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采集青海省大通县某养猪场患病仔猪肠道内容物,在血平板培养基上接种采集的病料,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h,血清肉汤中接种单菌落,220r/min振荡培养12h,经革兰氏染色后,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同时进行生化鉴定。试验结果表明,生化鉴定结果符合沙门氏菌的生化特性。

  • 标签: 沙门氏菌 分离与鉴定 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参加室间质控考核来评价食品微生物室的检验水平,提高检验能力,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以便更好地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抽验工作。方法分析2018年参加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织,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负责实施的能力验证考核情况,依据GB4789.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对3份巧克力样品进行沙门氏菌分离鉴定。结果从2份盲样考核样品中检出沙门氏菌。结论通过此次质控盲样考核,本中心微生物实验室检测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内部质量控制管理得到了加强。

  • 标签: 沙门氏菌,盲样考核,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本人在显色培养基检测沙门氏菌方面一些初步认识与体会;方法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本人在检验实践中的体会,进行分析;结果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种类、应用比对研究现状、注意事项等;结论沙门氏菌是影响食品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沙门氏菌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传统标准检测方法、显色培养基法、免疫学法等。本文主要对显色培养基检测沙门氏菌的认识与体会,进行以下概述。

  • 标签: 显色培养基 沙门氏菌 认识与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对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原因展开分析并找寻预防的方法。方法对2015年所发生的一起沙门氏菌所引起的食物中毒的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此次的所采集的六份标本当中,三份有沙门氏菌从中分离出。通过对沙门氏菌的抗原表来检测就,结果显示为肠炎沙门氏菌。剩余三份的标本未有肠道性致病菌存在。结论根据此次实验的鉴定结果以及患者的具体表现,兼遵循WS/T13-1996沙门氏菌中毒的诊断标可以认定此次的食物中毒为肠炎沙门氏菌所导致的细菌性中毒。

  • 标签: 沙门氏菌 食物中毒 原因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肠炎沙门氏菌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学检验。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7年4月本县因进食肠炎沙门氏菌污染食物而中毒的患者,进行病原学检验。结果经病原学检验可以发现BS培养基中与沙门氏菌属特点相符的中等菌落。结论病原学检验能够直接检出肠炎沙门氏菌,能够诊断出患者是否因肠炎沙门氏菌而出现食物中毒情况。

  • 标签: 肠炎沙门氏菌 食物中毒 病原学检验
  • 简介:建立了一种将叠氮溴化丙锭(PMA)与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相结合的检测方法,用于定量检测畜禽肉类中活的沙门氏菌.通过优化光反应时间、PMA浓度等PMA作用条件,建立最优PMA-qPCR方法;同时构建重组质粒,并通过建立标准曲线考察该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然后将该方法用于定量检测未经增培养的畜禽肉类样品中的沙门氏菌.结果表明:在浓度12μg/mL、曝光时间6min的条件下,PMA的添加既不影响活的扩增,又能有效抑制死的扩增;采用PMA-qPCR检测人工染猪肉样品,最低可检出10CFU/mL沙门氏菌.该方法可快速、定量地检测畜禽肉类样品中的沙门氏菌.

  • 标签: 叠氮溴化丙锭 肠炎沙门氏菌 PMA-qPCR方法 活菌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一起疑似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学检测和中毒原因分析。方法依据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南(2012年版),参照GB4789.4-2010对所采集的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分别在1份剩余食品、6份患者的肛拭子中检出肠炎沙门氏菌。结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情况、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认为此次事件是一起由肠炎沙门氏菌污染蛋糕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

  • 标签: 肠炎沙门氏菌 食物中毒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查明2017年我县发生一起因地宴席聚餐而引发的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为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聚餐者、餐饮加工人员和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剩余食物、饮用水、病人和餐饮加工人员肛拭进行实验室检测,对现场调查资料应用描述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和卫生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本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引起病例50例。罹患率为11.36%,从现场采集的样品中,检出14株鼠伤寒沙门氏菌。结论此次食源性疾病暴发是由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实时荧光PCR技术在沙门与志贺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0月~2017年10月于医院门诊就诊患者的520例肛拭子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实时荧光PCR法和传统培养法进行对比检测,分析实时荧光PCR技术的灵敏度、特异度并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时间。结果实时PCR法检测沙门、志贺的时间均显著少于传统培养法(2.24±0.53vs4.52±0.71)d、(2.31±0.44vs4.61±0.65)d;实时PCR法检测沙门、志贺的灵敏度均为100%,特异度分别为98.63%和97.24%。结论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沙门、志贺的时间短,灵敏度、特异度高。

  • 标签: 实时荧光PCR技术 沙门菌 志贺菌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食品卫生检验中沙门属 LAMP(环介导等温扩散技术)的操作方法和应用价值。方法 于 2017年 6-12月份收集 87份食品标本,分别使用 LAMP检测方法和分离培养法,对样品中的沙门进行监测。并对比 LAMP法和分离培养法的结果是否一致。结果 所有样品中,使用 LAMP方法共检测出 8份样品有沙门阳性,阳性率为 9.2%;使用分离培养法共检测出 5份样品有沙门阳性,阳性率为 5.7%。检测时间方面, LAMP法需要 24h,而分离培养法需要 3-5d。结论 LAMP法和分离培养法均能在食品卫生检验中检测沙门属。且 LAMP法的精确度更高,时间更短。

  • 标签: 食品卫生检验 沙门菌 LAMP法 分离培养法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布拉酵母散联合酪酸梭胶囊治疗慢性腹泻取得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我院在 2016 年 8 月 ~2017 年 10 月诊治的慢性腹泻患者 88 例进行治疗分析,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4 例,观察组给予布拉酵母散联合酪酸梭胶囊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布拉酵母散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5.45% ,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 77.27% ,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在慢性腹泻的治疗中,采用布拉酵母散联合酪酸梭胶囊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腹泻症状,药物安全性好,其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应用布拉酵母散治疗,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布拉氏酵母菌散 酪酸梭菌活菌胶囊 慢性腹泻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生化反应结合血清检验沙门的临床结果分析。方法回顾分析我中心自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进行检查的检验者,将其中的120例选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检验者使用常规检验方式,观察组则采用全面生化反应结合血清学进行检验。观察两组检验者的检测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检验者检测出沙门的有52例,没有检测出的有8例,检测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检验者中检测出沙门的有41例,有19例检验者没有检测出沙门,检测有效率为68.3%,P<0.05。结论在检验沙门时使用全面生化反应和血清学进行,能够起到较理想中的效果。

  • 标签: 全面生化反应 血清学 沙门菌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一起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进行病原学检测并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sed-FieldGelElectrophoresis,PFGE)技术做同源性分析。方法在一起食物中毒事件中采集了病人粪便便(或肛拭子)、可疑食物共26份样本,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4789-2010》进行病原检测,对分离出的菌株进行PFGE分子分型。结果从患者粪便(或肛拭子)中分离出的10株沙门氏菌和可疑食物中分离出的菌株PFGE图谱一致,具有同源性。结论在病人大便(或肛拭子)和可疑食物中均分离出沙门氏菌且PFGE图谱一致具有同源性,确认是一起沙门氏菌污染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显示PFGE技术对于食物中毒溯源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食物中毒 沙门氏菌 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参加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检测的能力验证,并对能力验证反馈为不满意的结果进行分析,探索提高李斯特属尤其是单增李斯特、伊李斯特和英诺克李斯特误判现象突出细菌的鉴别能力。方法传统方法国家标准GB4789.30-2016第一法。结果编号17-H818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能力验证结果为满意;17-J193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能力验证结果不满意;通过对17-H818留存菌株的复测鉴定为伊李斯特。结论在实际的食品检测工作中李斯特属易发生误判,导致假阳性、假阴性结果的出现。加强李斯特属之间的鉴别能力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意义重大。

  • 标签: 李斯特氏菌 能力验证 传统方法 鉴别 影响因素
  • 简介:采用交叉引物等温扩增方法对食品中肺炎克雷伯建立快速检测方法,通过对18株肺炎克雷伯检测全部为阳性、29株其他阴性相关菌株检测为阴性,证明具有良好的特异性.通过对纯菌液、DNA浓度、实际样品检测等四方面进行灵敏度评估,DNA检测灵敏度为75.8fg/反应,纯菌液为96CFU/mL,经增步骤,样品中菌体检测灵敏度为9.6CFU/100g.该检测方法通过与参考方法比较其灵敏度、特异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及相对准确性几方面参数,符合ISO相关要求.该等温扩增方法的灵敏度为98.4%,特异性为98.5%,假阳性率为1.5%,假阴性率为1.6%,相对准确性为98.5%.该方法可用来对食品中肺炎克雷伯进行快速初筛检测.

  • 标签: 交叉引物等温扩增检测方法 肺炎克雷伯氏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酶底物法检测水中总大肠群大肠埃希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酶底物法对水中总大肠群、大肠埃希进行检测,对不同培养时间、温度和环境等因素进行分别对比研究,找出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结果不同温度和培养时间不同对检测结果产生的影响不同,总大肠群、大肠埃希在温度28℃、32℃、40℃下检测结果和温度为36℃的检测结果差异明显,总大肠群培养时间在16h、18h、20h、32h的检测结果和24h的检测结果之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环境对检测结果影响不大。结论采用酶底物法对水中总大肠群、大肠埃希进行检测分析,需要严格控制温度(35~37℃)和时间(前者为22~28小时、后者为24~28小时),才能有效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进而为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酶底物法 总大肠菌群 大肠埃希氏菌 检测影响 因素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