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克隆并表达caspase-8/10相关RING结构域蛋白1(CARP1)基因,检测其泛素连接活性。方法:提取结肠癌HCT116细胞总RNA,RT-PCR扩增CARP1基因,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Flag中,序列正确的阳性克隆进行扩增,提取质粒转染至293T细胞中进行瞬时表达,通过体内泛素化检测其泛素化活性,通过萤光素报告基因的方法检测其对NF-kB转录活性的影响,利用细胞生长曲线检测CARP1基因对结肠癌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免疫印迹实验表明CARP1基因在293T细胞中获得有效表达;免疫共沉淀实验表明,当CARP1存在时,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RIP1)被泛素化;萤光素实验结果表明CARP1抑制肿瘤坏死因子a(TNFa)引起的NF-kB报道基因的激活;通过生长曲线发现CARP1能促进结肠癌细胞系HCT116生长,并能部分抵抗顺铂抑制细胞生长的作用。结论:构建的人CARP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在293T细胞中获得表达,表达产物具有RIP1泛素连接的活性,可抑制TNFa引起的NF-kB报告基因的激活,并且促进结肠癌细胞的生长,为进一步的基因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CASPASE 8 10相关RING结构域蛋白1 真核表达 泛素连接酶 细胞生长
  • 简介:研究了取食转Bt-cry1Ah基因玉米花粉对龟纹瓢虫Propylaeajaponica(Thunberg)体内解毒和中肠蛋白活性的影响。利用饲喂结合比色方法,比较龟纹瓢虫取食转Bt-cry1Ah基因玉米花粉和非转基因玉米花粉后体内α-乙酸萘酯、乙酰胆碱酯、谷胱甘肽-S-转移、中肠总蛋白、类胰蛋白和类胰凝乳蛋白活性。结果发现:在解毒方面,取食Bt玉米花粉的龟纹瓢虫4龄幼虫和蛹的α-乙酸萘酯活性显著低于取食非Bt玉米花粉的龟纹瓢虫(对照组),取食Bt玉米花粉的龟纹瓢虫的乙酰胆碱酯和谷胱甘肽-S-转移活性在各个发育时期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差异。在中肠蛋白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取食Bt玉米花粉的龟纹瓢虫的总蛋白和强碱性类胰蛋白活性在各个发育时期均无显著差异;但取食Bt玉米花粉的龟纹瓢虫的弱碱性类胰凝蛋白和类胰凝乳蛋白活性在蛹期显著低于取食非Bt玉米花粉的龟纹瓢虫。由此可见,龟纹瓢虫取食含有Cry1Ah杀虫蛋白的玉米花粉后,体内代谢解毒和中肠蛋白与Cry1Ah杀虫蛋白相互作用,可能会引起某些活性的变化。因此,转cry1Ah基因玉米花粉对龟纹瓢虫的潜在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 标签: 转Bt-cry1 Ah基因玉米 花粉 龟纹瓢虫 解毒酶 中肠蛋白酶
  • 简介:目的:构建猪α-1,3-半乳糖转移(GGTA1)基因的正负筛选打靶载体。方法:以原代猪胚胎成纤维细胞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长程PCR方法扩增出GGTA1基因的2条片段;以长约2kb包含部分第9外显子的片段为同源短臂,在XbaI和ClaI位点插入pLoxP质粒正筛选标记neo基因的3’端;以长约5.4kb包括部分第8外显子、全部第8内含子及部分第9外显子的片段为同源长臂,于NotI位点插入该质粒中聊D基因的5’端;2.7kb的负筛选标记船基因位于载体中同源短臂的3’端外侧。结果与结论:切、PCR及测序结果表明,同源臂被正确连接至质粒pLoxP,成功构建了猪GGTA1基因正负筛选打靶载体pSL/GT。

  • 标签: α-Gal表位 猪α-1 3-半乳糖转移酶 基因打靶 异种移植
  • 简介:Ca2+是非生物胁迫信号转导途径中的重要信号分子,植物类钙调磷酸B亚基蛋白(CBL,calcineurinB-likeproteins)是一类重要的钙信号受体蛋白,主要通过与其他蛋白的特异结合传递信号,使植物形成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本实验室已经获得大豆GmCBL1基因,功能鉴定显示GmCBL1增强了转基因拟南芥对非生物胁迫的耐性。为了进一步研究GmCBL1的作用机理,本研究构建诱饵载体pGBKT7::GmCBL1,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大豆GmCBL1的互作蛋白。通过对筛选获得的106个蛋白基因测序和Blast比对分析,并根据其可能的生理功能对这些候选蛋白归类,整理得到4类蛋白:能量代谢相关蛋白、修饰蛋白、防御蛋白、钙信号转导相关蛋白。筛选得到候选蛋白的功能预测初步表明,大豆GmCBL1参与多条信号途径,为进一步研究探索大豆CBL介导的抗逆信号转导途径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大豆 类钙调磷酸酶B亚基 GmCBL1 酵母双杂交 互作蛋白
  • 简介:对粉红黏帚霉67-1菌株侵染核盘菌菌核过程的多种细胞壁降解活性进行了连续测定,以研究几丁质等在这一寄生互作体系中的可能作用。结果表明:葡聚糖酶活性变化表现活跃,且随寄生过程呈增加趋势,配对法T检验结果表明,第10d的处理与对照活性差异达到最大;几丁质、蛋白活性变化表现较低,而纤维素未检测得到。学动态变化与之前石蜡切片显微观察的结果在时间上表现一致;认为葡聚糖酶可能是粉红黏帚霉67-1菌株寄生核盘菌菌核的关键

  • 标签: 粉红黏帚霉 核盘菌 菌核 重寄生 细胞壁降解酶
  • 简介:目的利用不同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方式,探讨Exo-1基因缺失对端粒基因敲除小鼠的造血干细胞植入效率的影响。方法以CD45.1小鼠的骨髓细胞或骨髓造血干细胞为供体,以端粒基因敲除小鼠或Exo-1基因和端粒基因双敲除小鼠为受体,在给予不同剂量X线照射或不照射的情况下,重复进行静脉注射全骨髓细胞或分选的骨髓造血干细胞(c-kit^+、Sca-1^+、lineage^-,KSL),于移植后1个月取外周血,流式分析嵌合率。结果未经X线照射及1Gy、2Gy照射情况下,端粒基因缺陷受体小鼠的外周血中供体来源的细胞嵌合率较低;6Gy照射后,供体来源的外周血细胞嵌合率仍低于50%,而且端粒基因缺陷受体小鼠在移植后1个月内死亡较多;3Gy照射可形成较高嵌合率,Exo-1基因缺失对端粒缺陷小鼠的造血干细胞植入效率的影响不显著。结论以端粒缺陷小鼠作为衰老模型研究造血干细胞植入效率时,3GyX线照射能够有效地形成较高的外周血供体细胞的嵌合率,但是Exo-1基因没有进一步提高造血干细胞在端粒敲除小鼠的植入效率。

  • 标签: 端粒酶基因缺陷 骨髓移植 造血干细胞 衰老
  • 简介:目的:获得抑制效果好的泛素C端水解LI(UCH—L1)基因小干扰RNA(siRNA)干扰载体。方法:根据Gen—Bank中大鼠UCH—L1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4对siRNA寡核苷酸序列,将4对寡榱苷酸序列退、k成双链后分别插入siRNA表达载体pcDNA6.2-GW/EmGFP—miR中构建4个siRNA表达质粒,测序鉴定后将4个siRNA表达磺牝分别转染HEK293细胞,利用Western印迹和qPCR方法检测干扰效果;将干扰效果最好的质粒包装成腺病毒,感染大汛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并采用TNF-a干预诱导UCH—Ll表达升高,Western印迹验证干扰效果。结果:测序分析证实4对siRNA寡核苷酸序列分别插入siRNA表达载体pcDNA6.2-GW/EmGFP—miR;qPCR检测与Western印迹均表明第3号siRNA表达载沐对UCH—Ll表达的抑制程度最高,将其包装成腺病毒并转染VSMC能显著抑制TNFd湾导的U(:H—I。l表达升高。结论:构建并筛选出干扰效果好的UCH—LlsiRNA干扰载体。

  • 标签: 泛素C端水解酶L1 RNA干扰 HEK293细胞 血管平滑肌细胞
  • 简介:根据苎麻转录组测序中的PCS基因片段,利用RT-PCR结合RACE技术从中苎1号中克隆获得了该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BnPCS1。该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为1956bp,其中开放读码框长1512bp,编码503个氨基酸,预测其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56.02kD和7.01。与长喙田菁(ACT87974)、百脉根(Q2TSC7)、狼牙刺(AFM38979)、荷花(BAN08523)和杜梨(AEY68568)的PCS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74%、73%、75%、73%和77%。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BnPCS1在根、茎、茎尖、幼叶、成熟叶中均有表达,其中在成熟叶中的表达量最高,茎中表达量最低,并且该基因受镉和ABA诱导上调表达。BnPCS1基因的克隆将为苎麻抗重金属分子育种和进一步的功能分析奠定基础。

  • 标签: 苎麻 BnPCS1基因 克隆 表达分析 植物激素
  • 简介:对45个离褶伞属真菌菌株进行酯同工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分析,分析其谱多态性,并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菌株间的亲缘关系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在45个离褶伞属菌株酯同工谱中,共检测到了10条相对迁移率不同的带,多态性较高,并且在相似系数为0.75时,可将供试菌株分为4类,第一类包括17个菌株,第二类包括16个菌株,第三类包括11个菌株,第四类包括1个菌株。

  • 标签: 离褶伞 酯酶同工酶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聚类分析
  • 简介:糖苷水解第一家族(GH1)β-葡萄糖苷(BGL1)有葡萄糖耐受性,进口端位点对活性及葡萄糖耐受性有很大影响,但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对嗜热革节孢GH1BGL1进口端的W168、L173、F348、W349、C169、F180、D237、Y179、A260、H307、N335和E437这12个氨基酸残基进行定点突变,将突变与野生(WT)在毕赤酵母中表达,表达产物纯化后进行活性和葡萄糖耐受性测定。与WT相比,所有突变活性均有所降低,其中W168H、N335F和W349G几乎丧失活性。突变F180H、D237S、A260N和H307Y的Km低于WT,所有突变的kcat都降低。除L173Q外,其余突变都保持葡萄糖耐受性,在高浓度(400mmol/L)葡萄糖时,Y179F和D237S活受到显著抑制。本研究表明,进口端位点对活性及葡萄糖耐受性均具有一定影响,催化活性通道的结构特异性可能是葡萄糖耐受机制。

  • 标签: Β-葡萄糖苷酶 定点突变 进口端 葡萄糖耐受性
  • 简介: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在玉米中得到一个与拟南芥耐盐基因AVP1类似的基因。BLAST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蛋白属于质子泵焦磷酸家族(H_PPasesuperfamily)中的Ⅰ型VPP,将其命名为ZmVPP1。ZmVPP1包含一个2301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766个氨基酸残基。蛋白比对结果表明,该蛋白在不同植物中相当保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ZmVPP1基因在成熟叶片中高丰度表达,在生殖器官中表达量较少。脱水、高盐、低温等逆境胁迫条件和ABA处理下的表达分析表明,Zm-VPP1基因受逆境的诱导表达,属于不依赖于ABA的途径。由此推断,ZmVPP1可能参与玉米对Na+的隔离,从而起到耐盐的作用。

  • 标签: 玉米 VPP H_PPase 逆境 耐盐
  • 简介:【背景】转基因作物可能通过根系分泌物和植株残体组成的改变对土壤活性和养分转化产生影响,转基因作物对土壤质量的影响是其环境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方面。【方法】本研究通过田间定位试验分析了连续3a种植2种转crylAc/cpti双价抗虫基因水稻后,土壤活性和养分有效性等土壤质量性状的变化。【结果】在水稻各生育期内,除齐穗期转基因稻科丰8号(GM1)田的土壤酸性磷酸活性显著(P〈0.05)高于其受体非转基因稻明恢86(CK1)外,转基因稻GM1、GM2(Ⅱ优科丰8号)的土壤酸性磷酸、碱性磷酸和脲酶活性与对应非转基因稻CK1、CK2(Ⅱ优明恢86)间均无显著差异。同时,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土壤pH、有机质、有效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土壤理化指标在GM1和CK1或GM2和CK2间也均无显著差异。【结论与意义】连续38种植转crylAc/cpti双价抗虫基因水稻并未改变稻田土壤中主要营养元素的有效性及其相关土壤活性,即短期内种植转crylAc/cpti双价抗虫基因水稻不会影响土壤活性和养分状况。该结果为进一步评价转基因水稻的生态风险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 标签: 转cry1Ac/cpti基因水稻 土壤酶活性 土壤养分 生态风险
  • 简介:为准确地将酯同工技术应用于食用菌菌株鉴别和遗传育种研究以及进行快速的菌种区分、鉴定,本试验对10个黑木耳菌株不同培养时期的胞内酯(EST)同工谱进行了研究,并对菌株间亲和性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培养时期的各菌株间同工谱存在明显差异,不同培养时期同一菌株同工谱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培养20d诱导的同工谱可有效区分、鉴定各菌株。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培养20d的谱聚类分析结果与亲和性试验结果相一致。

  • 标签: 黑木耳 培养时间 酯酶同工酶 聚类分析 亲和性
  • 简介:种子的衰老是一个复杂的从量变到质变的生物学过程。种子衰老与线粒体功能异常密切相关,衰老的线粒体学说认为,线粒体中活性氧的过量产生是种子衰老的主要原因。深入了解种子衰老过程中线粒体的变化对于揭示种子衰老机理和种子安全保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有关种子衰老过程中线粒体结构、呼吸作用和抗氧化系统的研究现状,并对种子衰老与线粒体关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 标签: 种子 衰老 线粒体 呼吸作用 抗氧化系统
  • 简介:目的:探讨芳香烃受体(arylhydrocarbonreceptor,AhR)在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衰老模型中表达的变化情况及其对血管生成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H2O2(100μM,200μM,300μM)处理HUVECs诱导内皮细胞衰老,通过β-半乳糖苷染色观察细胞衰老情况,Westernblot检测HUVECs中AhR蛋白以及血管生成相关因子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factor-1α,HIF-1α)蛋白表达,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经过不同浓度H2O2处理后,HUVECs均出现细胞衰老表现,AhR蛋白表达显著增加,HIF-1α以及VEGF蛋白表达明显减少,且均呈现出剂量依赖性,以300μMH2O2处理组最为显著。结论:在过氧化氢诱导衰老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AhR蛋白表达明显增加,HIF-1α和VEGF等促血管生成因子明显减少。

  • 标签: 芳香烃受体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衰老 低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分析了20株链格孢菌的酯同工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谱,并将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发现:20株链格孢菌在37%的相似系数处明显分为大孢子组和小孢子组;大孢子组在52%的相似系数处分为6组,每组代表1个种,小孢子组在较高的相似性水平上分组与形态分组结果基本一致。本试验结果还表明:酯同工电泳方法简单易行,能准确反映种间的微小差异,适用于链格孢属真菌的种级分类,可作为传统形态学分类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

  • 标签: 链格孢属 酯酶同工酶 聚类分析 分类
  • 简介:目的观察α-半乳糖苷对猕猴类人B抗原的解效果,探讨α-半乳糖苷解对猕猴红细胞结构、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热吸收放散试验从30只华南猕猴中选取类人ABO血型抗原较强的2只A型、3只B型猕猴做为实验对象,以基因重组的α-半乳糖苷体外解猕猴类人B型血抗原,并回输到A型猕猴体内,测定红细胞脆性、自身溶血率、胆固醇、高铁血红蛋白、乙酰胆碱脂、ATP等红细胞的结构功能指标.结果经α-半乳糖苷解后,猕猴红细胞胞膜完整、携氧能力正常,解后的"通用"型血回输给受体猕猴无任何输血反应发生.结论α-半乳糖苷解对于猕猴红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无不良影响,且在实验动物体内是安全的.

  • 标签: Α-半乳糖苷酶 猕猴 红细胞 形态 结构
  • 简介:【背景】烟粉虱作为世界性的多食性害虫,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已有研究表明,许多植物的次级代谢产物能够对烟粉虱解毒和靶标活性产生影响。【方法】采用常规生化方法研究了辣椒碱对烟粉虱体内羧酸酯(CarE)、谷胱甘肽S-转移(GSTs)和乙酰胆碱酯(AChE)活性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500mg·L^-1辣椒碱处理烟粉虱成虫后6h,CarE活性被激活,其他时段被抑制;1000mg·L^-1辣椒碱处理后6、12、48h,CarE活性受到抑制,其他时段被激活;2000mg·L^-1辣椒碱处理后6h,CarE活性受到抑制,其他时段被激活;d000mg·L^-1辣椒碱处理后3、12h,CarE活性受到抑制,其他时段被激活;8000mg·L^-1辣椒碱处理后1h,CarE活性被激活,其他时段受到抑制。辣椒碱对烟粉虱体内GSTs活性的诱导存在剂量和时间效应,8000mg·L^-1辣椒碱处理烟粉虱成虫后24和48h,GSTs活性受到明显抑制,其余各处理在任何时段GSTs活性均被激活而高于对照。辣椒碱各浓度处理对烟粉虱体内AChE活性的诱导存在时间效应,各处理均在处理后48h对AChE活性产生了抑制作用。【结论与意义】辣椒碱对烟粉虱体内的解毒CarE和GSTs、靶标AChE活性具有明显影响,且存在剂量或时间效应,这可为辣椒碱在生物农药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辣椒碱 烟粉虱 入侵昆虫 羧酸酯酶 谷胱甘肽S-转移酶 乙酰胆碱酯酶
  • 简介:糖基水解Lxyl-pl-1和Lxyl-p1-2是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与功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卫生部天然药物生物合成重点实验室克隆自真菌香菇的重组蛋白,具有β-木糖苷/β-葡萄糖苷双重活性,能专一性水解脱除7-木糖-10-去乙酰紫杉醇等的木糖基,生成的C-7位羟基化产物可以作为前体半合成重要的抗肿瘤药物紫杉醇或其类似物。前期工作显示:Lxyl-p1-1和Lxyl-p1-2的序列同源性高达97%,但后者的催化活性是前者的2倍以上;Lxyl—pl-2水解生色底物PNP-Xyl的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为4.0。为系统地观察两的催化特性,在对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与功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卫生部天然药物生物合成重点实验室构建的工程酵母进行培养、诱导7d后冷冻干燥菌体。将冷干的菌体破碎得到蛋白粗提物,再经过Ni亲和色谱和HPLC凝胶色谱法制备和纯化得到Lxyl-p1-1和Lxyl-p1-2重组蛋白。以生色底物PNP-Xyl和PNP-Glc及7-木糖紫杉烷底物7.木糖-10-去乙酰紫杉醇(XDT)与重组进行反应,重点测定Lxyl-p1-2水解XDT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并在最适条件下测定重组对不同底物的动力学参数。试验结果表明:Lxyl-pl-2水解底物XDT的最适温度为45%,最适pH为4.5;动力学测定结果显示:Lxyl—pl-1和Lxyl-p1-2的β-葡萄糖苷活性均显著高于其β-木糖苷活性,这与之前的研究结果相一致;Lxyl-p1-1对于底物PNP-Xyl,PNP-Glc和XDT的kcat/Km值分别低于Lxyl-p1-2对于上述3种底物的kcat/Kan值(0.77s-1×mM-1,1.65s-l×mM-1和-1×mM-lVS.1.67S-1xmM-1,2.85S-1×mM-1和1.07S-1×mM-1)。

  • 标签: 7-木糖紫杉烷糖基水解酶 Β-木糖苷酶 Β-葡萄糖苷酶 动力学参数 催化特性
  • 简介:在真核生物细胞中,许多具有生物活性的多肽和蛋白是在其分泌过程中由前体蛋白经内切蛋白切割后激活形成的.弗林蛋白(Furin)就是这个内切蛋白家族重要成员之一,它可以识别剪切多种蛋白质,如生长医子、血清蛋白、基质金属蛋白、受体、病毒囊膜蛋白和细菌外毒素等.近年来Furin得到了迅速而广泛的研究,本文简介了它的表达与加工运输、生物学功能、与病毒侵染的关系,以及它的抑制剂.

  • 标签: 弗林蛋白酶 前体蛋白 内切蛋白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