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仁是儒学的核心。仁的基本精神或要义�

  • 标签: 仁学人类文明
  • 简介:4月26—27日在美国加州克莱蒙举行,110多名中国生态文明专家、学者和60多名北美、欧洲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出席论坛。主要组织者有: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北京师范大学等。大会的主题为“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后现代农业和城乡发展”。中外生态文明专家就“中国是否要走以乡村文明消亡为代价的城市化之路”、“生态文明与后现代农业”、“生态文明与乡村发展”、“生态文明与城乡一体化”等重大问题进行研讨、对话。

  • 标签: 生态文明 国际论坛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北京师范大学 现代农业 城乡一体化
  • 简介:9月21日在上海大学召开,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和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共同举办。来自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华大学、上海海事大学等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科学技术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社会科学》、《学术月刊》相关编辑参与论坛。

  • 标签: 发展论坛 当代哲学 信息文明 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上海社会科学院 马克思主义哲学
  • 简介:10月12—13日在北京举行,由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组委会、中国文化院和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共同主办。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台湾地区,以及美国、印度、韩国等国家的28位专家学者、宗教人士、企业家及管理人员围绕“信仰·伦理”主题进行对话,探讨信仰与人类精神生活的关系,交流不同文明信仰之间的异同,探寻人类伦理与社会发展的路径。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组委会主席许嘉璐指出,人类文化的本质就是多元的,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向世界介绍自己的文化与传统。

  • 标签: 北京师范大学 世界文明 论坛 人类伦理 中国文化 人文宗教
  • 简介:4月25~26日在美国克莱蒙召开,由美国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未来哲学与发展战略专业委员会、中共中央编译局、美国克莱蒙培泽学院、美国西雅图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建设性后现代研究中心等单位共同举办。来自中美高校、政府、公益组织等相关机构和单位近200余人,基于“为了生态文明的教育”的会议主题,探讨了“建设性后现代的教育理念”、“生态文明与现行教育理念和教育体制的变革”、“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文明教育”等论题。

  • 标签: 生态文明教育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国际论坛 后现代研究 中共中央编译局 教育理念
  • 简介:魏晋南北朝时期,经学发育存在时代差异和地域分异。就齐鲁中原地区而言,总体下滑衰落、间有起伏升降为经学发育演变的一般规律。具体到形成原因,则至为复杂。大概言之,魏晋时期的经学鼎盛局面主要应归因于优越的自然环境、良好的经济基础和悠久的文化传统,南北朝时期的经学衰退局面则主要是由于多变的政治形势。

  • 标签: 魏晋南北朝 齐鲁 中原 经学 变迁
  • 简介:11月27~29日在浙江杭州召开,由杭州师范大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浙江省生态文明研究与实践创新基地联合举办。来自全国多所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数十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在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面前,与会学者立足于当代社会现实,以道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围绕天人关系、道家生态伦理思想的价值等展开讨论,并探讨了休闲哲学的价值重估问题。

  • 标签: 生态伦理思想 道家思想 文明研究 当代 论坛 专家学者
  • 简介:在历史上,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传统中长期占据着主导性的统治地位。但到了近代,随着中国社会政治形态的急剧变革,儒家的现实境遇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它逐渐地丧失掉了独尊地位,在一片唾骂声中似乎就要永远隐退于历史的地平线之下。然而,近年来却骤然兴起一股儒学复兴之风,使人们又重新意识到几千年来的儒家传统对广大华夏子孙的根深蒂固的影响力,并引发了学者们对相关理论和现实问题的一系列的深刻反思。

  • 标签: 儒家思想 政治文明 现代转向 史考 政治文化传统 统治地位
  • 简介:2月27—28日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傅有德教授受中国尼山论坛组委会委托,应联合国文明联盟的邀请参加了该论坛。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联合国大会主席耶雷米奇、奥地利总统菲舍尔、卡塔尔酋长塔尼、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即将离任的联合国文明联盟高级代表桑帕奥、新任高级代表纳赛尔等在开幕式上致辞,来自五大洲各国的政要、青年领袖、政府和非政府组织、文化、媒体等各界代表两千余人出席了会议。

  • 标签: 联合国秘书长 论坛 联盟 文明 非政府组织 联合国大会
  • 简介:10月1~3日在甘肃酒泉召开,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环境哲学专业委员会和清华大学哲学系经济伦理与政治哲学研究中心主办,甘肃省社会科学院酒泉分院协办,酒泉金锁阳沙漠生物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承办。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常务理事、环境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卢风发起这次会议。

  • 标签: 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生态智慧 专业委员会 清华大学 环境哲学
  • 简介:成中英、黄田园著,东方出版社2017年5月第一版,全书370页,计24万字。本书前五章为采访对话体,由黄田园提问、成中英教授作答,其后为成中英教授新论选录及后记。第一章“本立道生:成中英学术历程与《易经》”,成先生讲述了《易经》在他生命历程中发挥君子不忘本、形成独立人格魅力,以及为世界和谐而贯通中西文化和对新新儒学与儒家思想知易行易的开显等所起的作用。

  • 标签: 《易经》 国际政治 文明观 简介 思维 易学
  • 简介:“中华文明历史上曾长期领先”命题影响大传播广,但似是而非。该命题受到李约瑟之谜的影响。李约瑟关于中国科学技术曾长期领先的观点失之片面。当前我们应以人民幸福民族繁荣为最高目标和价值,扬弃中化还是西化的两分法,把一切有用的东西拿来所用,即融中西文化所长,在现代化基础上重建中华文化本体。

  • 标签: 文明 科技 领先 现代化
  • 简介:6月6~7日在山东邹城举行,由孟子研究院主办,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清华大学国学院、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协办。来自美国、意大利、日本、中国台湾、澳门及大陆的40多所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70余名专家学者与邹城市部分文化学者及社会各界代表出席了开幕式。

  • 标签: 孟子思想 国际学术研讨会 山东师范大学 文明 邹鲁 研究院
  • 简介:5月30日至6月2日在湖北武汉召开,由世界著名哲学家成中英先生倡导,美国国际易经学会与华中师范大学道家道教研究中心承办。来自美国、韩国和中国的近50位专家学者与会,围绕道家道教的经典文献、道家道教的生态哲学以及道家道教与儒家的关系等三个方面的主题展开讨论。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道家道教 生态文明 华中师范大学 道教研究 专家学者
  • 简介:心态史的兴起,为我们认识历史和研究历史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与路径。心态史研究,可以使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层次的研究,获得更加接近于历史时代和事实的研究结果。在心态史视野下,资本主义在西欧的兴起与发展繁荣的根本性前提是,在12—18世纪的西欧发生了一场社会心态革命。这场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实际存在构建了一种新的“爱恨秩序”,规定了资本主义生活中的价值优先或后置规则(伦理),规定“资本主义人”的世界观和世界认知的结构与内涵,为资本主义提供了道德上的合法性与行动上的可行性。

  • 标签: 心态史 西欧 资本主义兴起 道德合法性 行动可行性
  • 简介:试述《周易》道德准则及其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启迪毕玉增《周易》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重德传统,以及《易经》和《易传》中体现的道德原则和道德理想,对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有重大作用。本文主要从诚信、尚谦、仁义、忠孝四个方面揭示《周易》当中包含的道德原则,...

  • 标签: 《周易》 精神文明建设 道德准则 《易传》 《论语》 中华民族人文精神
  • 简介:9月20—24日在江苏南京举行,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推进当代中国社会公民道德发展研究”课题组主办,东南大学“公民道德与社会风尚协同创新中心”和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协办。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德国、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近100位学者和博士研究生参加了会议,提交会议论文60余篇。

  • 标签: 公民道德 学术交流会 现代文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国际 当代中国
  • 简介:无论是在纯粹学术还是在公共政策的层面,关于宗教的价值评估都是一个敏感的话题,隐含"判教"的内幕,容易诱发群体性的观点分歧。无神论与有神论、科学主义与神秘主义、世俗主义与信仰主义,固然会针锋相对,各有立场,坚信本身的立场符合甚至代表着真理,就是信徒们,也因其皈依各不相同,对于宗教的价值内涵,也更容易接受符合自身宗教特点的解释。

  • 标签: 礼乐文明 隆礼 教理 邦国 公共政策 价值评估
  • 简介:中国素称礼义之邦,其原因不在于我们现在还能见到的秦砖汉瓦,也不是能在太空就能辨出的万里长城,根本原因就在于一是其所具有的几千年的文明史,古之贤人所造就并被历代炎黄子孙躬行践履的独具特色的传统美德,二是中华传统美德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之真髓,还超越国界,在历史上对周边国家产生重要的影响,甚至现在还被视为文明之宝在弘扬,在传承.传统道德作为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其自身具有两重性,既有引人向上,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建设的积极因素,同时也存有一些阻碍社会变革和思想发展的消极因素,甚至是谬误的成分.但可以肯定地说,只要我们批判性对传统道德进行继承与发扬,其中的积极因素仍对今天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着借鉴与发展意义.

  • 标签: 中华民族 传统 道德 精神文明 建设
  • 简介: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中提到中国哲学与中国义理学的区别时指出,用哲学方式来重述中国义理学传统的好处在于:可以把义理学传统放置到近代学问的体系中加以审视,获知其在近代知识体系中的位置。这也就是说,哲学是促使传统的学问获得近代知识自觉的方式。在我们看来,在某种意义上,“哲学”是一种类似于海德格尔所谓“再思”(Andenken)的思想方式,它是从对象的整体性出发,“排除任何立场和先验性假设,在回复性思考的过程,重新决定事物的秩序与因果关系,并以此建构整个意义的内容。”

  • 标签: 《中国哲学史》 中国文明 主体性 学时 叙述 理学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