取半身放疗给予止痛,但应注意这种治疗的并发症——急性或亚急性肺炎,因其死亡率较高。另外,由于癌性疼痛对癌症患者来说是常见且最痛苦的一种症候,晚期妇癌患者对疼痛的表达受生理、心理及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同患者对疼痛的感受差异很大。因此,心理护理极为重要。这不仅需要护士在技术上提高,更需要在认识上更新,对患者的疼痛要给予同情和理解,进行心理安慰、鼓励他们面对现实。正视人生,使其从精神上、心理上摆脱恐惧和悲观感、勇敢的去迎接癌症的挑战,对攻克癌症充满信心,有效地配合治疗,尽可能安适地渡过生命的最后阶段。

  • 标签: 妇科癌症 疼痛控制 心理护理
  • 简介: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放射治疗(以下简称放疗)在食管癌的治疗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术前放疗、术后放疗以及单纯性放射治疗等.放射治疗成功的关键除了合理的放疗计划外,最重要的莫过于准确无误的放疗操作技术.现将食管癌病人的放疗操作体会简述如下.

  • 标签: 食管癌 放射治疗 放疗体位 放疗反应
  • 简介:患者,男,62岁,于入院前1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屈曲,后跛行,且右上肢下臂、右下肢近端肌肉肿胀、硬、疼痛,入院前2日出现意识障碍,不认识家人,呕吐、二便失禁,伴头痛,发作呈间歇性,症状稍轻时,可认人,门诊以'意识障碍'收入我科.

  • 标签: 肌肉转移 脑膜癌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为提高喉癌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方法采用口头讲解,图文宣传,视听材料,示范训练给予健康教育、提高咨询、帮助、指导等服务。结果使他们能更好的进行自我保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结论通过健康教育,使喉癌病人很快适应生活方式的变化,重新面对生活,为重塑自我建立信心,通过护理干预,发挥家庭社会效应,有效的减轻或消除了病人的身心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喉癌 健康教育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分析11例脑膜癌病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方法对2002年7月-2003年12月收治的11例经脑脊液细胞学证实的脑膜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首发症状多以头痛、呕吐为主,亦可有视觉障碍、复视、眼睑闭合无力、口角歪斜以及发作性上背部疼痛,可伴脑神经和脊神经损害及脑膜刺激征;头部CT及MRI均无异常发现.脑脊液检查颅内压均不同程度增高(200~400mmH2O),其中8例细胞数、蛋白升高,糖、氯化物下降;细胞学检查均发现癌细胞,形态与原发肿瘤相似,来源于肺癌者5例、乳腺癌3例、胃癌1例、卵巢癌1例、血液系统恶性淋巴瘤1例.其中5例于发现原发肿瘤之前即有神经系统症状.11例患者中6例病情恶化自动出院,2例院内死亡,3例经对症治疗症状缓解出院.结论对以头痛、呕吐发病伴脑神经、脊神经受损,并出现脑膜刺激征和颅内压增高,头部CT及MRI无明显异常者,应考虑脑膜癌病的可能,及早行全身检查寻找原发病灶,以脑脊液发现癌细胞为确诊依据.

  • 标签: 脑膜癌 临床特征 误诊 颅内压 脑膜刺激征 脑脊液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