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合并脑微出血,患有脑梗死的患者治疗中,再次出现脑出血症状的临床治疗。方法 将我院在2018年5月~2020年5月期间接收的所有患者资料进行归纳性分析,其中选取患有脑梗死症状并未合并其他症状的45例患者及两种症状合并的45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前者命名为参照组,后者命名为探究组。比较两组病患中再发出血症状的发生率及发生情况,进而探析相关的因素原因。结果 参照组病患的再发出血发生率为11.11%(5/45),明显低于探究组的44.44%(20/45)(P0.05),而年龄、高血压及高血脂则是主要因素(P

  • 标签: 脑微出血(CMB) 脑梗死 再发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年出血型烟雾病复发出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1年11月至2019年11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成年出血型烟雾病患者,分析其首次发病的临床特点以及复发出的类型和部位,并对复发出的危险因素进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及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111例成年出血型烟雾病患者,年龄(48.6±11.2)岁(范围24~82岁)。中位随访时间为39个月,27例患者(24.3%)复发出,复发出主要位于大脑后部(18例,66.7%)。复发出组年龄显著低于未复发组[(42.19±11.0)岁对(50.61±10.48)岁;t=3.5,P=0.001],而合并颅内动脉瘤(29.6%对11.9%;χ2=4.73,P=0.03)以及首次出血位于后部(51.9%对28.6%;χ2=4.92,P=0.027)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未复发组。复发出类型及部位与首次出血常常不一致。对复发出位于后部的患者首次出血部位进行的分析显示,首次出血位于后部(11/38,28.9%)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首次出血位于前部(7/73,9.6%;P=0.008)。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合并颅内动脉瘤(P=0.006)和首次出血位于后部(P=0.001)的患者更易复发出,而血运重建术能减少复发出(P=0.028)。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颅内动脉瘤[风险比(hazard ratio, HR)2.32,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05~5.16;P=0.038]以及首次出血位于后部(HR 2.93,95% CI 1.31~6.54;P=0.009)是出血型烟雾病患者复发出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以及Cox多变量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颅内动脉瘤也是复发后部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HR 2.97,95% CI 1.06~8.26;P=0.034)。结论成年出血型烟雾病的首次出血与复发出类型及部位常常不一致,首次出血位于后部以及合并颅内动脉瘤是复发出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烟雾病 颅内出血 脑血管重建术 复发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控制血压对脑出血再发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我院脑出血稳定期患者60例进行2年随访,根据有无规律服用降压药分为2组,随访调查2年期间脑出血再发率。结果规律服药组30例,血压基本能控制在130/80mmHg上下,脑出血再发率3.3%,不规律服药组30例,血压基本控制在143/95mmHg上下,脑出血再发率13.3%。两组患者在血压控制水平及脑出血再发率等指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压控制对脑出血再发有保护作用,需做好脑出血后患者的血压控制工作。

  • 标签: 高血压 脑出血 控制血压 再发出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后复发脑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和复发脑出血部位的变化规律以及临床预后。方法以20年间入院接受治疗的856例首发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观察组,下同)为观察对象,根据有无复发脑出血(复发组,下同)进行分组、探究复发组脑出血部位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复发组与高血压的有效控制与否、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治疗、不良行为方式的改变、及既往有否缺血性心脏病是有关。复发组再出血部位多在原出血灶的对侧,少部分在原出血部位的同侧甚至相同或邻近部位。复发组预后差。结论有效控制血压、治疗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改变不良行为方式,从而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可以预防脑出血复发,改善预后。

  • 标签: 高血压 脑出血 复发
  • 简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由于脑底部或脑表面血管破裂,大量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以剧烈头痛、脑膜刺激征阳性,以及血性脑脊液为主要表现,起病急,进展快,病情多变,常在短时间内症状和体征就达到最高峰,有再次出血的危险性。死亡率和复发率较高。再次出血的危险性在发病后2周内发病率最高,其次为3周-6周,6个月复发率减少。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 预防 护理 再次出血 脑膜刺激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梗死后再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42例脑梗死后再发出血患者,通过对临床表现的分析,CT及MR的诊断进行总结分析。结果42例患者中治愈20例(47.62%),好转11例(26.19),无效5例(11.91%),死亡6例(14.29%)。结论脑梗死后再发出血患者的病死率与致残率高的原因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及早发现,及时诊断,通过综合治疗,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 标签: 脑梗死 脑出血 临床治疗
  • 简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可分为损伤性和非损伤性(自发性)两大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为脑动脉瘤所致,约占卒中的10%~15%[1].而再出血是影响SAH预后的重要因素,病死率高达60%~100%[2].过早活动、便秘、尿潴留、用力咳嗽、情绪激动等是再出血的主要诱因.针对诱因,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对减少再出血,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后再发出血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脑梗死后再发出血患者127例进行分析讨论,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64例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63例采取整体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临床治疗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脑梗死后再发出血的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最终使患者并发症降低,致残率降低,最大限度的回归于社会。

  • 标签: 脑梗死 脑出血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分析胆总管结石ERCP与EST并发出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有效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消化内镜中心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299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与EST取石术的临床资料。结果299例患者,术中少量出血52例,明显出血50例,其成功插入乳头时间经方差分析(F=3.7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P〈0.05);出血病例中,存在憩室21例,出血量与憩室的关系经卡方检验(x2=5.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P〈0.05);术中出血患者分别采用内镜下电凝止血与钛夹止血处理,经Fisher精确概率检验法,提示内镜下钛夹止血治疗的止血有效率高于电凝止血治疗(P=0.464,P〈0.05),并发术后出血8例,其中3例行内科保守治疗有效,1例无效,3例行内镜下止血治疗有效,1例行介入止血治疗并发重症急性胰腺炎。结论胆总管结石ERCP与EST并发出与成功插入乳头时间,有无憩室等因素相关,内镜下干预治疗是防治术中术后出血的有效措施。

  • 标签: ERCP EST 出血 内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并发出倾向患者的化疗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100例APL患者,使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行综合护理措施,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出倾向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综合护理后,患者并发出倾向明显减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并发出血倾向 护理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美克尔憩室是由于胚胎时期卵黄管退化不全引起的消化道畸形,常合并有消化道出血、梗阻、穿孔、憩室炎等并发症,该病临床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诊断有一定困难,甚至造成误诊,采用双气囊电子小肠镜结合^99TC^mO4异位胃黏膜核素显像可以提高诊断率,确诊后如有并发症均应手术治疗。现报告本院收治的1例美克尔憩室并发出病例,同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如下。

  • 标签: 美克尔憩室 消化道出血 病例报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结肠息肉电切并发出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比2009-2012年与2013年结肠息肉电切后出血发生率,将出血者(28例)随机分2组,分别采用镜下止血及药物止血,比较疗效。结果2013年前出血发生率低于2013年,并发出后,镜下止血治疗后出血全部控制,药物止血14人中仅5人有效,其余9人观察无效后最终采用镜下止血。结论感染可能是息肉电切后并发出的原因之一,镜下止血优于药物止血,并发出时,尽早采取肠镜下止血治疗。

  • 标签: 结肠息肉 电切治疗 镜下止血 药物止血
  • 简介:目的探讨RecombinantBasicFibroblastGrowthFoebor(BFGF)有效促进拔牙创口愈合,减少感染机会,以预防拔牙后继发出和干槽症的作用。方法临床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A组使用贝复济,B组对照。常规拔牙后清理牙槽窝,在创口周围连续均匀喷涂贝复济3次,咬纱布卷10min。结果A组无继发出和干槽症发生,B组有3例继发出,8例干槽症发生。结论贝复济可以预防拔牙后继发出和干槽症发生。

  • 标签: BFGF 继发出血 干槽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