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8 个结果
  • 简介:中国有极为丰富的美术资源,包括文字和图像资料,加上现代考古学发掘和整理,各种资源更是蔚为大观。对于美术的记述和研究也有悠久的历史,谢赫《古画品录》和张彦远《历代名画记》都有画史记载和明确的史观表达。与西方相比,我们的这门学问确实早熟。

  • 标签: 美术史教学 王先生 中国美术通史 美术史论 王伯敏 西方学者
  • 简介:艺术家大统有两类,一类是不断地寻找,不停地变化,如格哈德·里希特,很难用一种艺术风格限定。一类是以不变的符号,在持续不断的延续中,形成固定的语素,如蒙德里安及其几何抽象系列。古原,大抵应该是第一类。

  • 标签: 绘画创作 承袭 文脉 中国 艺术风格 蒙德里安
  • 简介:坚守艺术理想,引领社会风尚《中国书法报》:陈老师,首先恭喜您当选中国联副主席,我们非常高兴,也非常兴奋。在本届中国联主席团中有来自书法界的主席,对于今后书法艺术的繁荣和发展是非常有益的。请您结合书法艺术谈一下参加此次大会的感想。

  • 标签: 中国文联 副主席 陈振濂 对话 中国书法 书法艺术
  • 简介:“南北书风融合”是关于隋及初唐书法的重要观念,但它的出现却是在晚清时期,这让我们怀疑它对这一阶段书法的概括更像是在碑学语境下形成的“相”。本文注重观察它的生成过程,并在历史情境中检验其合理性。通过与“史实”对比,发现“南北书风融合”是一个逻辑上很合理,但实际却经不起深究的一个观念。

  • 标签: 南北书风融合 书分南北 南朝化
  • 简介:相较于一部完整的中国艺术通史而言,《荆楚文库·楚艺术》(以下简称《楚艺术》)是一个具有显著自身特质的独立结构。“楚人不沾周文化之利益,亦不受周文化之拘束,故其人多有极新之思想。”地缘上居于江汉流域的“楚”有着极其复杂的构成,它既吸收了北方殷周文化,又容纳了南方蛮夷文化,与周文化相比有着更多的宗教色彩和自然气息。

  • 标签: 艺术史 文库 荆楚 殷周文化 气象 中国艺术
  • 简介:《美术求索录:李福顺自选文集》收录了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福顺先生1982年至2010年问撰写的41篇文章,由浙江大学出版社于2012年12月出版发行。此书以“美术求索录”命名,不仅表明该书汇集他执教四十多年来的求索所得,也突出了美术史研究是一个不断寻找与求证的艰辛历程。

  • 标签: 美术史研究 文集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0年 博士生导师
  • 简介:国立艺术院创立于杭州。蔡元培选择杭州,是希望此地能“引起学者清醇之兴趣,高尚之精神”。以艺术创作践行美育理想,以艺术研究唤醒高尚雅洁的民族情操,这是国立艺术院最鲜明的学术性格:知与行、理论与实践、学术与事功,自始即为一个完密的整体。

  • 标签: 艺术创作 美术史教学 杭州 早期 学术性格 理论与实践
  • 简介:书画艺术在晚清民国的现代转型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及挑战,其中之一就是如何求得保存文化精粹、扩大受众对象两者间的平衡。作为当时与吴昌硕、夏敬观、叶恭绰等书画名家皆有交谊的诸宗元,从参加'国学保存会''南社',到同商务印书馆合作进行《中国书学浅说》《中国画学浅说》两书的撰写,其间透露出他书画实践、理论研究兼顾提高和普及的倾向,亦体现了其文化主体的自觉性与争取学术独立的努力。

  • 标签: 诸宗元 书画学 书籍史 国粹 新知
  • 简介:四川美术学院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丝路新语——西部少数民族艺术骨干培训提升新计划”经过三个月近600学时的集中培训和近五个月的远程创作指导课程,圆满完成培训学业。本次展览也是该项目的结业展览。少数民族艺术骨干,在西部少数民族艺术发展中承担着当代先进艺术思想文化的教育和传播的重要任务。通过培训提升,他们将成为新艺术新文化的“星星之火”,在中西部地区成燎原之势。期望他们通过自身素质的提高以点带面,带动整个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艺术的进步与提高。

  • 标签: 民族 西部 艺术教育
  • 简介:每个民族或国家的文化都有历史的连续性,形成文明程度的标志。中国传统图案,特别是传统中经典的图案,是上下八千年文明积累的结果,图案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单一到丰富直到成为广大民众普遍认同和接受,是经受了时代变迁、文化融合以及移风易俗的长期考验后的文化积淀,它们会变化,这是文化发展的规律所致,有生命力的东西变化或转型是必然的,否则就成了死水一潭,俗话说“流水不腐”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同样适用于中国的图案文化。从装饰的角度看,我国的传统装饰所不同于西方者,是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渗透于人民大众的精神生活之中,是伟大民族复兴的一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内容之一。它不但没有陈旧和过时,历史证明是与时俱进,具有强盛的生命力。

  • 标签: 图案 图像 装饰 内涵与寓意
  • 简介:宋人碑志多署书丹信息,由此可通过书丹考察当时书法。北宋中期颇负盛名的宋敏求尤擅楷体,后世却湮没不彰。主要原因如下:欧阳修书风革新推崇与宋敏求同时的蔡襄书法,经过苏轼、黄庭坚、米芾等人助推,尚意书潮蔚成风气。谨守晋唐法度的宋敏求难免成为尚意书潮的革新对象,加之长期形成的宋明尺牍书法传统、帖学传统将其汰择出书;宋敏求虽属儒者工书,但伏石书丹乃体力活,颇被书坛大家视为匠人书法、待诏书法,难容于崇道轻艺传统;宋敏求长期待诏阙下,其仕途经历限制了书法传播。宋敏求书丹研究昭示出至少两点方法论意义:其一,书丹个案研究能对古有书名今无作品的书家做更多元的考察;其二,以大数据观念兼重传世与出土碑志书丹,能对流动书家的碑志书丹予以编年系地,有助于了解当朝书坛人员构成,益于索解当朝的区域书风。

  • 标签: 北宋 碑志 书丹 宋敏求
  • 简介:抽象艺术在中国的发生与发展无疑反映了中国社会在开放和改革中“另类现代性”“可选择的现代性”和“消散的现代性”的文化特征。如何评估抽象艺术在中国现代艺术谱系中的价值,怎样界定在中国已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抽象艺术的美学价值等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中国抽象艺术研究展”恰是一个对抽象艺术发展与现状的阶段性概括或总结。

  • 标签: 抽象艺术 中国当代 超逸 美学价值 发生与发展 现代性
  • 简介:徐悲鸿作为20世纪中国画坛巨擘,他的写实油画与中国画作品以“中西融合”和“中国画改良论”为思想基础,对中国现代绘画和美术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他的肖像画探索重在通过革新造型方式,改良中国画语言形式,最终以提高肖像的写实表现为旨归,从而使中国画这一传统形式在写实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度,对建国后的中国画肖像创作和人物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拟以微观的视角撷取徐悲鸿的中国画肖像作品进行研究,以徐悲鸿自身的艺术成长过程为线索,系统梳理其肖像作品在不同阶段所呈现的艺术语言特点,通过考察分析其不同时期的肖像作品及其艺术语言风格的转变,进而总结他在中国画肖像的写实表现方面所作的具体探索。

  • 标签: 徐悲鸿 中国画 肖像 写实主义
  • 简介:中国画的发展源远流长,它是中国古代传统思想文化的体现和表率,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中国画精神是"写意"精神,它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典型美学范式,"写意"精神可以说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它本身拥有自己特有的文化体系而不同于西方绘画审美体系下的美学理论。当今已进入21世纪,世界文化艺术格局已发生巨大变化,中国画要想从传统中进行现代化转变,开创中国画发展的新道路,

  • 标签: 写意精神 气韵生动 顾恺之
  • 简介:本文试从金代文学审美风尚这一角度来谈其书法,结合不同时期文士们的历史身份与社会心理,探析由“崇尚元佑”之风到“国朝文派”思潮在文学与书法领域的审美转变。从文派到书派,文坛领袖党怀英、赵秉文等主张跨越宋人追慕漠、唐,这一观念进而引导了金代书法走出“尚意”余韵,开启质古创新的“国朝”气象。

  • 标签: 金朝 国朝文派 书法审美
  • 简介:自从近代西方绘画引入中国之后,有关中国画的发展问题以及传统与当下之间关系的问题,就长期伴随着中国美术教育、研究和创作的整个历程。这两个问题密切相关,又都很重要,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绕不过去的。而传统的再发现往往是美术发展的重要主题。

  • 标签: 继承性 中国绘画
  • 简介:八一前夕,由浙江画院专职画师姚晓冬倡议,浙江画院党支部书记、山水画工作室主任茹峰、专职画师余昌梅,研究员毛东升以及《宝藏》栏目负责人管建平一行,自发组织赴广州中国海警南海分局、广东省海警总队一支队,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进行慰问,活动得到浙江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 标签: 中国人民解放军 广州 香港 民情 丹青 党支部书记
  • 简介:格里塞尔达·波洛克是英国著名的女性主义艺术史家,她的女性主义理论结合了艺术社会、精神分析学、符号学、解构主义等多重理论维度,解析了古往今来女性、艺术与意识形态之间复杂的建构关系,并从中发现了诸多前代女性艺术史家未能注意到的盲点甚至根本性的误区.在《分殊正典一女性主义欲望与艺术史书写》一书中,波洛克对传统男权化正典进行了独特的重读与重审,也对早期女性主义理论进行了反思.通过女性主义对艺术的介入,波洛克揭露了性别差异与艺术创作、艺术家与观看这三个链条上细微的体现.本文将围绕《分殊正典》的主要观点,结合作者之前的两本重要著作:《古代女大师:女性、权力与意识形态》及《视觉与差异:女性主义、女性气质和艺术的历史》,分析波洛克如何从全新的女性主义视角解构艺术史上的经典,并采用独到的“艺术母语”重新理解艺术,从而让女性主义艺术超越了简单的性别权力斗争,建构了后现代之后女性艺术的视野,最终将差异、重审、转化融入到当今的艺术史研究当中.

  • 标签: 格里塞尔达·波洛克 正典 女性主义艺术史 解构 反思
  • 简介:格里塞尔达·波洛克是英国著名的女性主义艺术史家,她的女性主义理论结合了艺术社会、精神分析学、符号学、解构主义等多重理论维度,解析了古往今来女性、艺术与意识形态之间复杂的建构关系,并从中发现了诸多前代女性艺术史家未能注意到的盲点甚至根本性的误区。在《分殊正典——女性主义欲望与艺术史书写》一书中,波洛克对传统男权化正典进行了独特的重读与重审,也对早期女性主义理论进行了反思。通过女性主义对艺术的介入,波洛克揭露了性别差异与艺术创作、艺术家与观看这三个链条上细微的体现�

  • 标签: 塞尔达波洛克 女性主义艺术史 格里塞尔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