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导管主动植入治疗重度主动狭窄的护理效果。方法:抽取2023年3月30日起在我院进行为期一年治疗的重度主动狭窄患者5例纳入研究,对其实施相应的护理方案,并观察患者导管主动植入治疗后的术前、术后超声参数与心功能指标。结果:术后,患者的超声参数中Vmax(最大流速)、maxPG(最大压力梯度)、meamPG(平均压力梯度)较手术前有所下降,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手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重度高危主动狭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患者的恢复并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预后,可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重度高危主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术后护理
  • 作者: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4-01-22
  • 机构: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 北京市 100020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导管主动植入治疗重度主动狭窄的护理措施。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022年1月-12月收治的重度主动狭窄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压控制水平好转,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度主动狭窄患者实施导管主动植入治疗时,实施护理干预,有效改善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 重度主动脉瓣狭窄 护理干预 护理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主动狭窄患者导管主动植入中的作用。方法3例重度主动瓣膜狭窄患者接受导管主动人工瓣膜植入。使用PhilipSiE33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配备胸探头S5—1和食道探头S7—2,X7—2t。超声观察内容包括明确主动瓣膜病变范围和程度,测量主动环前后径,人工瓣膜植入后瓣膜功能等。结果3例患者导管主动植入均取得了成功,人工瓣膜位置稳定,常规超声心动图3例患者术前胸超声心动图与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诊断相符,跨压差较术前明显下降,主动上流速明显下降,周漏瞬时反流量平均约1.2mL。结论导管主动人工瓣膜植入在治疗严重主动瓣膜狭窄中方法可行,效果良好;超声心动图在这项工作中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 标签: 主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 超声心动描记术
  • 简介:摘要导管主动植入(TAVI)现已成为治疗有症状重度主动狭窄患者的有效措施,且适用人群也从老年高风险患者逐步扩展到中、低风险及较年轻患者,但其术后缺血性及出血性并发症仍不少见,并有一定的致死率和致残率。该专家共识复习了相关资料及研究进展,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及国际指南,给出了TAVI术后抗血栓治疗的建议,以期提高我国TAVI术后患者生存率及生存质量,减少缺血及出血并发症。该共识从TAVI术后血栓形成及出血的危险因素和机制、缺血及出血风险评估、抗凝与抗血小板治疗的选择、抗血小板治疗的方案、抗血栓时程、叶血栓及出血并发症的处理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强调TAVI术后应综合评估患者缺血及出血事件发生的风险,方案的制定应个体化,进而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抗血栓治疗
  • 简介:共24例主动重度狭窄的患者,行经导管主动植入均获成功。中发生并发症4例,1例室性颤动,2例血管并发症,1例腹膜后血肿,3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及时处置均手术成功。因该组患者高龄、病情重、手术风险高,需备齐中所需物品、药品;中做好手术配合,操作规范细致;密切观察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异常改变,以及穿刺点周围出血情况;设1名专门护士,重点做好临时起搏器及除颤仪的管理,一旦发生并发症,及时配合医生处理。认为护士应在中熟练掌握监护仪、除颤仪、临时起搏器等仪器操作,熟悉手术进程,熟知者每一操作配合要领及潜在的风险,及时发现并发症、有效配合抢救。

  • 标签: 介入治疗 主动脉瓣植入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一例心脏瓣膜病--主动重度狭窄、主动植入患者的的护理。方法:对其采用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出院随访等多方面综合护理。结果:护理期间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护理效果良好,患者21天后正常出院。结论:对接受主动植入的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综合性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和不良心境,缩短康复时间。

  • 标签: 瓣膜病 心脏病心脏植入术 主动脉严重狭窄 二尖瓣 发作房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束支区域起搏(LBBP)运用于导管主动植入(TAVI)后患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连续入选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国医学院科学院阜外医院接受TAVI治疗、术后置入永久起搏器的患者35例。根据心室电极放置位置,分为LBBP组(12例)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RVAP)组(23例)。计算LBBP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观察其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于术后第3天及1、3、6个月测量起搏器程控参数。比较两组患者TAVI术后1、3、6个月时的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及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指标。结果共纳入35例患者,年龄(76.4±7.7)岁,男性19例(54.3%)。与RVAP组患者比较,LBBP组患者在起搏器置入中的手术时间[(86.58±17.10)min比(68.74±9.18)min,P<0.001]及X线透视时间[(20.08±4.44)min比(17.00±2.26)min,P<0.001]更长。LBBP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为11/12,12例患者均无气胸和血胸、电极脱位、感染以及囊袋出血等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随访期间起搏器程控参数均在理想范围且稳定。共随访7.43(5.21,9.84)个月,术后3、6个月时,与RVAP组患者比较,LBBP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值均更高[3个月时:(60.75±2.89)%比(57.35±3.33)%,P=0.004;6个月时:(63.17±3.33)%比(56.17±3.97)%,P<0.001],NT-proBNP值均更低[3个月:822(607,1 150)ng/L比1 052(902,1 536)ng/L,P=0.006;6个月:440(330,679)ng/L比783(588,1 023)ng/L,P=0.001];术后1、3、6个月时,LBBP组患者的QRS时限均较RVAP组患者短[1个月时:99(97,107)ms比126(124,130)ms,P<0.001;3个月时:98(96,105)ms比129(128,133)ms,P<0.001;6个月时:96(94,104)ms比130(128,132)ms,P<0.001]。结论对于TAVI术后存在永久起搏器适应证的患者,LBBP是可行、安全可靠的,短期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状态,但远期效果尚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心脏瓣膜疾病 左束支起搏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 起搏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了探究在导管主动置换治疗主动狭窄的过程中护理的具体措施和实际应用效果,本文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8名主动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对这8例患者在导管主动置换治疗的过程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观察其治疗效果。统计结果显示,这8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为治疗有效,所占比例为25.0%,6例患者为治疗显效,所占比例为75.0%,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这表明在导管主动置换治疗主动狭窄的过程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患者治疗效果的改善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主动脉瓣狭窄 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导管主动植入(TAVI)术前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是否会对患者的预后产生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入选2016年5月至2020年11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住院并成功接受TAVI治疗且顺利出院的重度主动狭窄患者115例。根据入选患者是否合并房颤将其分为房颤组(21例)及非房颤组(94例)。随访纳入患者的术后抗栓治疗情况及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终点事件为12个月的净不良心脑血管事件(NACCE),包括心原性死亡、因心力衰竭再入院、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及严重出血[出血学术研究联合会(BARC)定义的3~5型出血]。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ACCE事件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15例成功接受TAVI并顺利出院的重度主动狭窄患者,年龄(73.8±6.9)岁,男性63例,其中21例(18.2%)在TAVI术前诊断为房颤。在术后抗栓治疗方面,非房颤组患者中48.9%(46/94)接受了单药抗血小板治疗,47.9%(45/94)接受了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房颤组患者中47.6%(10/21)使用抗凝药,33.3%(7/21)接受了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房颤组患者中服用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NOAC)的比例高于非房颤组[38.1%(8/21)比2.1%(2/94),P<0.001]。两组患者均完成了术后12个月的随访。房颤组患者在TAVI术后12个月的NACCE发生率为14.3%(3/21),在数值上高于非房颤组[6.4%(6/9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1)。房颤组患者的严重出血发生率高于非房颤组[9.5%(2/21)比0,P=0.032]。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与NACCE发生风险相关(OR=8.308,P=0.050),而房颤与NACCE发生风险无关(P=0.235)。结论房颤患者在TAVI术后严重出血发生率高于非房颤患者,NACCE发生率有增加的趋势。

  • 标签: 心脏瓣膜疾病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 主动脉瓣狭窄 心房颤动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导管主动植入后患者监护室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分析 2019年 1月至 11月期间在我院行经导管主动植入后返回冠心病监护病房的 20例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心理护理、呼吸护理、临时起搏器护理等综合护理模式,分析护理结果。结果: 1例患者腹部后血肿, 1例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 1例患者出现腹股沟动脉穿刺部位渗血, 1例患者置管处感染,相应干预后均稳定,回到普通病房,患者在冠心病监护病房停留时间( 25.2±2.3) h,患者对于护理满意度为 95.0%。结论:导管主动植入后患者监护室中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可加快康复进程,值得推荐使用。

  • 标签: [ ]主动脉狭窄 冠心病监护室 心理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导管主动置换(TAVR)对比外科主动置换(SAVR)治疗主动狭窄的预后。方法检索 PubMed、Embase、Scopus、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检索发表于2012年1月至2022年2月的文献,筛选对比评估TAVR和SAVR治疗主动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结局指标包括术后1个月及1、2、5年的全因死亡率、卒中发生率、再手术率及并发症(起搏器置入、心房颤动)发生率。采用Jadad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运用RevMan 5.4.1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纳入17篇文献,共11 712例患者,其中接受TAVR治疗者6 007例,接受SAVR者5 705例。高质量研究4篇,中等质量研究13篇。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接受TAVR和SAVR治疗后随访1个月,TAVR组新发心房颤动率低于SAVR组(RR=0.28,95%CI 0.21~0.38,P<0.001),全因死亡、卒中、起搏器置入与再手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AVR和SAVR治疗后随访1年,TAVR组的全因死亡率(RR=0.85,95%CI 0.74~0.97,P=0.01)及新发心房颤动率(RR=0.28,95%CI 0.20~0.39,P<0.001)低于SAVR组;但起搏器置入率高于SAVR组(RR=1.79,95%CI 1.11~2.89,P=0.02),而两组的卒中发生率及再手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AVR和SAVR治疗后随访2年,TAVR组的起搏器置入率高于SAVR组(RR=2.23,95%CI 1.28~3.86,P=0.004),新发心房颤动率低于SAVR组(RR=0.46,95%CI 0.38~0.56,P<0.001),两组在全因死亡、卒中及再手术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AVR和SAVR治疗后随访5年,TAVR组的起搏器置入率(RR=1.89,95%CI 1.13~3.17,P=0.02)及再手术率(RR=3.64,95%CI 1.75~7.58,P=0.000 5)均高于SAVR组,而新发心房颤动率低于SAVR组(RR=0.45,95%CI 0.37~0.55,P<0.001),两组在全因死亡及卒中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TAVR术后全因死亡率和新发心房颤动发生率均低于SAVR,对于主动狭窄患者其为一种优选治疗方式。

  • 标签: 主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随机对照试验 荟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