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内侧L”形切口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中的运用。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01月~2018年06月我院骨科收住入院的36例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Ⅵ型)患者。分2组,各18例。对照组前内+前外侧入路;观察组内侧L”形切口+前外侧入路。进行指标评价①术中指标手术持续时间、失血量;②术后指标采用Rasmussen评分进行胫骨平台骨折复位影像学评估;术后第12月进行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每个月复查摄片并记录骨折愈合时间。结果两组手术持续时间、失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Rasmussen评分、HS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侧L”形切口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较好入路,骨折复位满意,利于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内侧L形切口联合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20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共3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参照组,各15例。参照组应用前外侧手术治疗,观察组应用后内侧L形切口联合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围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的围术期指标对比存在差异,观察组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存在差异,观察组低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内侧L形切口联合前外侧入路手术可改善患者围术期指标,并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 标签: 后内侧倒L形切口 前外侧入路 胫骨平台骨折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铁路事业的飞跃式发展,实现路地和谐是铁路建设中应该重视的问题。成都枢纽铁路工程成渝高铁纵穿成都市区,为保证沿线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在敏感区设置L声屏障以降低铁路噪音污染。通过成都高铁L声屏障的安装探索出一系列成熟的施工技术。

  • 标签: 倒L声屏障 施工技术 成渝铁路 降噪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内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例。给予对照组保守治疗,观察组则实施内侧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在治疗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治疗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60.0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可有效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后内侧入路手术 治疗 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改良内侧经踇长屈肌外侧入路与改良内侧入路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肌肉、软组织损伤的水平。方法选取佛山市中医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诊断为Pilon骨折患者43例,男27例,女16例,年龄19~71岁,依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改良内侧经踇长屈肌外侧入路)和对照组(改良内侧入路),分别为21例和22例。比较两组术前等待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记录相关并发症。比较两组手术前后不同时间节点血肌酸激酶(CK)、肌红蛋白(Myo)、C反应蛋白(CRP)的差异,以评估肌肉、软组织损伤水平。采用Burwell-Charnley影像学评价标准比较两组骨折复位情况,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踇趾跖趾关节活动度(MTP-ROM)、踝关节的活动度(Ankle-ROM)、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差异。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观察组随访(19±6)个月,对照组(16±8)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等待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MTP-ROM和Ankle-RO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AOFAS评分为(88.2±7.8)分,对照组为(84.5±7.6)分,观察组VAS为(0.9±1.0)分,对照组为(1.3±0.8)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解剖复位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CK、Myo、CRP均较术前提高,但相同时间点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无神经损伤情况,对照组出现2例(9.0%)神经麻痹症状。两组无切口感染、踇趾挛缩等并发症。结论改良内侧经踇长屈肌外侧入路手术视野更好,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更少,并不增加对肌肉、软组织的损伤水平,是治疗Pilon骨折的一种安全入路。

  • 标签: 胫骨骨折 后Pilon骨折 改良后内侧经踇长屈肌外侧入路
  • 简介:刚节点是L型桥墩结构受力的关键部位,但现行规范尚无刚节点构造细节和计算方法的详细规定。文章通过对L型钢筋混凝土桥墩刚节点结构的受力理论分析、刚节点开裂数值模拟、裂缝处理方案等多方面进行研究,提出L型钢筋混凝土桥墩刚节点结构优化设计建议。

  • 标签: 倒L型桥墩 钢筋混凝土结构 刚节点 设计研究
  • 简介:十字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是常见膝关节急性损伤之一,其发生率高于单纯的十字韧带断裂。十字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因骨折块与骨床之间软组织嵌夹,保守治疗几乎无复位的可能,或采用保守治疗,至出现十字韧带功能不全时再行十字韧带重建。我院自1999年以来,采用膝关节后侧入路,螺钉内固定治疗急性十字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3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后十字韧带 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骨折移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侧肌腱前方入路联合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KlammerⅡ/Ⅲ型pilon样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江苏省人民医院及江苏省人民医院溧阳分院收治的37例pilon样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20例;年龄25~65岁[(49.5±9.3)岁]。Klammer Ⅱ型20例,Klammer Ⅲ型17例。均采用后内侧肌腱前方入路联合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术后骨折复位、切口愈合及并发症情况。观察随访过程中是否有骨折复位丢失或内固定失效等情况发生。记录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评估疼痛及踝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20个月[(15.6±1.2)个月]。骨折均解剖复位;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皮肤坏死、胫血管神经束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足趾马缰绳样畸形等并发症。随访过程中无骨折复位丢失或内固定失效。骨折愈合时间为11~16周[(13.2±1.4)周]。VAS由术前的6~9分[(8.0±0.8)分]改善至末次随访的0~2分[(1.2±0.6)分](P<0.01)。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评分为80~100分[(89.7±4.6)分],其中优15例,良22例,优良率100%。结论内侧肌腱前方入路联合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Klammer Ⅱ/Ⅲ型pilon样骨折复位满意,术后并发症少,疼痛明显缓解,功能恢复良好。

  • 标签: 踝关节 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 简介:摘要肘关节内翻-内侧旋转不稳定(VPMRI)发病率低,受伤机制复杂,X线片往往显示无明显脱位等,常被诊断为单纯冠状突骨折,极易造成漏诊和误诊。对VPMRI的治疗方案也有争议,保守治疗或不恰当的治疗均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因此,针对这一临床上少见且难以治疗的复杂肘关节损伤,本文从损伤机制、解剖结构、冠状突骨折O'Driscoll分型、影像学检查、治疗方式和术后康复等方面进行了文献的回顾和综述。

  • 标签: 肘关节 关节不稳定性 发病率 冠状突骨折 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术前Mimics软件重建距骨突骨折三维模型,结合踝内侧入路治疗距骨突骨折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2015年5月至2019年2月采用术前Mimics软件重建距骨突骨折三维模型结合踝内侧入路治疗的7例距骨突骨折患者资料。男5例,女2例;年龄20~70岁,平均39岁。术前常规行CT检查,应用Mimics软件基于CT扫描数据三维重建距骨突以明确骨折块大小、数量和移位程度,踝内侧入路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治疗距骨突骨折。术后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系统评估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70~105 min,平均87.1 min。术后早期伤口均愈合良好,无神经、肌腱损伤。所有患者术后随访4~24个月,平均12个月。10~16周复查X线片骨折愈合,未发现断钉、骨不连和畸形愈合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AOFAS的踝-后足评分为80~98分,平均87分。结论术前CT影像基于Mimics软件重建距骨突骨折三维模型可精确定位进钉点和进钉方向,用于踝内侧入路术中有清楚显露、骨折易复位、置钉方便的优势。

  • 标签: 距骨 跗三角骨 骨折 Mimics软件 手术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L"形切口在颈胸交界处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5年8月—2019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胸外科21例颈胸交界处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9例,年龄13~76岁。11例患者术前穿刺病理检查:神经来源6例,甲状腺组织来源3例,淋巴组织来源2例。均采用"L"形切口行肿瘤切除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患者住院时间以及术后乳糜漏、膈肌麻痹、喉返神经损伤、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21例患者,单纯应用"L"形切口切除肿瘤共16例,中转全胸骨劈开1例,应用胸腔镜辅助4例。手术时间130~350 min,平均214 min;术中出血量100~500 mL,平均236 mL;患者住院时间为3.5~10.0 d,平均7.5d。术后1例患者因单侧喉返神经损伤出现声音嘶哑,1例患者出现乳糜胸,1例患者出现单侧膈肌麻痹。所有患者术后肩部及上胸部形态满意,无肢体功能障碍,无切口感染,无再次手术。术后病理提示神经源性肿瘤7例,甲状腺来源肿瘤3例,畸胎瘤3例,淋巴瘤3例,支气管源性肿瘤2例,血管瘤2例,脂肪瘤1例。21例患者随访时间3.0~40.0个月,平均20.3个月。在随访期间,15例患者存活且无肿瘤复发及转移,6例患者死亡。结论在颈胸交界处肿瘤的切除术中,"L"形切口能安全、完整地切除肿瘤。此切口特别适用于瘤体大部分位于颈根部的肿瘤。

  • 标签: 肿瘤 颈胸交界处 手术切口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前外联合内侧入路与单一"L"形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伴冠状面半脱位的Wahlquist C型内侧胫骨平台骨折(medial tibial plateau fracture,mTP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1年4月手术治疗的44例Wahlquist C型mTPF患者资料,按手术入路分为单一"L"形入路(简称单一入路组)和前外联合内侧入路(简称联合入路组)。单一入路组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50.71±11.28)岁;左侧14例、右侧7例;骨折位于前内+内+外象限19例、内+外象限2例。联合入路组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51.00±10.07)岁;左侧18例、右侧5例;骨折位于前内+内+外象限22例、内+外象限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半脱位率和复位不良率、输血事件发生率、胫骨平台近端内侧角和倾角;采用肌肉骨骼功能评估简表(short musculoskeletal function assessment,SMFA)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术后功能和疼痛。结果术中出血量联合入路组为(597.83±89.79)ml,单一入路组为(516.67±79.5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P=0.003)。联合入路组输血事件发生率为17%(4/23),单一入路组为14%(3/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P=0.78)。4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33个月,平均54个月。联合入路组术后膝关节半脱位率和骨折复位不良率均低于单一入路组(34.8% vs. 76.2%,χ2=7.59,P=0.006;30.4% vs. 61.9%,χ2=4.39,P=0.036)。两组术后胫骨平台近端内侧角和倾角相近(86.67°±3.31° vs. 85.86°±4.36°,t=0.88,P=0.386;81.57°±3.22° vs. 83.90°±6.80°,t=1.44,P=0.162)。联合入路组术后SMFA和VAS评分分别为(20.52±11.04)分和(2.74±1.32)分,单一入路组分别为(31.19±16.79)分和(3.76±1.04)分,联合入路组疗效更佳(t=2.51,P=0.016;t=3.13,P=0.007)。结论采用前外联合内侧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伴冠状面半脱位的Wahlquist C型mTPF的疗效优于单一"L"形入路。

  • 标签: 胫骨骨折 膝脱位 骨折固定术,内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采用后外侧联合内侧入路治疗效果以及影响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本次64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6年7月-2017年6月接收的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按照单盲、平行原则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将接受内侧入路治疗的32例患者纳入到对照组中,将接受外侧联合内侧入路治疗的32例患者纳入到研究组中,对两组患者骨折复位状况和术后膝关节恢复状况进行对比。结果在骨折复位优良率方面,对照组达到71.88%,与研究组的93.75%相比,低出许多,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在膝关节功能评分以膝关节活动度方面,研究组均要比对照组高出许多,差异明显,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结论将外侧与内侧入路联合在一起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不仅可以取得良好的骨折复位效果,同时也能够提升膝关节功能,改善膝关节活动状况,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胫骨平台后柱骨折 后外侧入路 后内侧入路
  • 简介:目的探讨内侧不稳简单型肘关节脱位损伤机制,报告采用带线锚钉损伤韧带/肌腱-关节囊结构一期修复、早期保护性功能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5例内侧不稳简单型肘关节脱位患者的病史资料。男11例,女4例,平均34(18-72)岁。病因:助动车事故12例,坠落伤2例,摔倒1例;术中采用带线锚钉行损伤韧带/肌腱-关节囊一期解剖修复,记录术中韧带、关节囊和肌腱损伤类别,明确软组织损伤与肘关节损伤体位、所受暴力的对应关系。术后支具保护下肘关节渐进性功能康复训练,定期门诊随访。结果内侧副韧带和前内侧关节囊撕脱损伤100%,屈肌肌腱60%、肱二头肌腱30%。肘关节损伤体位处于旋伸直外展位;末次随访15例平均肘关节Mayo功能评分为93.2,尺神经损伤5例,异位骨化1例。结论肘关节伸直、旋位受到轴向、过伸和外翻应力可能是内侧不稳简单型肘关节脱位的损伤机制;内侧不稳简单型肘关节脱位主要累及前内侧稳定结构,早期带线锚钉修复满意疗效。

  • 标签: 肘关节 韧带 关节 腱损伤 创伤和损伤 软组织损伤 肘关节脱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动脉为蒂的小腿内侧分叶皮瓣游离移植和供区的动脉重建术式方法以健侧小腿内侧作供区,以胫动脉为蒂,切取游离分叶皮瓣修复创面,皮瓣供区利用大隐静脉,用“半对半”的简单方法重建胫动脉。结果107位病人采用了胫动脉为蒂的小腿内侧分叶皮瓣游离移植和这种动脉重建术式,全部皮瓣成活。无1例出现术后血管危象而再次手术,皮瓣外观及感觉良好,供侧肢体行走不受影响。结论胫动脉游离分叶皮瓣的血管粗大,吻合通畅成活质量可靠;重建动脉降低了供区损失,具有良好的运用价值。

  • 标签: 胫后动脉 小腿内侧分叶皮瓣 血管危象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改良外侧入路加内侧入路在治疗三踝骨折中的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10年1月,对31例三踝骨折采用后外侧入路行后踝骨块及外踝内固定加内侧入路行内踝内固定,术后随访,观察骨折的愈合情况及内置物稳定情况,术后进行石膏固定3~4周。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3~5个月。根据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评估疗效优18例,良9例,可4例,优良率87.1%。结论改良外侧入路加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具有显露充分,固定确实的优点,临床效果优良。

  • 标签: 三踝骨折 后外侧 手术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