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研究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而且是人之为人的一种生命本质属性,是人之生命由适应到超越的不屈前行的源泉、机制和旅程。传统教育误解了儿童作为研究的价值与内涵,使儿童成为研究的仆人而非主体。让儿童成为研究意味着教育应是人的教育、自主的教育与社会化的教育。与此同时,教师应成为研究、学习和对话,才能应对这一儿童观与教育观转变带来的挑战。

  • 标签: 教育 生命 研究者 儿童 教师
  • 简介:成人化的儿童教育观认为,儿童还是小孩子.什么也不懂,根本谈不上研究。其实不然。《说文解字》云:“研,磨也;究,穷也。”也就是说,面对不确定的未知世界,不断地追问、探索即研究。从这一意义上讲,研究不只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人之为人的一种生命属性,是人之实践活动的本质所在;研究不只是成人、专业工作者的特权,更是基于人性基础和生命发展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孩子的权利。是人作为大干世界物种中特殊的“类”的标志——人是研究,儿童已经开始了究天问地的探索。

  • 标签: 儿童教育观 研究者 《说文解字》 生命发展 学习方式 人之为人
  • 简介:当下的教师专业化唯方法、技术、模式是从,崇尚功利导向的绩效主义,将教师异化为"专业"的传道,走向教师专业化的反面。为此,必须打破传统社会以外在于人的职业、权力、财富、能力等将人等级化、终极化的桎梏,确立以有限性、生成性和共生性为人性基础的人人平等、独立、自主的普通人观,进而祛魅教师职业的神圣论。因此,教师只有根植人性,以普通人的理念激发自己的教育智慧,才能成为和时代共鸣、与学生共生的学习、未竟、共生者,让专业化生命之树常青!

  • 标签: 传道者 教师 专业化 普通人 人性
  • 简介:教育研究中的实证问题在于实证技术化与学术的反实证性以及自身否认价值关涉的方法论缺陷;教育研究中思辨问题则形式化、庸俗化,缺乏思辨的矛盾、激情和魅力。其共性问题在于对教育实践问题的漠视,其出路在于研究方法论的开放与创新。

  • 标签: 教育研究 方法论 实证 恩辨
  • 简介:在日本,学习障碍儿童占全体中小学生的6.3%;在美国,此类儿童占在校学生的4%-6%.因此,早在20世纪40-60年代,美国、日本的学者就先后对学习障碍儿童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 标签: 中小学 学习障碍 日本 美国 教育研究 知觉障碍
  • 简介:“早熟”的科研认知和“格式化”的研究方法使文科研究生将学术研究当做“流水线式”的科研操作,导致科研创新匮乏。问题的症结在于方法主义崇拜,缺乏方法论的自觉。而方法论则是研究对方法和研究对象的观念和意识,寄托着研究的人性觉醒和社会使命,它决定着方法应用的价值和意义。践行自觉的方法论要求研究既要树立唯真理是从的科研观,又要肩负时代的社会使命感,如此,方法论才能激发研究的个人创新意识和追求,焕发方法论的学术生命和活力。

  • 标签: 文科研究生 科研创新 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