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小梁枢侧块关节融合器辅助后路内固定治疗颅底凹陷合并枢椎脱位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2017年6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12例颅底凹陷合并枢椎脱位患者资料。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34~62岁,平均45.6岁;患者均接受了后路枢椎撑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术中侧块关节间植入3D打印融合器。比较术前、术后12个月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齿前间距(ADI)、颈髓角(CMA)、齿状突尖距钱氏线距离(DOCL),并观察侧块关节的融合情况。结果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16.5 min(85~190 min),透视次数平均9.4次(6~21次),出血量平均82.3 mL(50~210 mL)。术后未出现脑脊液漏、脑梗死等并发症,未出现内置物断裂、移位、松动等情况。所有患者术后获18~42个月(平均26.3个月)随访。JOA评分、ADI、CMA、DOCL由术前的(8.33±0.98)分、(8.66±1.64)mm、119.63°±4.15°和(9.66±2.15)mm分别改善至术后12个月的(14.17±1.03)分、(2.63±0.59)mm、153.76°±7.88°和(2.07±0.69)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节段均性融合。结论3D打印小梁融合器辅助后路内固定在治疗颅底凹陷合并枢椎脱位患者中能够实现满意的复位,维持关节间隙的撑开高度,疗效满意。

  • 标签: 扁颅底 寰枢关节 骨排列不齐 内固定器 脊柱融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 将枢椎椎弓根螺钉系统运用于枢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治疗中,并对其价值及治疗效果进行深入研究。方法 任意选择于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50名枢椎骨折脱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上述患者实施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并对相关指标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 通过研究发现术后患者颈椎关节活动度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手术前评分,并且存在不同状况脊髓压迫的患者在术后均得到不同层次改善,且为发现断钉及再次移位现象。结论 针对枢椎骨折脱位患者予以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可以促使患者颈椎活动功能不断恢复,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其神经功能,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为此有着较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 标签: 椎弓根螺钉 固定 寰枢椎 骨折脱位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术前预估枢椎理论复位距离及复位角度的颅底凹陷枢椎复位几何模型,并验证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5例颅底凹陷合并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例,女性30例,年龄(48±15)岁(范围:19~69岁)。均以患者颈椎CT正中矢状位截面为蓝本建立枢椎复位几何模型,术前根据几何模型测算相关数据,并在术中选择相应高度的融合器置入C1~2小关节间,进行量化复位。收集患者由模型测算的理论复位值、术后实际复位值、术后恢复情况与并发症情况。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理论和实际复位值的差异,以验证此几何模型的准确性。结果所有患者枢椎理论垂直复位距离为(5.79±2.96)mm(范围:1.52~10.96 mm),实际垂直复位距离为(7.43±2.96)mm(范围:1.40~12.77 mm),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6,P=0.069);理论复位角度为(10.80±2.24)° (范围:7.09~14.86°),实际复位角度为(10.64±7.00)°(范围:3.50~20.5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P=0.933)。术后6个月随访时,35例患者均获得满意融合,症状较术前明显缓解。无内固定系统移位、断裂,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此几何模型可在术前预估枢椎垂直复位距离和复位角度,为术中置入小关节间融合器的高度、悬臂压棒的角度及复位程度提供参考。

  • 标签: 寰枢关节 脱位 颅底凹陷 椎间融合器 几何模型
  • 简介:摘要:枢关节旋转半脱位在临床骨科中较为少见,但其性质较为严重,对患者健康安全威胁较大,需及时治疗。本次研究中对枢关节半脱位患者及健康群体的X线片进行了观察及比照,同时观察了枢椎干标本,对枢椎的解剖变化展开了分析,同时探讨了其X线诊断依据。

  • 标签: X线诊断 解剖变化 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枢椎侧块关节面解剖形态的影像学参数,为临床枢椎侧块关节间融合器的设计提供支持。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宁波市第六医院行颈椎CT检查的100名成人健康体检者的影像资料,其中男57人、女43人,年龄26~61(40.9±6.4)岁。受检者均行C1~C7范围CT扫描及二维重建;采用图片存档及通信系统软件,在矢状面及冠状面上分别测量对比两侧枢椎侧块关节面的曲度、长度、椎间隙高度,观察枢椎侧块关节面的形状,关节面凹陷或凸起的顶点位置的分布情况。结果枢椎侧块矢状位、冠状位左右两侧关节面曲度、长度、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值>0.05)。左右两侧数据合并后:、枢椎侧块矢状位关节面曲度分别为171.16°±6.21°、166.37°±8.50°,冠状位关节面曲度分别为159.83°±8.22°、167.22°±10.40°;矢状位关节面长度分别为(16.38±1.61)、(16.59±1.63)mm,冠状位关节面长度分别为(16.75±1.71)、(17.14±1.69)mm;矢状位关节面前、中、后椎间隙高度分别为(2.87±0.80)、(2.22±0.63)、(3.25±1.00)mm,冠状位关节面的内、中、外椎间隙高度分别为(1.94±0.74)、(3.39±0.57)、(1.64±0.62)mm。枢椎侧块矢状位关节面形状以双凸和凸平居多,冠状位关节面形状以双凹和凹平居多。枢椎侧块矢状位、冠状位关节面顶点在中1/3处的较多。结论设计枢椎侧块关节间融合器时,不仅要考虑关节面矢状位及冠状位的长度和椎间隙的高度,还应考虑关节面的曲度及顶点位置,使其设计更优化。

  • 标签: 颈寰椎 枢椎 侧块 关节面 影像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动留针术"治疗枢关节紊乱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重庆市江北区中医院针灸二科门诊或住院的64例枢关节紊乱型眩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治疗组用采用"动留针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每日1次,共治疗7 d。治疗后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治疗前后眩晕、颈肩痛及头痛评分;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1)2组治疗后眩晕评分、颈肩痛评分、头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98、-1.318、-4.789,P均<0.05)。(2)治疗组痊愈9例,显效19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75%(30/32);对照组痊愈3例,显效8例,有效1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5.00%(24/32)。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08,P<0.05)。结论"动留针术"治疗枢关节紊乱型眩晕临床疗效显著,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眩晕 针刺疗法 动留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动留针术"治疗枢关节紊乱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重庆市江北区中医院针灸二科门诊或住院的64例枢关节紊乱型眩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治疗组用采用"动留针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每日1次,共治疗7 d。治疗后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治疗前后眩晕、颈肩痛及头痛评分;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1)2组治疗后眩晕评分、颈肩痛评分、头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98、-1.318、-4.789,P均<0.05)。(2)治疗组痊愈9例,显效19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75%(30/32);对照组痊愈3例,显效8例,有效1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5.00%(24/32)。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08,P<0.05)。结论"动留针术"治疗枢关节紊乱型眩晕临床疗效显著,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眩晕 针刺疗法 动留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双平面Chevron内踝截自体软骨移植治疗距软骨柱损伤合并囊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26例距软骨损伤合并囊肿患者资料。其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22~50岁,平均36.2岁;按照Hepple分型:Ⅳ型5例,Ⅴ型21例。关节镜评估距软骨损伤程度和范围,Chevron内踝截暴露距内侧软骨损伤区,彻底清除不稳定软骨,新鲜化处理囊肿硬化壁,取同侧股骨内髁非负重区软骨柱植入至距软骨损伤区。通过比较术前、术后1年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踝关节Karlsson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和膝关节Lysholm评分评价疗效。结果26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平均为20.6个月(12~30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切口感染、囊肿复发及畸形愈合等术后并发症,供侧膝关节未见明显疼痛及活动受限,患侧踝关节AOFAS的踝-后足评分由术前(64.3±3.9)分提高至术后1年(89.5±5.1)分,Karlsson评分由术前(60.5±5.5)分提高至术后1年(85.2±6.9)分,VAS评分由术前(6.2±1.1)分降至术后1年(1.8±0.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Lysholm评分术前为(94.7±1.9)分,术后1年为(94.1±1.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双平面Chevron内踝截自体软骨移植治疗距软骨损伤并囊肿可以有效缓解踝关节疼痛和改善踝关节功能,疗效满意。

  • 标签: 距骨 软骨 足损伤 移植 截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自体填充对于距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48例距软骨缺损患者,对患者进行关节镜下自体填充固定术治疗,比较治疗满意度及NRS评分。结果 48例患者,不满意、满意、非常满意患者分别2、12、34例,满意度为95.8%;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NRS运动及NRS休息评分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距软骨缺损患者进行关节镜下自体填充固定术治疗,效果理想,可提高患者满意度,且可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因此,该诊断方法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自体骨填充 距骨软骨缺损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口腔种植增量的过程中,应用劈开术配合挤压术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于本院随机抽取了70例2019年2月-2020年2月接诊的口腔种植增量患者进行,按照电脑排序均分为2组,各35例。其中,接受劈开术治疗的为参照组,接受劈开术配合挤压术治疗的为研究组,将不同方案下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患者接受治疗前各项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接受治疗后均有上升,且于研究组方案下更高,对比差异明显(P<0.05)。患者接受治疗后对疗效有更高的满意度,对比差异明显(P<0.05)。 结论 在口腔种植增量的过程中,应用劈开术配合挤压术能够得到更好的效果,提高唇舌向牙槽厚度、唇腭侧板移动量及唇腭侧板移动幅度,让患者对治疗有更高的满意度,适合于临床中应用。

  • 标签: 口腔种植骨增量 骨劈开术 骨挤压术
  • 简介:摘要:为了更好的探究螺旋CT重建在枢椎损伤法医鉴定中的作用,为枢椎损伤的诊断提供便利,本文将针对这一技术的应用进行相关的探究,从而更快速的对枢椎损伤进行诊断。通过对比实验的方法,检测螺旋CT重建这一检测方法的优越性,在临床实验中发现,这一技术相比较于传统的CT平扫、X线片有着更高的准确率,可以帮助医生更快的进行病情诊断。由此可见螺旋CT重建这一技术的优势,下面将针对这一技术的应用进行相关的探究。

  • 标签: 法医学 螺旋CT重建 寰枢椎损伤 损伤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合并胫骨下段、距、跟及中间楔梗死的病因和诊断方法。方法报道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医院2020年1月收治的1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现胫骨下段、距、跟及中间楔梗死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病史及治疗方案,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明确,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1年3个月出现胫骨下段、距、跟及中间楔多发梗死。结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胫骨下段、距、跟及中间楔梗死较少见,可能与激素、化疗药物、患者体质、原发病、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因素相关。磁共振成像是诊断早期梗死的首选检查。

  • 标签: 白血病,淋巴细胞,急性 造血干细胞移植 骨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枢椎骨折患者护理中应用引领式健康教育路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接收的枢椎骨折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研究组,每组41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引领式健康教育路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术后7 d、30 d的视觉模拟(VAS)评分[(2.2±0.7)分、(0.9±0.1)分]低于常规组[(3.5±0.6)分、(1.9±1.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384、10.296,均P<0.05);研究组术后30 d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 [(16.6±1.4)分]高于常规组[(14.2±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00,P<0.05);研究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基础知识[(24.1±0.9)分]、并发症防治知识[(22.6±3.4)分]、合理用药知识[(24.6±0.4)分]、康复锻炼知识[(23.1±1.8)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14.5±3.3)分、(15.5±4.6)分、(13.3±2.8)分、(13.5±2.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689,15.419,13.228,12.767,均P<0.05);研究组总满意度为95.12%(39/41),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3.17%(30/41)(χ2=6.822,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7.32%(3/41)]显著低于常规组[21.95%(9/41)](χ2=15.134,P<0.05)。结论对枢椎骨折患者给予引领式健康教育路径干预,可进一步减轻患者痛感,促使其颈椎功能显著改善,增加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同时还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并发症,进而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 标签: 寰枢椎骨折 临床护理 健康教育 干预 疼痛 JOA评分 病人满意度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观察引领式健康教育路径在枢椎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我院收治70例枢椎骨折患者为研究观察主体,采集时间2019年11月/2020年12月(开始/结束),配偶设计法分对照Z组(常规护理干预)、引领式M组(常规护理干预+引领式健康教育路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3个月后认知情况、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结果 护理后,引领式M组、对照Z组比对,前者认知情况、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明显更优。结论 将引领式健康教育路径应用在枢椎骨折患者护理中,可以起到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其认知水平的目的,患者治疗依从性更高,可推广应用。

  • 标签: 寰枢椎骨折 引领式健康教育路径 认知情况 治疗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严重烧伤大鼠形成及吸收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将30只6~8周龄SD雌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伤组、12%体表总面积(TBSA)Ⅲ度烧伤组、24%TBSAⅢ度烧伤组,每组10只。于各组大鼠背部进行相应处理,之后仅烧伤大鼠按Parkland公式经腹腔注射补液,创面外涂20 g/L碘伏,直至创面愈合。伤后28 d,取各组大鼠胫骨组织,分别行Masson、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观察新生组织、破骨细胞数量;取各组大鼠腹主动脉血制备血清,分别采用甲基百里酚蓝比色法、磷钼酸法测定代谢指标血清钙离子、磷离子浓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中形成标志物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和吸收标志物β-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X)水平;取各组大鼠第1腰椎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法检测护因子、核因子κB受体激活蛋白配体(RANKL)、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活化T细胞核因子1(NFATC1)、c-Fos、c-Src的mRNA表达水平。数据处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Bonferroni法、Welch检验、Games-Howell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及Bonferroni校正。结果伤后28 d,与假伤组比较,2个烧伤组大鼠胫骨组织中新生组织生成均减少,烧伤面积越大减少越明显;2个烧伤组大鼠胫骨组织中破骨细胞数量相近,均较假伤组明显增多。伤后28 d,3组大鼠血清钙离子浓度、血清中β-CTX水平相近(P>0.05);24%TBSAⅢ度烧伤组大鼠血清磷离子浓度明显高于12%TBSAⅢ度烧伤组(P<0.05),且2个烧伤组大鼠血清磷离子浓度均显著高于假伤组(P<0.01);24%TBSAⅢ度烧伤组大鼠血清中P1NP水平明显低于假伤组(P<0.01)。伤后28 d,假伤组、12%TBSAⅢ度烧伤组、24%TBSAⅢ度烧伤组大鼠第1腰椎组织中护因子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01±0.20、1.71±0.83、2.24±0.51,其中24%TBSAⅢ度烧伤组明显高于假伤组(P<0.01);24%TBSAⅢ度烧伤组大鼠第1腰椎组织中RANKL mRNA表达水平为1.31±0.17,明显高于假伤组的1.00±0.14与12%TBSAⅢ度烧伤组的0.97±0.10(P<0.01);12%TBSAⅢ度烧伤组、24%TBSAⅢ度烧伤组大鼠第1腰椎组织中TRAF-6、NFATC1(Z=3.141、3.782)、c-Src mRNA表达水平及12%TBSAⅢ度烧伤组大鼠第1腰椎组织中c-Fos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假伤组(P<0.05或P<0.01);12%TBSAⅢ度烧伤组大鼠第1腰椎组织中c-Fos、c-Src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24%TBSAⅢ度烧伤组(P<0.01)。结论严重烧伤可引起大鼠新生组织生成减少及破骨细胞数量增多,血清磷离子浓度升高与血清中P1NP水平下降,组织中护因子、RANKL、TRAF-6、NFATC1、c-Fos、c-Src呈升高趋势,且NFATC1、c-Fos、c-Src随烧伤总面积增加呈下降趋势。

  • 标签: 烧伤 骨生成 代谢 骨转换 护骨因子/核因子κB受体激活蛋白配体系统
  • 简介:摘要牵张成自20世纪90年代引入口腔颌面外科后,已逐渐成为治疗唇腭裂的重要选择。据研究报道,截线的设计、牵张器的类型、上颌前移量、手术年龄等因素或将影响牵张成术的预后。本文主要针对唇腭裂上颌牵张成的最新进展,从治疗方法、患者类型和辅助治疗三方面,对可能影响唇腭裂上颌牵张成疗效和稳定性的相关因素进行阐述,旨在为临床实践中制订恰当的治疗策略,改善手术预后提供参考。

  • 标签: 唇裂 腭裂 牵张成骨 颅面骨发育不全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枕关节-斜坡螺钉行后路枕颈固定的解剖学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11月60例来院就诊并行枕颈区CT检查的成人CT影像资料,排除枕颈区域感染、损伤、肿瘤和畸形。利用CT扫描的Dicom数据在Mimics软件中进行解剖学参数测量,测量参数包括斜坡前缘、中部的高度和宽度,斜坡前方软组织最薄处厚度,枕骨髁关节面前后径、横径及内倾角,舌下神经管最低点至枕骨髁关节面垂直距离,上关节面前后径和横径,侧块高度,椎下关节突高度和宽度;再行三维数字化建模并模拟置入直径为3.5 mm的螺钉,在3-Matic软件中测量置钉参数,包括螺钉内倾角、头倾角及长度。取8具尸体标本,后方暴露颅颈交界区,按上述置钉参数将直径为3.5 mm的钛合金螺钉自椎下关节突与后弓移行处置入,经枕关节至斜坡;然后用摆锯沿钉道剖开,观察螺钉的钉道轨迹,验证置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男性斜坡前缘高度和宽度分别为(16.8±2.5) mm和(20.1±3.1) mm;斜坡中部分别为(9.7±2.3)mm和(22.4±3.7)mm。斜坡前方软组织最薄处厚度为(5.8±1.48) mm。枕骨髁前后径为(19.1±1.9) mm,横径(12.6±2.0) mm,内倾角为33.7°±4.5°。舌下神经管最低点至枕骨髁关节面垂直距离为(9.6±1.1) mm。椎侧块高度为(12.9±2.4) mm。上关节面前后径为(21.7±1.9)mm,横径为(11.7±1.4) mm。椎下关节突宽度为(14.9±1.4)mm,高度为(5.7±0.85)mm。螺钉进钉点至侧块移行中点所在垂线的距离为(2.5±0.6) mm,至中点所在水平线的距离为(2.3±0.7) mm;内倾角为18.4°±1.6°,调整范围为15.0°±2.8°;头倾角为55.6°±3.1°,调整范围为10.4°±2.4°;钉道长度为(53.0±2.8)mm。女性的解剖学参数较男性略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右侧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具标本的经枕关节-斜坡螺钉均能安全、有效置入。结论经枕关节-斜坡螺钉可在不损伤神经、血管结构的情况下安全置入,可以作为枕颈固定方式的一种选择。

  • 标签: 寰枕关节 颅窝,后 螺钉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三维外固定架在外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调查择期为2019.10-2020.10,共计筛选外科患者90位,对其应用三维外固定架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做出对比。结果 患者应用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低,且应用后的VAS评分低于应用前,ADL评分高于应用前,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外科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三维外固定架,具备操作便利、并发症少、恢复快等诸多优势,具备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三维骨外固定架 骨外科 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