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皮穿刺胆管引流(PTBD)对Bismuth-Corlette I/II型门部胆管癌(HCCA)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3年3月78例I/II型HCCA患者资料,其中42例患者采用PTBD治疗,设为PTBD组;36例患者采用经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治疗,设为ENBD组。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分析,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等计量资料以(±s)描述,独立t检验;引流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分析;5年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进行Log-Rank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PTBD组引流操作成功率85.7%(36/42)显著高于ENBD组63.9%(23/36),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BA、TB、ALP和ALT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PTBD组术后并发症率9.5%显著低于ENBD组27.8%(P=0.036);PTBD组5年生存率21.4%、平均生存时间(3.5±1.7)年;显著高于ENBD组5.6%(2.4±1.5)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TBD治疗I/II期型门胆管癌的临床疗效良好,可改善患者的肝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胆管肿瘤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 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 预后 疗效比较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静脉内门体分流对肝硬化肌肉减少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1-2023.1期间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介入医学中心收治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合并肌肉减少症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进行经静脉内门体分流治疗的3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治疗后的肌肉功能改善情况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的肌肉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静脉内门体分流对肝硬化肌肉减少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肌肉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实践应用。

  • 标签: 肝硬化 肌肉减少症 经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治疗效果
  • 作者: 周洁 连婧阁 任秋实 王卉 孔东生 王伟 刘会坡 李宏峰 程晋 韩鸿宾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磁共振成像》 2023年第02期
  • 机构: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191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北京 100191 北京市磁共振成像设备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1,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191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深圳 518055,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外科,北京 10019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放射科,北京 100191,北京市磁共振成像设备与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研究硬膜外动脉贴敷(epidural arterial implantation, EAI)对脑组织间液(interstitial fluid, ISF)流动的影响及其机制。材料与方法将30只240~280 g雄性SD(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EAI组(术后7 d、14 d)、EAI对侧测量组(术后7 d、14 d)5组,每组均为6只。用磁示踪法对丘脑区细胞外间隙(extracellular space, ECS)内ISF引流进行探测,用扩散系数分布图(diffusion of extracellular space-mapping, DECS-mapping)技术研究ISF引流改变的潜在机制,获取宏观ISF引流分布指标:半衰期T1/2,以及ECS结构参数:扩散速率D*、迂曲度λ、容积占比α。同时,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观察大鼠顶叶皮层局部脑血流变化,并应用旷场实验和新物体识别实验等方法测试大鼠的运动和认知能力。结果磁示踪法和DECS-mapping分析显示,EAI7、EAI14组的半衰期较其余组下降(P<0.01),表示同侧丘脑区ISF流动速度加快;EAI7、EAI14组的扩散速率、容积占比较其余组上升(P<0.05),迂曲度较其余组下降(P<0.05),代表同侧丘脑区ECS构象变化导致分子扩散运动加快。空白对照组、EAI14组的脑血流量未见差异(P>0.05),表示该手术短期内未改变大鼠局部脑血流量。大鼠行为学检测各组指标未见差异(P>0.05),表明该手术未损害大鼠运动、认知能力。结论EAI可以通过改变大鼠同侧丘脑区ECS微观结构,促进ISF流动,是一种稳定、安全、有效的脑ECS主动调控手段。

  • 标签: 硬膜外动脉贴敷术 细胞外间隙 组织间液 磁示踪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淀粉样变性与窦阻塞综合征的病理发病部位同为窦周隙,影像学表现相似,临床表现又缺乏特异性,临床对其认识不足,容易误诊,本研究通过总结淀粉样变性及窦阻塞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特点,提高对两种疾病的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北京佑安医院2009-2019年经病理诊断的11例淀粉样变性和20例窦阻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比较其差异。结果(1)淀粉样变性的典型临床特征是巨、肝功能损害轻微但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和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peptadase,GGT)显著升高,国内窦阻塞综合征患者多有服用土三七病史,临床多以黄疸伴肝功能受损、凝血功能障碍及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增高为主要表现。(2)影像学检查:①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中淀粉样变性实质硬度极高(≥75 kPa),显著高于窦阻塞综合征患者的肝脏硬度[(44.65±19.01) kPa];②MRI上淀粉样变性T2WI像实质信号均匀、细腻,“纹理”减少;增强扫描实质强化程度减低且强化峰值延迟,静脉期实质呈“窗凌花”样改变,可同时伴有脾脏或肾脏的低血流灌注征象。而窦阻塞综合征T2WI像实质信号不均匀增高,可见不规则片状或呈“云絮”状稍高信号影;增强扫描门脉期实质可呈现地图样强化及环绕三支静脉的“三叶草”样强化,延迟期实质强化范围较门脉期进一步增大;③淀粉样变性动脉及门脉主干管径大于窦阻塞综合征患者(P<0.05);两者病例影像的共同点是静脉期三支静脉不显影或显影纤细。结论淀粉样变性与窦阻塞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均存在一定的差别,可利用这些差别进行鉴别诊断。

  • 标签: 肝淀粉样变性 肝窦阻塞综合征 影像特征 鉴别诊断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单纯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CT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行后路椎间盘镜单纯减压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97例,对患者治疗前后的CT影像学资料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患者L3~4节段、L4~5节段、及L5S1节段侧隐窝外口矢状径和椎管面积均明显高于治疗前的侧隐窝外口矢状径和椎管面积(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后路椎间盘镜单纯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可通过CT测量侧隐窝外口矢状径和椎管面积得到很好地反映。

  • 标签: 腰椎管狭窄 椎间盘镜 减压 CT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吻合血管的第二掌背动脉(second dorsal metacarpal artery,SDMA)皮瓣修复手指掌侧皮肤伴双侧指固有神经、动脉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2月至2019年3月,我们对11例手指掌侧皮肤伴双侧指固有神经、动脉缺损患者采用SDMA皮瓣修复创面,皮瓣近端切断的SDMA与创面远端的指固有动脉吻合,取手背桡神经浅支桥接修复指固有神经,重建手指末梢血运及感觉。结果术后1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0~18个月,平均16个月,1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其余皮瓣均顺利存活,术后皮瓣外观、质地良好。伤指末梢血运好,指腹的温度、颜色与周围皮肤基本一致。指腹皮肤两点分辨觉为7~10 mm,平均8.8 mm。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手功能:优9例,良2例。结论应用吻合血管的SDMA皮瓣及神经移植修复手指掌侧皮肤伴指固有动脉、神经缺损,在一期修复手指缺损创面的同时重建患指末梢血运及感觉,临床疗效满意,是一种较好的修复方法。

  • 标签: 指损伤 外科皮瓣 第二掌背动脉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灌注桩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更加常见。但在实际建筑施工中灌注桩施工技术的应用受到外界很多因素的影响,对建筑工程的质量造成影响。本文首先简述了灌注桩施工技术的概念以及它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现状,然后对不同种类的灌注桩施工技术分别进行探讨,最后简述灌注桩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应用。

  • 标签: 建筑施工 灌注桩施工技术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在施工中,由于钻孔灌注桩施工具有安全、便捷、稳定的优势,因此,在近些年以来,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受到广泛的关注,并在轨道交通施工中得到应用。文章主要结合施工实践,对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全面的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 标签: 轨道交通施工 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应用
  • 简介:摘要伴随这社会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桥梁工程作为市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对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而钻孔灌注桩技术是桥梁工程建设中重要的技术之一,本文主要对桥梁工程钻孔灌注桩技术进行分析,并提出质量控制措施。希望能够为桥梁施工提供一些借鉴。

  • 标签: 桥梁工程 钻孔灌注桩 施工质量
  • 简介:摘要伴随这社会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桥梁工程作为市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对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而钻孔灌注桩技术是桥梁工程建设中重要的技术之一,本文主要对桥梁工程钻孔灌注桩技术进行分析,并提出质量控制措施。希望能够为桥梁施工提供一些借鉴。

  • 标签: 桥梁工程 钻孔灌注桩 施工质量
  • 简介:摘要: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交通运输网络体系日益完善,公路桥梁项目建设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建立高水平公路桥梁项目满足大众需求是非常必要性OA的。公路项目建筑中,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比较常见,其有明显的适用性可应用于不同地形环境中,增强项目施工的稳定与安全性。基于此,针对公路桥梁项目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的应用相关知识,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简单地分析。

  • 标签: 公路桥梁 钻孔灌注桩 施工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CO2激光结合中药灌注治疗直肠内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的直肠内尖锐湿疣13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6例,经激光祛疣后给予直肠内中药灌注。对照组64例,经激光祛疣后不经任何抗病毒药物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总治愈率。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80.3%,对照组治愈率为43.8%,两组治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CO2激光结合中药灌注治疗直肠内尖锐湿疣疗效确切,效果满意。

  • 标签: CO2激光 中药灌注 直肠内尖锐湿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中应用B-Lynch缝合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我院接诊的有出血高危因素的剖宫产产妇90例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40例采取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与治疗产后出血,而研究组50例采取B-Lynch缝合预防与治疗产后出血。观察记录两组产妇产后2h出血量与子宫收缩情况、产后24h出血量,以及红细胞降幅、血红蛋白降幅,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产后2h子宫质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产后2h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红细胞降幅、血红蛋白降幅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剖宫产中采取B-Lynch缝合治疗产后出血效果良好,可借鉴。

  • 标签: 剖宫产 B-Lynch缝合术 产后出血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肝功能检测与妊娠期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现象。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妇产科收取的妊娠期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孕妇患者5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选取同期来我科体检的50例健康孕妇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接受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进行离心处理后进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肝功能检测,记录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孕妇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球蛋白的监测数据平均值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均高于对照组,但是观察组白蛋白/球蛋白比值低于对照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血清总蛋白检测结果平均值差异显著,相比较P<0.05,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效的掌握患有妊娠期内胆汁淤积症的患者的肝功能变化情况,可以根据血清总蛋白量与妊娠见的关系,患者损伤的情况进行检测,掌握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进行有效治疗。

  • 标签: 肝功能检测 妊娠期 肝内 胆汁淤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输尿管结石经镜下弹道碎石取石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1例输尿管结石患者通过直接进镜法进行镜下弹道的碎石取石。结果41例患者镜下碎石取石成功38例,成功率达90%;41例患者均不同程度出现血尿,6例产生肾绞痛,通过保守治疗及双“J”管留置好转或消失。结论输尿管镜弹道碎石取石,可有效治疗输尿管结石。术后置管,加强护理,能减少并发症,增加成功率。

  • 标签: 输尿管镜 弹道碎石 取石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结肠腺癌中微小RNA(microRNA,miR)-134-5p的表达,分析其与细胞增殖的关联性,探讨其与转移的关系。方法2013年4月至2014年8月,收集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确诊为结肠腺癌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69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肿瘤组织作为观察组,选取距肿瘤的边缘>5 cm的正常结肠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二组中miR-134-5p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观察组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miR-134-5p在观察组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1.15±0.38比1.55±0.42,t=6.67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iR-134-5p的表达在不同肿物最大径(1.01±0.26比1.35±0.25,χ2=3.110,P<0.05)、有无脉管累犯(0.85±0.25比1.32±0.27,χ2=4.990,P<0.05)、不同浸润深度(1.02±0.30比1.35±0.31,χ2=3.040,P<0.05)、有无淋巴结转移(0.95±0.22比1.28±0.40,χ2=3.540,P<0.05)和不同TNM分期(0.98±0.29比1.36±0.28,χ2=3.980,P<0.05)的分组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miR-134-5p与PCNA呈负相关(r=-0.560,P<0.05)。随访中转移者miR-134-5p的表达低于无转移者(0.78±0.11比1.44±0.32,t=6.950,P<0.05),随访显示miR-134-5p的表达与生存时间相关(χ2=4.33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iR-134-5p在结肠腺癌组织中低表达,对肿瘤的形成和进展有重要作用,miR-134-5p异常表达时可能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miR-134-5p的表达可能与预后有关。

  • 标签: 结肠腺癌 微小RNA 增殖 肝转移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逆行指动脉岛状瓣治疗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体会。方法2013年~2015年,笔者对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创面,采用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进行修复,供瓣区行游离全厚皮植皮封闭。结果全部28例患者皮瓣成活,术后随访3个月,指端外形良好,甲根完好者甲板生长良好。结论逆行指动脉岛状瓣修复治疗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是一种简单,效果良好的方法。

  • 标签: 皮瓣 指动脉 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CTA与Mimics医学重建软件对腓动脉穿支血管进行术前3D可视化研究,为腓动脉穿支皮瓣的术前设计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以13例足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交通事故伤7例,机器压轧伤2例,重物砸伤4例。创面缺损范围5.0 cm×3.0 cm ~17.0 cm×10.0 cm。采用CTA技术获取患侧下肢断层图像数据,应用Mimics 15.0软件对腓动脉穿支血管进行3D可视化重建,观测腓动脉穿支的分布情况,利用软件自带工具模拟术前皮瓣设计,按照模拟设计切取腓动脉穿支皮瓣,中对术前相关测量指标进行对比测量,然后带蒂旋转180°修复创面。术后定期门诊或网络随访,主要观察皮瓣的外观、质地、色泽、血运以及供区外观,皮瓣受区足踝部功能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量表评分。结果利用Mimics软件成功重建腓动脉穿支皮瓣3D可视化模型,13例解剖学特点和供血范围均与中基本一致。中成功切取6.0 cm×4.0 cm~18.0 cm×11.0 cm大小皮瓣,术后皮瓣均完全成活。本组患者随访时间6~17个月,平均8.1个月,创面Ⅰ期愈合,皮瓣均成活,质地、色泽良好,其中3例皮瓣臃肿,术后6个月后行二期修薄,术后外形满意。至末次随访时,13例足踝部功能根据AOFAS评分,获优7例,良4例,可2例,总优良率为84.61%。结论基于数字化技术可以提供腓动脉动脉穿支3D可视化形态学支持,解决其术前设计的盲点,以便中精准化的切取皮瓣。

  • 标签: 腓动脉穿支皮瓣 数字化技术 三维可视化 CT血管造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