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8 个结果
  • 简介:西宁是著名的西北高原古城。自汉代以迄如今,它已经走过了两千年左右的漫长历程。这是一个怎样的历程?是繁荣兴盛?是衰落堙废?千秋沧桑,万般嬗变,最好还是让历史本身作回答吧!笔者之论粗浅,祈望教正。一、西宁城的滥觞:关于西平亭的讨论西宁城滥觞于何时?有学者认为,与汉武帝元狩年间霍去病河西走廊出击匈奴的同时,汉军进入湟水流域,在霍去病的主持下,于今西宁城址修筑了西平亭。若此论确实,那么西宁城之滥觞似就可以寻源于此之西平亭了。然而学界有人对此还持怀疑态度。为了说明

  • 标签: 西平亭 西宁城 兴废 湟水流域 元狩 西平郡
  • 简介:青海地区诸部首领本书分南北两部记述,由于层次关系,先谈北部青海地区诸部首领的历史。《菩萨本生鬉论》中云:“此处兰似宝石光,恰若日光熔兰天,举目四眺无边际,潜入无底深洋中。”大海深沉博大、湛兰夺目,这美丽的颂词同样也适用于青海湖。青海湖俗称“赤雪甲莫”,湖中有海心山,乃系特殊修行地。噶丹嘉措大师赞曰:

  • 标签: 喇布坦 纳木扎勒 旺扎勒 多尔济 丹津 罗卜藏
  • 简介:《二十六》中的青海史料介评米海平正史《二十六》皇皇巨册里,有一些完整的传记,如实记载了生息在青海高原上的古代民族和历史人物。将这些史料辑录出来,是一部具有很高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并且反映青海两三千年来历史发展的原始资料。本文仅将《二十六》中关于...

  • 标签: 吐谷浑人 史料 《北史》 青海 《隋书》 额鲁特蒙古
  • 简介:<正>由十院校倡议召开,广西民族学院历史系、民族研究所筹办的这次“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学术讨论会”,确定以南方民族关系为讨论重点,是有道理的。确定这样一个讨论重点,不仅是为了使这次民族关系史学术讨论会,与1981年和1984年分别在北京香山和广州华南师大召开的两次民族关系史学术讨论会在内容上有所区别,更重要的是想

  • 标签: 民族关系史研究 各民族 少数民族 中国民族关系 学术讨论会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
  • 简介:元顺帝时,在丞相脱脱的主持下,元朝修成了辽、宋、金三朝的断代,其中《金》被后世学者们公认为三中错讹最少、最为审密翔实的。自《金》修成后,历代学者都进行过校勘订误,加以中华书局的校勘考证,使《金》更加完善,故现行的中华书局1975年版《金》被认为是目前最好的本子。但是仍偶有错讹,本文即是对中华书局本《金》所发现的错误进行的勘误。

  • 标签: 《金史》 中华书局本 校正 1975年 元顺帝 断代史
  • 简介:1全国第二届金研讨会,于1990年8月21日至23日在黑龙江省北安市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筹备工作的有黑龙江省渤海辽金史研究会、黑龙江省历史学会、黑龙江省黑河地区行署、北安市文化局以及克山师范专科学校等单位。中国辽金史学会副秘书长孙秀仁同志主持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来自北京、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市自治区,共68人,其中正式代表49人,列席代表19人。

  • 标签: 第二届金史研讨会 中国 历史研究 金代研究 社会生活 经济制度
  • 简介:渤海史研究因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和研究价值而成为东北亚各国十分关注的一门国际显学。时至今日,关于渤海的研究论著数量已十分可观,其中,由我国著名东北边疆史学家王禹浪先生和著名渤海史学家魏国忠先生合著的《渤海新考》(以下简称《新考》)无疑是一部值得学术界给予高度评价的优秀渤海史学术专著。

  • 标签: 渤海史研究 评介 力作 研究论著 学术专著 东北边疆
  • 简介:为适应我院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需要,由徐世和、周忠瑜和我三人编写的《简明中国革命》,经院有关会议审定和青海省新闻出版局批准,现已印刷成书。这部教材是供我院公共理论课使用的,全书分七章,约27万字。在同类教材不下数百种的情况下,我们为什么还要自己编写这部教材?它有什么特点?这是需要说明的。(一)1985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即中共中央1985年第18号文件,以下简称《通知》)。根据《通知》精神,全国各地高校陆续将原来开设的中

  • 标签: 理论课程教学 中国革命史 院公 少数民族人民 思想理论课 马克思主义理论
  • 简介:发轫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中国现代文学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其中涵盖了小说、流派、戏剧等多种分类文体的概念性研究。在这些研究对象中,唯独迄今为止传承百年的话剧是源自西方的现代性话语结构,是具备“现代性”这个基本特征的。而就现代文学的书写而言,“现代性”也是其不可或缺的关键性因素。本文就中国现代文学中话剧的研究出发,侧重诠释中国话剧史研究中所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

  • 标签: 现代文学史 话剧史 现代性
  • 简介:作为民族文化有机构成要素的茶叶加工技术,必然受制于所处民族文化的制约,同时还得与相关的自然与生态系统相适应,清人刘源长所编《茶》一书同样也不例外,它具有鲜明的汉文化归属和中原一带的生态环境特征。从跨文化比较视野出发,可见是书所载之汉民族传统茶叶加工技术,与贵州境内少数民族或西南地区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茶叶技术相比,其间差异甚大,但其最终指向却殊途同归,都能够生产出优质品茗。换言之,技术差异的原因既关乎所处的生态系统,更关乎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但最终都能获得异曲同工之妙。

  • 标签: 《茶史》 东苗茶 民族文化 生态系统 茶叶加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