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7 个结果
  • 简介:马丁·塞曼(MartinE.P.Seligman1942-)美国心理学家,主要从事习得性无助、抑郁、乐观主义、悲观主义等方面的研究。曾获美国应用与预防心理学会的荣誉奖章,并由于他在精神病理学方面的研究而获得该学会的终身成就奖。1998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 标签: 心理学家 马丁 习得性无助 终身成就奖 精神病理学 1998年
  • 简介:特的《正派社会》是社会公平的重要论著,其“制度不羞辱社会任何一个人”的伦理对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制度设计具有借鉴意义。城市新移民市民化的制度藩篱主要有:二元户籍、土地、社会保障、教育等制度。上述制度许多方面有违社会公平公正原则,对照马特正派社会的伦理原则也不相符。要建立公平正派的社会伦理规范,首先,要建立不羞辱和有自尊的社会伦理;其次,营造公民社会的宽容和共存的社会氛围;第三,形成在正派社会中学习认同的规范。在制度设计方面,要注重整合顶层设计,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进行土地制度及联动的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公平教育制度,以助推新型城镇化人的城镇化的目标实现。

  • 标签: 城市新移民 市民化 正派社会 权利 制度
  • 简介:<正>Д.Б.艾康宁是著名的苏联心理学家,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心理科学博士、教授。他生于1904年2月29日,今年81岁。他曾在波尔塔瓦州古典中学学习,十月革命后离开了该校开始他的劳动生涯。他最初在为少年违法者开办的一所工学团里担任教师,后来被派到列宁格勒赫尔岑师范学院

  • 标签: 苏联心理学 苏联教育 维果茨基 儿童心理学 师范学院 列宁格勒保卫战
  • 简介:就人的本质而言,人同时具有个体性和位性。个体性是从人的肉体以及与肉体密切相关的物质欲望方面来说的,位性是从人的精神以及与精神密切相关的信仰、道德方面来说的。当代社会错误地将个体性当作人的本质,而完全忽视了同样作为人的本质的位性。尽管从质料的角度来说,人往往被当作追逐物欲的个体,但是从形式的角度来说,人更应当被当作具有神圣信仰的位

  • 标签: 雅克·马里坦 个体性 位格性 人的本质
  • 简介:<正>《爱的本性》包括《柏拉图到路德》、《优雅的爱与浪漫式的爱》和《现代世界》三卷。第一卷《柏拉图到路德》由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于1966年出版。第二卷《优雅的爱与浪漫式的爱》1984年出版。第三卷《现代世界》即将出版。作者欧文·辛是著名的爱学专家,现任美国麻萨诸塞工业学院哲学教授。《爱的本性》第一卷追溯了从古代到中世纪以来爱的思想。作者首先考察了哲学家们。诸如柏拉

  • 标签: 辛格 浪漫式 现代世界 柏拉图 欧文 路德
  • 简介:雅克·马里坦的"位"理论(源自"三位一体")是关涉人的本体论存在的非常有特色的思想。"位"是具有神圣性、超越性的实体,其界定着眼于人的精神中高尚神圣的一面,与着眼于肉体及其欲望的"个体"范畴相对。从位与共同善的关系来看,共同善着眼于位人的共同福祉,对于世俗共同善而言,作为上帝形象的位超越于世俗社会。位理论是马里坦回应基督教世俗化浪潮的理论根基,对于纠正现代人过于注重物欲享受的偏向有一定积极意义。

  • 标签: 马里坦 位格 个体
  • 简介:<正>孔子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发展到了孟子就转换为“义利之辨”,自孟子之后,“义利之辨”构成了诸儒反复研讨的基本问题。近几十年来,批评孟子的人,大都认为孟子的“义利之辨”是鄙视功利,并据此把孟子说成是反功利主义者。孟子鄙视功利说能否成立,这是不

  • 标签: 孟子 义利之辨 仁义 利己主义 功利说 孔子
  • 简介:弗雷认为,逻辑研究真,是关于实真的最普遍规律的科学;逻辑的任务是仅仅说明最普遍的东西,对所有思维领域都有效的东西。弗雪运用逻辑与语言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探讨“真”,通过严格的形式语言和系统的逻辑演算的方法求真。他的论述涉及逻辑研究的对象及方式,逻辑和心理学的区别,这些论述反映了他对逻辑这门学科性质的独特认识,他的观点对现代逻辑和20世纪哲学的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

  • 标签: 弗雷格 求真 逻辑观
  • 简介:“翁”效应,是教育心理学中的术语,意思是对受教育者进行心理暗示:你很行,你能够学得更好。从而使受教育者认识自我,挖掘潜能,增强信心。在企业用人方面,一些精明的管理者也十分注重利用翁效应来激发员工的斗志,从而创造出惊人的效益。翁效应能促使激励者化压力为动力,快速适应岗位需要。士光敏担任日本的东芝会社社长时,坚持“尊重人就得委以重任”的用人原则,有十分之才,交给十二分的重担。同时,士光敏还坚持内部聘才的原则,即企业不管需要什么人才,基本上不外聘,一般都从内部提拔使用,使员工得到锻炼的机会。这对那些暂时未获提升的员工也有一种心理暗示,相信只要自己努力,机会肯定会降临。正是这种信任式的管理法,使东芝获得了快速发展。在我国的联想集团,有一个“小马拉大车”的用人理论,也是充分发挥了翁效应。不管你才大才小,你都能获得略大于自身能力的舞台。小马拉大车,使“小马”感受到集团的信任,自然会不断地追求进步,以便更快地适应手头上的工作。而当业务成熟了,长成“大马”了,很快又会有更大的车要拉。翁效应传达了管理者对员工的信任度和期望值。被管理界誉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就是善用翁效应的管理高手。他...

  • 标签: 中的翁格 玛丽效应 用人中的
  • 简介:本文探讨了“义”的两种含义,即它的基本义和引申义。义的基本义就是它的文本义,而引申义则是后人对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研究时引出的一个概念。义在早期佛教的传播历史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揭示了跨文化交流中的普遍意义,于是它的义蕴得到了引申和发挥,产生了“义佛教”这个术语。义的本义是一种概念上的对等,但是后人提到的“义”如“义佛教”则是它的引申义,变成了比较哲学中的一个中心概念。

  • 标签: 格义 佛经翻译 护教 格义佛教 比较哲学
  • 简介:邓殿臣先生的《“巴三藏”略说》,从“巴三藏”的集成、特点、主要内容和几种字体的“巴三藏”、几种语言的译本以及译介、研究“巴三藏”的意义等五个方面述说了南传“巴三藏”,为《南传大藏经》的翻译工作提供了方便。

  • 标签: 南传大藏经 上座部 律藏 第二次结集 巴利语 摩晒陀
  • 简介:影片《安纳托亚往事》看似讲述一个检察官、一个法医与警察等带着犯罪嫌疑人寻找被他杀害的情人的丈夫的尸体,实际上运用独特的叙事方法穿插了几个人的故事。影片通过检察官和法医的几次对话使检察官的故事渐渐清晰。

  • 标签: 犯罪嫌疑人 检察官 叙事方法 影片 法医 故事
  • 简介:巴”,意思是空头盈余,高额利息。伊斯兰教初期,禁止“巴”系专对阿拉伯蒙昧时期遗留并风行的高利贷而言。“巴”的形式大致有:1.甲向乙购物,双方言明限期付款,到期甲却不能付,则协商延缓支付,但要比原货款增加数额,其增加部分即是“巴”。2.债主与借贷者立字协议,贷款有一定期限,并商定利率,按月计息,偿期一到,借贷者应将本利一并还清。借贷者如不能按期归还,则要将所欠本利悉数转为新的本

  • 标签: 蒙昧时期 高额利息 借贷者 穆圣 高利贷者 《古兰经》
  • 简介:乌托邦是齐蒙特·鲍曼著述中的一个核心议题,是他理解和阐释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状况的重要组成部分。鲍曼认为,乌托邦是对未来美好世界的想象,对现实的评判,具有现实性和非现实性。作为一种文化想象或精神信仰,乌托邦属于'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的范畴。因此,鲍曼支持整体上的乌托邦精神,反对将其简化为一个特定社会的规划付诸实践。在后现代社会,人类的乌托邦梦想已分解为自我无限膨胀的私人的消费幻想,成为了一种'消费乌托邦'。鲍曼强调乌托邦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倡导人类共同努力去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 标签: 乌托邦 现实性 可能性 社会规划 美好社会
  • 简介:赛博作为20世纪晚期的一个重要的文化标志,不仅蕴涵着西方语境中人与机器、心灵与肉体等古老隐喻,同时也是控制论视角下对这些命题的一种重述,同时赛博也为从当代的角度对这一古老命题进行反思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

  • 标签: 赛博格 隐喻 控制论
  • 简介:历史上,康德第一次较为清晰地指出所有语句要么是分析语句要么是综合语句,同时给出了划分分析性语句与综合语句的依据,并明确认为分析性语句是不扩展知识的。康德给出的区分分析与综合语句的依据会带来明显的问题。弗雷继承并发展了康德对于分析性观念的基本想法,在《算术基础》一书中给出了自己的对分析性命题的刻画,尝试论证算术真理是发展了的逻辑真理、是分析性命题相。相较于康德对分析性命题的刻画,弗雷的刻画有明显的优点,克服了康德的定义带来的几个明显问题。同时,弗雷也明确反对康德的分析命题并不扩展知识的这一想法,尝试着指出在一种意义上分析命题是扩展知识的。

  • 标签: 分析性 康德 弗雷格 概念分析 概念形成
  • 简介:香港有条些街。“些”是不是“一些利润”的意思?若从字面意思理解,再看看繁忙的商业街道,“些”的确是一语双关。做生意者,多数都是要点利润的。然而“些”是因“Shelley”而得名的,属英文直译。所以,问到香港本地人,一般都毫不犹豫地说,“哦,ShelleyStreet”。至于其根源与意义则无从追究。

  • 标签: 香港 清真寺 字面意思 一语双关 利润
  • 简介:文殊菩萨是大乘佛教的首席菩萨,那么,关于他的佛教经典有多少?是什么呢?按印顺法师《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展开》第二十一章第一节说:“佛为文殊说的有4种;以文殊为主体或参加问答的有8种;文殊所说部分者有3种;以经文体裁长行或偈颂诵出的:以文殊为主体的有3种;文殊所说一部分的有11种、以神咒的有3种;文殊未参与论议,也被提到的有42种,共计74种。”

  • 标签: 文殊菩萨 大乘佛教 佛教经典 法师 印顺 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