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5 个结果
  • 简介:前置胎盘是指妊娠28周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其位置低于胎先露部,是妊娠晚期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妊娠晚期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其典型症状为无痛性阴道流血,出血与宫缩的关系报道不多。我们对2000年1月~2005年12月入院的101例前置胎盘做临床观察分析,结果发现71.2%前置胎盘患者阴道流血伴有宫缩,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前置胎盘 临床分析 妊娠晚期出血 无痛性阴道流血 严重并发症 子宫下段
  • 简介:摘要目的对基于深度学习的ResNet50-OC模型彩色眼底照片质量多分类的效果进行评估。方法纳入2018年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收集的彩色眼底照片PD数据集及EyePACS数据集,临床医师根据眼底图像的成像质量将其大致分为质量较好、曝光不足、曝光过度、边缘模糊和镜头反光5类。在训练集中,每个类别包含1 000张图像,其中800张选自EyePACS数据集,200张选自PD数据集;在测试集中,每个类别包含500张图像,其中400张选自EyePACS数据集,100张选自PD数据集。训练集总计5 000张图像,测试集总计2 500张图像。对图像进行归一化处理和数据扩增。采用迁移学习方法初始化网络模型的参数,在此基础上对比当前深度学习主流分类网络VGG、Inception-resnet-v2、ResNet和DenseNet,选取准确率和Micro F1值最优的网络ResNet50作为分类模型的主网络。在ResNet50训练过程中引入One-Cycle策略加快模型收敛速度,得到最优模型ResNet50-OC并将其应用于眼底照片质量多分类,评估ResNet50与ResNet50-OC对眼底照片进行多分类的准确率和Micro F1值。结果ResNet50对彩色眼底照片质量多分类准确率和Micro F1值明显高于VGG、Inception-resnet-v2、ResNet34和DenseNet。ResNet50-OC模型训练15轮对眼底图像质量多分类准确率为98.77%,高于ResNet50训练50轮的98.76%;ResNet50-OC模型训练15轮对眼底图像质量多分类的Micro F1值为98.78%,与ResNet50训练50轮的Micro F1值相同。结论ResNet50-OC模型可以准确、有效地对彩色眼底照片质量进行多分类,One-Cycle策略可减少训练次数,提高分类效率。

  • 标签: 人工智能 图像质量分类 卷积神经网络 单周期学习 彩色眼底照片
  • 简介:摘要目的更全面系统的掌握异位妊娠的护理。方法通过对我科2011年全年收治的101例异位妊娠患者的护理病历资料。结果101例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护理效果好,均痊愈出院。结论护理人员不仅要有娴熟的操作技能,灵活的应变能力,还要具有良好的心里素质及熟练的沟通技巧,才能全方位体现我们始终贯彻的优质护理服务理念。

  • 标签: 护理 异位妊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101例HU患者中乙肝后肝硬化72例,溃疡并出血28例,表1 101例HU患者的胃镜检查结果(略)

  • 标签: 临床分析 例临床 性溃疡例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一个基于YOLO算法和ResNet网络的自动检测结直肠息肉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eep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DCNN)模型,并测试其功能。方法选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数据库2018年1月—2019年3月的肠镜图像及视频并分为3个数据集(数据集1、3、4),另以公共数据集CVC-ClinicDB(由西班牙巴塞罗那医院提供的29个结肠镜检查视频中提取的612帧息肉图像组成)作为数据集2。数据集1(2018年1—11月的肠息肉图像3 700张,无息肉图像1 000张)用于DCNN模型构建、训练与验证;数据集2和数据集3(2019年1—3月的肠息肉图像320张,无息肉图像400张)用于DCNN模型在图像中的测试;数据集4(2018年12月肠镜视频15个,包含33个息肉),用于DCNN模型在视频中的测试。主要观察DCNN模型检测肠息肉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和假阳性率。结果DCNN模型在数据集2中检测肠息肉的敏感度为93.19%(602/646);在数据集3中检测肠息肉的准确率为95.00%(684/720),敏感度为98.13%(314/320),特异度为92.50%(370/400),假阳性率为7.50%(30/400);在数据集4中检测息肉逐息肉个数的敏感度为100.00%(33/33),逐帧准确率为96.29%(133 840/138 998),逐帧敏感度为90.24%(4 066/4 506),逐帧特异度为96.49%(129 774/134 492),逐帧假阳性率为3.51%(4 718/134 492)。结论构建的DCNN模型可用于自动检测结直肠息肉,在静止肠镜图像及肠镜视频中均具有较高的敏感度与特异度,且在视频中测试的假阳性率低,可用于帮助内镜医师检测结直肠息肉。

  • 标签: 人工智能 YOLO算法 残差网络 结直肠息肉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101例胸部刀伤病人的急救与护理,总结其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1病人的护理过程及采取的护理措施。结果行床旁胸腔闭式引流术43例,开胸手术58例,治愈95例,死亡6例,死亡原因均以失血过多而死亡。结论早期诊断、及时的呼吸循环支持、引流管的观察及护理、并发症的防治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 标签: 胸部刀伤 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急性昏迷患者的病因,总结急救措施,探究提高急性昏迷患者抢救效率的方法。方法以2014年5月-2016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101例急性昏迷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101例急性昏迷患者中,50例痊愈,41例好转,2例瘫痪,8例死亡。结论急性昏迷患者的致病因素是心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系统疾病,病因及临床表现不同,及时准确的病情分析判断能够提高急救的成功率。

  • 标签: 急救 昏迷患者 临床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部深度烧伤后,采取不同手术方法整形修复创面,针对手部深Ⅱ度至III度创面,选择相应的手术方法。方法对我科2006年3月—2011年8月共收治手部深度烧伤患者101例,120只手部深度烧伤患者,采用皮片移植、带蒂皮瓣移植及复合皮移植等方法修复创面,观察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从两方面进行评估分析几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皮片移植优65%、良26.7%、差8.33%,刃厚皮片移植术后,存在有不同程度的“爪形手”、瘢痕挛缩、关节畸形等。皮瓣移植优良率100%,术后功能较好。中厚皮片移植、全厚皮片移植及复合皮移植效果接近,优良率为91.7%。结论皮瓣移植是修复手部深度烧伤较好方法之一,中厚皮片移植、全厚皮片移植和复合皮移植,术后经过良好的康复锻炼,手部功能得到较好恢复。

  • 标签: 手部深度烧伤 早期整形 修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卫生期保健的开展,胎位性难产的发生率已逐渐降低,头位难产的发生率却有持续升高的趋势。处理不当可给母婴带来严重的危害,正确处理头位难产直接关系到母婴的健康和安全。本文结合临床数据对我院头位难产的病例进行分析,对头位难产的产生原因、处理方法以及预防措施均进行了详细阐述。

  • 标签: 头位难产 枕横位 枕后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的疗效,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对不同部位、大小、形态以及组织学不同的息肉,采取恰当的息肉切除方法。观察患者术中出血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101例中使用高频电凝电切63例,局部注射配合钛夹的高频电凝电切18例,氩离子凝固术20例,大肠息肉以直肠和乙状结肠为最多,其次是升结肠,101例患者经内镜下电凝切除后临床症状缓解,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恰当选择切除方法,内镜下切除是治疗结肠息肉的有效手段。具有简便、安全、创伤小的优点。

  • 标签: 结肠息肉 内镜下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101例婴儿痉挛患儿的临床诊治和随访结果分析,了解婴儿痉挛的诊断治疗与预后之间的关系,为婴儿痉挛的临床诊治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收治和接触整理的101例婴儿痉挛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101例中,女35例,男66例,发病年龄2~12个月,平均5.7个月,患儿随访30个月,症状性婴儿痉挛66例(65.3%),主要病因为先天性脑发育不良或畸形、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等;隐源性婴儿痉挛35例(34.7%)。脑电图表现为高峰节律紊乱、弥漫或局灶性棘慢波发放。经过2年以上的治疗与随访,发作完全缓解29例(28.7%),其余72例(71.3%)转变为其他类型发作。症状性婴儿痉挛预后不良占75.8%,隐原性婴儿痉挛中60%病例发作得到控制。有明确病因、起病年龄<3个月、起病前发育落后、EEG背景活动变慢或有局灶性棘慢波发放,可能提示婴儿痉挛预后不良。结论婴儿痉挛多为症状性,有明确病因、起病年龄<3个月、起病前发育落后、EEG背景活动变慢或有局灶性棘慢波发放与婴儿痉挛预后不良有关。

  • 标签: 婴儿痉挛 诊断与治疗 预后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病变腔内治疗的减容策略与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接受减容治疗的101例下肢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74例,女性27例,年龄(73.2±11.7)岁(范围:35~93岁)。其中卢瑟福分级3级31例,4级39例,5级31例;合并高血压72例。101例患者共有140处病变,其中髂动脉段病变13处(9.3%),股浅动脉病变72处(51.4%),腘动脉病变41处(29.3%),胫腓干病变10处(7.1%),膝下动脉病变4处(2.9%)。根据患者病变情况选择减容方法,经皮机械血栓清除主要用于急性血栓形成的病变,准分子激光消蚀主要适用于慢性支架内再狭窄和慢性狭窄/闭塞的病变,斑块定向旋切主要用于短段的钙化病变。观察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效果,治疗前后数据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接受减容治疗,其中82处(58.6%,82/140)使用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治疗,56处(40.0%,56/140)使用准分子激光消蚀术治疗,2处(1.4%,2/140)使用斑块定向旋切。患者术前病变侧肢体踝肱指数为0.44±0.19,术后即刻为0.87±0.17(t=-16.26,P<0.01),术后6个月为0.81±0.20(t=-14.67,P<0.01),12个月为0.79±0.15(t=-14.12,P<0.01),均较术前明显增加。患者术后12个月的一期通畅率为86.1%(87/101)、病死率为5.0%(5/101)、无截肢生存率为93.1%(94/101),病变血管再次干预率为9.9%(10/101)。结论根据病变性质、节段选择合适的减容方式,有助于提高腔内治疗手术成功率,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动脉硬化 下肢 减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科白内障患者的住院需求,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对住院101例白内障患者进行问卷式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1例白内障患者在住院期间需求依次为心理需求、社会需求、获得信息的需求、技术和态度的需求、安全和生理需求。结论对白内障患者应加强心理和社会的支持,满足患者的信息需求,重视住院安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减少医患矛盾和医疗纠纷,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目的。

  • 标签: 白内障患者 住院需求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ADR)报告的有关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按照患者年龄、药品类型、不良反应涉及系统、给药途径等进行分析,对我院2014年收集并全国监测网上直报的101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01例ADR中年龄在19岁到59岁之间占最多,为41例,占40.6%;抗菌药物居首位,为55例,占54.4%;静脉给药引起ADR最高,为82例,占81.1%。结论加强ADR监测、重视ADR报告、降低ADR发生率、提高ADR的预防,保证临床药物的安全、有效、合理使用。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报告分析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