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2 个结果
  • 简介: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情景间语义关系对语义关联判断的影响。实验1采用单因素被试内实验设计,以32名大学生为被试,对随机呈现的情景图片做有语义关联和无语义关联判断。实验2采用单因素被试内设计,比较27名大学生被试对不同语义关联情景进行判断时的眼动特征。结果发现:(1)与非语义关联情景相比,对语义关联情景材料的判断反应时较短;(2)主题关系条件下的瞳孔直径显著小于类别关系判断,凝视时间的变化与语义关联判断反应一致;(3)主题兴趣区与类别兴趣区的首次注视时间无显著差异,但不同兴趣区的回视次数和回视路径时间均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情景间语义关系可以促进语义关联判断,而类别语义关系判断可能会受低水平视觉加工的干扰。

  • 标签: 真实情景 语义关系 语义关联判断 眼动
  • 简介:<正>20世纪是一个理论异常繁荣的时代,各种理论层出不穷,更迭迅速。值得注意的是,众多的理论都与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在20世纪获得了显著的地位,广泛地渗透到哲学、历史、美学和文艺理论等诸多领域。对此,许多理论家都予以充分肯定,深信不疑。伽达默尔断

  • 标签: 威廉斯 社会语言学 历史语义学 马克思主义 语言问题 语言研究
  • 简介:本文由悖论非存在定理之引理推得一个重要推论——所谓“悖论”既有可能是非真非假的单义句也有可能是多义句,并进而论证了所有典型“语义悖沦”均属后一种情况,根本就不是什么真正意义上的悖论,从而彻底修正了克里普克的有关理论。

  • 标签: 克里普克 语义悖论 多义句 悖论非存在定理
  • 简介:《儒藏》堂本《论语义疏》,在校点方面存有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误校,即校勘方面存在错误,如"称论"误为"弥论","共"字误为"其"字,"足"字误为"是"字,等等。二是失校,即底本与参校本文字有异,应出校而未出校,如底本为"于时万物不齐",参校本为"于是万物不齐";底本为"宜道",参校本为"宣道",等等,皆未出校。三是误点,即断句标点错误,如"加之以礼乐,文成也"被误点为"加之以礼乐。文,成也";"孔子入武城堺,闻邑中人家家有弦歌之响"被误点为"孔子入武城堺,闻邑中人家,家有弦歌之响";等等。

  • 标签: 《儒藏》 《论语义疏》 勘误
  • 简介:知道者悖论产生的根源在于“知道”一词的意义的模糊性。现代逻辑追求对“知道”的明晰表达,但对于“知道”本身缺乏深入的反省。本文从语义分析的角度出发给出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知道模型”,此模型可以作为认识论逻辑的语义基础。在这个模型中,“时间秩序”是核心概念。

  • 标签: 认识论悖论 知道者悖论 知道 时间秩序
  • 简介:“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中的伊人虽美却时常给人一种“美人如花隔云端”的距离感,而我心中的伊人——《思维与智慧》的风韵却和善如空气般始终紧紧地环绕在我的身边。

  • 标签: 《思维与智慧》 解读 距离感 蒹葭
  • 简介:瞿秋白从资产阶级革命、"欧化"视域、文艺宗派论争等角度审视"五四",遵循文化领导权的争夺、文艺大众化的具象法则、俄苏文化建设经验的资源平移等理论逻辑,诠释了20世纪30年代思路与"五四"思路理论范式的对立性,具有鲜明的列宁主义色彩,代表当时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最高水平;它偏激主张废除汉字,轻视"五四"的思想文化革新意义,社会科学范式遮蔽人文科学思路,资源批判服膺于语义转移,表征"五四"激进革命话语的初步确立。

  • 标签: 瞿秋白 五四 文化领导权 列宁主义
  • 简介:《论语义疏》的玄学倾向引入注目,引发的玄儒关系问题至今仍存争议。仁是儒学的核心范畴,以《论语义疏》仁论为考察视角,可从哲学层面窥测玄学对皇侃经学思想的实质性的影响。皇侃会通玄儒,在仁的内涵上以儒家“仁者爱人”的传统观念为价值取向;在仁性主张上则以玄学本体论及性分说为哲学依据,并将行仁为用、仁性为体的玄学体用观融入、贯彻在其仁论之中。仁非全德,仁性圆足的体仁者虽可达到仁的至高境界,却难以企及体无的圣人之境。

  • 标签: 《论语义疏》 玄学体用观
  • 简介:虽然断辞在《周易》本经文本中呈现出错综复杂的文献语言现象,但我们通过归纳整理分析,能够发现其具有较为成熟稳定的文献语言特征。以此为基础,深入讨论断辞自身系统的分类即亨字、利字组与吉凶辞三类系统,它们各自具有预测、规范及直接判断的语义内涵。断辞在本经文本整体语义和思想表述中,以价值判断的形式承担了凝聚价值指向、在境遇中决断可能时机的语言角色。深入把握断辞的语义特征及其意义问题,能够为中国思想传统的研究提供诸多新的线索和可能路径。

  • 标签: 《周易》 断辞 文本 语义 价值判断
  • 简介:语言问题和“实在”问题是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要把“实在”讲清楚必须运用到语言工具。在量子场论的形式体系研究中,在远离经验的微观世界中要指称量子场的基本实体需要用到其他领域的帮助。理论预设可以作为指称理论的辅助理论运用于量子场论研究中,预设不同概念框架需要的指称理论是不同的,最终指称的基本实体也是不同的。在量子场论中,我们可以预设“特征”这一概念得到了“场量子”这样的基本实体,然后用指称的描述理论指称它;我们可以预设“此性”和“可能性”的概念得到了“定域场”这一基本实体,然后通过直接指称理论指称量子场中的定域场。

  • 标签: 直接指称理论 量子 场论 语义分析 概念框架 “可能性”
  • 简介:一切创意都要变成产品,一切产品造型具有创意才能触动人心。在信息时代,在创意时代,新颖的点子,才能给产品无限的竞争力。本栏目将刊发关于各类产品设计的研究。

  • 标签: 产品设计 语义 质感 材料 产品造型 信息时代
  • 简介:1.论自然无为思维老子所谓自然无为乃客观世界和主观行为的科学规律的统一,两者主体虽不同而本质规律是完全一致的,并互为依存相辅相成。即老子所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二十五章)《道德经》整部著作的中心思想就是这个科学规律的无为意识.

  • 标签: 老子 《道德经》 解读 自然无为 科学规律 客观世界
  • 简介:本研究采用注意瞬脱实验范式探讨了语义信息在数量表征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在双任务方式中,字母辨认任务对大数(5及以上)的辨认产生干扰,但不影响小数(4及以下)的辨认绩效;(2)数量表征在视野上出现差异性,表现为在小数辨认时,左侧视野呈现绩效高于右侧;大数辨认正好相反,即右侧视野呈现高于左侧。结果表明,语义信息在表征小数和大数中的作用不同:小数的表征无需语言参与;而大数则更多地涉及语义信息,可能需语音回路中无声复述机制的参与。

  • 标签: 数量表征方式 大数 小数 语义信息
  • 简介:使用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实验范式.考察熟练和非熟练藏-汉双语者的语义和词汇表征的特点.在完成语义判断任务时.被试在测验阶段对已学词的反应时显著短于未学词,且熟练和非熟练藏-汉双语者都表现出明显的同语言和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效应。在完成词汇判断任务时,同语言条件下已学词的反应时显著短于未学词,出现长时重复启动效应:跨语言条件下已学词的反应时显著长于未学词,未获得长时重复启动效应。结果表明,藏-汉双语者语义表征共同存储、词汇表征独立存储:熟练和非熟练藏-汉双语者语义和词汇表征模式相同:藏-汉双语熟练者比非熟练者垮语言启动更快.

  • 标签: 藏-汉双语者 语义表征 词汇表征 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
  • 简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04颁布)序言中规定.“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在维护民族团结的斗争中.要反对大民族主义.主要是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

  • 标签: 中国文化 认知策略 语义系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多民族国家
  • 简介:采用眼动方法,在图一图干扰范式中探讨了干扰图的频率和语义类型对语义判断的影响。结果发现:(1)语义一致性的主效应显著,与目标图语义一致的干扰图获得的注视时间长于与目标图语义不一致的十扰图,证实了语义干扰效应的存在,与Dell的交互激活模型相吻合。(2)干扰图命名的词汇频率主效应不显著,未发现显著的频率效应,对词汇选择竞争假设提出质疑。

  • 标签: 图-图干扰范式 语义一致性 词频 眼动方法
  • 简介:《老子》作为道家思想的源泉,其蕴涵的“道法自然”的本体意识、“知常曰明”的环境意识、“知足者富”的消费意识、“知止不殆”的发展意识等生态智慧中的合理内容,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 标签: 《老子》 生态智慧 自然本体意识 消费意识 发展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