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阑尾改良缝合在阑尾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随机对阑尾炎患者的阑尾切口采取改良缝合,与同期传统分层缝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改良缝合(腹膜外单层缝合)的病人,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传统分层缝合组。结论阑尾切口改良缝合具有缝合简单、省时,切口平整、创伤小、愈合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

  • 标签: 阑尾切口 改良缝合
  • 简介:治疗组和对照组切口裂开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及对照组均为腹部纵行手术切口,从表1可见治疗组缝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临床应用 切口缝合 剖宫产腹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阑尾切口缝合的临床疗效价值;方法总结82例阑尾切口改良缝合切口常规缝合疗效分析.结果82例阑尾术后均采用改良抽线法缝合,无一例切口感染,切口疝及哆开发生;结论改良切口缝合不受体型胖瘦、年龄、感染程度、其它消耗性疾病限制。更适合切口长度小与7cm.。显著降低切口感染。

  • 标签: 阑尾切口 改良缝合 抽线缝合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减张缝合在预防腹部切口裂开治疗体会。方法对23例应用改良减张缝合预防腹部切口裂开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选的23例病人中,有中重度肥胖、糖尿病、癌症、贫血、低蛋白血症、高龄等患者,采用改良减张缝合均未出现切口裂开。结论改良减轻缝合能较好地预防腹部切口裂开。

  • 标签: 改良减轻缝合法 腹部手术切口 切口裂开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和比较妇科手术腹部纵切口改良皮内缝合与传统缝合的愈合效果。方法 回顾我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62例采用腹部纵切口行妇科手术的患者,分析并对比30例采用传统缝合方法(对照组)与32例采用改良皮内连续缝合方法(观察组)的患者在切口缝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情况及线状-平整疤痕率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切口缝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采用的改良皮内连续缝合方法有效降低了脂肪液化率、伤口线结反应或硬结率,提高了伤口甲级愈合率,缩短了住院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改良皮内缝合 传统缝合 腹部纵切口 切口愈合情况 妇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部正中切两层缝合和传统的切口四层缝合的区别。方法通过对照试验将100例患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两种方法的缝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恢复的情况。结果通过对这两种缝合方法进行缝合的患者的术后调查,采用两层缝合的患者在术后出现切口液化、红肿、切口感染等病症为0例,采用四层缝合方法的患者切口出现液化、红肿、切口感染等病症为5例,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腹部的正中切口,采用两层缝合比采用传统的四层缝合给患者带来的创伤小,所以具备了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 标签: 腹部正中切口 两层缝合 四层缝合 对照试验
  • 简介:摘要随着今年来剖宫产术在妇产科应用几率不断增加,与之对应的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也随之不断增加。在腹壁切口愈合不良处理时频繁的换药与清创消毒处置对于患者而言不仅十分痛苦,而且方法繁琐费时费力增加护理成本。目前业界在应对有关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方面都在积极寻找有效的新式切口缝合方式。以剖宫产腹壁横切口新式间断缝合拆线法与皮内连续缝合拆线法为代表的新型缝合方式在美化切口的同时能有效降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的出现。

  • 标签: 剖宫产术 美化切口 妇产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切口连续皮内缝合及常规切口单纯缝合用于体表脂肪瘤切除的价值对比。方法选取我院收入的40例进行体表脂肪瘤切除的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小切口连续皮内缝合组,另一组为常规切口单纯缝合组,各20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切口愈合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发现小切口连续皮内缝合术后切口愈合程度略优于常规切口单纯缝合术后切口愈合程度,但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对于切口愈合的满意方面,小切口连续皮内缝合术优于常规切口单纯缝合,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连续皮内缝合法 单纯缝合法 体表脂肪瘤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皮肤和皮下组织缝合方式对预防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效果。方法将2600例行剖宫产术的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3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缝合即间断缝合皮下脂肪4-5针,观察组皮下脂肪不予缝合。结果观察组切口愈合率98.85%,显著高于对照组95.78%(P<0.01);观察组脂肪液化切口裂开1.15%(P<0.05),显著低于对照组3.46%;观察组术后平均住院日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皮下脂肪不予缝合,对预防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是一种省时、易行、疗效好、简单的方法。

  • 标签: 剖宫产 皮下脂肪 脂肪液化
  • 简介:【摘要】目的:对改良会阴侧切缝合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在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期间收治的8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即均分为调查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缝合,调查组患者实施改良版会阴侧切缝合,对比两组的缝合所需时间,出血量以及母体产后满意度。结果:调查组的缝合所需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符合统计学意义(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骶尾窦切口改良缝合方法的可行性。方法自2012年以来对诊断明确的19例患者采用改良缝合缝合切口,观察切口愈合情况。结果切口全部1期愈合。结论该缝合方法操作相对简单,切口美观,效果确切。

  • 标签: 骶尾窦 切口 缝合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真皮下全层间断缝合在横切口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期间168例横切口剖宫产产妇作对照实验,将产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85例)产妇采用传统缝合方式,观察组(n=83例)产妇采用改良式真皮下全层间断缝合,对比分析不同缝合方式应用于横切口剖宫产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缝合时间与切口愈合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横切口剖宫产产妇应用改良式真皮下全层间断缝合缝合效果显著。

  • 标签: 横切口 改良式真皮下全层间断缝合法 剖宫产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膝前正中直切口髌骨缝合线双荷包法结合张力带缝合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6例髌骨骨折,采用膝前正中直切口髌骨缝合线荷包缝合结合张力带缝合治疗,并辅以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187例随访12~24个月,平均19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12周,无内固定松动及再骨折。按陆裕朴等功能评定标准优168例,良16例,可3例,优良率达到98.4%。结论膝前正中直切口髌骨缝合线双荷包结合张力带缝合治疗髌骨骨折显露充分,切口小,不损伤隐神经和膝降动脉髌下支,操作简单,缝合方法符合生物学固定方法及张力带原则,丝线组织相容性好,可早期活动,并发症少,无需二次手术取出,费用低廉。

  • 标签: 髌骨骨折 手术方法 内固定物 双荷包缝合法 张力带缝合法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改良双线Kessler连续缝合在端对端肌腱修复中的生物力学性能,并与其他常用缝合技术进行比较。方法:选取40只成年白猪后足共40束肌腱,随机分为四组,每组应用不同的肌腱修复技术,分别为:改良双线Kessler连续缝合改良双线Kessler法、Tsuge法和Tang法。评价指标包括2毫米裂隙抗张强度、断裂抗张强度和肌腱韧度。结果:改良双线Kessler连续缝合在断裂抗张强度(150.25 ± 10.50 N)、2毫米裂隙抗张强度(100.30 ± 8.20 N)以及肌腱韧度(12.55 ± 1.25 N/mm)方面均优于其他三种缝合。结论:改良双线Kessler连续缝合在肌腱抗张力和韧度方面表现出优异的生物力学性能,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潜力,尤其适合于需要早期肌腱活动的患者。

  • 标签: 肌腱修复,改良双线Kessler缝合法,生物力学研究,肌腱强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会阴切开术传统缝合和皮内连续缝合的特点、优越性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01月至2011年06月我院采用会阴侧切术分娩产妇行传统法缝合205例,以及同期行皮内连续缝合205例对照,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两组缝合时间、疼痛程度及愈合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皮内缝合操作简单、缝合时间短、疼痛程度轻、愈合快、切口美观、术后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会阴切口缝合方法 愈合情况
  • 简介:目的比较腹部Ⅲ类切口采用全层缝合与传统分层缝合关腹的效果,以指导其临床应用。方法2004年4月~2011年3月行急诊开腹手术且符合Ⅲ类切口标准的患者298例,观察组162例采用全层缝合关腹,对照组136例采用分层缝合关腹。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及平均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10.9vs.129.7,90.8vs.115.3,P〉0.05)。观察组术后使用镇痛药物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22.2%vs.11.0%,P〈0.05),术后早期(48h内)下床活动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38.3%vs.72.1%,P〈0.01),平均拆线时间延长(15.4vs.8.4,P〈0.01)。观察组术后发生并发症21例(13.0%),对照组50例(36.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切口感染、全层裂开、窦道形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切口脂肪液化、切口疝发生率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不存在弥漫性腹膜炎、手术时间长,肥胖、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患者,两组术后各种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层缝合能降低腹部Ⅲ类切口感染、窦道形成、全层裂开的发生率,但拆线时间延长,术后疼痛感更明显,早期下床活动者减少,更适用于存在弥漫性腹膜炎、手术时间长,肥胖、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患者。

  • 标签: 缝合技术 切口 手术后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