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胶质瘤中死亡相关蛋白激酶1基因(Dapk1)甲基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甲基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诊治的70例胶质瘤患者(GLA组)、40例颅脑良性疾病患者(CON组)、U251和BT325胶质瘤细胞(购于中国科学院细胞库)Dapk1基因甲基化、mRNA和蛋白质比较,采用χ2检验比较胶质瘤患者不同临床病理中Dapk1基因甲基化的差异,Kaplan-Meier法对胶质瘤患者Dapk1基因甲基化和未甲基化患者生存分析。结果GLA组胶质瘤患者Dapk1基因甲基化率显著高于CON组颅脑良性疾病患者(65.7%比2.5%,χ2=39.023,P<0.05)。U251和BT325胶质瘤细胞中Dapk1基因处于甲基化状态。GLA组胶质瘤患者、U251和BT325胶质瘤细胞中Dapk1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CON组颅脑良性疾病患者(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4±0.05、0.35±0.06、0.33±0.05、0.65±0.08,蛋白质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2±0.04、0.23±0.05、0.21±0.04、0.57±0.07,F=67.125、52.198,P<0.01)。GLA组胶质瘤患者Dapk1基因甲基化率在肿瘤最大径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甲基化率分别为78.9%、80.0%,χ2=5.240、7.039,P值均<0.05),肿瘤最大径≥5 cm和WHO Ⅲ+Ⅳ级患者Dapk1基因甲基化率显著高于肿瘤最大径<5 cm和WHO Ⅰ+Ⅱ级级患者。Dapk1基因甲基化患者中位生存期显著低于未甲基化患者[(13.8±1.1)个月比(16.3±1.5)个月,Logrank=5.107,P<0.05]。结论Dapk1基因高甲基化与胶质瘤发病机制有关,有助于胶质瘤病情及预后评估。

  • 标签: 胶质瘤 死亡相关蛋白激酶1基因 甲基化 临床意义
  • 简介:该研究由厦门大学韩家淮小组完成提起脑缺氧、心缺血、急性胰腺炎、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从医学的笼统意义上说,它们都是由细胞坏死引起的疾病。近日,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韩家淮教授课题组的一项研究表明,存在于人体内的一种名为RIP3的蛋白激酶是将细胞凋亡转换成细胞坏死的分子“开关”,通过调控这个开关,就可以调控细胞死亡方式。这一发现,被认为为临床治疗与细胞坏死的相关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 标签: 细胞坏死 死亡方式 蛋白激酶 调控 《科学》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本研究通过对急性白血病病人及体外肿瘤细胞株的DNA甲基化及基因表达的实验,探讨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eath-associatedproteinkinase,DAPK)基因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的状态,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程度.应用RT-PCR检测DAPK基因在白血病细胞及正常骨髓细胞中的表达;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n-MSP)法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及细胞株DAP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况;从第二轮巢式MSP扩增出的随机产物中挑选2个随机引物,交予专业机构克隆后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DAPK基因在10例正常对照者骨髓标本中均有表达,DAPKmRNA在急性白血病病人骨髓标本中表达平均值为0.61±0.40,低于正常对照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52.94%(9/17例)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人骨髓标本DAPKmRNA表达降低或缺失,急性髓系白血病病人数据为41.18%(42/102);细胞株U-937显示基因表达正常,HL-60表达缺失;10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病人骨髓标本中33例存在DAPK启动子区甲基化,甲基化率为32.4%(33/102);1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人骨髓标本中8例存在DAPK启动子区甲基化,甲基化率为47%(8/17);7例正常人骨髓标本DAPK启动子区均为非甲基化;细胞株U-937DAPK启动子区非甲基化,HL-60DAPK启动子区甲基化.ALL组与AML组患者骨髓细胞DAPKmRNA表达与其启动子甲基化均呈显著负相关(ALL组r=-0.855,P<0.05;AML组r=-0.343,P<0.05),提示两者有密切的关联.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中DAPK基因启动区甲基化与其mRNA的异常表达或失表达有关.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DAPK基因 启动子区 甲基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死亡相关蛋白激酶3(death-associated protein kinases 3,DAPK3)缺乏是否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而减轻血管钙化。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通过体外细胞培养实验进行观察分析。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采用F10K Kaighn′s改良培养基培养,根据培养基中是否添加β磷酸甘油(10 mmol/L)分为钙化组和非钙化组。钙化组细胞和非钙化组细胞又分别分为DAPK3抑制组及其对照组、内质网应激抑制组及其对照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激活组及其对照组、DAPK3抑制+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抑制以及空白对照组。测定各组的VSMC中DAPK3 mRNA以及蛋白浓度、钙含量、碱性磷酸酶、VSMC分化标志基因(SM22α、α-SMA)蛋白浓度、成骨分化转录因子[Runχ2、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蛋白表达浓度、内质网应激标志蛋白(AFT4、GRP78、GRP94以及CHOP)表达水平以及p-PAMK蛋白表达。结果钙化细胞DAPK3 mRNA(第14天达最高值15.24±0.72)以及蛋白(第14天达最高值11.31±0.38)显著高于非钙化细胞(5.63±0.62、2.59±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钙化细胞中,DAPK3缺乏组钙含量(86.54±8.21) mmol/g较对照组(194.63±8.54) mmol/g显著降低(t=22.35,P<0.001)、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降低[(96.27±10.28) IU/g蛋白与(224.67±10.94) mmol/g蛋白,t=20.951,P<0.001]、VSMC分化标志基因(SM22α、α-SMA)蛋白的表达显著上升[SM22α:(0.82±0.14)与(0.44±0.13),t=4.872,P=0.001;α-SMA:(0.95±0.18)与(0.56±0.13),t=4.303,P=0.002]、而骨分化转录因子(Runχ2、BMP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Runχ2:(1.12±0.28)与(2.21±0.35),t=5.957,P<0.001;BMP2:(0.82±0.12)与(1.26±0.16),t=5.39,P<0.001]、MAPK水平上调(DAPK3抑制组钙化细胞0.74±0.12、非钙化细胞1.04±0.14高于对照组钙化细胞0.44±0.10、非钙化细胞0.78±0.12,t=4.704,P=0.001;t=3.454,P=0.006);抑制ESR钙化细胞的钙含量显著降低(细胞经AMPK通路抑制后转染shRNA组150.21±11.98、细胞转染shRNA组83.21±12.12低于转染空白对照组164.82±12.34,P<0.001);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降低(细胞经MAPK通路抑制后转染shRNA组226.54±16.57、细胞转染shRNA组112.34±15.96低于转染空白对照组242.32±16.32,P<0.001);激活MAPK钙化细胞的钙含量显著降低(P<0.001)、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降低(P<0.001)。结论DAPK3缺乏通过AMPK信号通路抑制内质网应激达到减缓VSMC钙化的作用。

  • 标签: 血管钙化 血管平滑肌细胞 内质网应激 AMPK信号通路
  • 简介:为深入研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MAPK)的功能,从棘孢木霉(Tricho-dermaasperellum)中克隆了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基因task1,并对其序列进行分析。该基因编码355个氨基酸,全长1757bp,理论分子质量41.1kD,理论等电点为6.64,与深绿木霉(T.atroviride)MAPK基因tmk1、里氏木霉(T.reesei)MAPK基因tmkA和绿色木霉(T.virens)MAPK基因tmkA在氨基酸和核苷酸水平上同源性都很高,蛋白结构预测为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

  • 标签: 棘孢木霉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克隆 序列分析
  • 简介:番茄Pto基因编码包含丝氨酸/苏氨酸激酶(STK)结构域的蛋白,它能抗由丁香假单胞菌番茄致病变种(Pseudomonassyringaepv.Tomato,Pst)造成的细菌性斑点病。本研究使用PVX系统的体内识别系统测定显示AvrPto在辣椒基因型中被特异性识别。这种AvrPto识别导致非寄主超敏反应(HR),以及PVX::AvrPto融合蛋白在接种辣椒叶组织中的定位,这表明在辣椒中存在与番茄类似的Pto识别机制。然而,辣椒全基因组分析显示没有对应番茄的Pto进化枝,表明在辣椒中有一个Pto识别的替代系统。不过,辣椒基因组中已经鉴定出25个具有高度保守STK结构域的类Pto蛋白激酶(PLPKso对于Ptos和PLPK的STK结构域中的大部分氨基酸位点,非同义(dN)与同义(dS)核苷酸替换速率的比值(ω)小于1。表明纯化选择在进化中起主要作用。然而,一些氨基酸位点在Pto同源物的进化过程中被发现为偶发性正选择,因此,不同的进化过程可能在植物中形成了Pto基因家族。基于RNA—seq数据,PLPK基因和其他Pto通路基因,例如Prf,Pti1,Pti5和Pti6在所有检测的辣椒基因型中都表达了。因此,辣椒中对Pst的非寄主超敏反应可能是由于PLPK同系物对AvrPto效应物的识别,以及Pto信号通路下游组分的后续作用。然而,辣椒中AvrPto的识别可能涉及其他类受体激酶(RLKs)的活性。本研究中鉴定的PLPKs将作为进一步了解PLPKs在非寄主抗性中作用的基础。

  • 标签: 基因组分析 进化过程 蛋白激酶 PTO 基因家族 辣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类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5 (CDKL5)基因新生变异致早发性婴儿癫痫性脑病2型(EIEE2)的临床特点、诊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12日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内科的1例CDKL5基因新生变异致EIEE2患儿的病史资料、辅助检查及诊治特点,并结合相关文献,总结该病的临床诊治思路和未来展望。结果患儿,女,年龄13 d 23 h,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抽搐,使用抗癫痫药物效果欠佳。二代基因测序检测发现患儿CDKL5基因存在c.119C>T/ p.A40V杂合变异,此变异为新发变异。结论CDKL5基因新生变异致EIEE2是值得被关注的罕见病,早期发现并进行基因诊断是提高诊治率的关键。

  • 标签: CDKL5基因突变 早发性婴儿癫痫性脑病 基因诊断
  • 简介:CIPK蛋白激酶家族(CBL-interactingproteinkinase)是一类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家族,与类钙调磷酸酶B亚基CBL(calcineurinB-likeprotein)蛋白共同形成CBL-CIPK网络,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烟草中该家族的研究还比较少,本研究从林烟草(Nicotianasylvestris)中获得一个CIPK家族基因,该基因与拟南芥和杨树中的CIPK3同源性分别为68.4%和87.5%,将其命名为NsylCIPK3。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NsylCIPK3具有CIPK蛋白家族的典型结构特征,在N端和C端分别具有典型的激活环结构域和NAF结构域。进化树分析显示,NsylCIPK3属于CIPK蛋白亚家族Ⅱ。表达模式研究表明,该基因在林烟草的叶和腋芽中的表达量相对较高,在主根中的表达量次之,在侧根、茎、花瓣和萼片中的表达量相对较低,并且在烟草成熟期的叶中表达量明显升高。在高盐、紫外光和低钾胁迫下该基因的表达发生不同程度的上调。酵母双杂交结果显示,NsylCIPK3可与NsylCBL9互作。推测NsylCIPK3可能通过与NsylCBL9互作形成信号通路,激活下游靶蛋白,参与烟草响应非生物逆境胁迫的信号转导过程。

  • 标签: 林烟草 CIPK3 非生物逆境 信号转导 蛋白互作
  • 简介:为了研究通过功能筛选得到的一个新的红细胞分化相关的全长cDNA(命名为EDRFI)的功能,选择K562细胞作为模型细胞来观察反义EDRFI表达对细胞功能的影响.通过快速构建,同时得到了正向和反向插入片段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EDRFI-S(sense)及peDNA3-AS(antisense),并通过改进的LipofectAMINE细胞转染和G418筛选,得到了稳定表达的细胞株,进行基因组PCR鉴定,证明了转染的高效性.NorrhemB10t试验的结果表明,反义载体转染的K562细胞中,EDRF1在mRNA表达水平上受到下调,提示EDRF1反义DNA的表达可能抑制了EDRF1mRNA的正常转录.进一步,γ-珠蛋白和PKC-α的表达在反义构建质粒转染K562细胞中的表达均受到下调,这可能传递了红细胞分化的负反馈信号,从而抑制了珠蛋白的合成.

  • 标签: 反义RNA 红细胞分化 蛋白激酶C-Α 信号转导 γ- 珠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酪蛋白激酶1γ2(CSNK1G2)在头颈部鳞癌(HNSC)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的UALCAN和LinkedOmics数据库分析HNSC中CSNK1G2的mRNA表达量、甲基化、拷贝数突变与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以及CSNK1G2相关共表达基因蛋白。对肿瘤临床标本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以验证CSNK1G2在HNSC中的表达情况。利用STRING数据库对CSNK1G2表达相关蛋白进行蛋白互作网络分析。结果UALCAN分析结果显示,HNSC癌组织中的CSNK1G2 mRNA表达量高于正常组织(P<0.001);分化程度低和人乳头瘤病毒(HPV)阳性患者的HNSC癌组织中CSNK1G2 mRNA表达量均上调(均P<0.05);而不同病理分期、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淋巴结转移分期(N分期)患者其HNSC癌组织中的CSNK1G2 mRNA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T-qPCR结果证实HNSC癌组织中的CSNK1G2 mRNA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P<0.05)。LinkedOmincs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CSNK1G2 mRNA表达量与CSNK1G2拷贝数突变呈正相关(P<0.001),而与其甲基化呈负相关(P<0.001)。生存分析结果发现,高CSNK1G2 mRNA表达和拷贝数突变预示着更高的生存率(P=0.033,P=0.015),而甲基化水平与生存率无关(P=0.458)。基因富集分析结果显示,CSNK1G2相关的共表达基因主要存在于DNA复制等环节。STRING蛋白互作网络分析结果显示,TP53、CHEK1、CHEK2可能是与CSNK1G2高表达明显相关的关键蛋白。结论CSNK1G2可能与TP53、CHEK1、CHEK2相关蛋白协同促进HNSC的发生和增殖,但不影响其转移和扩散。HNSC中CSNK1G2表达上调可能预示着更好的生存预后。

  • 标签: 酪蛋白激酶1γ2 头颈部鳞癌 预后 分子机制
  • 简介:研究表明,心肌肌浆网钙泵(SERCA2)的异常任心力衰竭(心衰)的发展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很多因素町以调节SERCA2的活性,最主要的是受磷蛋白的调节。而受磷蛋白的磷酸化及去磷酸化分别由蛋白激酶A和磷酸酶1α调控。目前国内少见关于心衰蛋白激酶A和磷酸酶1α变化的报道。本实验通过用超容量负荷联合压力负荷制备家兔心衰模型,进而观察心衰时蛋白激酶A和磷酸酶1α的变化,

  • 标签: 蛋白激酶A 心力衰竭 磷酸酶 家兔 心肌肌浆网钙泵 心衰模型
  • 简介:根据转录组测序获得的钙依赖蛋白激酶基因的EST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利用RT-PCR和RACE技术从油菜中克隆获得BnCDPK1基因全长序列,NCBI登录号为KF740477,其cDNA和gDNA全长分别为2115bp和2857bp,含有11个内含子和12个外显子。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其开放阅读框为1581bp,编码527个氨基酸,具有CDPKs家族典型的特征,含有1激酶区域和4个钙离子手型结构域,与拟南芥AtCDPK28同源性最高,属于第Ⅳ亚家族。BnCDPK1在油菜的根、茎、叶、花、种子中均有表达,但表达丰度存在差异,叶片中表达量最高,其次为茎、根和种子,花中的表达量最低;在高抗和高感油菜品种中,菌核菌胁迫均能够诱导BnCDPK1上调表达,但是高抗品种比高感品种反应更迅速,表达量更高。接种前、接种后12h、接种后24h,高抗品种的表达量相比高感品种分别提高1.4倍、4倍和3倍,推测其可能参与油菜的生长发育以及油菜对菌核菌侵染的应答和防御反应。

  • 标签: 油菜 钙依赖蛋白激酶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抗病
  • 简介:目的为了探讨喉癌与蛋白激酶C(PKC)活性的关系。方法应用Takai蛋白浓度梯度,通过同位素放射活性测定PKC活性。结果癌组织胞浆中PKC比活性(6.63±0.64pmol/mg.min)显著高于正常组织胞浆中PKC比活性(4.73±0.54pmol/mg.min)。结论提示癌组织中PKC活性升高很可能是被癌基因激活。

  • 标签: 喉肿瘤 蛋白激酶C
  • 简介:蛋白激酶C(proteinkinaseC,PKC)1997年被Nishizuka首次发现,其存在于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在内的许多组织中,是一种可被水解而激活的酶.PKC在神经元兴奋性的调节、信号转导、神经递质的释放、突触可塑性等过程中发挥生理作用.近年来,PKC在感觉传入,特别是痛觉传导中的作用倍受关注.躯体内脏相关及其作用机制是中、西医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新近的研究表明,躯体、内脏痛觉可以在脊髓和脊髓上中枢发生会聚和整合.本文根据目前国内外的文献资料,对PKC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在躯体、内脏痛觉传入会聚及整合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标签: 蛋白激酶C 躯体内脏 痛觉调制 生物学特征
  • 简介:目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种受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影响其易感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显示蛋白激酶Cβ(proteinkinaseCβ,PKCβ)基因与若干自身免疫病相关。本文分析在汉族人群中PKCβ的rs16972959是否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并收集508例RA患者和503例健康对照。采用TaqMan探针基因分型技术检测病例组和对照组PKCβ基因位点rs16972959的基因型。应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RA病例组和对照组PKCβ基因(rs16972959)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28,95%CI:0.761~1.131,P=0.460),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GvsAA:OR=1.054,95%CI:0.632~1.759,P=0.839;GAvsAA:OR=0.963,95%CI:0.570~1.627,P=0.888)。研究发现rs16972959等位基因频率与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ycliccitrullinatedpeptide,ACCP)有关(P=0.041)。此外,rs16972959基因型与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factor,RF)有关(P=0.042)。但是,本研究没有发现rs16972959与抗角蛋白抗体有关。结论以上研究表明PKCβ基因位点rs16972959与汉族人群RA遗传易感性无关。Rs16972959与部分实验室指标存在关联。

  • 标签: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关节炎 类风湿 类风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TanⅡA)通过调节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途径对膀胱癌动物模型肿瘤增殖及肿瘤组织内凋亡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30只4~5周龄的雄性BALB/-nu裸鼠,购自北京维通利华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其中20只注射1×107/ml的T24细胞悬液,待肿瘤体积大于0.1 cm3,根据随机数表法对其进行分组干预,共分为模型组、治疗组,每组10只,另外10只裸鼠作为对照组;模型组及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腹腔内注射,治疗组给予15 mg/kg的TanⅡA腹腔注射,均干预2周;开始干预后每天测量瘤体积1次,绘制肿瘤增殖曲线并在干预结束后将裸鼠处死后取0.1 g肿瘤组织检测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脱氧核糖核酸修复酶降解产物(Cleaved PARP)、细胞凋亡调控因子(bax)、B淋巴细胞瘤-2基因蛋白(bcl-2)、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磷酸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 MAP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水平,采用卡方分析计数资料差异,LSD-t检验及方差检验分析组间或多组间数据差异。结果给药7 d后治疗组裸鼠瘤体积明显低于模型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45,P<0.01);3组小鼠组织中Caspase-3、Cleaved PARP、bax、bcl-2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37、4.264、6.135、5.364,P<0.01);相较于模型组,治疗组小鼠组织中Caspase-3、bcl-2明显降低(0.54±0.10、0.56±0.12比0.87±0.12、0.88±0.19),Cleaved PARP、bax明显升高(0.94±0.21、0.79±0.13比0.65±0.12、0.32±0.08),且差异存统计学意义(t=6.681、4.503、3.392、9.731,P<0.01);3组小鼠组织中p-p38 MAPK、p-ERK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46、3.216,P<0.05),相较于模型组,治疗组下小鼠组织中p-p38 MARK及p-ERK水平明显降低(0.61±0.11、0.54±0.11比0.87±0.13、0.69±0.13),且差异存统计学意义(t=4.828、4.503,P<0.01)。结论TanⅡA通过有效调节p38MAPK/ERK途径实现抑制膀胱癌动物模型肿瘤增殖并调控肿瘤组织内凋亡相关因子。

  • 标签: 丹参酮ⅡA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途径 膀胱癌动物模型 肿瘤增殖 凋亡相关因子
  • 简介:摘要随着肥胖症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肥胖相关性肾病(ORG)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其发病机制包括肾脏血流动力改变、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过度激活、胰岛素抵抗、脂代谢紊乱、线粒体功能障碍、慢性炎症、氧化应激等。肾足细胞和近端肾小管细胞高表达腺甘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AMPK是一种关键的能量感应开关,主要通过调节脂质代谢、氧化应激、慢性炎症、线粒体稳态以及葡萄糖代谢等机制在ORG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AMPK及其下游信号在调节ORG发病机制中的最新进展,以增进对AMPK与ORG的了解,也为临床治疗策略提供新的见解。

  • 标签: 肾疾病 肥胖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