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间我院收治的 40例小儿上肢手术患者为例,随机分为常规定位手术的对照组超声引导下手术的观察组,记录手术指标,分析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阻滞操作时间、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 标签: 超声引导 神经阻滞 小儿上肢手术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比较肩关节镜手术(ASS)后局部麻醉药肌间沟阻滞关节腔内阻滞以及口服镇痛药物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肩关节镜手术患者15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镇痛方法不同分为4组:A组(n=47)在全麻诱导前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P组(n=33)在伤口缝合后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L组(n=28)在伤口缝合后接受关节腔内局麻阻滞;N组(n=43)不进行处理。所有受试者均接受常规口服镇痛药物治疗。在麻醉后恢复室(PACU)期间的主要指标结果为NRS评分,次要指标结果包括在手术期间和在PACU期间长期服用阿片类药物的消耗量、手术过程中使用非阿片类药物的比例、手术结束24 h内阿片类药物总消耗量、术后恶心呕吐(PONV)比例、情绪评分、术后吸氧率、镇痛的满意度。结果在PACU期间,A组与P组疼痛评分、阿片类药物消耗量显著低于L组与N组(P<0.05);术中A组P组阿片类药物使用量显著低于L组与N组,使用非阿片类药物的比例显著低于L组与N组(P<0.05)。在离开PACU之后24 h内,各组阿片类药物使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ONV比例、需要氧气支持比例、情绪评分得分、术后镇痛效果满意度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ASS早期获得了较好的镇痛。关节腔内局麻阻滞似乎没有优势。常规口服镇痛药物可在术后24 h内缓解痛。

  • 标签: 肩关节 关节镜手术 肌间沟臂神经丛阻滞 麻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2018年 8月 -2019年 7月,抽取本院收治的行上肢手术患者 80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 40例,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喙突旁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行超声引导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对比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而镇痛时间、痛觉阻滞时间均长于对照组( P< 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P> 0.05)。结论:超声引导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中,麻醉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超声引导 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 上肢手术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锁骨后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超重患者上肢手术的效果。方法行手或腕部、前臂、肘关节手术患者60例,年龄18~64岁,性别不限,ASA分级Ⅰ或Ⅱ级,体重指数≥25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喙突旁入路组(P组)锁骨后入路组(R组)。P组R组在超声引导下以0.2%罗哌卡因30 ml分别行锁骨后入路或喙突旁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局麻药注射完毕后,每10 min进行1次感觉阻滞运动阻滞的评估,持续时间30 min,综合得分≥14分为臂丛神经阻滞成功。阻滞成功后在喉罩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术毕采用舒芬太尼100 μg、曲马多800 mg托烷司琼5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0 ml)行PCIA,背景输注速率2 ml/h,PCA剂量2 ml,锁定时间30 min,镇痛至术后72 h。术后48 h内肌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12 h。维持VAS评分≤3分,若VAS评分>3分时肌肉注射盐酸哌替啶100 mg补救镇痛。记录臂丛神经阻滞成功情况;记录显像时间、穿刺次数、穿刺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记录术后72 h内补救镇痛情况首次补救镇痛时间。术后72 h取除镇痛装置后,记录患者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0分为不满意;1分为满意;2分为非常满意)。记录神经损伤、血管穿刺损伤、穿刺部位红肿、渗血、渗液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均为97%。与P组比较,R组穿刺次数减少,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延长(P<0.05),而显像时间、穿刺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补救镇痛率、首次补救镇痛时间、患者满意度穿刺部位渗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感觉神经损伤、血管穿刺损伤、穿刺部位红肿、渗液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锁骨后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超重患者上肢手术

  • 标签: 神经传导阻滞 臂丛 超重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乳腺癌手术术后上肢水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方法: 将 2018 年 8 月 -2019 年 7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88 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4 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舒适度、上肢水肿程度及护理满意度。对舒适护理的应用价值给予客观评价。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舒适度、上肢水肿程度及护理满意度都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舒适护理应用于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患者取得了良好效果 , 可在护理方面推广使用。

  • 标签: 乳腺癌 舒适护理 上肢水肿 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上肢手术患者采用低浓度罗哌卡因结合地佐辛的麻醉效果。方法:收治上肢手术患者 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罗哌卡因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地佐辛麻醉,比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 P上肢手术比罗哌卡因单独使用的临床麻醉效果更好,可更快起效,延长麻醉阻滞时间镇痛时间,能够有效用于手术镇痛,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 罗哌卡因;地佐辛;上肢手术;麻醉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nesthetic effect of low concentration ropivacaine combined with dezocine in upper limb surgery. Methods: 100 patients with upper limb surger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anesthetized with ropivacain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anesthetized with dezocine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Results: the onset time of anesthesia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duration of block and analgesia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ng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VAS pain s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anesthetic effect of low concentration ropivacaine combined with dezocine in upper limb surgery is better than that of ropivacaine alone. It can take effect faster, prolong the anesthesia block time and analgesia time, and can be used effectively for operation analgesia with high application value.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体感觉障碍在脑卒中患者中十分常见但易被忽视,本体感觉障碍可加重患者的上肢运动障碍,并影响运动功能预后。本文从脑卒中上肢本体感觉障碍、临床采用的简易成套评估工具以及机器人评估等方面,对上肢机器人在脑卒中上肢本体感觉评估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上肢机器人在脑卒中上肢本体感觉的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脑卒中 上肢 机器人 本体感觉 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骨折手术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为临床麻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连云港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120例上肢骨折患者,男71例,女49例,年龄(40.56±9.89)岁,年龄范围为22~64岁,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方法组、神经仪刺激组超声引导组,每组40例。三组患者分别采取针刺体表定位臂丛神经、神经刺激器定位臂丛神经、超声引导定位臂丛神经,比较三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以及臂丛神经主要分支的阻滞起效时间、完全阻滞率。结果超声引导组尺神经[(6.47±2.09)min]、正中神经[(5.42±1.63)min]、肌皮神经[(4.67±1.79)min]桡神经阻滞起效时间[(4.39±1.52)min]均明显低于传统方法组[(17.96±5.85)min、(16.04±4.89)min、(13.16±4.11)min、(14.72±4.76)min]神经仪刺激组[(11.73±3.64)min、(10.56±3.17)min、(9.13±2.65)min、(8.57±2.28)min],神经仪刺激组均明显低于传统方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引导组尺神经完全阻滞率[100%(40/40)]明显高于传统方法组[65.0%(26/40)]神经仪刺激组[80.0%(32/40)],神经仪刺激组明显高于传统方法组;超声引导组神经仪刺激组正中神经完全阻滞率[100%(40/40)、95.0%(38/40)]均明显高于传统方法组[77.5%(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引导组麻醉优良率[100%(40/40)]明显高于传统方法组[72.5%(29/40)]神经仪刺激组[90.0%(36/40)],神经仪刺激组明显高于传统方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上肢骨折手术中,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能够明显缩短麻醉起效时间,阻滞效果更加显著,且未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上肢骨折 超声检查 神经传导阻滞 臂丛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特应性皮炎(AD)患者面部、上肢背部皮损真菌群落多样性结构特征。方法对2015年9 - 10月来自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的10例AD患者面部、上肢背部皮损区10例健康对照相应部位皮肤采样,提取样品DNA行MiSeq高通量测序,进行多样性指数分析、物种组成分析及主成分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组间多重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AD患者组面部、上肢、背部皮损区样本Shannon指数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相应区域(t值分别为2.67、2.37、3.34,均P < 0.05)。物种组成分析显示,马拉色菌属在AD患者组面部、上肢、背部皮损区健康对照组相应区域样本中均占主要地位,其中球形马拉色菌限制马拉色菌丰度合计约为80%。AD患者组总样本念珠菌属、曲霉属丰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值分别为3.515、2.137,均P < 0.05)。AD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面部各主要真菌属丰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AD患者组上肢念珠菌属丰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 = 3.186,P < 0.05),背部曲霉属丰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 = 2.736,P < 0.05)。AD患者组、健康对照组面部、上肢、背部样本间主要真菌属丰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轻中重度AD患者组样本间各主要真菌属丰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主成分分析显示,AD患者组面部、上肢、背部皮损样本真菌群落未按病情严重程度聚类。结论AD患者面部、上肢、背部皮损区真菌群落多样性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相应区域,马拉色菌为AD患者上述部位皮损健康对照相应区域的优势菌种,AD患者皮损区样本中真菌群落组成与疾病严重程度可能无相关性。

  • 标签: 皮炎,特应性 皮肤 真菌 高通量核苷酸序列分析 生物多样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右美托咪定联合臂丛麻醉在上肢骨折手术时的麻醉效果。方法:116例患者随机等比例分组,基于患处,行相应的臂丛麻醉方式。观察组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定,对照组患者使用利多卡因。统计麻醉阻滞及运动阻滞的起效及持续时间,收集麻醉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①观察组麻醉及运动起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持续时间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②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2%,低于对照组的17.24%,P值<0.05,差异显著。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臂丛麻醉的效果优于利多卡因联合臂丛麻醉。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臂丛麻醉 上肢骨折手术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双侧上肢运动(BAT)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BAT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Bobath治疗、手功能训练等;BAT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上肢双侧运动训练,观察组则在BAT组干预基础上辅以CIMT治疗,同时限制健侧上肢活动。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简式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上肢FMA)Carroll上肢功能测试量表(UEFT)评估3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水平,同时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情况。结果经治疗6周后3组患者上肢FMA评分、UEFT评分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并且BAT组上肢FMA评分[(42.55±11.04)分]UEFT评分[(76.11±8.89)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观察组上肢FMA评分[(57.64±10.57)分]、UEFT评分[(89.72±9.07)分]及MBI评分[(86.73±12.21)分]均显著优于BAT组及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T疗法与CIMT疗法联用能进一步改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提高其ADL能力,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双侧运动 强制性运动 脑卒中 上肢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应用血氧监测仪监测来设置小儿上肢骨折肢体止血带充气压力,根据血氧监测仪的动脉波动设定其充气压力,观察该方法的止血效果。方法:将 2019 年 12 月 -2020 年 12 月来院行上肢骨折手术的小儿患者 50 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对照组,记录充气压力、时间、观察止血的效果止血带损伤情况。结果:实验组止血带充气压力小于对照组,两组止血效果无显著差异,实验组止血带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血氧监测仪设置止血带充气压力能够达到良好的止血效果,减少止血带损伤的发生,更好地确定个体化的止血带压力。

  • 标签: 个体化 气压止血带 充气压力
  • 简介:摘要:近年来,核心力量训练在体育运动员体能训练中大放异彩,是一种新晋的训练理论。这套理论可以培养学生合理运动、科学训练的意识。中学阶段是学生骨骼发育、获取知识的重要时期。较早地接触核心力量训练,对于学生而言,有利于提高其运动技能成绩,并且贯彻终身运动的理念。本文将从核心力量的介绍开始谈起,概括核心力量训练方法,讲述提高上肢核心力量的教学策略。

  • 标签: 中学生 上肢核心力量提高 教学策略
  • 简介:摘要: 根据近几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能调查报告发现,学生们的体能情况整体较差且呈现 逐年下降趋势,但是日常生活中,练习上肢核心力量,是进行一切体育活动的基本,是支撑身体机能的最好途径。是提高身体协调性的重要素质,因此, 笔者 深入分析了青少年如何提高上肢力量等体能,学校教育部门应加强锻炼学生们的上肢力量等体能,培养青少年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提升体能锻炼意识,这与新课改的青少年发展目标相符合,有助于新课改的顺利实施,对青少年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分析青少年上肢力量等体能的提升方法。

  • 标签: 青少年 上肢力量 体能