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共犯处罚根据论不仅适用予狭义共犯,也适用于共同正犯.是整个共犯理论基础。“可罚性借用论”主张共犯缺乏独立处罚根据,有违罪刑法定主义;“责任共犯论”强调共犯道德性,招致法律道德化倾向;“违法共犯论”忽视法益侵害性,会得出不合理结论。重视法益侵害性“因果共犯论”内部之“混合惹起说”,兼有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特点,是妥当共犯处罚根据论。

  • 标签: 共犯 处罚根据 混合的惹起说
  • 简介:共犯处罚根据理论是德日刑法当中热议的话题,被称为'犯罪论试金石'。现在,责任共犯论与不法共犯论已经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关于共犯处罚根据讨论主要是在惹起说内部展开。只有与我国关于共犯立法现状相联系,才能得出哪一种理论适合我国司法实践结论。修正惹起说正是在这样前提下是可能。同样,支持修正惹起说并不一定说明在整个犯罪论体系当中应当采纳结果无价值论立场。

  • 标签: 责任共犯论 不法共犯论 惹起说 结果无价值论
  • 简介:关于共犯立法体系,我们不必在区分制与单一制之间“选边站队”,只需根据形式客观说首先区分正犯(即实行犯)与共犯,然后根据作用大小区分主犯与从犯。我国《刑法》第29条第2款是关于教唆未遂注意性规定。因果共犯论中混合惹起说具有合理性,根据限制从属性说和实行行为性原理,教唆、帮助自杀行为不符合故意杀人罪构成要件。过失共同正犯问题是个假命题,既然能够肯定共同注意义务违反,完全可以以过失同时犯处理。根据行为共同说和因果共犯论,应当肯定片面共同正犯。承继共犯否定说是因果共犯论的当然归结。以“因果关系切断说”处理共犯脱离,是因果共犯论的当然结论。因果性只是共犯成立必要条件,而非充分必要条件。片面对向犯处罚根据是缺乏违法性(包括实质违法性)或者有责性。只要不违反法律禁止性或者限制性规定,通常应否定中立行为帮助可罚性。

  • 标签: 共犯体系 因果共犯论 承继的共犯 共犯的脱离中立行为的帮助
  • 简介:帮助犯因果关系是对帮助行为本质探讨,即什么样帮助行为才能成立可罚帮助犯问题。对帮助犯因果关系研究与狭义共犯处罚根据密切相关。如果以法益侵害作为构建刑罚可罚性基础,帮助行为必须与法益侵害之间具有因果关系,但与单独犯因果关系不同,只要帮助行为令法益更可能、更强烈受到侵害或令犯罪更容易实施即可认定因果关系存在。

  • 标签: 帮助犯 因果关系 共犯处罚根据 法益侵害
  • 简介:<正>在贪污犯罪案件中,共同贪污占有一定比例。共同贪污犯罪较之单个犯罪来说,具有更严重社会危害性,处罚上也较复杂。但是,由于法律规定得不够明确、具体,加之司法人员在理解上偏差,对贪污共犯处罚往往执行不一,因此应引起司法界注意,并有必要对此探讨。一、现行法律对贪污共犯处罚规定及司法实践中不同认识。全国人大常委会

  • 标签: 贪污共犯 共同犯罪人 共同贪污犯罪 主犯 从犯 贪污罪
  • 简介:预备犯处罚根据不是预备犯处罚条件,预备犯处罚条件是预备犯能够被处罚原因,而处罚根据则为为何要处罚预备行为,能处罚原因不能等同于要处罚根据处罚根据包括处罚条件。预备犯处罚根据存于在刑法规范之外,应该从顸备犯自身构造及行为规范中来探寻。处罚预备犯是刑事立法立法理性体现,刑法机能要求,是实现刑事立法伦理价值取向实现实质公平和正义必然,司法实践也说明处罚预备犯没有障碍。

  • 标签: 预备行为 预备犯 结构 处罚根据
  • 简介:秦律、汉律共犯处罚没有如唐律那样“首从之法”,其原则是将全体共犯者均处以同一刑罚。刚刚公布岳麓书院藏秦简第三册,即《为狱等状四种》中还可见数件共犯案例。虽然《为狱等状四种》所见共犯案例中未必明确记载对犯人处罚,但至少在案例1提出三个判决案之中,有两个判决案均对全体共犯者适用同一刑罚。并且,在案例5两个判决案之中,有一个判决案亦对相当于唐律所称共犯者中随从者的人直接适用对所犯之罪法定刑。

  • 标签: 岳麓简 共犯 秦律 汉律 群盗
  • 简介:国内外刑法理论对片面共犯能否成立存在着肯定说和否定说争论。肯定说认为,对于片面共犯者应当以共同犯罪论处;否定说以传统共同犯罪理论为基础否认片面共犯存在。片面共犯成立理论根据存在着行为共同说、犯罪共同说和共同意思主体说;片面共犯存在于片面共同正犯、片面教唆犯和片面帮助犯之中。

  • 标签: 共同犯罪 片面共犯 行为共同说
  • 简介:鉴于共同正犯与单独正犯之间结构性与规范性差异、共同正犯与狭义共犯处罚条件意义上共同性,为包括共同正犯在内所有犯罪参与行为寻求统一实质处罚根据是妥当。这种统一参与犯处罚根据观念应当是在"参与犯违法相对性"和"违法二元论"基础上"功能性实行行为助力"。根据这一观念,我国"主体间"参与犯处罚条件设定缺乏限定参与犯处罚范围合理机制。

  • 标签: 参与犯 实质处罚根据 功能性 助力
  • 简介:共犯共犯是刑法理论和刑法立法上"冷僻"地带。大陆法系国家刑法理论纵然对其有些许论述,但依然难以称得上"系统"、"体系"。对于共犯共犯之概念,国内外刑法学界都未给出明确界定,而仅有一些"轻描淡写"解释性表述。至于共犯共犯之分类、理论归属、认识错误以及刑事责任把握,则是整个刑法学界未有深入探讨问题。然共犯共犯在现实生活中并非如幻影般仅存在于想象之中,其依然会出现在各式各样共同犯罪之中,故对共犯共犯诸问题讨论对刑法理论完善和司法实践中相关问题解决大有裨益。

  • 标签: 共犯的共犯 理论归属 认识错误
  • 简介:<正>一、问题所在1.在有多个犯罪参与人情况下,其中一人中途放弃犯意,从共犯关系中脱离出来,实际上是很常见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其他共同犯罪人同时中止犯罪行为,问题相对较少。但是,在其他共同犯罪人继续实行犯罪至未遂或既遂情况下,在此

  • 标签: 共犯中止 中止犯 共同犯罪人 犯意 加功 既遂
  • 简介:<正>一、理论上惊人混乱是作此文缘起例1甲以杀人故意向丙连捅数刀,丙仍岿然不动,这时甲朋友乙正好路过,甲邀请乙共同完成杀丙这一艰巨任务,乙欣然接受,随后与甲又分别向丙身上

  • 标签: 共犯论 否定论 帮助犯 犯罪事实 非法拘禁罪 成文堂
  • 简介:因果关系切断说认为,共犯关系消解唯一判断标准是,是否消解了自己先前参与所给予因果性影响。因此,在判断是否需要采取结果避免措施之际,不是考虑着手实行之前还是着手实行之后这种形式性区别,而应关注共谋内容是否已经被部分现实化,并由此形成了容易以此为前提继续实施犯罪状况。不过,即便没有消解因果关系,倘若共谋者通过一定努力,消除了自己参与行为重要性,或者消除了与其他参与者之间共同性,该共谋者就从共同正犯降格至帮助犯。另外,被其他共犯单方面地排除在共犯关系之外,这不过是意味着排除了自此之后心理、物理因果性,但并不意味着切断了先前参与所具有的因果性影响。

  • 标签: 共犯关系的消解 因果关系切断说 心理因果性 物理因果性 共谋的射程
  • 简介:共犯关系脱离,是指在共同犯罪过程中,部分共犯人从共犯关系中退出,其他共犯人继续实施犯罪并达到未遂或既遂犯罪形态。共犯关系脱离是有关犯罪结果归属问题,而共犯中止是事关已成立未遂犯可罚性问题。前者属于共犯论特有的问题,后者与其说是共犯论问题,不如说是未遂犯论问题。尽管两者存在部分重合,共犯关系脱离有可能适用共犯中止规定,但两者本质却不同。

  • 标签: 共犯关系脱离 共犯中止 认可 解消
  • 简介:<正>共同犯罪人中止是一个在我国刑法学界尚未引起重视,而在司法实践中经常出现问题。共犯中止与单个人犯罪中止不同,认定共犯中止比认定单个人犯罪中止复杂。本人不揣冒昧,从刑法理论上并结合我国刑法有关规定,对共犯中止加以探讨。共同犯罪以二人以上共同故意为条件,且须有共同犯罪行为,主客观相统

  • 标签: 共同实行犯 共同犯罪人 犯罪行为 犯罪中止 教唆犯 帮助犯
  • 简介:共犯成立根据在于主客观相统一共同犯罪行为,就教唆犯而言,其成立根据在于,行为人具有与他人共同犯罪并教唆有刑事责任能力者实行犯罪主观故意。并实施了教唆他人犯罪行为,教唆犯罪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西方国家关于共犯处罚根据问题理论诠释可能并不能契合中国刑法观念与规范现实,且西方国家两种共犯体系(区分制共犯体系与单一制正犯体系)也无法匹配中国共犯体系。在中国刑法规范语境下,教唆犯处罚根据,实质上是指教唆犯"刑罚处罚根据"或者说"刑事责任根据",其不同于刑法分则规定单独犯罪与共同犯罪中规定实行犯(在我国主要是主犯)"刑罚处罚根据"与"刑事责任根据",因而其并非如西方国家一样仅仅指向"共犯不法是源于还是独立于正犯行为不法";同时,在整体论意义上,教唆犯处罚根据总共关涉两种情形下处罚根据问题:一是共犯教唆犯处罚根据,这是在共同犯罪形态之下所进行考察;二是非共犯教唆犯处罚根据,这是在非共同犯罪形态之下所进行考察。教唆犯处罚根据有其法哲学、立法论、司法解释论上处罚根据

  • 标签: 教唆犯 共犯的处罚根据 共犯体系 刑法知识
  • 简介:共犯脱离是共同犯罪发展过程中一种客观现象.围绕着处理共犯脱离根据,形成了“意思联络欠缺说”、“共犯关系脱离说”、“准障碍未遂说”和“因果关系遮断说”争论,而共犯脱离成立条件讨论则是处理共犯脱离根据争论之继续.“因果关系遮断”不但能够从根本上说明处理共犯脱离根据,而且构成了共犯脱离成立“充要条件”,但主观因素即“任意性”可直接影响或决定共犯脱离成立后具体犯罪形态.共犯脱离以“共犯关系截短”为真相,其不仅可以带来共犯脱离理论本身完善,而且可以丰富和发展既往共同犯罪理论.

  • 标签: 共犯脱离 意思联络 共犯关系 中止犯 因果关系
  • 简介:这种犯罪实行行为与帮助犯帮助行为在空间上间隔性决定了存在帮助犯有同他人(实行犯)共同犯罪故意,共同犯罪中其他参与者犯罪意图都是通过实行犯实行行为来实现,即便在主观上此实行犯对彼实行犯具有片面的共同犯罪故意

  • 标签: 共犯初探 片面共犯
  • 简介:承继共同正犯,是指对某一个犯罪,先行行为者着手实施后,在行为尚未全部实行终了时段,后行行为者介入进来,在与先行行为者取得意思上联络后。共同实施犯罪情形。承继共同正犯成立范围,应当限定在:后行行为者将先行行为者行为和结果作为实现自己犯罪手段,基于利用该行为和结果意图而加以利用情况下,应将这种行为视为后行行为者利用、补充先行行为者实行行为,具体判断应以价值、规范意义上等同性为基准。

  • 标签: 承继性 犯罪共同 手段规范意义
  • 简介:关于“片面共犯”,国内外刑法理论和实践存在较大争议。基于“犯罪共同说”立场和我国大陆刑事立法,应当否定“片面共犯观念。多数“片面共犯”实质上是间接正犯,而“片面共犯”中“片面的共同正犯”是直接正犯与间接正犯竞合。

  • 标签: 片面共犯 性质 间接正犯 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