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共时和历时的范畴是索绪尔根据语言的时空位置所做出的划分,这一区分为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研究划清了历时研究和共时研究两条道路。这一对概念也伴随着结构主义的翻译理论进入了翻译领域,但翻译中的历时共时概念一直处于边缘的地位,结构主义语言学发展至今已有百余年,最初的历时共时概念渐渐显露出不足之处,因此本文对历时共时这两个概念进行了再次解读,认为这一对范畴是方法论上的抽象概括,不是机械的对立关系。随后,将这一对概念纳入了翻译领域进行再诠释。

  • 标签: 翻译 共时 历时 结构主义语言学
  • 简介:<正>一谚语属于俗语范畴,是语言中习用的定型的现成语汇。它源于群众的口语,长期流传在群众口语中。和成语相比,谚语的定型比较弱。特别是若干富有生命力,在群众口头长期流传的古谚语,往往在本体之外,又有多种变体。变体的出现,从历史平面考察,则表现为非共时变化。本文讨论一部分古谚语非共时的结构变化现象。为了讨论方便,姑把某一谚语最初出现于典籍的形式叫做本体,后来出现的称为变体。

  • 标签: 古谚语 共时性 结构变化 变体 本体 口语
  • 简介:不管你是否承认,如今我们的确已经进入了共时媒介消费时代,同一时间消费多种媒介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新兴的媒体已经开始打破简单的传播环境,信息的接受越来越碎片化,消费者的注意力越来越分散。

  • 标签: 消费形态 传播环境 媒介 共时 消费时代 碎片化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   摘要:一般意义上的叙事诗据线性序列叙述相继发生的事件,表现为历时叙事;抒情诗则捕捉瞬时情感并将之同时呈现于具体时刻,天然具备共时特质。然中国传统叙事诗却凭借共时的场景呈现显露出鲜明的共时叙事特点。《氓》与《双合莲》分别诞生于中国传统叙事诗的上升与衰落阶段,故能够照应其一以贯之的发展历程。立足两诗文本,可具体把握中国传统叙事诗借助隐转喻现象、关系束搭建、历时叙事结构消解于共时场景呈现以及主人公行为重叠所展露的共时叙事特点。

  • 标签: 叙事诗 共时性 《氓》 《双合莲》
  • 简介:共时层面看,“整整”除了搭配整数之外,还可以搭配有零头的成分;根据其实际的句法功能,“整整”应该界定为形容词。从历时层面看,“整整”的词汇化及词义的形成和“整”的词义演变是分不开的,“整整”是由“整”重叠使用发展而来的。

  • 标签: 整整 词性 词汇化
  • 简介:普通话中“到底”作为短语、时间副词、评注语气副词和疑问语气副词,具有各不相同的句法、语义及语用特性。不同性质的“到底”之间的语法差异可通过“力量—动态模型”理论和领域扩散理论的综合运用而得到统一的解释,因为它们不同的语法特征是一个统一的认知模框[TO-END]依据不同隐喻机制从行域向知域、言域扩散,从而形成不同的理想认知模型的语言表征。

  • 标签: 到底 力量—动态模型 领域扩散 认知模框
  • 简介:本文将从闽南"拍胸舞"的溯源及其生活形态和剧场形态两种形态切入,分析研究对象的研究空间的拓展、能指与所指的表达方式等方面,并将"拍胸舞"的形态、形态释义进行了阐释,从而对舞蹈作品需要重回田野的创作理念引发些许思考。

  • 标签: 拍胸舞 生活形态 剧场形态 能指 所指
  • 简介:比况助词通常黏附在其它词或短语后面构成表示比喻或推测意义的比况结构。本文从共时角度,研究了比况短语的句法、语义、功能及其在句类、词类、音节、轻重音、位置、搭配等方面的特点以及比况助词对黏附对象的状态化作用等等,以期对这一语言现象有较为全面而深入的认识。

  • 标签: 比况短语 句法 语义 功能 状态化
  • 简介:语法隐喻是语义层在词汇语法层的重新联接与投射。语法隐喻的界定与阐释存在共时与历时两个互补维度。本文以语法隐喻的最典型体现形式——动词名物化现象为例,借助英汉语料库进行了共时与历时对比研究。研究发现:1)从共时角度看,动词名物化不是一个两元的跨类,而是存在大量中间类型的连续统;2)许多表达事件过程的语义常体现为名词,但并不存在动名转换;3)从历时角度看,动词名物化常包含名转动、动转形、形转名等多个过程。总之,语法隐喻现象在不同的层面受到语言类型、认知方式、社会功能等多种因素的促动。

  • 标签: 语法隐喻 动词名物化 共时 历时 事件名词
  • 简介:写作是借助一套根据约定与语言特定构造层位有关的可视符号进行表达的人际沟通方式。英文写作是重要的英语表达和书面英语交际技能,写作也是发展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思维技能的重要渠道(Dempseyetal.,2009),但也是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弱项。

  • 标签: 写作试题 共时研究 高考英语 问题解决能力 英语学习者 人际沟通
  • 简介:摘要: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认真梳理武术等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因地制宜地开展传统体育教学、训练、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涵养阳光健康、拼搏向上的校园文化,让中华传统体育在校园绽放光彩”。高校是传承文化精神最重要的阵地,肩负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历史使命,而校园文化是彰显文化精神,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教育手段。立足共时,客观、理性地寻求武术助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可进一步完善民族精神的校园文化建设,同时也利于更好的保护与传承优秀的武术文化。

  • 标签: 共时性视阈下 武术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 简介:测试使用论证(AUA)作为全新的语言测评理论,是评价语言测试过程的重要理论支撑。本研究依据AUA模型框架,以2014年、2015年江苏省考区3组被试的CET和CET-SET成绩为样本,围绕"内容相关"和"标准关联"两个维度,分析了大学英语笔试(CET)与大学英语口试(CET-SET)的共时关联问题。研究表明:1)现有CET和CETSET考查内容与《课程要求》内容密切相关;2)考生的CET和CET-SET共时成绩的标准关联亦呈正相关,但为弱相关;3)CET和CET-SET在提高测试一致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是今后大学英语测试设计的改进方向。

  • 标签: 测试使用论证 大学英语笔试(CET) 大学英语口试(CET-SET) 关联性
  • 简介:钦州正是广西钦州的一种汉语方言,过去也叫官话,是教学、祭祀等文化活动的工作用语。它与普通话比较的主要语音特点是:有[n,l]两个声母,有舌叶音[t∫t∫h∫],没有舌尖前音[tstshs]、舌面音[tctchc]和翘舌音[h];韵母44个,有[y]韵母,但跟普通话[y]韵母管字不同,阴声韵母像普通话;有入声,平入分阴阳,上去不分阴阳,舒声的调类像普通话。

  • 标签: 钦州正 普通话 声母 韵母 声调
  • 简介:文章分五个部分讨论现代汉语方言中的"鸡公"类词和"公鸡"类词。文章通过绘制语言地图,列举文献例证,对比和分析了一些少数民族语言的牲畜名及其命名方式后认为,不论是"鸡公"类词还是"公鸡"类词,都是汉语自身发生和发展的结果,与少数民族语言没有关系。最后还简要讨论了五个与本文论题关系密切的问题。

  • 标签: “鸡公”类词 “公鸡”类词 单名制 复名制 共时分布 历史源流
  • 简介:本文主要是对共时平面上的现代汉语词缀“老”进行了简单的归纳。按照虚化程度的不同将其分为四大类,每一类又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1、词汇意义的丧失与否、语义色彩的有无。2、虚化程度的高低。3、自身的封闭固定或者开放临时

  • 标签: 共时 词缀 虚化
  • 简介:“饱V”是汉语主观化情态表达的又一潜在词汇库藏.它一方面源自跨层结构“饱+[V+Np]”的重新分析,另一方面源于“饱”与“V”的高频双音词汇化.共时“饱V”词化呈现渐进特征,构成由跨层结构至韵律词到语法词再到词汇词的演化连续统.词性上,“饱V”显现出动词、形容词以及前加词用法,“饱V”的主观化彰显以“饱”词义泛化、引申为基础.

  • 标签: “饱V” 共时连续统 主观化 词库
  • 简介:上古汉语表示"起身"义的常用姿态动词有"兴、作、起"。"兴"最早表达"起身"义,"作、起"在春秋战国时期正式成为"起身"语义场成员。"兴、作、起"各有不同的原始语域,原始语域对后来的词义发展及功能扩展有一定的影响,在春秋战国时期,它们共时同现、相互竞争,从语用搭配的频率统计可知,到秦汉之际,"起"完成了对"兴、作"的替换。"起身"义的"兴"词素化于"夙兴夜寐","作"则基本消失。

  • 标签: 共时同现 历时替换
  • 简介:与其他人文领域的概念一样,“电影批评”难以用简单的标尺规范其内涵和外延。与传统意义上评论家的文字相比,缺乏身份认定的、被视为“普通观众”的观影文字如果可以被纳入电影批评的行列,应该怎样寻找到正确的定位。本文将通过挖掘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最早一批电影批评的旧文字,发现和审视公众影评的价值,并结合电影史研究的视角,再度探寻电影批评的边界。

  • 标签: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电影批评 影评 《申报》 公众 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