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纤维复合(TFCC)是下尺桡关节重要的稳定结构,TFCC损伤是导致腕尺侧疼痛常见的原因。TFCC损伤可导致腕部乏力、疼痛、活动受限等,影响日常生活、工作。随着对TFCC解剖和生物力学等研究的不断深入,TFCC损伤分型也在不断变化,其修复方式也在不断改善,但仍没有"金标准"。笔者就TFCC解剖、损伤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分型及治疗等多方面进行阐述,为临床治疗TFCC损伤提供参考。

  • 标签: 腕关节 三角纤维软骨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腕关节纤维软骨复合(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complex, TFCC)的MRI影像组学模型,评价其对TFCC损伤的诊断效能。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放射线科行腕关节磁共振检查的100例患者病例(损伤及非损伤各50例),所有患者均行高分辨率3.0 T磁共振扫描,选取T2WI冠状位序列,手动勾画图像中的TFCC区域,提取影像特征,采用曼-惠特尼U检验(Mann-Whitney U test)及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 LASSO)算法进行数据降维、特征筛选,将所筛选出的相关性最强的影像特征采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的建模方法建立分类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精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评价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从T2WI冠状位序列中提取到88个初始特征,用曼-惠特尼U检验和LASSO算法筛选出12个相关性特征,基于上述相关特征在SVM分类器中构建的模型AUC值为0.88,精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92%、100%,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结论基于MRI的影像组学特征可以提供一个识别腕关节TFCC损伤的无创性工具,提高TFCC损伤的检出率。

  • 标签: 腕关节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 支持向量机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腕关节纤维软骨复合的解剖形态与磁共振影像,评估磁共振显示纤维软骨复合(TFCC)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方法以7例冰冻上肢标本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腕关节标本进行MRI检查(3.0T,腕关节线圈)以及尸体解剖观察,分别观察TFCC中纤维软骨盘穿孔情况、远尺桡韧带尺侧深层/浅层结构损伤、尺腕韧带完整性并测量纤维软骨盘中央部厚度。对磁共振和解剖结果进行统计比较,以解剖结果为金标准,计算磁共振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以及组内一致性。结果对于正常的腕关节标本,高分辨率腕关节磁共振线圈的MRI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838(95%CI:0.33~0.97,P<0.01)。对于TFCC穿孔情况的诊断,MRI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为1。对于远尺桡韧带尺侧深/浅层结构损伤情况,MRI的敏感度为1,特异度为0.83,阳性似然比为6,阴性似然比为0。结论3.0T的MRI能较好显示TFCC各精细结构,可作为TFCC中央部损伤及远尺桡韧带尺侧结构损伤诊断的辅助检查之一。

  • 标签: 三角纤维软骨 复合体 解剖 磁共振成像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腕关节纤维软骨复合(TFCC)损伤的高频超声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术前MRI及超声检查资料,且经手术证实为单侧TFCC损伤的32例患者的超声表现,对比超声与MRI诊断结果。结果TFCC损伤超声主要表现为TFCC形态肿胀、结构紊乱、回声不均匀,破损处为不规则无回声区;CDFI于损伤的TFCC内部撕裂口边缘可探及血流信号。32例TFCC损伤患者中,超声诊断26例,检出率81.25%(26/32),MRI诊断27例,检出率84.38%(27/32),2种检查方法对TFCC损伤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3,P=0.706)。结论通过高频超声可较准确地诊断TFCC损伤,从而简便、快速地为临床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 标签: 超声检查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 创伤和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腕关节镜辅助下修复纤维软骨复合(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complex,TFCC)背侧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我们对12例腕关节TFCC背侧撕裂患者采用腕关节镜技术进行诊断和治疗。根据术前专科检查,桡尺远侧关节稳定患者采用由内向外经关节囊缝合修复,不稳定患者经骨缝合修复。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PRWE评分、腕关节屈伸活动度、前臂旋转活动度及握力等指标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31个月,平均15.5个月。经统计学分析,术前、术后VAS、PRWE评分、腕关节屈伸活动度、前臂旋转活动度及握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FCC背侧撕裂属于Palmer分型中未覆盖的类型,镜下缝合修复效果良好。

  • 标签: 关节镜 治疗结果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T高清MRI对腕关节纤维软骨复合(TFCC)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3年1月— 2018年4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133例腕尺侧疼痛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68例,女65例;年龄14~69岁,平均32.6岁。统一参数下行腕关节MRI检查,并在随后接受腕关节镜下探查或治疗。将TFCC损伤分为两类,第一类为中心型损伤,即纤维软骨盘损伤;第二类为边缘型损伤,包括TFCC桡侧附着部、尺侧附着部、远尺桡韧带、尺腕韧带损伤。以腕关节镜下探查结果为"金标准",通过对比分别得出MRI诊断TFCC中心型损伤和边缘型损伤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阴性似然比。结果关节镜检查确诊TFCC损伤者122例,其中中心型损伤72例,边缘型损伤102例;MRI检查结果为阳性124例,其中诊断为中心型损伤75例,边缘型损伤111例。通过对比,得出3T高清MRI诊断TFCC中心型损伤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阴性似然比分别为0.972/0.918,0.933/0.966,11.85/0.03;诊断边缘型损伤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阴性似然比分别为0.882/0.323,0.811/0.455,1.30/0.37。结论对于TFCC中心型损伤,无论是创伤性撕裂还是退行性损伤,3T高清MRI均可准确诊断。MRI在TFCC边缘型损伤的诊断中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但较低的特异度提示临床中对MRI的阳性结果应持谨慎态度,需着重结合病史与体检结果进行诊断。

  • 标签: 三角纤维软骨 腕损伤 诊断敏感试验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分辨率超声对纤维软骨复合(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complex,TFCC)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分析我院因腕关节疾患行腕关节镜手术的48例患者,其中TFCC损伤34例,腕关节其他疾患TFCC正常14例,进行TFCC高分辨率超声检查,以关节镜探查结果为金标准,通过对比TFCC超声成像和关节镜下表现,进行统计研究,得出高分辨率超声诊断TFCC损伤及损伤部位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结果高分辨率超声诊断TFCC损伤的敏感度为0.9375、特异度为0.875、阳性预测值为0.9375、阴性预测值为0.875、阳性似然比为7.5、阴性似然比为0.071,诊断TFCC中央型退变穿孔的敏感度为0.9629、特异度为0.9048、阳性预测值为0.9285、阴性预测值为0.95、阳性似然比为10.11、阴性似然比为0.041,诊断TFCC尺侧止点损伤的敏感度为0.95、特异度为1、阳性预测值为1、阴性预测值为0.9655、阳性似然比为+∞、阴性似然比为0.05。结论高分辨率超声对诊断TFCC损伤,特别是临床常见的TFCC中央型退变穿孔和尺侧止点损伤具有肯定的价值,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其方法及诊断标准。

  • 标签: 超声检查 诊断 高分辨率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
  • 简介:目的观察腕尺侧纤维软骨复合的大体结构和腕关节镜下相对应部位的结构的表现,为腕关节镜下组织结构辨认提供解剖学上的依据。方法采用正常新鲜冷冻人尸体上肢标本5只,先在腕关节镜下,分别通过"桡腕关节入路"和"远侧桡尺关节表面直接入路",观察纤维软骨复合的远侧和近侧组成结构(纤维软骨,掌侧和背侧桡尺韧带)的外观、起止点和走行。然后,切开腕关节囊,肉眼大体观察以上各个组成的形态;并在开放状态下,再次用关节镜观察,对比辨认相应位置的组织结构。最后,将纤维软骨复合从尺桡骨远端切下,测量、记录。结果大体解剖测量表明,纤维软骨延续于桡骨远端关节面月骨窝的尺侧部分,覆盖于尺骨小头的表面,中间菲薄,呈形,其掌侧和背侧部分增厚,形成远侧桡尺韧带。该韧带的桡侧起点处融为一体,向尺侧走行,逐渐分开形成浅部和深部,浅部包绕止于在尺骨茎突根部,深部汇聚止于尺骨茎突基底的小凹处。通过和大体观察的对比,腕关节镜经常规的"桡腕关节入路",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纤维软骨复合平滑地起于桡骨远端关节面的尺侧月骨窝的尺侧缘,纤维软骨与月骨窝的关节软骨没有明显的界限,纤维软骨的掌侧和背侧部分增厚,形成掌侧和背侧桡尺韧带的浅部,与尺侧关节囊融为一体。通过"远侧桡尺关节表面直接入路",可以较为"自由"地观察到纤维软骨的近侧面、远侧桡尺韧带的深部、尺骨小头和桡骨的乙状切迹,纤维软骨复合呈"穹窿状"从桡侧走向尺侧。结论腕关节镜是观察纤维软骨复合的有效工具,"远侧桡尺关节表面直接入路"可以用作观察纤维软骨复合的近侧组成结构。镜下结构的表现和大体相应部位的对比观察,可以提高关节镜下组�

  • 标签: 三角纤维软骨 复合体 关节镜检查 解剖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腕关节镜下透骨足印修复技术治疗纤维软骨复合(TFCC)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7年7月至2020年9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TFCC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8例,女18例;年龄17~45岁[(33.5±3.6)岁]。均为单侧损伤。体检示下尺桡关节不稳定,MRI及关节镜下证实为TFCC深层韧带损伤。患者均接受腕关节镜下透骨足印修复TFCC深层止点。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愈合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患侧腕关节屈伸、尺桡偏及前臂旋转活动度、患者自行评估量表(PRWE)评分、改良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患侧与健侧握力百分比。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18个月[(13.4±5.2)个月]。手术时间为(61.3±8.9)min;术中出血量为(2.4±1.2)ml。所有伤口Ⅰ期愈合。术后无一例患者出现伤口感染或尺神经激惹症状。4例患者术后短期内腕尺侧有弹响,均自行消失。术后3个月腕关节尺桡偏活动度由术前(52.5±5.9)°降至(42.6±5.9)°,前臂旋转活动度由术前(94.9±8.4)°降至(84.6±5.9)°(P均<0.01),但屈伸活动度术前[(93.1±17.4)°]与术后3个月[(89.4±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3个月比较,术后1年腕关节屈伸活动度提高至(101.3±13.6)°,尺桡偏活动度提高至(52.4±6.6)°,前臂旋转活动度提高至(116.4±16.4)°(P均<0.01)。术后3个月PRWE评分由术前(10.6±3.2)分提高至(17.1±3.8)分(P<0.01),改良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78.1±12.7)分降至(70.3±6.7)分(P<0.01),VAS由术前(6.2±1.5)分降至(4.4±1.7)分(P>0.05),患侧与健侧握力百分比由术前(74.4±15.2)%降至(55.7±8.7)%(P<0.01);与术后3个月比较,术后1年PRWE评分降至(2.0±0.9)分,改良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提高至(94.8±3.3)分,VAS降至(2.1±1.1)分,患侧与健侧握力百分比提高至(93.2±8.7)%(P均<0.01)。结论腕关节镜下透骨足印修复技术可有效治疗TFCC深层韧带损伤,术后关节活动度及功能评分改善明显,腕尺侧疼痛减轻,握力增强。

  • 标签: 腕损伤 关节镜检查 三角纤维软骨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纤维软骨复合(TFCC)损伤患者在腕关节镜手术围术期的集束化护理方案,并观察护理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18年12月,共4例TFCC损伤患者经腕关节镜治疗后采用集束化护理方案,包括:缩短围术期禁食时间,术后采取患肢功能位,及时镇痛,联合移动医疗APP,进行阶段性的健康宣教及康复指导推送与随访提醒等,比较患者术后肢体肿胀例数,疼痛评分及腕关节活动度,进行卡方检验及t检验。结果24例患者均康复出院,其中14例出现腕关节肿胀,干预后缓解。根据NRS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患者术后疼痛控制满意度为96%,腕部疼痛评分较术前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腕关节实际活动度占该关节最大活动范围的百分比进行评定,术前优2例、良10例、差12例,术后优14例、良8例、差2例。结论TFCC损伤患者腕关节镜手术的集束化护理措施能为患者提供较全面护理,促进患者舒适及手功能恢复;移动医疗APP的应用可提升患者依从性,提升患者的社会支持度。

  • 标签: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 腕关节镜 显微外科护理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腕关节镜下经骨与关节囊联合修复Atzei 2型纤维软骨复合(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complex,TFCC)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8年7月至2020年11月,我们对21例Atzei 2型TFCC损伤患者行腕关节镜下经骨与关节囊联合修复术。术后随访指标包括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DASH上肢功能评分、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以及腕关节活动度、握力、桡尺远侧关节(distal radioulnar joint,DRUJ)不稳定分级,据此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3~35个月,平均15.3个月,均未发生手术并发症,DRUJ稳定性显著改善。VAS术前为(5.7±1.2)分,末次随访为(0.9±0.8)分。DASH术前为(47.8±7.2)分,末次随访为(11.9±4.1)分。术前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为(59.0±12.6)分,评价为可9例,差12例;末次随访为(87.7±6.1)分,评价为优8例、良11例、可2例。腕关节屈伸活动度术前为(91.7±15.6)°,末次随访为(123.8±8.5)°;旋转活动度术前为(128.7±12.3)°,末次随访为(153.2±7.5)°;握力术前为(19.3±3.2)kg,末次随访为(22.5±2.6)kg。所有随访指标术前术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采用腕关节镜下经骨与关节囊联合修复Atzei 2型TFCC损伤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改善腕部功能,恢复DRUJ稳定,疗效满意。

  • 标签: 关节镜 治疗结果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 修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腕关节镜结合尺骨短缩截骨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合并创伤性纤维软骨复合(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complex,TFCC)周围撕裂的疗效,说明腕关节镜在此类病例中的作用。方法自2017年8月至2020年9月,我科共收治尺骨撞击综合征合并创伤性TFCC周围撕裂患者8例,就诊前均有外伤史但无桡骨远端骨折病史。均行尺骨短缩截骨结合关节镜下TFCC探查缝合修复术。术前桡尺远侧关节(distal radioulnar joint,DRUJ)不稳定者术中经骨缝合;稳定或仅有轻度不稳定者经关节囊缝合。术后定期随访。末次随访时采用VAS评分、PRWE评分、活动度及握力作为功能评价指标。结果所有病例镜下均可见腕尺侧结构退变表现,均有创伤性TFCC周围撕裂。其中Palmer 1B型4例,1C型1例,背侧撕裂3例;1B型中合并DRUJ不稳定者3例,轻度不稳定者1例。1例合并TFCC背侧撕裂者失访,其余病例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2~44个月,平均27.1个月。伤口均Ⅰ期愈合;平均骨愈合时间为13.5周,无骨不连。术后尺骨变异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VAS评分、PRWE评分、关节活动度及握力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MRI未见腕骨信号异常者,术中应用关节镜可明确尺骨撞击综合征诊断,为截骨提供依据。有外伤史的尺骨撞击综合征可能合并创伤性TFCC损伤,应同时进行尺骨撞击综合征截骨治疗和TFCC周围撕裂缝合修复,以提高整体疗效。

  • 标签: 截骨术 关节镜 尺骨撞击综合征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 桡尺远侧关节
  • 简介:摘要本文报告19例腕关节纤维软骨损伤的手术治疗,长期随访15例,平均随访时间为5年(3-8年)。治疗效果优良10例,可4例,效果欠佳1例。本文结合解剖研究和相关文献,讨论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 标签: 腕关节 三角纤维软骨损伤 诊断 手术治疗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耳廓软骨制备鼻尖软骨支架复合在鼻部整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22年1月-2023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130例鼻部整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硅胶填充,实验组采用耳廓软骨制备复合,并分析不同整形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本研究中实验组患者对其鼻部整形后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耳廓软骨 鼻尖软骨支架复合体 鼻部整形 整形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评价鼻整形中自体肋软骨移植构建鼻尖软骨复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本次采取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我院于2020年1月—12月收治的84例鼻整形手术患者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42例患者给予膨体聚四氟乙烯复合手术,观察组42例给予自体肋软骨移植构建鼻尖软骨复合手术,进一步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 (1)观察组创面愈合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术后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38%,与对照组的21.43%比较明显更低,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整形中自体肋软骨移植构建鼻尖软骨复合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创面愈合效果良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因此,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鼻整形 自体肋软骨移植 鼻尖软骨复合体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价鼻整形中自体肋软骨移植构建鼻尖软骨复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采取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我院于2020年1月—2021年8月收治的168例鼻整形手术患者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84例患者给予膨体聚四氟乙烯复合手术,观察组84例给予自体肋软骨移植构建鼻尖软骨复合手术,进一步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1)观察组创面愈合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术后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38%,与对照组的21.43%比较明显更低,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整形中自体肋软骨移植构建鼻尖软骨复合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创面愈合效果良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因此,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鼻整形 自体肋软骨移植 鼻尖软骨复合体 应用价值
  • 简介: 摘要:目的:分析评价鼻整形中自体肋软骨移植构建鼻尖软骨复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采取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我院于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68例鼻整形手术患者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84例患者给予膨体聚四氟乙烯复合手术,观察组84例给予自体肋软骨移植构建鼻尖软骨复合手术,进一步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 :(1)观察组创面愈合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术后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38%,与对照组的21.43%比较明显更低,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整形中自体肋软骨移植构建鼻尖软骨复合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创面愈合效果良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因此,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鼻整形 自体肋软骨移植 鼻尖软骨复合体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自体肋软骨移植建立鼻尖软骨复合用于鼻整形中的效果。方法:在我院整形门诊 2017年 2月 -2019年 3月收治的鼻部整形患者中选出 140例为对象,根据复合的不同分组:对照组采用膨体聚四氟乙烯复合整形,实验组采用自体肋软骨移植构建鼻尖软骨复合整形。对比两组的创口愈合时间、创口Ⅰ级愈合率、鼻整形满意度等。结果:实验组的手术创口Ⅰ级愈合率和鼻整形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且实验组的创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 P< 0.05。结论:自体肋软骨移植构建的鼻尖软骨复合在鼻尖整形中应用效果确切,成活率高,促进术后创口愈合,达到满意的整形效果。

  • 标签: 自体肋软骨 鼻尖软骨复合体 膨体聚四氟乙烯复合体 鼻整形 满意度 创口愈合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