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索拉菲尼靶向治疗转移肾癌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接受索拉菲尼治疗的转移肾癌患者66例,并随机将其分为肾1组与肾2组,每组各33例。肾1组患者接受索拉菲尼靶向治疗,肾2组患者接受生物化疗。以并发症发生率、总生存率为评估指标,进一步评估索拉菲尼靶向治疗转移肾癌患者的疗效。结果  接受索拉菲尼治疗肾1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总生存率高(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索拉菲尼靶向治疗转移肾癌具有一定疗效,毒副作用可耐受。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索拉菲尼 靶向治疗 转移性肾癌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锶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及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肿瘤科收治的的50例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两组各25人。观察组采用89SrCl2治疗并给予针对护理干预,对照组予以安慰剂并行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护理后效果。结果: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96.0%高于对照组72.0%(P<0.05)。结论:89锶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疗效明确,患者疼痛症状减轻,满意度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恶性肿瘤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瑞戈非尼三线治疗转移结直肠癌(mCRC)的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mCRC患者28例,时间范围2022年1月至12月,实施瑞戈非尼三线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28例研究对象疾病控制率为78.57%,治疗后患者CA199、CA242、CEA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43%。结论:予以mCRC患者瑞戈非尼三线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转移性结直肠癌 瑞戈非尼 三线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联合泼尼松化疗方法治疗转移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以供医学参考。 方法:以本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转移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50名患者分为对照组25名,观察组25名,对照组患者采取其它非放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取多西他赛联合泼尼松化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0.00%,观察组治疗效率远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西他赛联合泼尼松治疗转移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相比其它非放疗治疗效果更好, 能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且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较高,应用价值高,值得在临床领域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多西他赛 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经皮椎体成形术与传统保守治疗方法对脊柱转移骨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22年12月-2023年12月,研究对象脊柱转移骨肿瘤患者(共6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保守治疗方法。观察组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术。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均有所缓解,观察组效果更显著。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结论: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脊柱转移骨肿瘤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传统 保守治疗 方法 脊柱转移性骨肿瘤 治疗效果 比较探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贝伐珠单抗联合卡培他滨与单独使用卡培他滨在转移结直肠癌(mCRC)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以指导临床治疗选择。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98例转移结直肠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9人,实验组患者接受贝伐珠单抗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卡培他滨治疗。主要疗效评价指标包括总生存期(OS),次要评价指标包括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与单独使用卡培他滨相比,贝伐珠单抗联合卡培他滨治疗组的总生存期显著延长(P<0.05),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也有所提高。安全分析显示,实验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但大多数不良事件可控且可逆。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卡培他滨在转移结直肠癌治疗中相比单独使用卡培他滨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和疾病控制率,尽管伴有较高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但考虑到其疗效,该联合治疗方案为mCRC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 标签: 转移性结直肠癌 贝伐珠单抗 卡培他滨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体表转移癌的常见类型、免疫组化应用、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统计分析5例以体表转移灶为首发症状的恶性上皮肿瘤的临床相关资料及其病理特征,对其进行常规HE及免疫组化染色,并结合影像学检查及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患者中,年龄46~89岁,男性3例,女性2例。2例女性患者均以胸壁肿物为首发症状来院就诊,外科手术切除肿物送检病理检查,HE镜下观察显示纤维组织中见实及巢状肿瘤细胞。免疫组化表达:肿瘤细胞ER、PR及GATA-3均(+),随后结合影像学检查,符合乳腺来源;1例男性患者以右肩部肿物来院就诊,手术切除肿物送检病理检查,HE镜下观察显示皮肤表皮内及皮下均见实及片状肿瘤细胞,肿瘤细胞免疫组化CK7、NapsinA、TTF-1(+),结合影像学检查证实为肺来源;1例男性患者以腹壁肿物为首发症状行肿物切除术,送检病理检查,HE镜下显示肿瘤形态学为中分化腺癌,免疫组化结果,肿瘤细胞CK7(-)、CK20及CDX-2(+),均提示肠道来源,同时行影像学及内镜检查,确诊为结肠癌;另外1例因腹壁肿物行肿物切除送病理检查,HE镜下观察见低分化癌浸润皮肤及皮下组织,免疫组化除CK7(+)外,其余多个指标均无明确阳性表达,患者经全身影像学检查尚未发现明确原发病灶,考虑为隐匿癌。结论 体表转移癌临床少见,以体表转移灶为首发症状的恶性上皮肿瘤尤其罕见。根据其特征性病理表现,结合患者性别、影像学检查及相关特异性免疫组化标记可以做出明确诊断。

  • 标签: [] 转移癌 免疫组化 隐匿性癌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肿瘤骨转移患者在诊断的过程中开展SPECT/CT融合骨显像与常规骨扫描诊断对于准确率的影响。方法:本院收治可疑的肿瘤骨转移患者共240例(2022年12月~2023年12月), 所有患者均进行SPECT/CT融合骨显像与常规骨扫描,比不同方式诊断准确率。结果: 入选实验的人员240例中,合计发现病灶448个,骨转移232个,良性病灶208个,有8个属于假阳性病灶;骨转移232个中,80个属于脊柱病灶,64个属于盆骨病灶,24个岁颅骨病灶;20个属于股骨病灶,18个属于肱骨病灶,14个属于肩胛骨病灶,12个属于肋骨病灶。当进行病理性检查时,有226确诊为骨转移病灶,214个属于良性病灶。当进行SPECT/CT融合骨显像与常规骨扫描时发现,SPECT/CT融合骨显像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更高,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针对肿瘤骨转移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开展SPECT/CT融合骨显像,诊断的准确率更高,便于后续的临床救治开展,提供有效的数据治疗。

  • 标签: SPECT/CT融合骨显像 常规骨扫描 肿瘤骨转移
  • 简介:摘要:脑转移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肿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综述了脑转移瘤的临床特征和诊断进展。临床特征方面,包括发病机制、常见症状和可能的并发症。诊断进展部分,介绍了传统诊断手段以及现代影像学技术、新的标志物和检测方法、多模态成像和人工智能的应用。同时探讨了治疗方法的选择和预后因素。通过对现有文献的综合分析,为脑转移瘤的准确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参考。

  • 标签: 脑转移瘤 临床特征 诊断 进展 综述
  • 简介:摘要:固体制剂作为一种常见的药品剂型,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转移操作,其中包括原料转移、中间体转移以及最终产品的转移转移操作的稳定性与准确对于保证产品质量至关重要。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操作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设备条件不同等因素的影响,转移过程容易出现问题,导致产品质量下降甚至出现生产事故。因此,研究固体制剂中试转移过程的控制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在此背景下,本文将简要概述固体制剂中试转移过程控制策略,希望为固体制剂生产过程中转移操作的控制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 标签: 固体制剂 试转移过程 控制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康复护理在骨转移癌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时间: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对象:骨转移癌患者共102例,分组: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康复护理,对比两组的疼痛程度以及肢体活动功能。结果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康复护理可显著改善骨转移癌患者疼痛程度以及肢体活动功能,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骨转移癌 康复护理 疼痛程度 肢体活动功能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二维超声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方法:共计选取80例乳腺癌患者,均在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80例患者先进行二维超声检查,再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计算联合检查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对比超声相关特征。结果:腋窝淋巴结转移确诊例数为48例,联合检查检出例数为47例,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75%、93.75%、93.75%、95.74%、90.91%。腋窝淋巴结转移者的二维超声评分、弹性成像评分均高于未转移患者,淋巴结纵横比、皮髓质厚度居于更高水平,P<0.05。结论:二维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联合应用具有较高的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诊断效能。

  • 标签: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转移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 诊断 准确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肾母细胞瘤复发和转移后再手术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方法:我们回顾分析了100名经历肾母细胞瘤复发和转移后接受再手术治疗的患者。评估指标包括术后生存率、复发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再手术治疗后,一年生存率为80%,三年生存率为60%。术后复发率为30%,主要并发症包括术后感染和出血,分别发生在15%和10%的患者中。结论:对于肾母细胞瘤复发和转移患者,再手术治疗可以提高生存率,但复发风险仍存在。术后并发症较为常见,需进行严格的术后管理和监测。

  • 标签: 肾母细胞瘤,复发,转移,再手术治疗,生存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三阴性乳腺癌骨转移的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三阴性乳腺癌骨转移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案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症状缓解、心理健康、并发症)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化疗联合免疫治疗三阴性乳腺癌骨转移的患者,能够很好的缓解症状,具有非常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骨转移 化疗联合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在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之中,其发病率较高的是子宫内膜癌,其发病机制尚处于研究阶段。随着临床研究的加深,子宫内膜癌最主要的转移途径之一是淋巴结转移。近年来,临床上对淋巴结清扫术仍旧存在一定的争议,临床大量研究表明,在对患者进行淋巴结清扫手术需要根据患者的风险水平进行选择。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在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减少不必要的手术风险。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淋巴结 转移 高危因素 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