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5 个结果
  • 简介:陈仁仁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出版。全书共37.6万字,404页。是《楚地出土战国简册研究》丛书的第三册。全书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概述与综论。概述了战国楚竹书《周易》的基本情况,并通过比较诸种出土易文本与易筮资料,认为楚竹书《易》是易文本从卜筮之书到意义文本或经典文本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并分析了《周易》文本早期形态展开过程的一些特点。

  • 标签: 战国楚竹书 《周易》 武汉大学出版社 经典文本 2010年 卜筮之书
  • 简介:<正>兵器是军事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战争迭起、兵燹连年的战国时期,各国为求得生存和发展,竞相发展各自的军事力量,都十分重视兵器的生产和管理。我们从事考古工作,留意齐国兵器凡十数年,现资料日渐丰富、认识亦有所进步。本文拟在已有的工作基础上,以考古新发现和旧所著录的兵器铭刻等与历史文献相结合,来对战国时期齐之兵器之铸造制度、地域及有关问题等略抒己见,以期有助于齐史之研究。限于学力,所论容有未当,殷请海内识者不吝指教。

  • 标签: 兵器 战国时期 齐国 考古发现 铸造 金文
  • 简介:清华大学入藏的战国竹简中,有一篇周文王告诫嗣子的遗言,整理者题名为《保训》。《说文》云:“训,说教也。”《左传·文公六年》云:“告之训典。”杜预注:“训,先王之书。”《国语·楚语》云:“教之训典,使知族类,行比义焉。”全文共十一简,基本完整,现将原文用通行字体转写于下:

  • 标签: 古代思想 竹简 战国 清华大学 《说文》 周文王
  • 简介:朱迪亚沙漠中的宝藏1947年,一个贝都因男孩意外地发现了希伯来写卷。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这一发现引发了民众的极大热情,以及学术界的强烈兴趣。这种兴奋源自这些"死海卷"揭示了第二圣殿时期的历史,特别是从公元前二世纪直到公元70年第二圣殿毁灭,因为这是一神宗教发展的关键阶段。

  • 标签: 库姆兰 死海古卷 犹太教 以色列国防军 犹太人 耶路撒冷
  • 简介:<正>翻开史籍可以发现,早在几千年前的商代,铭文已经流行。当时有一刻在青铜浴盆上的《盆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短短九字铭,连用三个“新”字,读来朗朗上口,既含盆浴的实际功用,又寓立身处世的勉励于其中。镜子称鉴,以铜磨制而成,一《镜铭》曰:“见尔前,虑尔后。”大意是说,明亮的镜子只能照见你的正面,却照不见你的背面,而祸患则往往隐藏在人们观察不到的地方啊!寥寥六字,发人深省!令人倍觉有趣的是一条刻在手杖上的《杖铭》:“于乎危,放忿懑;于乎失道于嗜欲;于乎相忘于富贵。”手杖本来是给人们行路时作为扶持使

  • 标签: 手杖 宋太宗 大意是说 相忘 失道 浴盆
  • 简介:梅子真隐居山椒梅福九江寿春(今安徽寿县)人。少年时求学于长安,精通《尚书》、《谷梁春秋》等儒家经籍,后任南昌尉。汉成帝建始(公元前32年-前29年)间,大将军王凤专权,京兆尹王章素忠直,讥刺王凤,被王凤诛杀,群臣敢怒不敢言,梅福以县尉身份上书弹劾王凤说:

  • 标签: 《谷梁春秋》 《尚书》 公元前 经籍 儒家
  • 简介: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周王室的衰微,齐国也逐渐摆脱了西周传统的“亲亲尊尊”、明德慎罚等治国理念,开始寻求一种既能纵欲享乐、又能建立中原霸业、称雄天下的新的治国方式。齐国的人才观也随之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其一,从能力方面看,大至宰相、小至各行各业,凡有一技之长的人物都是人才;其二,从品德修养方面看,无论社会地位高低,凡品德修养者也是人才;其三,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人才观经历了重德到重才的过程。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人才观的得失与齐国的盛衰紧密相连,虽距今两千多年,但其中的某些人才思想,如重视人才的治国理念、重用德才兼备的上层统治者的治国实践以及对什么是人才的深层思考,等等,仍对当今社会有种种借鉴意义。

  • 标签: 春秋战国 齐国 人才观 能力 品德修养
  • 简介:1992年末至1993年初,淄博市博物馆在临淄区商王村西侧发掘了两座战国晚期墓,其中一座墓墓主为女性,在其椁室中出土了一对金耳坠(见金耳坠复原线图)。其制作之精、造型之美、创意之妙,不仅在齐墓发掘史上为首次出土,亦为国内先秦墓中所罕见,它的出土对研究...

  • 标签: 战国墓 金耳 绿松石 制造工艺 锥形体 临淄
  • 简介:新时期宗教政策开放,观重光,追怀先辈道人雅致而赋一律。福地于今远播名,西湖幽境步虚声。种桃仙去天云静,洗药人采灶火鸣。石笋哦诗思古调,笼鹅换字慕真诚。尤欣玉殿繁香案,

  • 标签: 元妙 仙去 宗教政策 洗药 笼鹅 步虚
  • 简介:兰学是伊斯兰教的基本学科之一。该学科以《古兰经》为研究对象,内容主要包括:经文的降示背景,经文的记录,经文的收集,经文的整理、定版,经文的不同读法,经文中的故事及其哲理以及对经文的研究和注释等。同时包括各个时代围绕《古兰经》的天启性、无始性和不可拟作性等问题争论的答辩。

  • 标签: 兰学 《古兰经》 问答 伊斯兰教 经文 学科
  • 简介:黄龙观位于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罗浮山黄龙洞。此地原名金沙洞,以仙人遗金沙而得名。东晋咸和间(326—335),高道葛洪来居罗浮,于山中建东南西北四庵,采药炼丹,著书授徒。四庵者,东庵白鹤、南庵都虚、西庵孤青、北庵酥醪,黄龙观即其西庵故址。

  • 标签: 罗浮山 东南 东晋 葛洪 著书 白鹤
  • 简介:世间唯有神奇朦胧的月光能将一切事物加以诗化。月光长途跋涉而来,也许就是为了雕塑我们。它以亘古如斯的皎洁之光反复地浇铸,使人类万物更美丽更澄澈。有了月光的渗透、生命的存在成为一件美好的事情。

  • 标签: 千古明月 明月心
  • 简介:此“疑”、“信”之“”,主要指北宋庆历以前传统古典学而言的。传统  古典学至宋代而始疑,至近代而大疑,形成“疑”思潮。20世纪初王国维提出“二重证据法”以对传世文献作重新判断,是一次重要的古典学重建活动。而李学勤先生提出“走出疑古时代”,则标志着它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但是,“走出疑古时代”,并不意味着走向“释”。冯友兰先生对其“释”的解释,前后有很大的不同,而最终倒向了“疑”。中国古典学的正确发展方向,应该是从“疑”走向“正”。“正”即“修正”传统古典学。它一方面肯定传统古典学基本上可靠,只需“修正”;另一方面承认传统古典学也有缺陷,所以需要“修正”。具体言之,它大致可以归结为“四正”,即“反正”、“纠正”、“补正”和“判正”。

  • 标签: 疑古 释古 正古 古典学重建
  • 简介:帛书《战国纵横家书》前十四章结构时序考辨青城一九七三年底,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了大批帛书,其中有《战国纵横家书》共二十七章。这二十七章帛书,按原抄写次序自然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十四章,是有关苏泰为燕间齐的材料,内容集中,密切联系,自成独立部分,这...

  • 标签: 《战国纵横家书》 帛书 苏秦 燕昭王 原有结构 吕氏春秋
  • 简介:发式是指头发梳成的各种样式。发饰是安发、固冠、装饰的梳理工具。春秋战国及秦汉时期的男女老少还是一直沿用着前人蓄发不剪的习俗,梳成发髻,在头上插簪笄、饰珠翠精心梳理,从简到繁。随着社会审美观的发展,人们对发式、发饰造型美的追求也日渐增强,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发式及发饰。发式的发展大体是从春秋的垂云髻到秦代的凌云髻、九鬟仙髻,汉代的堕马髻、高髻等发式。发饰的发展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以木笄、玉笄、竹笄等。秦汉逐渐用金、银、玉等贵重材料制成发笄,雕刻形象上更加细致生动活泼。发式、发饰的发展是古代人们智慧的结晶,对丰富我国传统的发式与发饰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发式 发饰 春秋战国 秦汉
  • 简介:<正>稷下学宫是战国中后期的学术文化中心,它的出现是以“士”阶层的空前活跃和百家之学的兴起为前提条件的。随着战国政治形势的发展,各诸侯国对“士”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有眼光的诸侯便开始寻求独立培养“士”的新途径,以弥补社会供应量的不足;同时,学术文化自身的发展也很需要能够容纳百家,使它们在一起互相了解、交流、争鸣竞放的学术文化中心。因此,稷下学官的出现是历史的需要,是符合逻辑的必然结果。然而在先秦历史上,这样的学术文化中心为什么唯独出现在齐国而没有出现在其他国家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

  • 标签: 文化中心 学术文化 齐国 文化政策 战国七雄 齐桓公
  • 简介:上海人民广场西北角有气势宏伟的大剧院,建筑面积6.28万平方米,观众厅,中剧场和小剧场共有2650个座位。它丰富着我们当代人的精神生活,又象征着我们这代人的幸运和骄傲。当我们满怀时代的喜悦,信步踏进剧院大门,欣赏一流的演出时,也许不再会想起曾经给我们的长辈们带来欢乐和满足的戏台,

  • 标签: 戏台 小剧场 演出 欣赏 剧院 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