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与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骨科收治的1 27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资料。男418例,女860例;中位年龄81(75,90)岁;股骨转子间骨折728例,股骨颈骨折550例。绘制NLR、MLR、PLR预测老年髋部骨折后谵妄发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分别得到最佳截断点(敏感度、特异度和曲线下面积),根据最佳截断点分别将NLR、MLR、PLR分成升高组和正常组。根据髋部骨折术后是否发生谵妄,将患者分为谵妄组与无谵妄组,首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对于P<0.05的因素再采用二元逻辑回归分析确定危险因素。结果1 27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入院时NLR、MLR、PLR中位数分别为5.43(3.87, 7.88)、0.40(0.29, 0.54)、158.40(118.00, 222.50)。术后共153例(12.0%)患者发生谵妄,利用ROC曲线研究NLR、MLR、PLR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的最佳截断点(敏感度、特异度和曲线下面积)分别为7.613(57.5%、77.1%、0.726)、0.512(52.3%、74.0%、0.663)、201.125(68.6%、73.3%、0.751)。其中NLR升高(OR=2.046,95% CI:1.322~3.166,P<0.001)、MLR升高(OR=1.568,95% CI:1.039~2.367,P=0.032)、PLR升高(OR=3.489,95% CI:2.290~5.317,P<0.001)是术后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NLR≥7.613、MLR≥0.512和PLR≥201.125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NLR、MLR和PLR对术后谵妄预测具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髋骨折 老年 谵妄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在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患者预后分析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08年7月至2018年8月,四川省肿瘤医院研究所诊治的121例PTCL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为92例,女性为29例,中位年龄为55岁(15~83岁)。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初诊时血常规检查结果中,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单核细胞绝对计数计算NLR、LMR。LMR与NLR的最佳截断值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获得,并且根据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高NLR组和低、高LMR组。组间不同临床特征患者构成比的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低、高LMR组和低、高NLR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总体生存(OS)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对PTCL患者PFS、OS率进行单因素分析,纳入分析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Ann Arbor分期、病理类型,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PTCL预后指数(PIT)评分、B症状、乳酸脱氢酶(LDH)水平、血小板计数、贫血、Ki67指数、NLR、LMR。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有统计学意义及有临床指导意义的影响因素,纳入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版《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结果①通过NLR的ROC曲线获得NLR最佳截断值为3.822,敏感度为0.577,特异度为0.623,曲线下面积(AUC)为0.591(95%CI:0.488~0.694)。通过LMR的ROC曲线获得LMR最佳截断值为2.715,敏感度为0.519,特异度为0.710,AUC为0.614(95%CI:0.512~0.716)。②按照NLR最佳截断值,57例患者纳入低NLR组(NLR<3.822),64例患者纳入高NLR组(NLR≥3.822)。这2组患者临床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LMR最佳截断值,75例患者纳入低LMR组(LMR<2.715),46例纳入高LMR组(LMR≥2.715)。低LMR组年龄>60岁者为38例,年龄≤60岁者为37例,高LMR组年龄>60岁者为13例,年龄≤60岁者为33例;低LMR组Ann Arbor分期系Ⅰ~Ⅱ期者为13例,Ⅲ~Ⅳ期者为62例;高LMR组Ⅰ~Ⅱ期者为16例,Ⅲ~Ⅳ期者为30例;低LMR组PTCL非特指型(PTCL-NOS)者为24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瘤(AITL)者为37例,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间变大细胞淋巴瘤(ALCL)者为14例,高LMR组PTCL-NOS者为25例,AITL者为11例,ALK-ALCL者为10例。这2组患者的年龄、Ann Arbor分期、病理类型构成比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870、4.764、8.297,P=0.015、0.029、0.016);2组患者其他临床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患者中位随访期为32个月(5~101个月)。低、高NLR组患者中位PFS期分别为16、11个月,低NLR组患者3年PFS率显著高于高NLR组(28.8%比10.2%; χ2=5.537,P=0.019)。低、高NLR组患者中位OS期分别为56、19个月,低NLR组患者3年OS率亦显著高于高NLR组(61.1%比27.8%; χ2=9.341,P=0.002)。低、高LMR组患者中位PFS期分别为10、16个月,低LMR组患者3年PFS率显著低于高LMR组(11.9%比31.7%; χ2=5.391,P=0.020);低、高LMR组患者中位OS期分别为17、56个月,低LMR组患者3年OS率亦显著低于高LMR组(28.5%比62.5%; χ2=8.999,P=0.003)。④PTCL患者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nn Arbor分期为Ⅲ~Ⅳ期(HR=0.544,95%CI:0.314~0.944,P=0.030),ECOG评分>1分(HR=0.349,95%CI:0.221~0.551,P<0.001),Ki67指数≥80%(HR=0.421,95%CI:0.253~0.699,P=0.001)及NLR≥3.822(HR=0.615,95%CI:0.400~0.944,P=0.026)是影响PTCL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Ann Arbor分期为Ⅲ~Ⅳ期(HR=3.632,95%CI:1.726~7.642,P=0.001),ECOG评分>1分(HR=4.311,95%CI:2.530~7.347,P<0.001),Ki67指数≥80%(HR=2.691,95%CI:1.500~4.828,P=0.001)及LMR<2.715 (HR=0.450,95%CI:0.265~0.764,P=0.003)是影响PTCL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NLR、LMR可作为PTCL患者的预后预测指标。但是,由于本研究仅为回顾性分析,尚需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对此结论进一步研究、验证。

  • 标签: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外周T细胞淋巴瘤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行外科治疗的177例胃癌患者。根据ROC曲线确定最佳临界值为3.79,按此临界值将患者分为高LMR组(LMR≥3.79)和低LMR组(LMR<3.79),分析胃癌患者的LMR与淋巴结转移及淋巴结N分期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N分期的LMR值比较结果显示,N1与N2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N1和N2均与N3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LMR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LMR对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及淋巴结转移分期有一定预测意义。

  • 标签: 胃肿瘤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淋巴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中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onocytes to lymphocyte ratio, MLR)与急性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患者全因死亡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回顾性选取2013年12月至2018年10月收治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急性PQ中毒患者,随访至2019年7月1日。主要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根据血MLR值将患者平均分为四组,同时根据受试者工作特性(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确定的最佳MLR截止值0.61分为两组,采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相关危险因素,ROC曲线评估MLR对急性PQ中毒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效能。结果共纳入117例患者,其中男49例,女68例,年龄(36.91±16.00)岁,全因死亡为70(59.8%)例。K-M曲线显示Quartile 4组患者的远期预后较Quartile 1、Quartile 2和Quartile 3差(Log-rank=33.376,P<0.01),MLR≥0.61较MLR<0.61组患者的全因病死率明显更高(Log-rank=26.451,P<0.01)。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提示MLR是急性PQ中毒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Quartile 4 vs Quartile 1: HR=2.773,95%CI: 1.250~6.154,P=0.012)。ROC曲线结果表明MLR预测全因病死率的最佳截断值为0.61,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684 (95%CI: 0.591~0.767,P=0.0002),敏感性为47.14%,特异性为91.49%。结论MLR越高急性PQ中毒患者的死亡风险越高,MLR可作为该人群全因死亡的一个有效预测指标。

  • 标签: 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 百草枯 中毒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对早期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PLNM)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南充市中心医院初次接受宫颈癌根治性术的516例早期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PLNM,将其分为PLNM(+)组(n=113)和PLNM(-)组(n=403)。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所有受试者的临床病例资料。采用χ2检验,对2组患者年龄、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临床分期,手术切除组织的病理学分级、组织病理学类型、肿瘤直径、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含量,术中是否发现脉管癌栓、宫旁浸润,宫颈间质浸润深度,以及LMR构成比等进行统计学比较。绘制LMR预测宫颈癌PLNM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LMR预测早期宫颈癌患者发生PLNM进行分析,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ROC-AUC)。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LMR预测早期宫颈癌患者发生PLNM的准确性。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2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①单因素分析结果:PLNM(+)组与PLNM(-)组患者FIGO临床分期、手术切除组织的病理学分级、组织病理学类型、肿瘤直径、血清SCC-Ag含量、术中是否发现脉管癌栓及宫旁浸润、宫颈间质浸润深度、LMR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057、18.998、9.584、85.667、7.225、88.538、69.807、32.644、126.453,P<0.05)。②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早期宫颈癌患者FIGO临床分期为ⅡA期(OR=2.805,95%CI:1.224~4.160,P=0.009),手术切除组织的病理学分级为G1(OR=2.256,95%CI:1.245~6.323,P=0.013),脉管癌栓(OR=5.818,95%CI:3.139~10.782,P<0.001),宫旁浸润(OR=4.482,95%CI:1.730~11.615,P<0.002),肿瘤直径≥4 cm(OR=3.955,95%CI:2.119~7.383,P<0.001),以及血清SCC-Ag含量≥1.6 ng/mL(OR=1.909,95%CI:1.057~3.446,P=0.032),均为早期宫颈癌患者发生PLNM的危险因素,而LMR>2.2(OR=0.155,95%CI:0.081~0.296,P<0.001),则为早期宫颈癌患者发生PLNM的保护因素。③ROC曲线分析结果:LMR预测早期宫颈癌患者PLNM的ROC-AUC为0.790(95%CI:0.753~0.825,P<0.001)。根据约登指数(Youden index)最大原则,LMR预测早期宫颈癌患者发生PLNM的最佳临界值为2.2,此时其预测早期宫颈癌患者发生PLNM的敏感度为66.4%,特异度为85.9%。结论术前外周血LMR>2.2,可作为预测早期宫颈癌发生PLNM的保护因素。

  • 标签: 宫颈肿瘤 肿瘤,鳞状细胞 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 淋巴转移 淋巴细胞,肿瘤浸润 ROC曲线 妇女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IM)患者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比率、CRP、中性/淋巴比值及EBV-DNA检测情况,分析其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患儿16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进行儿童保健的健康儿童150例作为对照组,对其进行血常规、CRP、异型淋巴细胞比率及EBV-DNA检测,计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比较研究组及对照组两者之间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异型淋巴细胞比率、中性/淋巴比值、CRP、EBV-DNA检测结果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异形淋巴细胞比率 EBV-DNA CRP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流式细胞术及手工制片显微镜观察两种方法测定传单患儿异型淋巴细胞有无差异,同时探讨传单患儿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异型淋巴细胞表面抗原表达的变化。方法通过用流式细胞术及手工制片显微镜观察两种方法测定2009-2010年间36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及40例对照组患儿异型淋巴细胞的百分比,用流式细胞仪对两组患儿T细胞亚群免疫测定、异型淋巴细胞免疫表型测定,然后对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种方法在测定异型淋巴百分比上没有显著差异,传单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与对照相比CD3.CD8增高,CD4降低,CD4/CD8比值降低;传单患儿异型淋巴细胞与对照组相比CD28表达增加。结论流式细胞术检测传单患儿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较形态学快速、准确、易标准化,同时还能分析异型淋巴细胞的表型。

  • 标签: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异型淋巴细胞 免疫表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monocyte ratio,LMR)预测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30 d病死率的价值。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就诊的18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出现死亡分为观察组(术后30 d死亡患者,39例)与对照组(术后30 d存活患者,147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以及PNI、LMR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在血肿破入脑室、基底核区发生血肿、脑叶发生血肿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丘脑发生血肿率、血肿体积分别为87.2%(34/39)、(54.23±7.68) 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前、术后2 d白蛋白水平分别为(37.98±5.32)g/L、(34.55±5.24)g/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前、术后2 d、4 d淋巴细胞水平分别为(4.85±3.02)×109/L、(3.25±1.69)×109/L、(4.26±2.02)×109/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单核细胞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前、术后4 d、7 d的PN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前、术后7 d的LMR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NI术前、术后4 d、7 d,LMR术后7 d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30 d死亡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术前PNI、LMR预测价值较高;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白蛋白水平、淋巴细胞水平、术后2 d淋巴细胞水平、术前PNI及血肿体积为影响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30 d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前PNI、LMR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30 d死亡具有较高预测价值,并且术前PNI为影响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30 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高血压性脑出血 预后营养指数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 30 d病死率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对胃和食管神经内分泌癌术后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8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经术后病理确诊的49例胃和食管神经分泌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获取患者术前LMR的最佳临界值,分为低LMR组(LMR<3.587,24例)和高LMR组(LMR≥3.587,25例),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病理特征及总生存(OS)的差异,并探讨影响胃和食管神经内分泌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LMR高低与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预后营养指数(PNI)相关(χ2=22.329,P<0.01;χ2=5.384,P=0.020),且与PNI呈正相关(r=0.443,P=0.001),而与NLR呈负相关(r=-0.362,P=0.011);LMR高低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最大径、淋巴结受累、T分期、远处转移、脉管癌栓、肿瘤部位、治疗方式、C反应蛋白与清蛋白比值(CRP/Alb)、改良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mGPS)均无关(均P>0.05)。高、低LMR组患者的中位OS时间分别为未达到和13.1个月(95% CI 5.532~20.735个月),低LMR组患者预后更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685,P=0.003)。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分期、治疗方式、LMR是OS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术前LMR是简便、可重复检测的生物学指标,可作为胃和食管神经内分泌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癌,神经内分泌 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 预后
  • 简介:目的通过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探讨其急性期与恢复期细胞免疫功能变化以及与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73例IM患儿分别在急性期与恢复期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IM患儿急性期CD3、CD8明显升高,CD4、CD19、CD16+56及CD4/CD8明显降低,症状缓解后CD3、CD8百分比呈下降趋势,CD4、CD19及CD4/CD8有所上升,急性期与恢复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期与恢复期CD16+5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患儿急性期与恢复期上述指标分别与正常儿童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儿童IM可能与淋巴细胞亚群相关,虽然恢复期患儿CD3、CD8百分比呈下降趋势,CD4、CD19、CD16+56及CD4/CD8百分比有所上升,但短时间内不能达到健康儿童水平,需长期关注IM患儿的免疫功能状况并控制感染。

  • 标签: 儿童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儿童与青少年高发的一种淋巴细胞反应性增生急性传染性疾病,该疾病虽为良性自限性疾病,但如不及时进行治疗,疾病所带来的并发症也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保证患者生命的意义重大。因疾病导致的患儿临床表现不一,故实验室检查是疾病确诊的重要方法及依据。

  • 标签: 异型淋巴细胞 检验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诱导化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在疗效评估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诱导化疗后1周血涂片初步镜检未见白血病细胞的初治AML(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完成全部诱导化疗后1周LMR预测患者完全缓解(CR)的最佳临界值,并依据此值将患者分为低LMR组(LMR<最佳临界值)和高LMR组(LMR≥最佳临界值),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测指标的差异及两组疗效、复发及生存情况。结果63例患者入组。完成全部诱导化疗后1周中位LMR为3.64(0.13~88.01),诱导化疗1个疗程后达CR 51例(81.0%),2个疗程后达CR 54例(85.7%),最终CR患者56例(88.9%)。经ROC曲线分析,确定LMR最佳临界值为1.515。低LMR组和高LMR组分别有20例和43例。两组间年龄、性别、血红蛋白、骨髓原始细胞比例、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乳酸脱氢酶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LMR组和高LMR组1个疗程后CR率分别为65.0%(13/20)、88.4%(3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6,P=0.028)。低LMR组1个疗程达CR的13例患者中复发3例,高LMR组1个疗程达CR的38例患者中复发2例;低LMR组和高LMR组两组3年RFS率分别为64%、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97,P=0.089);3年OS率分别为84%、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6,P=0.712)。结论对于完成诱导化疗后1周血涂片镜检未见有核细胞的初治AML患者,LMR可能用于评估疗效和复发情况。

  • 标签: 白血病,髓样,急性 淋巴细胞计数 单核细胞 WT1基因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外周血淋巴细胞数目及异型淋巴细胞比率在EBV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monoucleosis.IM)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检测70例IM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数目及异型淋巴细胞比率。结果70例IM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数目及异型淋巴细胞比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BV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多样,外周血淋巴细胞数目及异型淋巴细胞比率对该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EB病毒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淋巴细胞数目 异型淋巴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肝癌患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份至2014年3月份我院122例行根治性手术的肝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数据,并进行定期回访。根据ROC曲线以NLR=2.84、PLR=138.9为临界值将患者分为高NLR组(NLR≥2.84),高PLR组(PLR≥138.9),低NLR组(NLR<2.84),低PLR(PLR<138.9)组,高NLR+PLR组(NLR≥2.84、PLR≥138.9),低NLR+PLR组(NLR<2.84、PLR<138.9)和高NLR+低PLR组(NLR≥2.84,PLR<138.9),低NLR+高PLR组(NLR<2.84、PLR≥138.9)。Logrank单因素分析八组患者的临床、病理数据与无瘤生存期的关系,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导入Cox回归模型行风险分析。结果122例患者3年的无瘤生存率为10.2%。高NLR+PLR组55例,3年的无瘤生存率为3.5%。低NLR+低PLR组20例,3年的无瘤生存率为22.9%。两组无瘤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NLR≥2.84、PLR≥138.9、肿瘤>5cm、血管侵犯、AFP≥200ng/ml是影响肝癌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这六个因素为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肝细胞癌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血小板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160例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随机尿蛋白肌酐的比值(UACR)分为DN(UACR≥30 μg/mg)组85例,非DN(UACR<30 μg/mg)组75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群150例为对照组,收集各组的临床资料、生化指标,比较其临床特征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DN的影响因素。结果T2DM组NLR(2.14±1.12)、PLR(175.00±56.21)均高于对照组[(1.53±0.29)、(142.70±37.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84、5.642,均P<0.05);DN组的NLR(2.64±1.22)、PLR(278.00±72.23)均高于非DN组[(1.80±0.90)、(193.00±62.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38、3.166,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NLR、PLR为DN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5.981、1.807;95%CI分别为2.104~15.563、1.327~2.795)。结论在临床同时检测NLR、PLR可能有助于DN的早期预测。

  • 标签: 糖尿病,2型 糖尿病肾病 粒细胞 淋巴细胞 血小板 危险因素 早期诊断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早期胃癌的相关性,评估PLR和NLR对早期胃癌诊断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浙江省台州医院住院治疗的178例早期胃癌、129例慢性胃炎和122例胃上皮内瘤变(GIN)患者,运用Rand随机函数将所有患者按7∶3分为训练组(301例,其中早期胃癌125例,慢性胃炎90例,GIN 86例)和验证组(128例,其中早期胃癌53例,慢性胃炎39例,GIN 36例)。收集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常规指标、癌胚抗原水平、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情况等资料,比较训练组中早期胃癌、慢性胃炎与GIN患者的血常规指标和临床特征,训练组中早期胃癌患者与慢性胃炎+GIN患者(以下简称非早期胃癌患者)的血常规指标,分析早期胃癌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独立危险因素诊断预测早期胃癌的最佳临界值、曲线下面积(AUC)、OR和95%置信区间(95%CI)等,建立诊断预测模型,运用Hosmer-Lemeshow检验模型的拟合度,比较模型应用于训练组与验证组的AUC以评估模型的区分度。统计学方法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卡方检验,以及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训练组中,慢性胃炎、GIN、早期胃癌患者中男性和女性占比分别为50.0%(45/90)、50.0%(45/90),61.6%(53/86)、38.4%(33/86),69.6%(87/125)、30.4%(3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9,P=0.014);早期胃癌患者的男性占比高于慢性胃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8,P=0.004)。训练组中慢性胃炎、GIN、早期胃癌患者的H.pylori感染率、年龄、PLR、NLR、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癌胚抗原分别为18.9%(17/90)、18.6%(16/86)和43.2%(54/125),54.0岁(45.5岁,64.0岁)、63.0岁(58.0岁,66.3岁)和66.0岁(58.5岁,71.0岁),113.70(84.48,136.09)、120.00(97.94,138.37)和124.29(101.97,173.57), 1.55(1.17,2.23)、1.71(1.44,2.02)和2.04(1.57,2.62),2.00×109/L(1.50×109/L,2.40×109/L)、1.75×109/L(1.50×109/L,2.40×109/L)和1.60×109/L(1.30×109/L,2.05×109/L),3.00×109/L(2.38×109/L,3.90×109/L)、3.00×109/L(2.48×109/L,3.40×109/L)和3.30×109/L(2.60×109/L,4.30×109/L),1.70 g/L(1.10 g/L,2.50 g/L)、2.05 g/L(1.48 g/L,2.90 g/L)和2.50 g/L(1.55 g/L,3.40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1.26,H=41.00、11.79、21.13、10.82、8.54、14.42;均P<0.05)。早期胃癌患者H.pylori感染率高于慢性胃炎和GIN患者,早期胃癌和GIN患者的年龄均大于慢性胃炎患者,早期胃癌患者的NLR和PLR均高于慢性胃炎患者,早期胃癌患者的NLR高于GIN患者,早期胃癌患者的淋巴细胞计数低于慢性胃炎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和癌胚抗原高于慢性胃炎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98、13.90,Z=-6.13、-4.15、-4.07、-3.25、-3.40、-3.18、-2.62、-3.74;均P<0.017)。早期胃癌患者的PLR、NLR、中性粒细胞计数和癌胚抗原均高于非早期胃癌患者[124.29(101.97,173.57)比117.97(101.57,137.32)、2.04(1.57,2.62)比1.66(1.25,2.17)、3.30×109/L (2.60×109/L,4.30×109/L)比3.00×109/L (2.40×109/L,3.60×109/L)、2.50 g/L (1.55 g/L,3.40 g/L)比1.90 g/L (1.23 g/L,12.70 g/L)],淋巴细胞计数低于非早期胃癌患者[1.60×109/L (1.30×109/L,2.05×109/L)比1.80×109/L (1.50×109/L,2.20×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23、-4.45、-2.91、-3.30,-2.35,均P<0.05)。ROC分析显示,PLR、NLR、癌胚抗原、中性粒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38.18、1.76、2.70 g/L、3.40×109/L、1.80×109/L。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H.pylori感染情况、中性粒细胞计数、PLR、NLR、淋巴细胞计数和癌胚抗原水平均与早期胃癌有关(χ2=5.98、27.73、21.26、8.26、10.26、22.80、4.81、25.91,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70岁(OR=9.267, 95%CI 3.239~26.514)、H.pylori感染(OR=3.353,95%CI 1.862~6.037)、NLR>1.76(OR=2.084,95%CI 1.190~3.648)、PLR>138.18(OR=2.452,95%CI 1.325~4.539)、癌胚抗原>2.70 g/L(OR=2.637,95%CI 1.490~4.667)是早期胃癌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模型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模型的拟合度较好。在训练组人群中,诊断预测模型的AUC为0.787(95%CI 0.737~0.832,P<0.001),将该模型应用于验证组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模型的AUC为0.664(95%CI 0.576~0.745,P<0.001),提示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结论NLR和PLR是早期胃癌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有助于识别早期胃癌。本研究建立的诊断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拟合度,可为临床诊断早期胃癌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有助于患者进行早期治疗并改善预后。

  • 标签: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早期胃癌 预测模型
  • 简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是近年来研究炎症标志物的热点,较其他白细胞成分具有更高的稳定性。研究发现,PLR、NLR在慢性肾脏病(CKD)中有广泛的应用,参与炎症反应、心血管并发症、肾性贫血等,影响着CKD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同时在高血压肾损伤、糖尿病肾损伤、狼疮肾炎等疾病中都有相关研究。本文拟对PLR、NLR在CKD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PLR、NLR用于CKD及相关并发症的预测提供依据,并为进一步开展PLR、NLR在CKD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思路和参考。

  • 标签: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慢性肾脏病 微炎症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验室检测在早期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7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为实验组,选取同期同年龄段的7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分别对两个组别进行实验室检测,分析实验室检测数据。结果实验组的白细胞(WBC)、异常淋巴细胞、涂片异常淋巴细胞、EB病毒抗体检测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诊断中,由于部分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存在临床症状表现缺乏典型性的现象,导致在早期诊断中其EB病毒抗体检测的阳性率不高、特异性值不高,及时联合检测患儿的白细胞、异常淋巴细胞、涂片异常淋巴细胞、EB病毒抗体、纤维蛋白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对降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误诊率存在重要意义。

  • 标签: 实验室检测 早期诊断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