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主动狭窄的主动置换的临床方法效果。方法选取临床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主动狭窄患者20例行人工瓣膜替换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例主动狭窄患者人工瓣膜替换治疗,术后发生出血1例,切口感染2例,均治愈出院,术后早期死亡1例,术后三个月死亡1例。结论主动置换可消除或显著减少由主动狭窄引起的左心室的压力超负荷。左心室收缩压及后负荷的显著减少,从而提高了射血功能和心排血量,降低心室充盈压。

  • 标签: 主动脉瓣狭窄 人工瓣膜替换术
  • 简介:摘要StanfordB型主动夹层是一种复杂、相对常见、危害性大的疾病。解剖上常表现为降主动壁部分撕裂后形成假腔甚至破裂。早期,复杂的B型主动夹层采用开放手术治疗或积极的药物治疗,手术早期死亡率高,药物治疗容易出现夹层动脉瘤。1999年Nienaber和Dake提出腔内治疗B型急性主动夹层。此后,主动腔内修复成为主动夹层治疗的首选方法。本文主要回顾主动夹层的进展及并发症。

  • 标签: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并发症
  • 简介:目的评估肾动脉支架植入(PTRAS)联合最佳药物治疗单侧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UARAS)患者的疗效,寻找PTRAS疗效良好的预测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5年10月在本院行PTRAS的UARAS共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狭窄侧与非狭窄侧肾素水平比值(RVRR)分为二组:肾血管性高血压组[(RVRR≥1.5),21例,RH组]及原发性高血压组[(RVRR<1.5),30例,EH组],比较PTRAS前后血压及肾功能,并分析肾功能好转的相关因素。结果51例UARAS患者,收缩压由(158±14)mmHg降至(142±10)mmHg(P<0.001);舒张压由(87±11)mmHg降至(83±7)mmHg(P=0.03)。降压药物应用的种类由(2.7±0.8)种降至(2.4±0.9)种(P=0.07)。肌酐水平由(102±63.4)μmol/L降至(102±57.0)μmol/L(P>0.05)。EH组收缩压、舒张压、降压药物应用的种类数均有明显下降(P均<0.05),EH组仅收缩压明显下降(P<0.05)。术前肾动脉狭窄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300cm/s并且肾主动比率(RAR)>3.74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降压药的种类数均有显著下降(P均<0.05);而PSV≤300cm/s或RAR≤3.74患者仅有收缩压在治疗前后有显著下降(P<0.05)。相关因素分析发现64%肾功能好转患者术前基线尿蛋白<0.6g/d,肾功能未好转患者仅有23%(P=0.03)。结论PTRAS联合药物治疗可以给UARAS患者血压带来显著益处。RVRR≥1.5、PSV>300cm/s、RAR>3.74、术前基线尿蛋白<0.6g/d是PTRAS疗效良好的预测指标。

  • 标签: 肾动脉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 血运重建术 高血压 肾功能不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骨正中切口一期矫治主动弓病变,包括主动缩窄(CoA)/主动中断(IAA)及合并畸形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2010年8月至2014年8月手治疗CoA/主动中断(IAA)及合并畸形36例,其中男27例,女9例;年龄6d~8岁,其中小于1岁33例,小于3月龄28例;体重2.2~23kg。有症状的婴儿型33例,无症状的儿童型3例,合并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主动弓发育不良、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aussing-Being畸形及主动下狭窄等心内畸形。36例均胸骨正中切口,其中33例为端侧吻合+前壁扩大补片一期矫治CoA/主动中断(IAA)及合并畸形,3例为端端吻合前壁扩大补片。结果手术死亡2例,其中一例为C型IAA,1例为Tausing-Being畸形合并B型IAA,中死于低心排。33例随访2—36个月恢复良好,2例吻合口狭窄再手术,其余无再缩窄发生。结论胸骨正中切口一期矫治CoA及合并畸形效果良好;不论扩展端端吻合还是端侧吻合前壁补片扩大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技术。

  • 标签: 主动脉弓病变 先天性心脏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检查二叶式主动畸形(BAV)患者主动的形态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胸超声心动图检测32例BAV患者的瓣膜情况与风湿性心脏病主动病变及单纯主动钙化患者对比,并测量主动内径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超声心动图能够良好的显示BAV二叶瓣膜及双冠状窦等解剖特征,并能清晰的显示主动的厚度及钙化灶;BAV患者的瓣膜增厚及钙化情况与风心病患者类似,升主动及降主动内径之比大于风湿性心脏病和单纯主动钙化患者。结论超声心动图检查能够有效的测出主动畸形的情况,在存在主动钙化、升主动扩张及升/降主动比值增大的患者要警惕BAV存在,并对临床上选择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均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二叶式 主动脉瓣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中应用健康教育路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的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2组,即常规组与干预组,各32例。常规组给予传统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组给予健康教育路径护理,观察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率为93.8%,相较于常规组患者的71.9%,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常规组患者,2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的患者施行健康教育路径护理,可以有效增加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可在临床中全面推广应用。

  • 标签: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健康教育路径
  • 简介:目的总结StanfordB型主动夹层腔内修复术后远端主动重构的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腔内修复治疗的B型主动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患者的基础情况、腔内修复过程和随访情况。记录并比较术前及术后CT血管造影测量的远端主动各节段直径,包括膈肌(diaphragm,DP)水平、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mesentericartery,SMA)水平、肾动脉(renalartery,RA)水平和腹主动分叉(aorticbifurcation,AB)水平。结果所有入组患者近端破口均位于降主动,夹层撕裂范围局限于降主动13例(13.4%),沿着主动长轴顺向撕裂至腹主动32例(33.0%)、撕裂至髂动脉52例(53.6%)。58例(60%)存在内脏动脉受累,但无内脏缺血现象。远端主动四节段直径分别为DP(31.9±4.6)mm,SMA(27.4±3.8)mm,RA(24.4±3.9)mm和AB(21.3±3.5)mm。TEVAR技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无并发症。早期随访共76例,61例(80.3%)患者支架段完全血栓形成,56例(78.9%)患者远端主动段存在开放假腔。主动各节段中DP直径降低至(30.05±6.4)mm,而RA及AB主动较术前轻度扩张。中期随访60例,46例(76.7%)患者支架段主动完全血栓化,28例(46.7%)远端主动仍有假腔开放,远端主动各节段直径较术前早期改变不明显。术后早期DP直径较术前DP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TEVAR术后远端主动重构不尽相同,膈肌段主动直径稍缩小,远端主动仍有扩张趋势。多数患者支架段假腔血栓形成,重构满意。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腔内修复 直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的护理措施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方面的影响,为临床实践中有效护理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接收的49例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的冠心病患者,对其1d、3d、1个月后的生活质量(QOL评分)、焦虑情况(SAS评分)和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患者行冠心病患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3天后,患者的SAS评分均比术后1天显著降低,术后一个月,患者的自理能力、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和生活质量总分均较护理前明显提高。结论对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的冠心病患者实施有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焦虑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生活质量 临床疗效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腹主动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腹主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前确保患者生命体征平稳、预防腹主动瘤破裂的护理重点,在术后加强对患者各身体机能的密切监测,做好各项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护理。结果本次研究的7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8例,轻微脑栓塞6例,肾功能不全4例,对所有患者采取相应的治疗及护理措施后,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术后随访4个月~2年内,未发生死亡及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状,临床护理效果显著。结论临床上在对腹主动瘤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时,应当在术前做好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预防瘤体破裂、实施心理护理;在术后做好预防并发症状、开展用药指导、预防切口感染等措施,从而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到明显的提升。

  • 标签: 腹主动脉瘤 围术期护理 思路构建
  • 简介:目的:探讨主动球囊反搏在心脏重症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入住某院心内科并接受IABP辅助治疗的心脏重症患者30例,对所有患者于床旁或者心导管室行IABP置入,比较IABP治疗前后患者的心率、动脉压、24h尿量、心脏射血分数、心排出量、脑钠钛等。结果:30例患者经过IABP辅助治疗后,28例患者的病情得以好转,好转率达93.33%;心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下降,平均动脉压与24h尿量均较治疗前有显著的提高,左室射血分数与心排出量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血浆脑钠钛浓度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结论:IABP在心脏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了患者的长期预后,从而具有极大的应用推广价值。

  • 标签: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 心脏重症患者 应用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主动夹层腔内隔绝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以及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所收治的接受主动夹层腔内隔绝患者资料100例开展回顾性分析,将所选取的100例患者依照其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平均每组50例,其中研究组患者接受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情况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为接受主动夹层腔内隔绝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工作中开展优质护理,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应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 围手术期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DeBakeyⅢ型主动夹层及其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采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治疗的90例DeBakeyⅢ型主动夹层患者临床资料。结果90例患者全部成功植入支架,1例患者因出现双下肢动脉栓塞最终病故。余随访12个月后,无移植物移位、内漏、瘤体破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临床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夹层,采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良好,并且对患者创伤小,手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DeBakeyⅢ型 主动脉夹层 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