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改良型颅骨穿刺在治疗硬膜外血肿临床上的应用,增加手术方式的选择,使用微创减少手术创伤,提高疗效,减少伤残率。方法及结果回顾性分析改良型颅骨穿刺碎吸术治疗硬膜外血肿40例。结果34例患者血肿全部清除,6例患者残余少量血肿,未出现术中大出血或术后血肿复发,无一例死亡,亦未发生颅内感染、张力性气颅等并发症。结论改良型颅骨穿刺碎吸术治疗硬膜外血肿创伤小,疗效确切,对于心功能差、糖尿病患者及不能耐受开颅手术患者更为适用。

  • 标签: 硬膜外血肿 颅骨穿刺碎吸术 尿激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中心静脉导管替代常规穿刺行胸、腹腔积液保留置管引流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35例存在胸腹腔积液患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保留置管引流术。结果235例均穿刺保留置管成功,穿刺操作时间为8-15min,穿刺过程中自管周流出的血液量小于5ml,穿刺过程中无意外损伤及并发症发生,术后引流通畅,引流后胸腹腔积液减少或消失,最长留置保留时间21天,均达到临床症状缓解。结论应用中心静脉导管替代常规穿刺引流保留置管安全、有效。

  • 标签:
  • 简介:摘要回顾分析无痛分娩的麻醉过程,探讨0.2%罗哌卡因行PCEA用于可行走硬膜外镇痛分娩的可行性,并选择出最适合的输注速度。

  • 标签: 罗哌卡因 无痛 分娩
  • 简介:被冷落了的两种玩法功放这玩意早于上世纪80年代已散见于外国音响品牌中,只是一直未受重视和普及,我想原因有以下几点:其一,作为音响厂未有重点介绍:其二,地区音响代理未必了解功放背后的意义及深入体会其对于声音效果的改善:其三,毕竟实现功放,用家要在原有基础上再投资(包括信号线、音箱线,甚至电源线);

  • 标签: 电源线 功放 外置 音响品牌 80年代 声音效果
  • 简介:摘要局麻药误入血管是硬膜外麻醉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文献报道约为2%。在硬膜外复合全麻状态下,因患者失去意识没有主诉,硬膜外药物误入血管难以发现并可能导致严重后果。本综述回顾审视了既往文献报道的与硬膜外导管植入血管相关的危险因素及评价确定导管位置的方法,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借鉴。

  • 标签: 麻醉外麻醉 硬膜外导管 血管 肾上腺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肺癌肉瘤是一种非常少见的肺部肿瘤,手术前和手术后诊断都有一定困难。胰腺导管癌因其进展快,就诊晚,误诊多,预后很差。我们要报道的这个病例同时原发肺癌肉瘤和胰腺导管癌,在国内外罕见报道。我们将对其病理组织学特征、影像学特点、血清肿瘤标志物及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做一详细记录和分析。

  • 标签: 肺癌肉瘤 胰腺导管腺癌 双原发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盂切开+导管碎石取石术治疗肾铸型结石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肾盂切开+导管碎石取石术治疗肾铸型结石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肾盂切开+导管碎石取石术治疗肾铸型结石取石干净、肾实质损伤小、出血少。结论肾盂切开+导管碎石取石术治疗肾铸型结石更安全、疗效更好,是一种治疗肾铸型结石的好方法。

  • 标签: 肾铸型结石肾盂切开双导管碎石取石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在动静脉内瘘术中应用硬膜外导管对内瘘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97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A组,46例)采用常规动静脉造瘘和治疗组(B组,51例)手术过程中采用硬膜外导管扩张及探查,测定两组患者内瘘术后4w时血流量、内瘘成熟率及1年内瘘血栓形成率。结果A组内瘘术后4w时血流量为(452.4±15.4)ml/min,内瘘成熟率为84.8%,1年内瘘血栓形成率为10.9%;B组内瘘术后4w时血流量为(480.6±16.8)ml/min,内瘘成熟率为96.1%,1年内瘘血栓形成率为13.7%。2组内瘘术后4w时血流量及内瘘成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动静脉内瘘成形手术过程中,应用硬膜外导管探查及扩张,能增加内瘘术后4周时血流量,提高内瘘成熟率,且不增加1年内内瘘血栓发生率。

  • 标签: 动静脉瘘 血栓形成 对比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导丝环甲膜下气管穿刺逆行导引气管插管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逆行气管插管患者60例,ASAⅡ一Ⅲ,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A组予一次性中心静脉包中中心静脉导丝逆行导引,B组予一次性硬膜外穿刺包中硬膜外导管逆行导引。观察逆行导引插管一次性成功率,插管时间,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及并发症的发生。检测麻醉诱导前(TO)、诱导后置入导引导丝后即刻(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退出导引导丝即刻(T3)的收缩压(systolicpres-sure,SP),舒张压(diastolicpressure,DP)及HR。结果插管成功率100%。A组从诱导开始到退出导引导丝时间为(220.5.4土25.6)S,快于B组从诱导开始到退出导引导丝时间(430.7土24.3)s,P〈0.05。两组间TO、耶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B组中T1、他的SP、DP和HR较A组显著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与哟比较,A组的sP和HR在,12明显升高(P〈0.05),而DP各时点均无明显变化(P〉0.05);B组的SP、DP和HR均在T1、T2明显升高(P〈0.05)。插管时患者SPO:均在98%以上。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导丝环甲膜下气管穿刺逆行导引气管插管可安全有效地用于逆行引导气管插管。

  • 标签: 插管法 气管内 导管 中心静脉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比较肺动脉高压右心导管介入术病人运用常规桡动脉穿刺术后护理与肺动脉高压患者桡动脉穿刺术后特殊护理的恢复效果,得出结论采用肺动脉高压患者桡动脉穿刺术后特殊护理优于常规桡动脉穿刺术后护理。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桡动脉 右心导管 介入 术后护理
  • 简介: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从周围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目前在肿瘤内科的使用较为普遍,适用于需要多疗程化疗、需要长期营养支持以及外周静脉穿刺困难的恶性肿瘤患者。笔者近年来肿瘤内科使用PICC总结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

  • 标签: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导管穿刺引流法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诊断为结核性胸腔积液,排除操作禁忌症,对108例具有适应症的患者采用中心静脉穿刺引入引导钢丝,并顺引导钢丝插入细胸导管,再作皮肤固定,对胸腔积液进行引流,观察症状改善及胸腔积液的变化。结果108例患者治疗后当日至1周症状明显改善,胸腔积液引流完全或余少量,有效率100%,不良反应27例患者自觉穿刺部位疼痛,占25%,其中8例牵涉胸背部痛,占7.4%,无其余不良反应。结论导管穿刺引流法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操作快捷、简便、损伤小,能迅速缓解症状,胸腔积液引流快而完全,是目前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最佳选择。

  • 标签: 导管针 穿刺引流 结核性胸腔积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的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引流术治疗顽固性腹水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10年5月—2012年5月我科收治的20例顽固性腹水患者行持续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引流后的护理。结果20例患者行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引流均一次性成功,置管时间10--40天,未发生置管等相关并发症,腹胀均明显减轻。结论中心静脉置管持续的腹水引流技术安全稳定,操作简单,患者活动方便,易于接受,且科学高效的护理配合更能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病程,降低费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更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引流腹水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穴位注射配合透刺针法在治疗肩周炎中的疗效。方法将9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种,实验组运用透刺针法加穴位注射,对照组除采用常规针刺和穴位注射,针刺、取穴方法均与实验组相同。对两组患者每隔一天或者两天注射当归注射液和维生素B12,10天为一个疗程,每个疗程总结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透刺针法加穴位注射能够有效的治疗肩周炎,效果非常明显,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

  • 标签: 透刺针 穴位注射 肩周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在结核性心包积液行心包穿刺置管术的应用及护理的安全性。方法对17例结核性心包积液患者在全身规则抗结核和激素治疗基础上,在心电监护下行中心静脉导管心包穿刺置管术。结果17例患者均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无1例发生导管脱出、堵塞、心包液外渗和感染现象。结论结核性心包积液患者行中心静脉导管心包穿刺置管术,要做好置管前准备、置管中医护密切配合、置管后病情观察、引流导管穿刺口护理,可提高引流成功率及减少并发症,并具有组织损伤小、引流彻底及疗效好的特点。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结核性 心包积液 心包穿刺置管术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横切扫描比旁正中纵切扫描在肥胖患者硬膜外穿刺定位中应用的优势.方法选择60例肥胖患者(肥胖指数BMI≥30),随机分为两组(n=30),即超声旁正中纵切扫描定位组(p组)和超声横切扫描定位组(h组).仪器采用美国泰圣公司生产的Terason2000+型超声诊断仪,高清晰12L5高频电子线阵探头.患者均取左侧卧位,根据手术部位初步确定目标椎间隙,h组通过超声横切扫描定位椎间隙;p组通过超声旁正中纵切扫描定位椎间隙.两组定位椎间隙后均做好标记,并通过探头角度模拟进针的角度.然后沿着模拟进针的角度分别行正中入路(h组)和旁正中入路(p组)硬膜外穿刺.观察两组超声定位时间、穿刺时间(开始穿刺导管固定完毕)、穿刺成功率、硬膜外管困难发生例数(置入耗时超过30s)、术后腰痛发生例数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60例肥胖患者中,h组超声定位时间和穿刺时间比p组明显缩短(P〈0.05);h组硬膜外管困难例数和穿刺次数均少于p组;穿刺成功率和术后腰痛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超声横切扫描可以为肥胖患者硬膜外穿刺提供可靠的定位标志,硬膜外穿刺准备时间短,穿刺节约时间,试穿次数减少,硬膜外管容易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技术.

  • 标签: 超声 横切扫描 旁正中纵切扫描 肥胖 硬膜外 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