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首先从福柯的权力/知识理论出发来理解他把规训时代的学校当作"监狱群岛"的论述,进而阐述他的规训时代的教师观:教师是整个社会规训机制的一个环节,也是规训机制的一个雇员,他处于监督和被监督的地位;教师的职能是对学生进行规训;教师进行规训的主要手段有空间分配、对活动的控制、创生的筹划和对力量的编排;教师进行规训的策略是层级监视、规范化裁决以及检查.

  • 标签: 福柯 教师观 规训
  • 简介:路易·阿尔都塞是20世纪法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福柯是20世纪法国极富传奇色彩与反叛性的思想家,生活于同一世纪的二人相识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而后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二人的理论道路虽然大相径庭,但二人思想之间仍然存在着重要的联系,阿尔都塞和福柯思想之间有着较多的相通之处。论文试图从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分析与福柯的权力分析等方面阐述阿尔都塞与福柯思想之间的联系。阿尔都塞作为福柯的老师,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思想上都对福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无论是阿尔都塞对于意识形态、主体、难题性(总问题)的研究,还是福柯对于权力、主体、知识型的研究,都可以看到二人之间的确存有许多值得重视的联系。

  • 标签: 意识形态 权力 阿尔都塞 福柯 主体
  • 简介:摘要:在现代社会当中,福柯最为关注权力技术与自我技术之间的复杂关联就体现在其关于“治理术”的阐述当中。权力技术使国家统治有了合理性渠道,当权力技术与自我技术相互交织,治理术就在权力—知识的关系分析中找到了理论基础。福柯的治理术为我们反思实践理性、生命政治与现代权力提供了切入点。

  • 标签: 福柯 治理术 技术
  • 简介:生存美学是福柯一生理论探索的最后设计。生存美学思想的提出,是福柯对西方现代性过程中出现的主体幻象批判后的理论必然走向,是对解构主体后新的主体性形成可能性的美学方案;它重新思考主体之后如何获得生存的意义问题,探寻人生自由和真理等形而上学的未来走向。福柯以身体的极限体验之名颠覆现实的规训和主体的幻象,最终还是走向了另一种主体的幻象,主体的幻象与真实仍然不失为后现代主义理论之后的理论思考的重要问题。

  • 标签: 福柯 生存美学 主体 幻象
  • 简介:福柯在反思前人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上,立足知识考古学、思想史、话语规律,利用语言分析法和后结构主义对人类文化史、知识史、科学史,及有关社会结构、话语背景、概念形成和权力性质进行了透彻分析;并从各个方面对长期统治人类历史的理性、主体性和现代性进行了激烈否定;将以理性和科学为根基的结构主义推到一个历史学和解释学层面,形成一种独到的批判理性主义、逻辑主义和当代仍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的后结构主义;确立了一种具有颠覆性认识价值和多元论特质的知识考古学及其认识论和方法论。

  • 标签: 知识考古学 语言分析法 话语背景 宏观权力 后结构主义
  • 简介:摘要:珍妮特·温特森作为现代英国女性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其作品《给樱桃以性别》中体现了强烈的女性主义色彩。本文采用福柯的"空间权力"理论,分析了该部小说中的角色形象从身体空间和灵魂空间层面打破了"空间权力"的规训。通过对小说的解读探索女性在自我意识层面突围的道路,促进女性的灵魂觉醒。

  • 标签:
  • 简介:福柯知识权力理论与其学术发展是相适应的,沿着“考古学一谱系学一伦理学”,认识型的更迭反映了知识的自主与回归,主体的微观权力是力量关系,知识一权力的共生关系形成了现代社会的真理制度,解决策略为局部斗争和生存美学。在教育领域,福柯知识权力理论在主体观、知识观、师生观、目的观、价值观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 标签: 知识权力 认识型 微观权力 教育学意蕴 福柯
  • 简介:福柯是20世纪下半叶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丰富的人生经历和独特的视角,让他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娴熟的辩证思维,使他的作品富有很强的史学思想性。他在用自己独特视角理解世界的同时,对唯物史观的史学原则进行着新的阐述。一、福柯对唯物辩证法史学原则的继承唯物辩证法思想之一,是用矛盾的观点解释历史的联系和运动,把历史的发展看成是由社会内在矛盾决定的。

  • 标签: 辩证思维 主流话语 历史叙事 历史意识 非理性 社会发展理论
  • 简介:对知识的创生的关注从柏拉图以来一直没有中断过。不管是先验论还是后验论均是以认识论的角度考察知识,缺乏从现实操作角度出发对知识的创生过程给以简单还原。知识的创生是一个相对的动态"概念"。知识是无限延伸的,人们一直生活在知识的迷宫中。但是,对之进行阶段性描述和简单的假设,还是应该尝试的。关于权力与知识的关系是福柯著作的主旨,但从福柯的《规训与惩罚》之中提炼一种关于"犯人知识"的微观进程,同时对整体文本进行"宏观"把握,以此分析知识的创生过程是何以可能的,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知识的创生有四个步骤:寻找知识的原点,确定知识对象,抽取核心对象,知识成型。

  • 标签: 《规训与惩罚》 知识的创生 知识原点 知识对象 知识的成型
  • 简介:摘要:米歇尔·福柯,被称为“马克思逝世之后最卓越的思想巨人”。他思想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哲学领域,更是影响了文学、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政治学等人文社科乃至其他领域。福柯的思想自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传入中国后,便引起了各研究领域的研究热潮,话语分析在新闻传播领域的盛行便是对福柯话语思想呼声的有力印证。话语分析涵盖了多元的研究方法,福柯话语理论作为话语分析重要的源头理论之一,为新闻传播研究的开展打开了新的思路,对新闻传播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福柯 话语分析 权力 新闻 传播
  • 简介:根据福柯的观点,现代人生活在由权力和知识编织的铁笼即规训社会之中。马克思也是从摆脱这一铁笼的角度来定义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个人的。从摆脱铁笼的角度讲,休闲的意义在于一定程度上是对规训社会的规避,但休闲的这一功能在当代社会是有限的。如果从福柯的"关怀自身"的生存美学的角度赋予休闲以新的含义,那么这将会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 标签: 休闲 福柯 马克思 现代性 规训社会
  • 简介:福柯的分析风格从考古学转向谱系学后,权力替代了话语和知识成为他思考的中心问题.他突破了传统观点从经济学角度和法权角度研究权力的方法,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探讨权力问题,推出微观权力物理学.这一权力观贯穿于福柯整个的学术探索.《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被福柯本人称作"我的第一部著作"正是他运用谱系学分析权力的最重要的成果.本文将从《规训与惩罚》这本书说起,并结合福柯的其他论著,从生产性、分散的网络状和权力-知识的紧密结合三方面对福柯的权力观作一整体的概述.

  • 标签: 福柯 权力 规训 惩罚
  • 简介:《为奴十二年》中奴隶主通过使用各种肉体惩罚技巧,对黑奴进行规训。黑奴在这些严厉、苛刻的肉体惩罚之下,变的顺从、听话,任奴隶主随意欺凌与鱼肉,从而证实肉体是完全可以被操纵、被塑造、被规训的。

  • 标签: 福柯 为奴十二年 肉体 惩罚
  • 简介:福柯的《疯癫与文明》将疯癫学术化、艺术化、哲学化,指出任何形式的疯癫都是文明的产物,并对西方世界一贯坚持的理性提出质疑,让人反思理性、正视非理性的存在。以《疯癫与文明》中疯癫与文明的关系为视角,结合中国社会的封建文明,解读鲁迅小说中三个经典的疯癫人物——《狂人日记》中的狂人、《阿Q正传》中的阿Q、《祝福》中的祥林嫂,并证明这一解读视角的可行性和价值。

  • 标签: 《疯癫与文明》 封建文明 狂人 阿Q 祥林嫂
  • 简介:人类精神所特有的对人类社会或个体自身存在的终极目标或终极价值的追问和把握,以及人对生存的焦虑和审美体验的超越都会使人出现一种疯癫的状态,那么这又和病态意义的疯癫有什么本质区别呢?福柯在颠覆传统历史观念的《疯癫与文明》中对人类意识乃至社会意识进行了重估,福柯从知识考古学角度对疯癫中富有想像力和诗意的部分进行了阐释和颂扬,而对所谓的理性精神中隐秘的残忍却进行了无情的揭露。本文将对这部惊世骇俗之作的启示进行论述。

  • 标签: 疯癫与文明 疯子 理性 自由 社会意识
  • 简介:福柯“知识考古学”具有强烈解构色彩,其视角下的翻译研究就是要研究“陈述”,研究“话语”,研究“档案”,研究“话语实践”,着力关注“从各个方面积极地建造或积极地构筑”“中国社会”的“过程”,以及“一个社会或一个机构”中“多种话语实践”的“相互依赖性”,以进行话语分析,去寻找翻译行为发生过程中的“规律性”和作为“存在条件”的“形成的规则”,最后重建一种“知识”。著名美国华裔批评家刘禾的所有翻译研究,几乎都可以说是福柯“知识考古学”的文本化实践。它能给我们提供如何触摸福柯“知识考古学”要义的有效门径,特别是如何将“知识考古学”理论与中国现代性想象实践有机结合的具体方法,更有价值的是,能启发我们如何对“既定的翻译事实”及浮光略影的“翻译描写”和当然的“翻译研究结论”予以质疑和批判。所以,这样的翻译研究能使跨语言概念的生成过程获得清晰的理论表述,有利于展示帝国碰撞与文化交融之间的必然联系,为跨学科的“边界”研究提供有益的经验。

  • 标签: 福柯 “知识考古学” 刘禾 文本化实践
  • 简介:王小波的特立独行,主要表现在他的思想、小说观念以及他的生活方式。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王小波与福柯的联系,为研究王小波及其作品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标签: 王小波 福柯 传统知识分子 权力和性
  • 简介:作为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作家,多丽斯·莱辛以其敏锐的笔触、深邃的思想和细腻的人文关怀享誉现当代世界文坛。诺贝尔文学奖在颁奖致辞时给予她高度的评价:"她以怀疑主义、激情和想像力审视一个分裂的文明,她登上了这方面女性体验的史诗巅峰。"在莱辛的文学作品中,对于女性生命体验的关注和书写体现她对于人类情感、道德伦理、两性关系以及人类生存现状的深入洞见与剖析。《屋顶丽人》刻画了三个屋顶建筑工人与一个晒日光浴女子在两性权力关系中的性别冲突与危机。根据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三个工人对晒日光浴女子的男性凝视,象征着父权制度下的规训惩罚权力,物化女性的身体。被凝视的对象——晒日光浴的女子以漠然的态度应对三个工人的骚扰与挑衅,拒绝内化父权制的社会规约对女性身体的约束和控制。伴随着具有表现力和抗争性的身体语言策略,她的沉默既体现了父权制语言符号系统对女性话语的压制,又以无声的反抗巧妙瓦解了三个工人的话语霸权在父权制语言符号系统的主导统治地位,从而以三个工人的尴尬离场为标志,象征女性以身体话语为武器的无声反抗最终转变女性在两性权力关系中的被动他者地位。

  • 标签: 男性凝视 女性身体 父权话语 无声反抗
  • 简介:本文从文本叙述出发,通过运用福柯现代权力理论中的身体和目光两种元素技术分析,阐释了《人与鼠》中George和Lennie,Lennie和Curley的妻子这两组人物之间的二元对偶性的塑造,以此来分析现代人的福柯式生存样态。

  • 标签: 二元对偶性 人与鼠 身体 目视
  • 简介:卡夫卡是最有代表性的表现主义小说家,他用奇特的想象和比喻,向读者们展现生活的荒谬、社会的异化、人情的冷漠。卡夫卡本人是孤独的,他将自己与生活的一场又一场抗争隐喻在了自己的作品中。笔者将从福柯权力观的角度,解读卡夫卡笔下充满矛盾和隐喻色彩的人物,主要以《变形记》中格里高尔为例,阐释这个在矛盾中挣扎并用变形和自我消亡抗议社会的异化的人物形象,从而深入思考卡夫卡的文字带给人们的力量。

  • 标签: 卡夫卡 异化 《变形记》 福柯 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