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痉挛斜颈(spasmodictorticollis,ST)亦称为颈肌张力障碍(cervicaldystonia),是常见的局限性肌张力障碍。根据Stacytu报道,ST的患病率大约是9/10万,其发病率与性别和年龄相关,女性的发病率通常是男性的1.5~1.9倍,发病的高峰年龄为50岁,70%~90%的患者在40~60岁发病。美国明尼苏达州罗斯切特市在1960—1979年的ST整体发病率为1.2/10万(95%可信区间为0.5.1.9),女性的发病率为男性的3.6倍,提示sT的病因和发病率存在地区差异性。

  • 标签: 痉挛性斜颈 病因 局限性肌张力障碍 治疗 诊断 颈肌张力障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患者,男,13岁。3岁时因患不明原因的高热,未经及时治疗,而导致走路不稳,步态异常,后症状逐渐加重,相继出现双下肢无法伸直、肌肉变细。双足跟抬高,走路畸形等。故以“双下肢屈曲畸形并行走无力10年”而于2001-12-13来我科求治。入院查体:双髋屈曲、内收、内旋,双膝屈曲,双足内翻,跖曲。双下肢肌肉萎缩,行走呈剪刀式步态,双膝髌

  • 标签: 脑性瘫痪 高位髌骨 肌腱调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灸治疗中风后痉挛瘫痪的效果。方法:选择 2016年 1月 -2017年 1月我院收治的 100例疗中风后痉挛瘫痪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 2组,每组 50例。对照组开展康复治疗,观察组接受针灸治疗。结果:治疗后,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的 Bathel、 Fugl-Meyer指数改善更加显著, P< 0.0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 84.00%,观察组为 98.00%。组间数据存在明显差异, P< 0.05.结论:痉挛瘫痪者,以常规康复治疗为基础,开展针灸治疗,能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安全强,有助于促进患者疾病转归,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针灸 中风后痉挛性瘫痪 康复理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根据近几年来的针灸技术在治疗中风之后的痉挛偏瘫的应用方面的文献进行整理,发现针灸治疗在中风后痉挛偏瘫中的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接下来我们将根据这些文献中的内容对针灸治疗在这一病症中的具体作用进行重点分析。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平衡阴阳针刺法对中风后痉挛瘫痪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0月到2022年9月在景德镇市中医医院医治中风后痉挛瘫痪的6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取平衡阴阳针刺法联合康复治疗、对照组采取普通针刺法+康复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治疗后28日肌力评分、痉挛评分、临床痉挛指数、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前治疗组的肌力评分、痉挛评分、临床痉挛指数、Barthel指数均接近对照组,统计学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肌力评分、痉挛评分、临床痉挛指数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对比有差异(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90%)高于对照组(66.67%),统计学对比有差异( =4.812,P=0.028<0.05)。结论:平衡阴阳针刺法对中风后痉挛瘫痪疗效更加显著,可更有效地改善患者肢体痉挛状态和痉挛程度,降低患者痉挛肌肉的肌力,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平衡阴阳针刺法 普通针刺法 中风后痉挛性瘫痪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仔细比较脑卒中痉挛偏瘫采用温针灸治疗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3月在我所接受治疗的30例脑卒中痉挛偏瘫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观察组采用温针灸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的便秘发生率、NIHSS评分等。结果观察组的便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观察组患者的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每周排便次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价值;两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均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卒中痉挛偏瘫患者实施温针灸治疗可降低便秘发生率,缩短排便时间,减少排便次数,同时可辅助改善患者病情,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脑卒中 痉挛性偏瘫 温针灸
  • 简介:   【摘要】 目的:分析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偏瘫的价值。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 2018年 1月 -2020年 1月收治的 106例脑卒中后痉挛偏瘫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为两组,各 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采用针灸治疗, 3个月后采用 Ashworth肌痉挛评定量表( MAS)评价治疗前后患者的肌力活动状态,以此为依据判定治疗效果,根据简化 Fugl-Meyer评价法( FMA)和巴塞尔指数评定量表( Barthel index, BI)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上下肢 M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肢 MAS评分和下肢 M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 94.34%)明显高于对照组( 7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 FMA评分和 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偏瘫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体征和症状,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针灸 脑卒中 痉挛性偏瘫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针刀治疗对于脑卒中后痉挛瘫痪患者的干预效果。 方法: 随机抽取在 2016 年 1 月至 2016 年 12 月期间进行治疗的 112 例痉挛瘫痪的脑卒中患者 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所有患者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56 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恢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针刀对痉挛瘫痪的脑卒中患者进行干预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患侧肢体肌肉痉挛程度。并对两组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的判定。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其患侧肢体肌肉的痉挛程度也较对照组的改善情况更加明显;此外,在结束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也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比对的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0.05) 。 结论: 采用针刀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痉挛瘫痪的脑卒中患者的患侧肌肉痉挛程度,且在后续的康复阶段针刀治疗能够快速改善患者运动能力情况,对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具有积极影响,因此,应当进一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 标签: 针刀 脑卒中 痉挛性瘫痪 肌肉粘连短缩 牵张反射增强
  • 简介:【摘要】目的 仔细比较脑卒中痉挛偏瘫采用温针灸治疗的临床分析。方法 选取 2019年 1月至 3月在我所接受治疗的 30例脑卒中痉挛偏瘫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15例。观察组采用温针灸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的便秘发生率、 NIHSS评分等。结果 观察组的便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观察组患者的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每周排便次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价值;两组治疗后的 NIHSS评分均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脑卒中痉挛偏瘫患者实施温针灸治疗可降低便秘发生率,缩短排便时间,减少排便次数,同时可辅助改善患者病情,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脑卒中 痉挛性偏瘫 温针灸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针灸治疗中风后痉挛瘫痪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本诊所2019年12月-2021年04月的62例中风后痉挛瘫痪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分别实行针灸治疗和常规治疗,比较治疗成效。结果 观察组SIAS评分高于参照组,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观察组相对较高,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针灸 中风 痉挛性瘫痪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痉挛偏瘫采用温针灸治疗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20.12-2021.12之间我院收治的脑卒中痉挛偏瘫患者50例进行调查,按照电脑随机分配方式分为两个独立小组,参比组纳入研究者应用常规方式治疗,试验组纳入研究者在常规方式治疗基础上增加温针灸治疗。分析两组纳入研究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肢体功能评分、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前,两组纳入研究者的神经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肢体功能评分之间无明显差异性(P>0.05)。经过治疗后,试验组纳入研究者的神经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肢体功能评分均好于参比组(P<0.05);试验组纳入研究者的临床疗效高于参比组(P<0.05)。结论:在对本次研究疾病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温针灸治疗能够保护患者神经功能,提升患者生活水平,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建议使用。

  • 标签: 脑卒中 痉挛性偏瘫 温针灸 神经功能评分 肢体功能评分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芍药甘草汤治疗急性胃肠痉挛腹痛的效果。方法方法数据收集范围为2017年7月~2018年7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急性胃肠痉挛腹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依据。对照组36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其基础上行芍药甘草汤治疗。统计两组中医证候评分。结果观察组36例患者中医证候评分相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6例患者治疗效果相比对照组更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胃肠痉挛腹痛患者利用芍药甘草汤等中医治疗后可有效增强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广泛应用。

  • 标签: 芍药甘草汤 胃动力功能 中医证候评分 急性胃肠痉挛性腹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熨灸对脑卒中后痉挛偏瘫患者的疗效并观察其安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7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温和灸法,观察组采用熨灸法治疗,治疗均每日1次,1次30分钟,共治疗30天。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上肢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评分高于对照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值为9.73(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46.2210.97)显著高于对照组(39.769.81),差异显著(P<0.05)。结论熨灸对脑卒中后痉挛偏瘫患者疗效显著、安全高,应在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痉挛脑瘫患儿穴位注射维生素B12降低肌张力的实际作用。方法:于2020年06月--2021年06月,以本院纳入的70例痉挛脑瘫患儿作为观察主体,遵循自愿参与及同意知情原则,通过数字随机表法,分组观察课题对象并分别设为常规组(常规运动疗法)、研究组(穴位注射维生素B12),各35例。结果:研究组总体疗效明显高于常规组(p

  • 标签: 痉挛性脑瘫 穴位注射 维生素B12 肌张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梗死后上肢痉挛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临床体会。方法选取140例在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本院收治的脑梗死后上肢痉挛偏瘫患者,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康复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70人。结果与对照组(75.71%)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86%)较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MA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积分(50.39±11.52)分优于对照组(39.51±10.37)分(P<0.05)。结论脑梗死后上肢痉挛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后,在获得显著治疗效果的同时,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运动功能。

  • 标签: 康复治疗 脑梗死 上肢痉挛性偏瘫
  • 简介:摘要本文以笔者在临床运用电针治疗中风病的经验总结为基础,目的在于突出电针治疗对中风后痉挛偏瘫的改善作用。

  • 标签: 电针 中风 痉挛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模式在痉挛偏瘫脑卒中患者干预中的应用可能及有效。方法 本研究以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痉挛偏瘫脑卒中患者为研究样本,依据不同的干预措施将其划分为两个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了常规康复训练方案,观察组患者接受了针灸与康复训练相结合的综合疗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后的总体有效率高达96.67%,显著高于仅接受康复训练的对照组(76.67%),观察组在运动功能FMA评分上相较于对照组表现出显著优势,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这一综合治疗策略,适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干预。相较于单一的康复训练模式,该联合干预手段在促进患者运动功能及肢体机能恢复上展现出优越

  • 标签: 脑卒中痉挛性偏瘫 康复训练 针灸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