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陈鼓应先生《庄子今译》~①影响甚著。笔者著《道趣》~②,略略翻阅过一些篇目,觉得有的地方尚值探讨,检如下:一、害马者《徐无鬼》言黄帝等七人于襄城之野见小童,问以'为天下',小童言'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听后,'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陈译小童言为:'治理天下,也和牧马有什么不同么.也就是除去害马罢了.'按:'害马者'并非'害马'。原译易使人以为把有害的马除去,这是不符合道家思想的。道家任自然,'除去害马'就得用刑戮,为奖惩,此法家、儒家之事,与道家无为之治大相径庭。'害马者'所指乃是'害马的东西',而究竟什么才是'害马的东西'呢?郭象

  • 标签: 今译商改 庄子今注 注今译
  • 简介:<正>徐朝华先生《尔雅》(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年7月,以下简称《》)总结了近两千年《尔雅》研究的成果,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又移植了现代科学许多部门研究的结晶,寓作于述,包含了许多独到的见解,且言简意赅,头绪清爽。著者“前言”称此书是“为文科大学生和青年读者们提供一个便于阅读的本”,其实,此书在学术上也有它独特的贡献。第一,释义较细,理清了有关训释词与被训释词之间义同义近的语义场关系。《尔雅》中有很多直训,担任解释的词往往是多义词,如“邮,过也”(《释言》),“过”有经过、超越、探望等意义;“庶,幸也”(《释言》),“幸”有幸运、侥幸、希望、宠爱等

  • 标签: 今注 《尔雅》 训释词 被释词 释义 守宫
  • 简介:一、《庄子内篇》是德清晚年的一部佳作明代四大名僧之一、学者德清认真研究过老子,著有《道德经解》,也认真研究过庄子,著有《庄子内篇》。《道德经解》,据其序言始作于万历二十年,万历三十四年“卒业”,此书在其《观老庄影响论》之后(参见拙作《释德清〈道德经解〉评述》,载《五台山研究》1988年第三期)。《庄子内篇》无序言,有简要题记,未记写作年代,但说“其学问源头,‘影响论’发明已透,请细参之”。“影响论”即《观老庄影响论》无疑。那么,《庄子内篇》必定作于《观老庄影响论》之后。该书署名为“明匡庐逸叟憨山释德清”(《道德经

  • 标签: 庄子哲学 庄子内篇 《庄子注》 《逍遥游》 《齐物论》 《庄子》
  • 简介:庄子》一书,者众多,总其成者有陈鼓应先生之《今译》;虽称精审,微瑕存焉.本文指出其《内篇》注译之可商者十余条,并归纳其所以致误者,约有三端:日未解謰语,日未明词义,日未通文法.

  • 标签: 《庄子·内篇》 词义 文法 指瑕 连绵字 训诂
  • 简介:《史记》是西汉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中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其中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史记》完整保留本《史记》全本,廓清真伪,并附录《史记断限与残缺补窜考辨》集中说明。本书前身是1990年初版的《史记本新》,此次对全书做了修订与改造,不仅纠正了前身的许多错误,还改正了中华点校本中的一些错误。现简体横排,加以注释,供广大读者、学者参考。

  • 标签: 《史记》 今注 纪传体通史 黄帝时代 司马迁 汉武帝
  • 简介:文章从文献解读入手,诠释郭象《庄子》中"心"的概念,并通过郭象哲学体系里"圣人"、冥"、"迹"、"所以迹"等范畴,抽绎其理论对"圣人"的"无心"这一品质的勾勒,彰显郭象哲学"内圣外王"的旨归。

  • 标签: 圣人 无心 内圣外王
  • 简介:<正>郭象字子玄,生于魏嘉平四年(公元252年),卒于晋永嘉六年(公元312年),是西晋时期重要的玄学家之一。他的《庄子》,相传是在向秀的基础上“述而广之”而成的,代表了魏晋时期玄学思想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曾在我国哲学思想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据《晋书·向秀传》上说,郭象《庄子》一出,“儒墨之迹见鄙,道家之言遂盛焉”。但对郭象《庄子》中的独化论哲学思想如何评价,研究者却有截然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他同当时的裴頠一样,都是唯物主义的“崇有”论者;有的则认为,他的思想同王弼、何晏相似,都是唯心主义的“贵无”论者。笔者认为:郭象的独化论哲学思想,既不是“崇有”论,也不是“贵无”论,而是对“有”、“无”两派基

  • 标签: 郭象 哲学思想 庄子注 独化论 王弼 思想探析
  • 简介:杜甫被誉为“诗圣”,从宋代以来的诸种杜诗全集本,都过于专门化、专业化,对广大杜诗爱好者来说,并不十分适宜。而历代对于杜甫及其诗歌的研究和笺释,又颇有一种囿限于少数专家学者范围内的格局。建国五十年来,杜诗的选本出版了许多种,但

  • 标签: 杜诗 杜甫 注本 选本 诗歌 诗圣
  • 简介:本栏是为初学《易》者而开设的通俗讲座,除“《周易》古经今译”外,还将分期陆续刊登《周易》的卦气、纳甲、互体、筮法、占法等易学基础知识,目的在于引导易学爱好者入门,进一步发掘和弘扬这一古老的中华文化遗产。

  • 标签: 今注今译 周易 君子 古经 注释 潜龙勿用
  • 简介:<正>经文:■鼎:元吉,亨。初六:鼎颠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九二: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

  • 标签: 今注今译 经文 注释 雷电 战雷 闲言
  • 简介:《十三经今译》述评顾之川(十三经今译),岳麓书社,1994年4月出版。此书具有以下特点:一、态度严谨,荟萃学术精华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呼唤,出版界掀起一股古籍整理出版热。各出版社都在以各种不同的形式整理出版古籍。影印本.白话本,...

  • 标签: 今注今译 十三经 古籍整理 《周易》 述评 古籍今译
  • 简介:作为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德清,对老庄哲学有着深入的研究和阐发,著有《观老庄影响论》、《道德经解》和《庄子内篇》等重要著作。在佛教史和老庄注疏史上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享有很高的地位。憨山作书一般都会有序跋等短文明确说明其著述过程及成书时间,但《庄子内篇》却是个例外。许多学者在考察憨山《道德经解》与《庄子内篇》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相似之处,引发了学术界广泛的讨论,有学者提出《庄子内篇》当在《道德经解》之前已经完稿,而于1620年“重述”。憨山大师虽然很早就开始以阅读笔记的形式对《庄子》进行疏解的工作,但是《庄子内篇》在《道德经解》之前完稿的说法并不能成立。《庄子内篇》的真正完成时间当在1620-1621年间。

  • 标签: 憨山德清 《庄子内篇注》 庄学 佛教
  • 简介:本文从高亨先生治学道路的转变入手,探讨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诗经》的理论基石。高亨在解读《诗经》时,着重从那个时代的背景和文化入手,并且采用了“互证”观念,力争有理有据,让人信服。

  • 标签: 高亨 《诗经今注》 时代背景 时代文化 “互证”观念
  • 简介:受制于时代和认识的关系,庄子虽然对自身思想的实践性问题有所关注,但还未能圆满地解决这一问题。郭象继承庄子,深入地探索了庄学的实践性。首先,郭象以“性分”思想为基础,解决了《庄子》思想的内在矛盾。其次,郭象通过“自生”、“独化”建立其哲学体系,改造魏晋玄学的本体论,调和“自然”与“名教”的关系,使魏晋玄学成为具有实践性的学说体系。

  • 标签: 郭象 《庄子注》 性分 实践性
  • 简介:<正>《经典释文》是汉典音义的代表,在中国古代音义类辞书乃至整个中国古代语文辞书中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其价值自不必说。但毋庸置疑的是,本《经典释文》已非《经典释文》的原貌。这种改变不管是《经典释文》一书在历史流传过程中的自然成之,还是后人有意为之,都已是不争的事实。若我们对此没有正确认识,并加以高度重视,我们就难以认识《经典释文》的原貌,我们对《经典释文》的研究及所取得的成

  • 标签: 《经典释文》 语文辞书 音注 《集韵》 秋官司寇 流传过程
  • 简介:作为古代哲人、道家重要思想象的庄子,千百年来论者各执一说。本文依据史料,考辨了庄子生卒年代、故里、乡属;对庄子的人生哲理、修真养性、处世哲学等作了简要分析。《庄子》一书的思想内容与内、外、杂篇的划分,文中对一些有关资料进行比较后提出了见解。

  • 标签: 庄子 自然 《庄子》 内篇 外篇
  • 简介:言意之辨在哲学史上被众多哲学家反复推敲论证,先秦至两汉对言意之辨的讨论为郭象奠定了理论框架。面对时代调和儒道、沟通名教与自然的具体要求,《庄子》在“寄言出意”的书方法和“言之二重性”的具体内容方面诠释言意之辨,强调了言之者的重要性;郭象在对待言时采用“任”的态度,“任”是物独化于玄冥之境的重要特点,关乎郭象的内圣外王的政治理想与圣人之情的思考。

  • 标签: 《庄子注》 言之二重性 郭象 言意之辨
  • 简介:牟宗三先生将道家思想中言说道体或境界的独特方式"正言若反"称为"诡辞为用",即辩证的诡辞,其作用在于不将所说内容予以实体化和对象化加以固定,而是从作用上活泼泼地展现出来。这一方法首先见于牟先生所揭示的《庄子》对于《老子》之道的发展中,其次则体现在向秀、郭象对《庄子》的注解中,同时也是牟先生用以诠释向秀、郭象庄的方法论。

  • 标签: 诡辞 牟宗三 《庄子》注 诠释
  • 简介:千余年来,杜甫以其崇高的人格和伟大的诗篇坚定着人们生活的意志,培养人们高尚的情操,“不管人类文明发展到何种高度,不管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何种变化,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杜甫诗歌的精髓,将永远是维系社会生活健康运转的不

  • 标签: 杜甫 注本 杜诗 诗歌 崇高 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